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城市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13:05: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園林城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園林城市

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

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目前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十九世紀英國的霍華德曾經提出過田園城市的理論,應該說這個理論是城市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而這個理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則是以園林綠化為有機聯系的城市構造原則。這個理論對以后的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理論和實務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精神實質表現的是一種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園林城市的概念說到底是一種城市形態標準,這種形態應該說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園林城市作為一種城市形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其概念:園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綠化作為基本的有機紐帶,藝術化地組織和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使城市形體環境有最佳的美學和生態學效果。

城市設計理論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立的。當城市規劃學從空間地域規劃發展到融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綜合性規劃學科后,就出現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觀自我表現,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忙于跨學科宏觀擴展的局面。兩極化的傾向忽視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與建筑的關系,冷淡了城市視覺環境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城市設計理論應運而生,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盲區——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學科。城市設計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其他邊緣學科一樣,其概念有多種解釋,但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城市設計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間環境為對象,以人為主體,以整體效應為原則,以建立城市良好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為目的,融于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中的中觀設計。城市規劃出于理性,城市設計則側重于感性;建筑設計是對個體的操作,城市設計是對群體的組織。

由此看出,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都是針對城市形態進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二、構造園林城市是城市設計應該追求的根本目標

園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設計的根本目標,就在于園林城市這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城市文明發展的最高級形態。之所以這樣理解,主要有三條理由:

第一,從城市發展的趨勢看,城市的產生是人類社會分工的結果,是人類努力擺脫自然完全束縛的結果。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開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環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歸真的歷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營造的因素主要是園林綠化,并以此來藝術化地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所以園林城市是人們的理想目標。城市設計就是力圖使城市這個人工環境更多地引入人們對自然的追求,從而“建立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

查看全文

創園林城市實行辦法

為了促使我市園林綠化建設事業再上新臺階,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提高市民生活環境質量、促進城市化發展進程。進而加快我市現代化旅游名城的建設步伐。根據《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及評選辦法》,立足省級園林城市的成果,在認真調查、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力爭年把我市建成國家園林城市。為此,特制訂如下方案:

一、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是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和環境質量生態化的有效手段,是實現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創建園林城市不僅可以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提高城市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是改善投資環境中投資少、見效快的一條最佳捷徑,亦是招商引資中的最好廣告與招牌;于民而言,更是造福千秋的民心工程,搞好園林城市建設對于加快實現我市現代化旅游名城的奮斗目標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國家級園林城市標準

園家園林城市有六項硬性指標,它們分別是:城市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建成區綠地率達到城市街道綠化普及率達到;達標公園處;達標道路條。

查看全文

園林城市復查方案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措施;工作步驟;工作要求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園林城市復查要求,全面總結我市近年來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管理方面的工作情況、據國家和省有關園林城市復查要求,省復查工作將于5月底前完成,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于9月底前組織抽查、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突出重點,做好整治、密切配合,完善資料、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復查工作從2010年4月起全面開展、強化責任意識,確保復查工作落到實處、強化攻堅意識,全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強化長效意識,切實提高常態管理水平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根據《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及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區)復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相關工作部署,為鞏固和擴大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成果,進一步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優美、舒適、健康和方便的生活環境,確保以良好的市容市貌迎接國家園林城市復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園林城市復查要求,全面總結我市近年來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管理方面的工作情況,認真查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制訂切實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動員全市各方面力量,抓好自查自糾和整改完善工作,解決影響我市市容市貌和城市綠化建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抓重點,促整改,求實效,集中力量解決復查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鞏固我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提高全市園林綠化整體水平,促進城市環境質量的不斷改進,確保我市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復查。

二、主要任務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園林城市復查要求,省復查工作將于5月底前完成,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于9月底前組織抽查。我市本次復查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有:

查看全文

園林城市建立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剛才,市長對“五城同創”的工作作了一個報告,我們深受啟發和鼓舞,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作為建立園林城市的牽頭單位,我們建設部將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依照市創建指揮部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五城同創的總體目標,重點突出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立足現有基礎,找準薄弱環節,組織重點突破,本著“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保達標”原則,用三年時間,重點建設,迎頭趕上,確保于年實現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目標。

