音樂要素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23:19: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要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音樂欣賞中要貫穿音樂要素綜述論文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審美音樂能力,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審美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音樂要素、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主要體現在: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與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把審美體驗價值提到第一位,可見審美體驗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這只是因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我認為小學音樂教學應以音樂審美體驗為重點,也就是說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上,如何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要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我的觀點是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單純的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充分揭示音樂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將音樂要素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的講授。要注重藝術的完整性,這正是音樂教育區別其他學科的一項重要原則。與音樂隔離開來的單純的記憶音樂概念,講解音樂知識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音樂欣賞要把音樂要素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是,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后才是考慮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時,會問學生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學生會爭先恐后的回答表現了…………然后教師非常高興得說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現這個場面的音樂要素是什么?只是來個走馬觀花的欣賞。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冊《愛勞動》一課中我注重了音樂表現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展來的(運用的第一段音樂是表現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現胖和尚的)。在一上課老師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胖和尚。老師進一步問你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細、輕巧。第二段的音樂渾厚、笨重、低沉。雖然學生由于學的知識少不能說出是通過音色變化聽出來的,但學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現出不同得音樂畫面。
藝術歌曲歌詞及音樂要素
一、《兩地曲》歌詞分析
這首作品是一首男高音獨唱曲,表現了兩個身處異地的戀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全曲歌詞分為三段,前兩段為結構相似的并列性質的段落,最后一段內容較少,但歌詞簡介凝練,其詞是重復前兩段中的話語,配合著音樂將全曲引向高潮。前兩段歌詞的結構一致,前四句為每句四字,其內容是對于現實的敘述和景象的描述。后四句是兩個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字數多于前四句。在此作者為了追求一種平衡,在前后四句之中加入兩句語氣詞“啊”和“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以求平衡整段歌詞,達到一種“起承轉合”的結構特色,為情感的抒發與表達奠定了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后四句相較于前四句四字一句比較長,但是后四句每句都有核心詞,且每個核心詞都為五字,因此在內容上而言,前后四句是平衡的。經過對于一些代詞、動詞的加入,大大擴展了整段的句式結構,使整段無論是演唱還是朗讀下來,都不會顯得那么生硬,更有利于表現歌曲所要傳達出的感情。就歌詞的內容來分析,第一段中前四句“北國”、“南疆”等詞語,奠定了歌曲的情感基調,在整段中起到了“起”的作用。上文所述,為了達到平衡的效果,在四句之后加入兩句“啊”,在這里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之后“我的知音,我的姑娘”,將對于現實的敘述轉為對于人的思念,由此進入后四句對于感情的傾訴,將“星空”比作“目光”,將“落霞”比作“夢鄉”,歌曲的情感得到了全面的釋放。第二段與第一段結構和所表達的感情完全一致,只是一些意象的不同而已。第三段為全曲的結尾,“啊姑娘,我的姑娘”的重復有如樓梯般將感情的傾訴推向極致。最后將“流云”比作“向你飛翔”,將對戀人無比的思念化作一種憧憬和期待。
二、《兩地曲》音樂要素分析
