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課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23:48: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學課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學統計學課程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利用CDIO的先進教育理念,在工程學科的培養目標結構框架思想指導下,以醫學統計學課程為例,結合高職院校的具體實際和醫學統計學課程的特點,確立了培養的理念以及培養目標,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教學方面的改革。
關鍵詞:CDIO模式;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這些年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以來,麻省理工學院與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組織,經過四年的研究摸索,創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時也成立了名為CDIO的國際合作組織。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的研發到運行的周期為載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踐學習工程的理論和技術、經驗,這樣可以和課程之間有機地聯系起來。我們應該轉變對人才觀的認識,以往是單從個體的角度,現在要轉變成為從個體、團隊、組織和社會的多個角度、更加全面地認識人才。
一、醫學統計學課程現狀
醫學統計學是運用概率統計的原理與方法,根據醫學需要,對收集的實驗數據進行整理,然后再進行分析與推斷的一門學科。只有先對實驗數據進行收集、然后進行整理和分析,才能科學推斷不確定性的數據,進一步揭示醫學研究中掩蓋在偶然因素中的本質規律,從而可以為解決醫學方面的問題提供科學有利的依據。醫學統計學是掌握醫學特征非常必要的工具,被大量用于研究人類健康的水平、衡量衛生等工作的效果、分析醫學研究中的實驗成果。醫學統計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注重應用的學科,是醫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21世紀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各式各樣的高科技在不停地發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統計學,然而醫學生的統計學素質比較薄弱,會妨礙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多媒體盛行的時代,隨著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將會影響教學的各個方面,例如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但是,由于醫學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統計,思維比較抽象,而醫學專業的學生更習慣于具體形象的思維,因此學習過程中有些困難,并且邏輯性的推理又多,計算比較復雜,計算量很大,加上高職學生數學的基礎比較弱,高數的基礎知識幾乎沒有。
二、CDIO理念下《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內容
社會醫學課程與課程思政探討
摘要:在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中開展社會醫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通過制定課程思政的原則、合理安排內容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社會醫學;專業課程
社會醫學課程是從社會的角度研究醫學和健康問題的一門多學科交叉學科,醫學院校常在預防醫學專業、衛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開設。對于本課程而言,作為醫學與社會科學相互融合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衛生工作的不斷發展,國家推出了眾多關系人民健康的政策、措施,這些社會層面的元素恰恰是我們教學中最適當的思政元素,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國家政策落實到實踐工作中帶來的人民健康狀況的變化,因此應在社會醫學教學中做好課程思政工作,在促進學生認識水平提高的同時不斷推動教師進步,實現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的融合。
1確立課程思政的基本原則
1.1廣大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因此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我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在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領。專業課教學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教育的根本屬性,在育人導向、課程內容、呈現方式上多方面多維度加強方向引領和價值落實[1]。在育人導向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引導學生認清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具體到本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社會因素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比較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改善人群健康狀況方面所做的努力,從而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課程內容上,融入知識創造背后的故事、價值理念、精神力量,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素養。如通過講述鐘南山院士在非典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杰出表現,感受醫生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從而激發學生對將來從事的醫療衛生職業的熱愛和責任感。
1.2有機融入的原則
成教醫學課程設立難題及策略
作者:吳茂華單位:溫州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如何對臨床醫學專升本現有課程的設置進行優化調整,培養出為基層需要的合格的全科醫生,是一個急迫的任務。筆者所在單位自1993年開展臨床醫學專升本教育,在課程設置的構建與改革上不斷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筆者在多年工作基礎上,通過文獻調研、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緊密結合新醫改背景,對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并提出對策建議。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從溫州醫學院2008、2009級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學生中隨機抽取352位作為調查對象。
1.2方法對溫州醫學院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專業現行課程設置開展問卷調查。調查表分為三個部分:①學員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工作單位、工作時間、職稱、學習目的等;②當前開設的每一門課程是否需要開設,學時數安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需要增設選修課等;③是否希望開設一些臨床、社區預防保健方面的課程以及開課的方式。
2結果
醫學人文課程的改革
1摒棄冗長枯燥的文字,代之具體生動的案例