一、統一思想,振奮精神,迅速掀起創建高潮。

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建設優美環境、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一直都是我們建設部門不懈的追求,我們城鄉建設人將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目標,細化責任;進一步堅定信心,激勵斗志,鼓足干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銳意進??;全力以赴抓落實,千方百計破難題,密切配合搞同創,嚴格要求促成效,切實做到思想落實、組織落實、責任落實和工作落實,全面提升城市綠化水平,推進城市建設快速發展,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創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抓好創建,以只爭朝夕,志在必得的工作作風落實創建。

二、深入宣傳,廣泛動員,著力營造創建氛圍

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需要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全市人民的參與和支持,我們將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宣傳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重要意義和有關城市綠化的政策法規,使創建工作成為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市民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活動,逐步建立全民植樹機制,倡導全民造綠,通過單位綠化、庭院綠化、居住區綠化和濱河綠化,形成全社會參與園林綠化建設濃厚氛圍。圍繞省級園林城市創建目標,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單位的責任,使全市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協調行動,形成創建合力。

查看全文

園林城市授牌儀式講話

園林綠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按照國家和省上的部署要求,我市于2000年提出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以政府主導促進社會參與,以規劃建綠優化生態布局,以科技興綠提升綠化水平,以依法治綠加強綠線管理,以精品園林打造都市景觀,以項目帶動發展綠色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城市綠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是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在創建中得到提高。通過持續推進重點綠化工程,因地制宜實施綠地系統建設,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46%,綠地率達33.65%,人均公共綠地9.22平方米,道路綠化面積占31.5%。由于大環境的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超過80%,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大于85%。我市相繼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節水型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等榮譽,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國家園林城市的創建成果,體現了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提高。

二是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在創建中得到改善。通過合理規劃游園綠地建設,傾力打造綠色人居家園,全市新增防護綠地和風景林地3千多公頃,建成園林小區793個,建設特色園林公園113個。這些集擴綠增綠、園林藝術、景觀保護于一體的綠化建設工作,有效增強了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極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居住環境,并且在市民健身和疾病預防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城市持續發展能力在創建中得到增強。通過拓展綠化建設的生態效益,帶動城市周邊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市發展園林規模企業4百多家,吸收農民工10多萬人,每年培育苗木花卉3千多萬株,產值超過11億元。綠色產業已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也成為構筑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四是城市現代文明形象在創建中得到塑造。通過堅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共建綠色家園,全市建設園林式單位1100多個,占單位總數的67%,每年義務植樹780多萬株,成活率超過90%。這種從市委、政府到普通市民,從專業部門到各行各業攜手創建的生動實踐,凝聚了社會各界愛家鄉、愛城市的情懷,激發了廣大市民愛自然、愛生活的追求,既使城市精神得到升華,也促進了城市的和諧進步。

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沒有終點。我們將倍加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榮譽,把這次授牌儀式作為新的起點,乘勢而進,完善措施,更加自覺地把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貫穿于構建和諧*的全過程。一要全面鞏固創建成效,組織實施好新一輪城市綠化系統建設規劃,構筑城在園中、園在城中、城園結合、城園一體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格局。二要提高園林綠化質量,發掘傳統園林藝術,發展現代園林文化,加快把*建設成為生態園林城市。三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完善城市園林綠化法規制度,依法強化綠線管理,加強綠地保護,擴大綠化成果。要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堅持把扶持綠色經濟、推廣綠色建筑、發展綠色交通,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推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雙贏,努力把*建設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人居環境最佳、創業環境最優、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

查看全文

探究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

創建園林城市是我國近幾年開展的一項有關提高城市總體景觀和生態水平的活動,這項活動就是要把各個城市建設成為風景優美、品味高尚、生態健全的現代化城市。而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城市設計(urbandesign)的進行。本文試圖對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初步探討。

一、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都是城市文明不斷發展的結果

建設園林城市要求整個城市都園林化——建設城市大園林,這是城市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從最初的只用于交換和防御,發展到越來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們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還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環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適程度達到最優化,城市設計由此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建設園林城市應該說是城市設計追求的根本目標;而園林城市的建設也必須通過加強城市設計來實現,二者一個是目標,另一個是手段。