該曲為單二部曲式,前四小節為該曲的前奏部分,5-23小節為全曲歌唱的主要部分,24-30小節為管弦間奏部分,最后12小節為歌曲的結尾部分。首先看前四小節的前奏部分,全曲為4/4拍節奏,節奏舒緩。前四小節雖然比較短小,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調。在旋律線條上前四小節為上升的流動性線條,似乎表現出一個男子在某處望著遠方,思念遠方的戀人時內心的起伏情緒。在每分鐘52拍的柔和的速度中,作曲者將我們的心情平復下來。這四小節的調性為f小調,小調性的暗淡得音響色彩更是聽者感到心緒的低落。前四小節過后進入該曲的主體部分,該曲的主體部分分為A、B兩段,A部分的音區較高,音樂感覺方面表現出輕靈,含蓄之情。而B段的音樂則是先抑后揚的感覺,剛開始音樂的旋律線條較為低緩平穩,但在行進的過程中,越發的變得激昂,旋律線條持續走高。在調試調性方面,A段仍然采用的是前奏所奠定的f小調的調式調性,而B段則轉為f小調的關系大調降A大調上去,兩部分在調式調性上呈現出明顯地對比,小調式黯淡柔和的色彩與大調式明亮的色彩形成強有力的沖突,這也完全符合該曲的情感走向及變化。調式色彩的對比與情感變化的對比的一致性,也是該曲藝術性之高的一個典型的表現。在B段的末尾,調性又重新回歸至f小調上去,但是在結尾的地方出現了四度和八度的跳進,使得歌曲并沒有在陰郁的氣氛中結束,而是仍然保有激情之感。在樂曲的速度方面,從A段的每分鐘52拍,到B段的每分鐘65拍再到最后結尾的72拍,速度的加快可以明顯看出情緒的起伏,與上文旋律線條的走向和調式調性的變化所體現出的情感變化具有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該曲的主題動機,整部作品圍繞著一個核心的主題動機展開而來。在全曲的主體部分中,主題動機的首次出現在第5小節,一個弱拍的三連音加上一個強拍長音保持。這個主題動機貫穿全曲始終,全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這個動機而展開的。這個主題動機的節奏及旋律走向,為我們展現出一幅遼闊的壯麗景色,其可塑性非常之強,給聽者帶來足夠的想象空間。盡管B段的歌詞數量的增多使得A段中的主題動機很難使用,但B段對于主題動機仍將其放在主題動機的框架之內。同樣的框架之下,A段較少的歌詞相比較B段較多的歌詞使得A段在情緒上比B段更為平穩,而B段由于歌詞的增加使得節奏更為緊湊,因此情緒上則表現的更為激昂。間奏可以說是該曲中特別出彩之處。在間奏中,作曲者使用了強烈的管弦配器,一改之前的鋼琴伴奏,使得全曲情緒得到了一次升華。由于是單二部曲式,前后兩部分無論是歌詞的相似性還是旋律的一致性都會使得歌曲在進行第二部分時顯得重復單調。間奏的管弦樂色彩的推動使得兩部分之間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好的進行第二部分的演唱。
最后看一下結尾,結尾的12小節形成了一個4+8形式的結構,前半部分調式還是停留在f小調上,旋律線條平穩,仍然是單純的鋼琴伴奏。后半部分轉至降A大調,旋律上出現五度和八度的大條,并在臨近結尾處管弦樂再次響起,將歌曲推向最后一個高潮。最后回到f小調,全曲結束。情感表達一致性從上文對于歌詞和音樂要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看音樂要素層面,其情感走向是又深沉的情感作為情感基調,到該曲主體部分的B段進入到大氣磅礴的情感,再到間奏中激昂的情感,最后重復主體部分后進入到尾聲,尾聲也是有深沉至激昂。
三、結語
音樂要素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應用
摘要:音樂是人類在漫長發展史中創造的一種偉大藝術,能夠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氣質和修養。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音樂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類學科,在高中階段的作用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優勢在于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以及增強人文素養。文章通過分析音樂理論中的音樂要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其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表現和作用,深入剖析音樂要素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音樂要素;情感態度;文化素養
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音樂藝術的特點是人們可以通過聽覺和理解的心理活動參與。包括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在內的各種風格的音樂,能令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音樂鑒賞不是簡單的隨意聆聽,而是通過揭示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音樂語言要素對音樂風格、情緒的表達,使學生能更強烈地感受、體驗音樂,提升其理解音樂的能力[1]。高中階段開設音樂課程,意在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其音樂鑒賞能力,從而達到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因此,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成為該階段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不復雜的音樂音符可以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演奏出優美、動人的旋律,其關鍵在于音樂要素的使用。因此,在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時,學生掌握了各音樂要素的特點,就掌握了理解音樂、通往音樂大門的鑰匙。將音樂要素貫穿于音樂鑒賞教學的整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感受音樂的魅力,并建立起音樂與人的密切聯系,在其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促進其全面發展[2]。
一、音樂要素的含義和作用
音樂要素包括各種長短音、高低音、強弱音,以及其他音樂元素,常用的音樂要素包括旋律、節奏、和聲、速度、曲式、力度等[3]。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音樂鑒賞水平的音樂基本要素主要有旋律、節奏、和聲。(一)旋律的含義及其在音樂中的作用。旋律也可稱為曲調,包括節拍和調子,并成為構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音樂家在靈活地將單個節拍和調子進行不同序列的組織、融會后,就會形成具有一定邏輯性和節奏的美妙樂段。從本質上來看,旋律的構成是在人的思維控制下,通過對音符的一系列并聯或串聯加工而成的,不同的加工方式表達的旋律含義也各不相同。同時,在不同音色、不同人和不同樂器的表現下,旋律表達出的含義也會呈現出差異。在人們通常的認知中,古典主義音樂代表莊重,能夠引發聽眾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回憶,使人心情平靜;浪漫主義音樂代表溫柔,能夠引發聽眾感受更為細致的情感變化,使人的內心更為豐富……不同類型的音樂能帶給人們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音樂自身的旋律對聽眾產生的影響。