目前我們的醫學法學圖書注重對法律條目的羅列,使得醫學生在學習中重視死記硬背,過后就拋之于腦后。這些年很多醫療糾紛與醫學工作者的法律觀念缺失有關,教訓相當慘痛。我們的醫學法學課程可以以典型案例為章節展開,利用多媒體將事件起因、經過及結果,法庭的辯論過程和宣判結果展現給大家,甚至直接參與到法院的庭審,使大家具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將充分意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潛在風險。而后,可以設計許多問題,采用課堂討論,PBL等教學模式或以寫個人心得的方式加以展開,甚至將患者和家屬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學生才能充分思考并借鑒前車之鑒,在工作中知法懂法,養成縝密周到、謹言慎行的工作作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而在醫學倫理學的學習中,更是注重患者作為自然人和社會人的價值、尊嚴、隱私的全面的保護。在醫學生今后的工作中,難免會碰到傳染患者、垂?;颊摺㈦[私羞于啟齒的患者。而我們的醫學生社會經歷有限,有些情況是很難駕馭的。只有通過先期的情景體驗,他們才能從中獲得經驗。
2減少膚淺的說教,增加與醫學生的互動
醫生和患者是醫療工作的兩個主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醫學心理學的側重點在于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和治療方式。但在臨床工作中,醫生在超負荷的緊張工作中,非常容易產生焦慮、急躁、悲觀、抑郁的不良心理狀態。這時候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調適和疏導的辦法,在繁重的工作壓力和不良的刺激中難于自拔或情緒失控,將直接影響醫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和身心健康。我們也發現,一些心理狀態好的醫生,臨床工作效率高,失誤少,醫患關系相對融洽。所以建議在臨床心理學中應增加對醫學生本人的心理素質測試和性格分析,建立學生檔案,并定期隨訪,有針對性的對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調試。同時,可以充分列舉各種心理障礙的患者,不同醫生不同的交談和處理方式,以及最終不同的結果。醫學生可以從中加以比較,學會與患者溝通的技巧,變得善解人意,心胸開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積極影響患者,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同時,還可以增加一些換位思考的實踐內容。醫學生模擬患者身份完成掛號、就診、取藥、檢查等整個就醫過程,使大家懂得患者就醫的急切和艱辛,這樣可以從多角度啟發醫學生,使他們有切身的感受。
3增加對目前國情和新醫改的進程的論述
目前的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偏重于意識形態的教育,而我們的很多醫學生基礎知識很好,但經常是把自己封閉在象牙之塔里,對國情和將來的工作狀態所知甚少。一旦進入臨床工作后,難免有相當的落差。所以在醫學人文課本中,將我國的醫療基礎、近年來所取得的進展、面臨的問題、解決的措施進行詳細的論述。這樣,醫學生將深入了解新醫改的難度和希望所在。如果能鼓勵醫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比如下社區,下鄉,下邊疆,進行力所能及的醫學知識普及和流行病調研,并撰寫相應的心得或論文,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地區的需求,也能在實踐中產生真知,鞏固中國新醫改的群眾基礎。相信其中定會有思想敏銳的同學提出有利于醫改的真知灼見,并成為它的身體力行者。總之,目前醫學人文教育任重而道遠。在社會不同階段,它將不斷的改革以發揮相應的作用,而改革過程需要國家、社會、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多方的配合才能完成。應鼓勵醫學生主動的參與醫療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并茁壯成長。
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教學研究
【摘要】醫學成像設備學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中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是該課程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兼具理論性與工程實踐性的特點。隨著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更新,社會對醫學影像技術類本科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探索該實踐課程的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驗室條件有限,實踐教學課程的學時數較少,致使創新實踐類教學遠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增加認知實踐、利用微視頻和電路設計仿真工具改進課程設計內容、創新實驗報告形式等方面討論了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的教學新模式,提高了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的認知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有助于推動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課程設計;實踐教學;醫學成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技術
0引言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作為提供醫學成像設備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養適合當前高新技術發展,掌握先進醫學影像技術,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設計研發,維護管理的專業人才成為普遍關心的難題?!夺t學成像設備學》是醫學影像技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內容包括醫學影像設備的發展歷程和分類、常規X線機、數字X線機、CT機(CTComputedTomography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設備)、磁共振、超聲和核醫學等成像設備的基本結構、功能、技術參數和臨床應用。其中《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是該課程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醫學成像設備價格昂貴,對于設備的安裝和人員防護標準要求較高,大學實驗室尚無法滿足要求,課程設計教學無法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以項目驅動實踐教學的方法對《醫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1增加認知實踐
認知實踐著力于“認知”。21世紀以來,隨著行業內三大巨頭公司GE醫療、飛利浦醫療、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簡稱為“GPS”把研發中心或生產線建立在了中國。國內醫學影像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涌現出一大批醫學影像設備的民族企業研發機構如聯影、邁瑞、魚躍、明峰等。國內醫學影像技術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高端醫學影像專業人才?!夺t學成像設備學》主要講述醫學成像設備的原理及應用?!夺t學成像設備學課程設計》從課程出發,將理論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與X線機實驗,X線CT實驗,磁共振實驗一起共同組成醫學影像專業的核心實踐教學模塊。利用醫學影像研究所現有實驗設備GE單排CT,富士公司的DR,上海醫療器械廠自主研發的移動式X線機設備等。通過對這些進口和國產設備各方面的比較和性能參數的分析,使同學們看到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學院近年來與飛利浦、西門子、聯影都簽訂了戰略合作實習基地備忘錄,利用這些基地帶領學生們實地參觀,也邀請企業或醫院的專家到學院來做專題講座為同學們講解專業知識。
醫學遺傳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為開展醫學遺傳學的課程思政教學,在課程思政育人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有效的設計,達到在課程教學同時樹德育人的培養目的。