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目前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十九世紀英國的霍華德曾經提出過田園城市的理論,應該說這個理論是城市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而這個理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則是以園林綠化為有機聯系的城市構造原則。這個理論對以后的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理論和實務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精神實質表現的是一種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園林城市的概念說到底是一種城市形態標準,這種形態應該說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園林城市作為一種城市形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其概念:園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綠化作為基本的有機紐帶,藝術化地組織和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使城市形體環境有最佳的美學和生態學效果。

城市設計理論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立的。當城市規劃學從空間地域規劃發展到融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綜合性規劃學科后,就出現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觀自我表現,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忙于跨學科宏觀擴展的局面。兩極化的傾向忽視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與建筑的關系,冷淡了城市視覺環境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城市設計理論應運而生,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盲區——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學科。城市設計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其他邊緣學科一樣,其概念有多種解釋,但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城市設計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間環境為對象,以人為主體,以整體效應為原則,以建立城市良好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為目的,融于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中的中觀設計。城市規劃出于理性,城市設計則側重于感性;建筑設計是對個體的操作,城市設計是對群體的組織。

由此看出,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都是針對城市形態進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查看全文

市區爭創園林城市意見

為了有效組織實施全區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工作,確保實現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根據《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和《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按照“協調發展、節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構建山——城——河——海的城市園林景觀體系,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系統,建成山環水繞,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四季有花,風光優美的湄洲灣港口城市中心城區,力爭在年創建省級園林城市中取得良好成績,最終把我區建設成為具有山水特色、生態型的國家園林城市中心城區。

二、工作目標

(一)園林綠化

1、城區城市綠化覆蓋率40.3%,建成區綠地率35.3%,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30平方米;

查看全文

市構建園林城市工作總結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在這里參加全區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下面我就市創建園林城市工作與在座的各位進行交流,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市位于回族自治區最北端,是依煤而建、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市轄兩區一縣,土地面積53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0.8平方公里,總人口74萬,城鎮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有漢、回、蒙、滿等23個民族,回族人口占20.3%。市山川秀麗,城市獨具魅力,資源富集,工業基礎雄厚,機遇疊加,投資環境優越,被評為“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之一,并先后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和國家首批資源枯竭經濟轉型城市試點。

近年來,我市按照建設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化城市建設奮斗目標,堅持“生態立市”戰略,組織實施了星海湖濕地綜合整治、北武當生態旅游景區、新區人民公園、森林公園等一大批生態建設工程,特別是通過深入開展生態建設大會戰和“無冬閑”活動,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年全市共完成造林綠化14.8萬畝,栽植各類苗木2422.4萬株,實現了林業建設的大發展、快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仡櫼荒陙淼墓ぷ?,主要是:

(一)全面實施城市綠化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圍繞建設園林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的目標,按照“增綠量、上水平、出精品”的原則,以市行政中心綠化工程為重點,精心組織實施了城區“見縫插綠”工程、公共綠地改造工程、做精做美工程,打造了新區路網綠化、星海廣場建設、城市街路綠化、公園改造等精品工程,實現了景觀大提高、生態環境大改善的要求。年全市新建公共綠地2051畝,完成街路綠化48條,綠化面積1845畝,植樹46.2萬株,種草72.84萬平方米;機關、學校、廠礦、居住小區綠化5296畝,植樹87.1萬株;擺放盆花290萬盆。城區綠化檔次明顯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和品位顯著得到提升。

查看全文

園林城市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園林城市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是發展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和需要。從德令哈園林城市建設的基本現狀、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與分析,提出了德令哈園林城市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園林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德令哈;現狀;問題;對策

園林城市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園林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和當務之急。園林城市建設是發展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工作時間的縮短,閑暇時間增多的要求和需要。“園林城市”是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環境中提出來的,前身是錢學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有些類似于歐洲國家提出的“花園城市”。國家建設部《園林城市評選標準》中指出,園林城市就是要:“保護城市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搞好大環境的綠化建設,改善城市生態,形成城市獨有的風貌特色?!彼目偰繕耸恰翱諝馇逍?,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本文立足德令哈實際,從德令哈園林城市建設的基本現狀、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與分析,為使德令哈園林城市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德令哈園林城市建設的基本現狀

