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建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14:20: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園林建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以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進特征為切入點,在分析園林建筑的景觀功能演變、建筑形態多元化的借鑒學習思路、園林建筑分布范圍的延伸三個方面的基礎上,提出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教學范疇應從廣義建筑理論認識現代園林建筑,針對不同的園林建筑類型進行課程內容的有機拓展教學;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實踐應注重結合課本的實踐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分析與設計實踐的創新教學,充分挖掘當地園林綠地中園林建筑資源,感受園林建筑的空間尺度感;結合“互聯網+”教學,適時引入與現代園林建筑類型相契合的實踐案例等方面進行案例拓展教學。
關鍵詞:園林建筑設計;教學范疇;教學改革
園林建筑是構成園林景觀環境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提升空間層次、豐富景觀序列、因地造景等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歷來都是園林、風景園林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熟練運用與操作,是決定后期其它工程設計與施工類課程學習的關鍵。[1,2]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更新與發展,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人們對美好居住環境要求的轉變,以及風景園林環境的內涵與外延的不斷擴展,人們對園林建設行業的設計任務及工程施工質量及范圍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適應不同時代背景與園林空間環境的優秀園林建筑作品層出不窮,園林建筑設計的類型、區域功能、適用范圍等方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3,4]因此,筆者結合多年園林建筑設計的理論教學與項目實踐感悟,深入分析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變特征,就如何指導學生拓展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學習范疇,掌握園林建筑設計基本技能,結合多種類型的園林建筑課程設計實踐來提升園林建筑設計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適應新時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范疇與設計內涵的變化而進行教學改革的思路提供參考。
一、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進特征分析
(一)園林建筑景觀功能的多樣化與已有園林建筑原有功能的消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收入與閑暇時間的充裕為休閑旅游提供了保證,但旅游人口的增多也造成很多公園、風景區等園林空間內部人流量過剩,尤其是在節假日一些歷史人文景點更是人滿為患。為了緩解此壓力,一些景點將原有的歷史人文建筑內部功能改造為其他的功能建筑(如蘇州古典園林景區將原有的歷史遺留建筑改造為現代的公共茶室、衛生間),或在景區周邊按照原有的景觀風格,單獨設計建造發揮一定旅游休閑功能的園林建筑?,F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進了園林建筑景觀功能的變化,如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原有的IC公共電話景觀亭消失,攝影技術的更新,使原有園林空間中的攝影功能景觀建筑不復存在。另外,為了適應城市文明形象發展的需要,許多公共空間增設了很多的園林景觀小品,以提升城市景觀形象,如:在城市內部核心干道交叉口處布設符合一定時期文化宣傳和城市形象的景觀小品;將原有簡易的公交站臺中的停留等候構筑物,改造成符合現代公交需求的景觀站臺;為了配合城市共享單車使用,在適當的公共空間設計適當的停靠園林景觀構筑物等。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賦予了當前園林建筑新的景觀功能,要求園林建筑設計師必須緊扣時代需求,設計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園林建筑作品。(二)園林建筑形態的多元化與互聯網時代優秀建筑案例可借鑒性的關系。