關鍵詞:醫學遺傳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醫學遺傳學”是用人類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遺傳病應用于醫學實踐,從親代傳至子代的特點和規律、起源和發生、病理機制、病變過程及其與臨床關系的學科?!搬t學遺傳學”是一門由遺傳病這一紐帶把遺傳學和醫學結合起來的學科,從遺傳學角度系統地描述了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變過程。“醫學遺傳學”課程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法醫學等醫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高?!罢n程思政”建設。對于充滿人文精神的醫學科學來說,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價值觀的引領決定了我們培養什么樣的醫學人才。培養健康中國需要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本科醫學人才是醫學教育的目標,這一目標要求醫學課程的建設和教學不僅僅是在專業上的突破和教學方法上的創新,而是在專業教學的同時塑造醫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夯實醫學生成才成長的德育基礎,促進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和發展。作為醫學教育的重要專業課程,“醫學遺傳學”如何結合專業知識設計和開展課程的思政教學成為課程建設和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1-2]。
1“醫學遺傳學”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和整體設計思路
醫學遺傳學在課程教學的頂層設計上,把思政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目標放在第一位,結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著力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在教學實施中有目標有意識地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將其作為一種學科思維,提煉出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基因”,將知識與之融為一體,轉化為具體化、生動化的“教學載體”,達到課程教書育人的功能[2-3]。課程設計的育人目標:(1)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分析中國對罕見病、出生缺陷等的防治政策和實效,了解我國在這些方面的策略和措施、取得的實效,領會我國醫療衛生政策的優越性,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的成果,增強學生對我國相關情況、政策、成就的了解,培養愛國主義和自豪感。講述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培養民族自豪感,也培養醫學生學習為人類解除病痛的職業素養和醫學精神。(2)科學的態度、探索的精神:梳理醫學遺傳學發展歷程中里程碑式知識點,如豌豆雜交實驗、先天性代謝病的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解析、人體染色體數目與疾病的發生、產前診斷、基因編輯技術等。這些知識點都是經反復研究、在不斷質疑聲中建立起來的,從而培養醫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創新探索的科學精神。(3)醫學遺傳學中的倫理問題: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明確將專業性職業倫理操守和職業道德教育融為一體,給予其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及情商能力。(4)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從孟德爾的遺傳學說到DNA雙螺旋的發現;從染色體技術到基因診斷、基因編輯技術;大數據時代遺傳醫學的進展,科學技術對社會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通過這一要素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哲學觀。(5)人文關懷,責任心培養:出生缺陷人群、罕見病人群的醫療需求以及關愛培養學生作為醫者的社會責任心和人文情懷。
2課程思政教學與對應知識點設計
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作為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和橋梁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承擔著重要使命。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從總體設計、教學實踐、評價與成效、特色與創新四個方面,對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進行探討,以全數字超聲基本操作與調試實驗為例,介紹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為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醫學影像設備學;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在全課程育人格局中,發揮著深化和拓展作用,重在知識傳授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其中自然科學專業課程,需重點開展職業素養和科學精神教育。[1]醫學影像是研究借助各種影像設備,利用影像設備提供的信息對人體健康狀況進行評價的一門科學。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在各級醫療機構中利用醫學影像設備從事醫學影像檢查工作的應用型人才,[2]“醫學影像設備學”是醫學影像技術本科專業的必修課程,為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操作和維護醫學影像設備提供了理論基礎。課程促使學生加深理解醫學影像設備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之間的關系,擔負著專業基礎夯實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作用。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屬于大國重器,是“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工作于醫療衛生行業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是“健康中國”的踐行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思政的總體設計、教學實踐、特色創新和評價成效方面,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1總體設計
“醫學影像設備學”課程主要內容為X線、CT、MRI、超聲及核醫學成像設備的發展歷史、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日常維護管理、臨床應用及未來趨勢。課程具備“三位一體”教學目標,知識傳授方面使得學生掌握設備的原理和應用,熟悉設備的結構及功能;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學會熟練規范和安全操作設備,學會運用醫學影像設備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素養提高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和醫療行業的認同,對健康中國的思考以及對中國制造的堅信。課程的總學時為112學時,其中,X線、CT以及MRI設備部分的內容,授課學期為第二學年第2學期;超聲及核醫學成像設備部分的內容,授課學期為第三學年第1學期。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種醫學影像設備之間有密切聯系和共通點。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課程授課團隊基于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定位,立足課程知識架構,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結合學情,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醫學影像設備學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教學效果。
2教學實踐