(二)節奏的定義及其在音樂中的作用。音樂節拍的快慢和重復頻率即是節奏,節奏是音樂藝術在時間方面的藝術感體現。節奏可以決定一首音樂的快慢,音樂界普遍認為節奏賦予音樂以“靈魂”[4],由此可見其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之所以有這樣的定義,原因在于節奏可以定性一首音樂的風格。節拍和節奏相互配合,節拍負責推動音樂的進行和發展,節奏則保持音樂發展過程的穩定性,使得整首音樂能夠產生鮮活的生命力。如節奏分明的搖滾音樂是公認的能激發人的情緒的音樂,其明朗的節拍和節奏起到的作用非常明顯,同時搖滾音樂中切分音之間明顯的間隔特點也是讓人振奮的原因。而中國傳統音樂中悠遠、綿長的節奏和相對簡單的音階變化,則展現出沉穩、深遠的民族文化特質。節拍和節奏的不同,使得音樂的風格大相徑庭。(三)和聲的含義及其在音樂中的作用。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音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組合形成的音樂效果就是和聲。在這種組合中,組合的方式稱為調式,組合的從屬確定調性。調性又可被細分為主調和從屬調,主調是主和弦,是和聲中的核心機構,在和聲中的表現較為穩定,從屬調則對曲式進行鋪墊[5]。在和聲中,調性可以決定和聲的特點,同時對音樂的發展布局起到決定性作用。另外,和聲和旋律兩個音樂要素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每首音樂的主體結構旋律均需從和聲的角度進行剖析,從而使和聲與主旋律之間建立更為吻合的結構。
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音樂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
剖析音樂的要素及在健美操中的影響
摘要:文章從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三大要素入手,提出相對于健美操來說,健美操音樂主要涉及節奏和旋律兩大要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音樂作用的探析,從而為今后的健美操教學提供理論依據,更好地提高其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節奏;旋律;健美操
一、音樂的要素
節奏、旋律、和聲構成了音樂的三大要素。而相對于健美操來說,提起音樂,主要涉及節奏和旋律兩大要素。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定情調便形成旋律。健美操練習是在強勁的音樂伴奏下進行的,所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必將影響健美操動作的幅度與力度。音樂的節奏能加強對動作的記憶。同時,健美操是由類型、方向、路線、幅度、力度、速度等不同的多種動作組成的,而這些動作只有和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完美地統一起來,才能產生較好的審美效果。健美操是一門藝術性的項目,在音樂和動作雙重節奏的旋律法則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動作質量,增強動作的表現力。
體育美學認為“節奏就是使不整齊、不規則的動作或聲音,在單位時間里達到相對規則的次序。它是體育和藝術(尤其是音樂、舞蹈等)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實踐證明,音樂節奏可以控制和誘導運動員動作的頻率和幅度及比賽中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有音樂或類似音樂節奏變化的環境中進行體育訓練、運動競賽等,有利于改善神經反應的節律性規律,提高運動員肌體協調能力;同時音樂還有助于約束運動員的注意力和思維,控制其心理活動的指向,使技能練習更具實效,從而達到提高訓練和比賽成績的目的。音樂的節奏性規律對運動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能產生積極影響。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音樂節奏能改善神經反應的節律性規律,使運動員正確感知動作的不同階段和在不同階段采取的不同動作節奏、速度,并且音樂節奏直接控制著運動員的動作速度、節奏以及動作之間的連貫效果。
二、音樂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剖析音樂要素在健美操中的意義論文
摘要:文章從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三大要素入手,提出相對于健美操來說,健美操音樂主要涉及節奏和旋律兩大要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音樂作用的探析,從而為今后的健美操教學提供理論依據,更好地提高其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節奏;旋律;健美操
一、音樂的要素
節奏、旋律、和聲構成了音樂的三大要素。而相對于健美操來說,提起音樂,主要涉及節奏和旋律兩大要素。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定情調便形成旋律。健美操練習是在強勁的音樂伴奏下進行的,所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必將影響健美操動作的幅度與力度。音樂的節奏能加強對動作的記憶。同時,健美操是由類型、方向、路線、幅度、力度、速度等不同的多種動作組成的,而這些動作只有和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完美地統一起來,才能產生較好的審美效果。健美操是一門藝術性的項目,在音樂和動作雙重節奏的旋律法則的作用下,可以提高動作質量,增強動作的表現力。
體育美學認為“節奏就是使不整齊、不規則的動作或聲音,在單位時間里達到相對規則的次序。它是體育和藝術(尤其是音樂、舞蹈等)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實踐證明,音樂節奏可以控制和誘導運動員動作的頻率和幅度及比賽中的心理狀態。因此,在有音樂或類似音樂節奏變化的環境中進行體育訓練、運動競賽等,有利于改善神經反應的節律性規律,提高運動員肌體協調能力;同時音樂還有助于約束運動員的注意力和思維,控制其心理活動的指向,使技能練習更具實效,從而達到提高訓練和比賽成績的目的。音樂的節奏性規律對運動員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能產生積極影響。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音樂節奏能改善神經反應的節律性規律,使運動員正確感知動作的不同階段和在不同階段采取的不同動作節奏、速度,并且音樂節奏直接控制著運動員的動作速度、節奏以及動作之間的連貫效果。