隨著建筑結構與構造技術的日新月異,世界各地獨具個性的新型建筑形態的出現此起彼伏,對于小型園林建筑來說,結合設計對象的環境特征,設計并建造出的現代園林建筑形態更是變化萬千,如何設計出符合現代建筑技術要求的多元化的建筑形態,需要設計師快速而高效學習并借鑒當前優秀的建筑作品?!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給園林建筑設計師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學習渠道,設計師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查詢工具,在網絡平臺上快速查閱大量的已建的經典建筑案例,也可以看到一些建筑設計師的設計分享,從而省去了去圖書館查閱或到建筑物所在地參觀學習的時間。同時,作為學習者,應該本著借鑒的態度去學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應該在廣泛借鑒的基礎上,充分分析設計對象的景觀特征,做出符合基地環境、獨一無二的優秀園林建筑方案。(三)園林建筑分布的廣泛性與園林環境的特殊性衍變。園林建筑自古就具有小而廣、小而精的特點,其分布在園林空間的各個角落,滿足廣大群眾休閑娛樂賞景之所需。進入新時期,這種特點再次得到了延伸,即園林建筑由原來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公園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等各類綠地及自然風景區各個觀賞景點中,以滿足城市居民及游客的休閑、旅游需求,發展到現在向鄉鎮園林環境、農村社區環境之中延伸,來滿足廣大鄉鎮、鄉村居民閑暇時休閑、游憩的需要[5]。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的逐步落實,園林建筑將在提升鄉鎮、鄉村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的舒適性、生態宜居性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布范圍將更加廣泛,園林環境將更為復雜,這就要求園林建筑設計師打破傳統的城市園林環境的創作思維,緊密結合鄉村與鄉鎮生活環境的特點,發掘鄉土文化,利用鄉土材料與技藝,設計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鄉土園林建筑景觀??偠灾聲r期我國園林建筑不僅在建筑類型上進行了適應時展的變化與更新,而且在分布的廣度上由原來集中在城市綠地之中,發展到量大面廣的鄉村景觀領域。同時互聯網平臺的迅速更新,也使得園林建筑景觀的創新設計路徑、思路與效率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這勢必就對當前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路與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時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在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實踐方面的幾條教學改革思路。
二、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教學范疇的拓展與教學改革思路分析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特征論文
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觀、可居,另一方面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同時,更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我國現存的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藝術瑰寶。它不僅是人們審美要求的體現,也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權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價值。可見,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結合古代園林建筑實際情況,就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和類型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