2000年以來,德令哈市以規劃為基礎,以項目為龍頭,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內在動力為保證,多方投入,逐步推進,相繼建成22條城市主(次)干道。中心廣場、體育廣場、垃圾處理場及公園等一批市政公用設施項目,加快了城市亮化、綠化等工程建設步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以烏蘭路、柴達木路、格爾木路、天峻路、都蘭路、緯四路、戰前路(七橫)為橫線,以環城東路、環城西路、黃河路、長江路、祁連路、昆侖路(六縱)為縱線的“七橫六縱”的道路框架。截至目前,完成詳細規劃編制面積約443.99公頃,市區詳細規劃編制覆蓋率達37%。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2平方公里。建成道路總長62.48公里,建成道路面積131.4萬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到30.99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9平方米;供水管網達到143公里,自來水普及率達95%;排水管網達到42.81公里,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29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19.08%;城市公共綠地面積達24.3公頃,園林綠地面積達205公頃,城市綠地率達19.1%;城鎮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5.73平方米;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0%。

按照建設“西部園林城市”的要求,以“一街一樹種、一街一特色”為目標,以城市道路、廣場、庭院綠化為重點,扎實推進園林綠化和林業五大工程,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春秋兩季共投入資金2340萬元,完成了黃河北路、站前路等15條新建道路綠化和梨園路、格爾木東路等17條道路補栽任務,組織實施了東山三角花園、河東派出所南綠地2處新建街頭和慶華廣場、中心廣場等6處公共綠地綠化工程以及83個機關單位庭院綠化工作,綠化總面積1033畝,新增綠地265畝,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達85%以上,是歷年來綠化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完成了退耕還林(草)任務0.4萬畝,荒山造林種草8萬畝,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950畝,經濟林4420畝,國家重點公益林補植補栽1.2萬畝,高效林營造800畝,低效林改造700畝,“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造林2200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9.59萬畝。

查看全文

園林城市設計管理論文

前言:創建園林城市是我國近幾年開展的一項有關提高城市總體景觀和生態水平的活動,這項活動就是要把各個城市建設成為風景優美、品味高尚、生態健全的現代化城市。而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城市設計(urbandesign)的進行。本文試圖對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的含義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初步探討。

一、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都是城市文明不斷發展的結果

建設園林城市要求整個城市都園林化——建設城市大園林,這是城市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從最初的只用于交換和防御,發展到越來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們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還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環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適程度達到最優化,城市設計由此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建設園林城市應該說是城市設計追求的根本目標;而園林城市的建設也必須通過加強城市設計來實現,二者一個是目標,另一個是手段。

園林城市和城市設計目前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十九世紀英國的霍華德曾經提出過田園城市的理論,應該說這個理論是城市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而這個理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則是以園林綠化為有機聯系的城市構造原則。這個理論對以后的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理論和實務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精神實質表現的是一種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園林城市的概念說到底是一種城市形態標準,這種形態應該說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園林城市作為一種城市形態,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其概念:園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綠化作為基本的有機紐帶,藝術化地組織和構造城市空間的各個基本要素,使城市形體環境有最佳的美學和生態學效果。

城市設計理論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立的。當城市規劃學從空間地域規劃發展到融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綜合性規劃學科后,就出現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觀自我表現,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忙于跨學科宏觀擴展的局面。兩極化的傾向忽視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與建筑的關系,冷淡了城市視覺環境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城市設計理論應運而生,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盲區——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學科。城市設計作為新興的邊緣學科,與其他邊緣學科一樣,其概念有多種解釋,但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城市設計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間環境為對象,以人為主體,以整體效應為原則,以建立城市良好視覺效果和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為目的,融于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中的中觀設計。城市規劃出于理性,城市設計則側重于感性;建筑設計是對個體的操作,城市設計是對群體的組織。

由此看出,園林城市與城市設計都是針對城市形態進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