二、音樂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在基礎音樂教育中注重正確的音樂知覺鍛煉
音樂藝術是用有組織的音構成的聽覺意向,來表達人們思想情感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梢哉f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也是一門感情的藝術。音樂會引發人的一系列知覺。通過知覺我們才可以感受音樂、了解音樂進而學習音樂?!缎乱魳氛n程標準》強調音樂教育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然而音樂教育本身,不論是聲樂、器樂亦或是理論的教育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屬于一種技術和技巧的學習。如何將音樂教育真正轉變為情感的審美教育和技術技巧的教育,或者說如何將兩種教育緊密結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就成為了當今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而我覺得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從我們如何感知音樂這一步做起,即如何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知覺。
一、音樂知覺的概念界定
(一)音樂知覺
知覺(perception)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個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知覺不僅能反映個別屬性,而且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協同活動,按事物的相互關系或聯系整合成事物的整體,從而形成該事物的完整映象。音樂知覺最重要的是對音樂整體感受能力,是從整體上感受、體驗音樂的要素。這種音樂知覺能力與注意、記憶、興趣、愛好有著密切的關系。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深入,二者在音樂審美體驗過程中,通常都是交織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的。因此,音樂知覺可以分為對音高、節奏、音量、音色及旋律、調式調性和曲式、復調、和聲、情感、審美體驗等方面的感知。正確的音樂知覺的形成對我們了解音樂,學習音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們了解音樂、學習音樂的前提和基礎。
(二)音樂知覺組成要素
通過以上概述,我們可將音樂知覺的組成要素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對音樂本身組成要素的感知,即直接通過聽覺就可以得到的音樂組成要素。這些要素包括音高、節奏、音色、旋律、調式調性、曲式、復調、和聲等。二是對音樂的“引申要素”的感知。這些要素包括對音樂情感、審美體驗和創作風格,創作意義等方面的感知。之所以稱之為“引申要素”,是因為這些要素本來也是音樂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些組成要素不是我們可以通過聽覺感知就可獲得。而是我們需要利用或者結合其他的中介工具而獲得的。例如通過老師的講解,書籍資料的介紹,我們能了解到的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以及音樂作品中所包涵的作者的情感;我們根據自身不同的人生閱歷傾聽音樂而獲得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
音樂情感分析論文
一、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是,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后才是考慮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時,會問學生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學生會爭先恐后的回答表現了……然后教師非常高興得說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現這個場面的音樂要素是什么?只是來個走馬觀花的欣賞。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冊《愛勞動》一課中老師注重了音樂表現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展來的(運用的第一段音樂是表現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現胖和尚的)。在一上課老師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胖和尚。老師進一步問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細、輕巧。第二段的音樂渾厚、笨重、低沉。雖然學生由于學的知識少不能說出是通過音色變化聽出來的,但學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現出不同得音樂畫面。
在對力度、速度這一要素的欣賞教學中,我聽到、看到過得音樂優質課、公開課教學大都是與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樂所表現的場面,而不去挖掘音樂的要素。在欣賞教學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現象,不注重深層次地實際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經過討論、實踐、驗證大膽的運用了通過學生說出以音樂要素來表現人物、場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慢的音樂是說: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場面。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場面。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很輕、第二點音樂重而且快、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慢與快得比較,輕與重的比較體會出音樂的強與弱、快于慢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的根本是音樂場面、情境的變化是音樂要素變化的真理。