園林建筑按照所屬性質和地域的不同,風格也有很大的不同?;始覉@林建筑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表現出恢弘的皇家氣派。而江南園林建筑突出“玲瓏、活潑、通透、淡雅”,將秀麗、雅致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風格迥異,但建筑在園林中的作用卻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其實用性。根據人們的休憩及活動需要而設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賞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賣亭、游船碼頭等用途。二是強調其獨特性。配合園內風景布局形成的游覽路線,在人們視線所達不到地方,園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獨特的造型,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自然風景畫,并與廊、墻、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動路線。三是提升其園林意境。我國園林通常在園名、匾額、楹聯中反映出其意境來。正如《紅樓夢》中說大觀園:“若大景致,若是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從而營造了園林意境。
二、園林建筑的特點
經過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園林建筑有如下特點: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觀賞和被觀賞的特點。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園林景物布局原則,同時,也要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愉悅。因此,園林建筑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這就要求園林建筑要適合游人在或動或靜中觀景,又要使景色富于變化,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園林建筑在油畫的表達
江南園林建筑是中國園林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園林建筑藝術史上享有較高的地位。園林建筑的布局規劃安排和園林建筑在油畫作品中的表達,主要集中在現實空間藝術、精神空間藝術上,通過視覺效果呈現,給人們詩意性的意境,彰顯園林建筑的特有風格與藝術內涵。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我國江南園林建筑藝術,本文對江南園林建筑在油畫中的表達維度進行淺析,從而了解到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本質。
一、江南園林建筑的設計、布局特點
江南園林建筑一直以園林景觀豐富、建筑結構奇特、建筑布局巧妙著稱。從江南園林建筑的類型上來看,分為古典園林建筑、現代園林建筑兩種。主要是結合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其特征就是規模較大、真山真水,建筑色彩鮮亮,建筑布局上追求對稱性。現代園林建筑則是園林景觀與現代建筑風格的融合,其設計特點是疊石理水、建筑樸素、景觀色彩豐富化、建筑布局層次化等。
二、江南園林建筑設計在油畫中現實,是精神空間的藝術表達
江南園林建筑的布局安排、形式設計,不僅是現實空間藝術的表達,更是精神空間藝術的呈現。這也是許多江南園林建筑類型油畫作品中注重寫實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將江南園林建筑的現實空間藝術真實體現出來,給人們營造一個現實空間感。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追崇江南園林建筑的特有景觀,成為藝術作品,文學作品的取景點,許多文學作品、藝術作品幾乎都在表達精神層次的人文藝術意境,通過江南園林建筑與實際的建筑特色進行結合,傳遞一種詩意、精神思想。因此,江南園林建筑在油畫中的表達,就集中在了精神空間藝術層面,如何通過油畫作品將江南園林建筑的風格傳達出去,實現對人們精神的感染,因此,油畫正是通過對現實空間下園林建筑的布局、結構特點的繪制,以另一種載體進行傳遞,達到精神空間藝術表達的目標。
總而言之,江南園林建筑作為中國園林建筑藝術的主要代表,其本身有著園林景觀豐富性、建筑結構多樣化、建筑布局層次化等特點,景觀與建筑的融合,是江南園林建筑的顯著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才使得油畫作品中注重對江南園林建筑的現實空間藝術、精神空間藝術的表達,對于油畫而言,也只有牢牢把握住江南園林建筑的特征,才能夠豐富油畫作品內容與思想,將江南園林建筑的本質與特色傳遞出去,實現江南園林建筑藝術的傳承。
園林建筑設計文化傳承研究
[摘要]文化傳承是民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的傳承不僅體現在文字上、思想上,更會隨著建筑的發展而得以傳承。建筑的結構、空間、色彩無一不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園林,就是文化傳播載體的一個重要代表。在不同的時代,園林代表著不同的文化類型。了解園林建筑設計中文化傳承的體現,能夠讓園林建筑的魅力大大提高,也能促進園林建筑文化的傳播。在園林建筑設計中融入文化,感受文化,能夠彰顯園林建筑的內涵,促進文化的廣泛傳播。
[關鍵詞]園林;文化傳承;空間;色彩