醫學免疫學融合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由于受肺炎疫情影響,學生延期返校,實行線上教學,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進行“主播式”線上授課。本文以《醫學免疫學》為例,將醫學免疫學各章節內容與病毒肺炎的關系及對應引入思政元素進行教學設計為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病毒肺炎;課程思政;醫學免疫學;教學設計
2019年12月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引發的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發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達19187943例。為準確、迅速檢測COVID-19而研發高效抗體檢測試劑盒及控制疫情全球規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兩項重要任務中,醫學免疫學發揮了其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平穩定中極其重要的作用?!坝脤I課程之體,載思政教育之魂”成為在新時代專業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實現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課程教學目標
醫學免疫學的課程教學目標分為醫學專業目標及立德樹人目標。醫學專業目標包括:(1)免疫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闡明免疫系統識別抗原后發生免疫應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規律,探討免疫功能異常所致病理過程和疾病的機制,為發現、診斷、預防和治療某些免疫相關疾病奠定基礎。(2)課程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廣泛,基本內容基礎上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對問題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醫學發展的新動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德樹人目標包括:在完成醫學免疫學專業目標的同時,以社會聚焦事件、人物事跡作為引領,使醫學生疫情當下深植家國情懷,正確的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文化認同,增強民族自信[1]。
2教學內容安排與思政切入點
預防醫學管理學課程建設探究
[摘要]衛生事業管理學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輕視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的建設會妨礙學生對中國乃至世界衛生事業特點和規律的把握,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亦會影響預防醫學事業的不斷推進。可以從預防醫學專業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的意義、課程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的路徑等方面來闡明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建設對預防醫學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鍵詞]衛生事業管理;預防醫學;課程建設
長期以來,預防醫學的發展成績斐然。然而預防醫學之所以取得驕人的成績,離不開中央以及地方各級政府對衛生事業以及衛生事業管理水平的重視。沒有深刻把握衛生事業的根本特點和規律,沒有全面了解衛生事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困境,就不可能促進醫療衛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也就無法實現“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總體目標。而且在當今社會,管理科學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點,衛生事業管理學作為管理科學的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日趨重要。因此,預防醫學教育離開衛生事業管理知識的積淀,便難以形成完整而科學的學科框架以及深刻而豐富的發展內涵。
一、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建設的意義價值
預防醫學教育離不開衛生事業管理學的學習。衛生事業管理學是研究衛生事業發展規律的學科,它的任務是研究衛生事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在對基本國情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探索和研究適宜的衛生政策和管理方法,同時充分挖掘我國及其他國家衛生事業管理的經驗。課程除對衛生事業的發展進行講述外,也充斥著大量食品衛生、勞動衛生、學校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疾病預防與控制、公共衛生監測、公共衛生監督、婦幼保健、計劃免疫等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內容。美國于1949年在部分學校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學課程,大部分學校將該課程設置在公共衛生學院內,且是必修課程,發展很快,已經由一門課程發展成為一門專業。作為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應強化衛生事業管理學的學習,其根本的意義價值在于以下幾個方面。1.預防醫學本科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中國乃至西方衛生系統存在的知識性和技術性疑惑,迫切需要從衛生事業管理中尋找答案。2.預防醫學本科生需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來深刻體會和掌握我國衛生改革和發展的形勢,同時對預防醫學本身的價值進行再思考,不斷深化認識,提升專業技能。3.衛生事業管理在預防醫學中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它是醫學院校各專業在理論上的必修課程。通過衛生事業管理學的學習,可以豐富預防醫學本科生的知識結構,為部分學生未來進入衛生管理,更準確地說是進入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從業奠定必要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衛生事業管理學是基礎性的、根本性的、拓展性的以及應用性的,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預防專業培養方案的設置應當充分考量衛生事業管理的位置,并給予其足夠的課程發展空間。4.預防醫學的學生要高瞻遠矚,有超前性和遠見思想,面向醫學的未來,從戰略的高度考慮人類的疾病和健康問題,他們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充實管理知識,拓展柔性思維,提高情商和完善人格。
二、課程發展現狀及癥結
保險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略論
摘要:本文說明了保險醫學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詳細論述了保險醫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教學改革內容,并指明了保險醫學教學改革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保險醫學;教學改革
為了提高保險專業保險醫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實施教學改革,須突出應用性與實務性。
1指導思想
可雇傭性是一個涉及到大學生就業的核心概念。從就業價值觀、就業信息收集能力、企業的判斷能力、崗位的選擇能力和崗位的適應能力,基本涵蓋了就業的整個過程。由于當今畢業生(90年后,特別2000后)特點,導致畢業生對就業觀點的變化,用人單位的招聘較為困難。保險企業對于保險醫學人才的需求,在實踐性和創造性方面標準更高。保險醫學課程教學改革在解決保險企業人員招聘中才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2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