二、音樂欣賞的情緒、情感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要素變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又相互區別的二種心理形式。但從關聯范圍來說,情緒比情感要更廣泛。雖然當我們體驗到某中情感時,總會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但這種情緒色彩遠不如情感那樣穩定和持久。情感有強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層次之分。情緒與情感是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對音樂教學來說,不僅尤為突出,而且,還有特殊的表現內容。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也是音樂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雖無語義,但卻是最生動的心靈語言,常言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本退囆g形式來說,音樂的表現力遠遠勝過其他藝術門類,其特質就是情感抒發、情感的撞擊、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
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搞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們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當然在體驗情感的同時要更深層次的挖掘音樂要素的變化,小小的音樂要素變化了,音樂的情緒、情感就會發生變化。情緒甚至會相反。在《愛勞動》一課中老師通過情緒的變化,就挖掘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如,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第一段音樂是: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情緒。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緒。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優美,第二段音樂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舒展與緊張而終情緒的比較,體會出音樂快于慢的音樂要素的比較。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中音樂要素變化是音樂情緒、情感變化的根本要素。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技能教育論文
一、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價值和作用
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由音樂審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構成。在音樂技能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歌唱、器樂、舞蹈、欣賞等方式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內容,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們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心理體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獲得的音樂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真實,也是音樂審美心理要素培養的價值所在。
音樂審美感知是一切音樂審美心理活動的基礎,是人們把感覺到的美通過知覺反映、評價做出的情感判斷。音樂審美想象是人們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由感知到的事物(聲音、圖像等)通過高級神經活動對以往知識、經驗的重新排列組合而產生的聯想和創造。如果說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現,想象則是運用這種形象思維來設計音樂語言。豐富的音樂審美想象力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大大激發人的審美感受力。學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點的同時,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所以“感知與想象”這兩個心理要素應作為教學的基礎階段,使學前幼師教育培養目標得到初步體現。
人們對于客觀事物不僅進行認識,還會對它產生一定的態度和體驗。音樂審美理解是人們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用某種感性形式對審美活動意蘊進行直接的整體把握和領會。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耸窃隈雎牎Ⅲw驗、觀察、欣賞某種事物產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動的,審美情感有利于幫助人們認識活動、組織活動。審美理解是審美活動的理性因素,廣泛滲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個過程中。學前專業音樂教師在音樂技能教學中,應運用以情感為主線的感染教學法,通過挖掘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行為、語言等要素來組織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某種審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材施教,使學生向個體素質多元化的理性高度發展。所以,“情感與理解”這兩個心理要素能夠健全學前專業學生的人格品格,通過發展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開發自身的智育功能,具備適應幼兒園音樂教學設計和需要的職業技能,從而成為優秀的幼兒教育者,這是培養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作用所在。
二、德育功能——學會做人是前提