每一位園林建筑的設計者都是能工巧匠,是文化傳承者。在設計園林建筑的過程中,將文化融入到了園林建筑的各個方面。關注文化在園林建筑設計上的體現,分析設計理念,感受園林與文化的碰撞,能夠讓園林的建筑風格得以理解,更能促進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園林建筑中所蘊含的文化信息,保護園林建筑,保護文化,能夠讓園林建筑的文化價值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1園林建筑風格設計中的文化傳承
風格設計是園林建筑設計的第一步,模仿傳統文化中建筑的風格,是對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在設計園林建筑時,大多數園林設計者會參考之前園林設計中的設計特點,模仿已經存在的園林建筑文化要素。在之前的園林建筑設計模式上進行創新,是傳承文化的表現。比如,園林建筑設計者會從不同朝代的歷史建筑中提取不同的符號,根據古代建筑原型提取出具有歷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符號。根據這樣的符號做出變形,衍生出不同的建筑元素。比如,在我國的傳統建筑中有大屋頂、紅色或綠色的柱子、門窗、木窗圖案、木結構體系、彩畫等多種要素,而這些都可以成為當代園林建筑設計的依據和原型,根據這些原型進行創新,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變化,會讓園林建筑設計本身具有簡化特點與創新特點。模仿傳統建筑的整體風格或者局部特征,都能夠使園林建筑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簡化與變形,是在原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非簡單的模仿。以園林建筑中的門窗圖案為例,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園林的門窗圖案是不盡相同的。無論是漏窗的設計,花窗與景窗的設計,都有強大的文化性與時代性。其中,在設計園林建筑的花窗時,需要結合社會背景下的風俗與當時人們的信仰,將雕刻工藝與景色結合在一起。使花窗能夠與園林建筑當中的其它景致相協調,這便是傳承文化的實踐。
2園林建筑空間構造中的文化傳承
傳統建筑材料在園林建筑的運用分析
摘要: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建筑是從古至今都與人類息息相關的人工成就。園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型材料大量涌現。本文將對園林建筑和創造與傳統建筑材料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說明園林建筑材料的分類,然后分析園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應用現狀,對未來傳統建筑材料在園林建筑中的應用進行展望。
關鍵詞:傳統建筑材料;園林建筑;運用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人類審美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下社會的繁榮,園林建筑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建筑師也都順應時代潮流將傳統建筑材料應用到園林建筑中,增加建筑的美感。
一、建筑材料概述
(一)傳統建筑材料
材料最初的解釋是可以組成或者制成物品的東西,傳統建筑材料是一個對比現代建筑材料的概念,一般包括燒土制品、混凝土、鋼材、石材等,都具有長久的發展歷史與應用基礎。后來隨著與西方的交流、工業革命的影響,出現了化工材料、鋼筋混凝土等。
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和諧論文
摘要:園林植物與園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結合,處理得當,二者關系可求得和諧一致。園林建筑屬于園林中以人工美取勝的硬質景觀,是景觀功能和實用功能的結合體,是園林構景中的主體。園林建筑與植物一起配置時,搭配得當,可將人工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巧奪天工的奇異效果。
關鍵詞:景觀;園林建筑;植物配置;環境協調
1園林建筑與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
1.1園林建筑對植物配置的作用園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輪廓、線條、色彩與自然環境主動協調外,對于園林植物的配置,必須用花草樹木來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
1.1.1園建筑的為植物種植提供基址通過建筑的遮、擋、圍的作用,能夠為各種植物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建筑的外環境為植物提供基址。
1.1.2園林建筑對植物能起到背景、夾景、框景的作用私家園林以墻為紙、以植物繪,使建筑和植物組成優美的構圖。
古典園林建筑風格賞析論文
簡介:中國古典園林自成一體,有其獨特的風格。封建的儒家與宗教思想在中國園林中的深遠影響。
關鍵字:建筑特點建筑形式建筑風格文化
前言
使用和造景,觀賞和被觀賞的雙重性,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園林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園林景物之一;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但園林建筑給人精神上的感受更多。因此,藝術性要求更高,除要求具有觀賞價值外,還要求富有詩情畫意。
園林建筑是與園林環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結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環境的有利條件。任何建筑設計時都應考慮環境,而園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環境中的比重及分量應按環境構圖要求權衡確定,環境是建筑創作的出發點。
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與自然因素之間似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統一起來,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氣息。園林建筑只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環境的美。這種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人在園林藝術上不斷追求的境界。
古典園林建筑設計教學研究
近幾年,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建筑學科也逐漸發展成一門集城市規劃、建筑學、風景園林設計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為了進一步完善建筑設計教學的課程體系,許多高校都逐漸將古典園林建筑設計納入課程體系之中,并立足于文學創作中的敘事思維,對其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1.敘事思維概述
1.1關于敘事、敘事者、園林敘事與敘事設計的概念辨析。所謂敘事,指的就是講述一種連續性的體驗或行為,其目的是讓對方明白發生了什么事以及這些事是怎樣發生的。它既可以被看做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和認知模型,同時也可被看作一種行為方式或生活方式。敘事在文學寫作、電影創作、繪畫等諸多領域屢見不鮮,已經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發展體系。敘事者指的是講述事件的主體,具體到園林領域,這一角色則由設計者擔當,設計者通過將多種景觀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融合在一種能傳達出一定人文內涵的空間結構之中,從而打造出一種具備敘事性特點的園林空間。將空間與其體驗者緊密聯系起來,簡言之,園林敘事就是將園林的空間語言轉化為一種具有可理解性的語言結構體系。1.2設計中的敘事性思維。與理性思維不同,敘事性思維更多的是為了傳達某種情感上的東西,它通常采用講故事或者圍繞主題表達某種思想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創作,在敘事性思維指導下設計的園林,意味著其不再僅僅追求一種外在的美感或實用性的功能,而是為了傳達出一種精神意義。就像一些敘事性的文學作品,它們是為了通過講故事來使閱讀者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并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
2.敘事思維下古典園林建筑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設計深度欠缺。在傳統的古典園林建筑設計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份設計作品,由于時間有限,學生在設計的時候只能考慮到設計作品表面的一些東西,很難深入探究其核心內涵,因此,設計出來的成果深度不足,在情感及精神的傳達上十分淺薄,在敘事思維的指導下,學生雖然能夠為作品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但仍然沒有形成深入探究的習慣,同時也沒有與其它同學在作品設計上進行協調與溝通,最終導致設計成果千篇一律,缺乏創新。2.2未協調好發展和繼承之間的關系。在敘事性思維的指導下,要求古典園林建筑設計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具有古典氣息的園林建筑中適當融入現代藝術手法,進一步豐富其文化內涵,但是,從目前的現狀看,古典園林建筑設計仍然停留在空間復現的階段,要么完全繼承傳統、缺乏創新,要么完全摒棄傳統、過度創新。2.3缺乏跨學科的綜合設計教學。古典園林建筑設計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它與諸多學科都具有直接而緊密的聯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提供一種跨專業聯合教學的環境,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園林設計方面的潛力。但是目前該門課程在諸多學校都屬于一門獨立性質的學科,在師資上也十分有限,根本不具備實行跨學科綜合設計教學的條件。