學前幼師教育是一個集綜合性、實用性、職業性為一體的專業教育,學生除了要掌握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外,學會怎樣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教師應善于在教學中挖掘音樂審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過傾聽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音樂作品來進行教學,這也是中國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視的音樂審美心理的教化作用??鬃诱J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這就強調了音樂在人格塑造中的作用。孟子說:“仁言不如仁聲之人深也。”意思就是通過音樂學習完善審美心理培養品德,道德情操最終得到升華,這是溝通人類情感的橋梁,也是培養幼教人才的前提。
小學音樂教學中“留白”的思考
引言:音樂教學的拓展延伸是以音樂為主線,提高音樂審美為目的的教學外延。有效的拓展教學可以提升音樂課堂的實效性,深化對音樂藝術的理解,提高音樂素養。拓展延伸是圍繞教學主題、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手段,所有的拓展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只有服務于教學目標的拓展與延伸才是最有價值和最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是一種“留白”,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展開的,以音樂為主線,提高音樂審美為目的的教學外延,在詮釋《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上起到了輔助作用。有效的拓展教學可以提升音樂課堂的實效性,深化對音樂藝術的理解,提高音樂素養。什么是教學的拓展延伸?教學的拓展是指教學的展開和拓寬,展開是教學過程,拓寬是教學思路;展開是教學過程的層層遞進與深入,拓寬是圍繞著教學主題形成音樂知識和文化的輻射。教學的延伸是指課堂教學的后續作用,把學生的視野從課堂轉向課外。對拓展教學的深入與展開,應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一、為什么拓展———拓展的目的
教師必須明確,拓展是教學的展開和拓寬,是圍繞教學主題、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教學手段。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工作重點,教學中所有活動、所選的所有教學素材以及所采用的各種教學手段,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在目標的設定和教學環節之間以及教學素材之間,很難界定某過程、某手段或者某要素具體是為哪個目標服務的,這是因為教學目標首先有它的完整性和整體性,其次是某一個目標的完成與實現必須依賴多種過程、方法與素材。而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是對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體現與手段,是一種輔助與鋪墊,一種延伸與發展。換句話說,只有服務于教學目標的拓展與延伸才是最有價值和最有效的,也才可能是最精彩的。
二、拓展什么———拓展的內容
1、拓展同類風格的作品
比如,在之前舉例的民歌類或其他國家的歌曲時,拓展內容應圍繞了解這些國家或地區音樂特點來展開。又比如在戲歌《蟈蟈與蛐蛐》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為:感受與體驗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一步激發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歌曲采用京劇的音樂元素,以戲歌的方式,充滿詼諧的演唱方式呈現。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教師把另一首戲歌《說唱臉譜》作為拓展內容呈現給學生,兩首歌曲形式相同,風格相近,對學生體驗京劇韻味,激發對戲曲的愛好起到了烘托與深入的作用,這樣的拓展就能很好地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剖析音樂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和抽象的音樂因素
摘要:文章從具體與抽象這一對充滿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哲學的視角審視音樂中的一般要素和音樂的接受客體,提出音樂的具體與抽象。
關鍵詞:音樂具體抽象
音樂在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一種無形存在的事物。音樂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音樂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音樂的發展進步折射出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人群的思想理念。筆者將主要從音樂的整體含義上闡述音樂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和抽象的音樂因素。
一、具體與抽象的內涵
抽象一詞原義指人類對事物非本質因素的舍棄與對本質因素的抽取。抽象是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征,舍棄其非本質的特征。要抽象,就必須進行比較,沒有比較就無法找到共同的部分。抽象藝術是那些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一部分原始藝術品和大部分工藝美術作品以及書法、建筑等藝術樣式,就其形象與自然對象的偏離特征來說應屬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則在20世紀興起于歐美。諸多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如抽象表現主義、立體主義、塔希主義等均受此影響?,F代抽象藝術大致可分兩種:一是對自然對象外觀加以提煉或重組,使之簡約;二是完全舍棄自然對象,以純粹形式構成出現,稱純抽象。前者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自己對事物的概念為創作依據,減去被認為是次要、偶發的因素,追求一種本質的內容;另一種則從個別特殊的自然對象中抽取藝術形象。后者分情感型和理智型兩類。情感型被稱為熱抽象,如W.康定斯基、J.米羅等;理智型被稱為冷抽象,以K.C.馬列維奇和P.蒙德里安為代表。抽象主義思潮盛行于20世紀50年代?,F代抽象藝術運動整體上是對模擬自然傳統的反叛,它對現當代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