3.敘事思維下的古典園林建筑設計教學的對策
避暑旅游區園林建筑特點
“避暑山莊學”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清史研究所長戴逸先生提出來的。1983年,他以《應該建立“避暑山莊學”》為題撰文,提出了建立“避暑山莊學”的構想。并且,信心十足地說:“我們一定能夠建立起這門新的學科”。顧名思義,“避暑山莊學”是以避暑山莊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這門“新的學科”,其主要內容屬于社會科學中的學問。胡適先生在《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中說:“凡成一種科學的學問,必有一個系統,決不是一些零碎堆徹的知識”?!氨苁钌角f學”,同其他社會科學的學問一樣,也應該是有系統的知識。多年來,避暑山莊研究領域,由于許多學者的努力,發表和出版了不少論文和專著。這些論著,既含有關避暑山莊方面的知識,也包容不少學術理論,它們為“避暑山莊學”的建立與完善奠定了基礎。現在避暑山莊研究領域,需要有這樣一本著作:它能把避暑山莊研究中“零碎堆徹”的知識和學術理論問題,從橫向和縱深方面系統化,并能把過去、現在和今后的研究聯系起來,從總體上反映出“避暑山莊學”的狀貌,并能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也被稱之為清帝夏宮或承德離宮。戴逸先生在《應該建立“避暑山莊學”》一文中說,“避暑山莊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她屬于建筑學科的研究對象,但也不僅僅屬于建筑學科;她屬于園林藝術,但又不僅僅屬于園林;她屬于宗教、民族、歷史學;但又不僅僅屬于這些學科。我認為,避暑山莊是與許多學科相關的一種綜合性學科?!惫P者對戴逸先生這段話的理解是:避暑山莊包容建筑藝術、園林藝術、繪畫雕塑等多種藝術成份,并與諸多學科相關聯。因此,對避暑山莊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本文從園林角度,對避暑山莊的園林藝術特征進行探討,并從六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峰巒岑嶺,爭奇競秀
山水是中國古典園林第一要素,任何一座中國古典園林,都是與山有關聯的。但是,避暑山莊的山,它所占據的地位更為突出,是哪一座園林也難以與其相比擬的。康熙皇帝以“避暑山莊”四字題額,它所表現的重點就是“山”。避暑山莊“以山得名”,就是因為這里的山多。避暑山莊外,可以說是群山環列。據《熱河志》記載:“山莊西北隅最高處,一峰拔起,構亭其上,圣祖題額曰‘四面云山’,聯曰:‘山高先得月,嶺峻自風來’。是亭切漢凌霄,群山拱揖,各開生面。東眺天橋,云垂檐際,南則玉冠諸峰,望如屏列;北則金山、黑山屹峙;廣仁嶺迤西諸峰,盤礴壯大案衍,絡繹奔赴。憑虛縱覽,萬景天合。”《熱河志》所言,指出避暑山莊外,諸峰環列,東西南北環拱著各種狀態、各種風貌的峰巒岑嶺。山莊之東有形如彩虹的天橋山,上接云天。南有如戴玉冠的高峰及其山勢逶迤的崗嶺,遠望猶如排列在那里的畫屏,北有金山與黑山,氣勢雄渾。莊之西,以廣仁嶺為代表的峰巒,連綿橫列。避暑山莊不僅山莊外有如此之多的山,山莊內的山與平原區、湖泊區相比,其所占的地位也是非常突出的。在564萬平方米的避暑山莊內,層巒疊翠的山,約占山莊總面積77%。避暑山莊,不僅山多,而且峰奇。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奇峰怪石,散落在環山莊層巒復嶺之中。這些形態各異的怪石,有的像棒槌,有的像羅漢、有的像僧冠,有的像蛤蟆,有的像駱駝,有的像雞冠,有的像天橋,有的像椅子,有的像酒壺,還有的像蹲在峰頂上的猴子……。在眾多的奇峰異石之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磬錘峰,它上粗下細,確如僧人敲磬的木錘,又像民間用來錘衣的棒槌。俗稱棒槌山的怪石,它比非洲納米比亞“上帝拇指”顯得更為奇特。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座光禿禿的怪石的半腰,橫插著一株枝葉紛繁的老桑樹,使其在晴空的映襯下,構成一幅奇美的畫面。康熙在《錘峰落照》詩中寫道:“縱目湖山千載留,白云枕澗報深秋。巉巖自有爭佳處,未若此峰景最幽。”康熙站在錘峰落照亭上東望所見景象,引起他思緒萬千。在他看來,千年以前就已經用文字記載下來的磬錘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景色極為優美。天下奇峰異石,都有可以與他山媲美的優勢,但誰都比不上磬錘峰的景色最為清幽秀美。在康熙的筆下,不僅有贊美磬錘峰的詩,還有許多描繪和頌揚山莊峰巒岑嶺、爭奇競秀的篇章。比如他在《四面云山》一詩中說:“殊狀崔嵬里,蘭衢入好詩。遠岑如競秀,近嶺似爭奇?!彼拿嬖粕骄痈吲R下,站在敞亭里,不僅能近觀山莊內秀景,而且可以遙望山莊外奇峰異石。因而,他置身于四面云山亭里,常被山莊內外連成一氣、融為一體的山巒秀景所吸引,于是寫下“遠岑如競秀,近嶺似爭奇”的詩句。同皇祖康熙一樣,乾隆也非常喜愛山莊內外的山。他在賦詩,或題寫額聯時,不僅歌頌山莊之山的奇美與峻秀,而且運用比喻的手法,贊美這里山巒秀景勝于仙境,比如他為水心榭題寫的橫額“圓嵩澄霞”、“閬風滌翠”,都是說群山環抱的避暑山莊猶如仙境。前者是說,霞光映照山莊峰巒碧水,美如佛教勝地的嵩山;后者是說,山莊內外高聳的峰巒,就像昆侖閬風仙山青翠欲滴。言外之意,山莊內外有秀美的山巒,這里猶如仙境。透過康熙的詩和乾隆的題額,可以體會到峰巒岑嶺、爭奇競秀,是避暑山莊園林藝術的一大特征。
二、峰落湖心,山水相連
避暑山莊,“以山得名,勝趣實在水”。如意湖、上湖、下湖、澄湖以及銀湖、鏡湖、西湖(內湖)、半月湖構成的水面,號稱十里塞湖。遠望塞湖之水,波平如鏡;近觀湖區風光,美如畫卷。筑于微波漣漪湖水之中的長堤,蜿蜒曲折,徑分三枝,連接著環碧、如意洲、月色江聲三個洲島,“形若芝英、若云朵、復若如意”。洲島錯落的湖區風光,最引人注目的是:峰落湖心,山水相依,這就形成了避暑山莊園林藝術的第二大特征。康熙皇帝,在《泉源石壁》詩序中引用朱熹兩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在說明山莊的湖水清澈潔凈,是因為有充足的水源。據文物局徐興志在《巧于自然理山水》一文中介紹:山莊水系來源,主要三個途徑。一為熱河平地涌泉,這是湖區水的來源之一。二為山區眾多山泉與溪水徑流,為湖區增添水量。三為武列河與獅子溝河的引入,這是山莊湖水的主要來源。避暑山莊內,有許多山泉。由于自然環境的變化,如今的避暑山莊,自然山泉溪水大減,但著名的熱河泉仍然不斷地從地下涌出甘美清澈的泉水。積聚成池的熱河泉水,直接流入山莊的澄湖,常年為湖區補充水量。當年引武列河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武列河是由固都爾呼河、茅溝河、賽音郭勒河匯合而成,繞避暑山莊之東,南流折入灤河。
據避暑山莊文物研究所張雙秋在《惟有源頭活水來》一文中介紹:康熙皇帝為建造避暑山莊選址時,曾經考察過水系,發現武列河不僅水源充足,而且沿途有很多熱泉。建造山莊之初,為了引武列河入園,在山莊東北隅設水閘,閘上建閣,康熙命名“暖流暄波”,并列入康熙三十六景之中。武列河水,經暖流暄波流入山莊,沿山莊北山山麓流淌。當年,山莊北山崖壁間,噴射出一股泉流,落到山腳下,形成半月湖。引入山莊內的武列河水,經水渠流淌至此與半月湖匯合,然后再經水渠西行,匯入松云峽之山泉,流到文津閣分為兩支。一支順水渠沿山根向南流,至梨樹峪與涌翠巖瀑布匯合,然后繼續南行注入西湖(內湖)。另一支沿文津閣東側南行,也注入西湖。山莊西湖與中部湖區的如意湖、上湖、下湖是相通的。引入的武列河水,經西湖輸送給中部湖區的幾片湖泊,并通過水心榭下八孔閘入銀湖,再通過德匯門東的五孔閘泄出。上有不斷引入的水源,下有日夜泄出的水流,因而山莊內的湖水不僅豐盈,而且是不停流動的活水。山泉多,溪水清,湖水盈,為山莊建造美景提供了優越條件。水本無形,得山而媚,山水相依,可顯一園之精髓。避暑山莊周圍環山,園中的湖水波平如鏡;青峰翠嶺倒影于湖水中,呈現出山水相融的狀貌。這虛實結合的優美意境,常常吸引康熙或乾隆皇帝,于湖堤岸邊流連忘返。康熙在《澄波疊翠》詩序中說:“如意洲之后,小亭臨湖,湖水清漣澈底。北面層巒重掩,云簇濤涌,特開屏障。扁舟過此,輒為流連?!鼻∫苍鵀椤冻尾ǒB翠》賦詩“峰翠落湖心,悠然意與深。游魚尋覓樹,飛鳥迓迷林?!痹谇〉墓P下,青翠的山峰,倒影于澄湖之中,層層疊疊,使湖水顯得更為透碧深遠。因為湖水清澈透碧,山巒上樹木草叢,倒影于湖水中,其紛繁的枝葉十分真切,致使游魚和飛鳥都產生錯覺。“游魚尋覓樹,飛鳥迓迷林”,既描繪魚和鳥都把倒影中的樹木枝葉誤以為真,又表現詩人因為迷戀眼前虛實結合的意境,而久久不肯離去,專心致志地欣賞水中畫面。山莊周圍,不僅山巒層迭,而且有形態各異的奇峰異石,磬錘峰就是其中最奇特的怪石。奇特之峰,其態在變,水之流動宛轉之致,更顯山石變幻之妙。為了在山莊內欣賞磬錘峰,康熙在接近湖區的西嶺上建造了“錘峰落照”亭。乾隆在《賦得錘峰落照》一詩中寫道:“一柱標云漢,千峰最上層。亭亭明夕照,煜煜蔚霞蒸。落景連空翠,騰光入碧澄。西岸翻直影,東戶引閑憑。”磬錘峰像一根挺立在空中的石柱,直插云天,它高高地立于千峰萬嶺的最上層。夕陽返照,亭亭玉立的磬錘峰,閃著耀眼的光輝。它倒影于山莊內的湖水之中,隨著碧波蕩漾,時曲時直,韻味無窮。其實,磬錘峰影落湖心所構成的山水相連的畫面,不用登錘峰落照亭也可看見。每當夕陽西斜,漫步在芝徑云堤上,磬錘峰的水中倒影極為清晰,令人感到這虛實結合、山水相連的景象,真是妙不可言。
園林建筑傳統基本內涵研究論文
摘要:以傳統文化為背景論述了傳統建筑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傳統建筑文化的存在形式,傳統建筑文化的優秀成分和局限性以及中國建筑文化的困惑。隨著現代主義建筑運動的興起,后現代主義的反傳統,以及不可逆轉的多元化創作潮流,要求建筑師們要以建筑文化為背景,不斷提高自身和整個社會的建筑文化素養。這對于弘揚建筑文化,繁榮建筑創作,推動“建筑文化學”的創立和建筑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園林建筑傳統現代
了解傳統文化和傳統建筑文化的基本內涵和外延,正確對待傳統建筑文化,對于促進文化現代化,弘揚建筑文化、繁榮建筑創作、推動“建筑文化學”的創立和建筑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1傳統文化與建筑
1.1傳統文化的本質
1.1.1“傳統”的基本內涵及現代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