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探析
時間:2022-02-28 11:19:43
導語: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進特征為切入點,在分析園林建筑的景觀功能演變、建筑形態多元化的借鑒學習思路、園林建筑分布范圍的延伸三個方面的基礎上,提出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教學范疇應從廣義建筑理論認識現代園林建筑,針對不同的園林建筑類型進行課程內容的有機拓展教學;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實踐應注重結合課本的實踐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分析與設計實踐的創新教學,充分挖掘當地園林綠地中園林建筑資源,感受園林建筑的空間尺度感;結合“互聯網+”教學,適時引入與現代園林建筑類型相契合的實踐案例等方面進行案例拓展教學。
關鍵詞:園林建筑設計;教學范疇;教學改革
園林建筑是構成園林景觀環境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提升空間層次、豐富景觀序列、因地造景等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歷來都是園林、風景園林等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其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的熟練運用與操作,是決定后期其它工程設計與施工類課程學習的關鍵。[1,2]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水平的更新與發展,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人們對美好居住環境要求的轉變,以及風景園林環境的內涵與外延的不斷擴展,人們對園林建設行業的設計任務及工程施工質量及范圍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適應不同時代背景與園林空間環境的優秀園林建筑作品層出不窮,園林建筑設計的類型、區域功能、適用范圍等方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3,4]因此,筆者結合多年園林建筑設計的理論教學與項目實踐感悟,深入分析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變特征,就如何指導學生拓展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學習范疇,掌握園林建筑設計基本技能,結合多種類型的園林建筑課程設計實踐來提升園林建筑設計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為適應新時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范疇與設計內涵的變化而進行教學改革的思路提供參考。
一、新時期園林建筑景觀的演進特征分析
(一)園林建筑景觀功能的多樣化與已有園林建筑原有功能的消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收入與閑暇時間的充裕為休閑旅游提供了保證,但旅游人口的增多也造成很多公園、風景區等園林空間內部人流量過剩,尤其是在節假日一些歷史人文景點更是人滿為患。為了緩解此壓力,一些景點將原有的歷史人文建筑內部功能改造為其他的功能建筑(如蘇州古典園林景區將原有的歷史遺留建筑改造為現代的公共茶室、衛生間),或在景區周邊按照原有的景觀風格,單獨設計建造發揮一定旅游休閑功能的園林建筑。現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進了園林建筑景觀功能的變化,如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原有的IC公共電話景觀亭消失,攝影技術的更新,使原有園林空間中的攝影功能景觀建筑不復存在。另外,為了適應城市文明形象發展的需要,許多公共空間增設了很多的園林景觀小品,以提升城市景觀形象,如:在城市內部核心干道交叉口處布設符合一定時期文化宣傳和城市形象的景觀小品;將原有簡易的公交站臺中的停留等候構筑物,改造成符合現代公交需求的景觀站臺;為了配合城市共享單車使用,在適當的公共空間設計適當的停靠園林景觀構筑物等。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賦予了當前園林建筑新的景觀功能,要求園林建筑設計師必須緊扣時代需求,設計出符合時代主題的園林建筑作品。(二)園林建筑形態的多元化與互聯網時代優秀建筑案例可借鑒性的關系。隨著建筑結構與構造技術的日新月異,世界各地獨具個性的新型建筑形態的出現此起彼伏,對于小型園林建筑來說,結合設計對象的環境特征,設計并建造出的現代園林建筑形態更是變化萬千,如何設計出符合現代建筑技術要求的多元化的建筑形態,需要設計師快速而高效學習并借鑒當前優秀的建筑作品?!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給園林建筑設計師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學習渠道,設計師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查詢工具,在網絡平臺上快速查閱大量的已建的經典建筑案例,也可以看到一些建筑設計師的設計分享,從而省去了去圖書館查閱或到建筑物所在地參觀學習的時間。同時,作為學習者,應該本著借鑒的態度去學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應該在廣泛借鑒的基礎上,充分分析設計對象的景觀特征,做出符合基地環境、獨一無二的優秀園林建筑方案。(三)園林建筑分布的廣泛性與園林環境的特殊性衍變。園林建筑自古就具有小而廣、小而精的特點,其分布在園林空間的各個角落,滿足廣大群眾休閑娛樂賞景之所需。進入新時期,這種特點再次得到了延伸,即園林建筑由原來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公園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等各類綠地及自然風景區各個觀賞景點中,以滿足城市居民及游客的休閑、旅游需求,發展到現在向鄉鎮園林環境、農村社區環境之中延伸,來滿足廣大鄉鎮、鄉村居民閑暇時休閑、游憩的需要[5]。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特色小鎮建設目標的逐步落實,園林建筑將在提升鄉鎮、鄉村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的舒適性、生態宜居性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它的分布范圍將更加廣泛,園林環境將更為復雜,這就要求園林建筑設計師打破傳統的城市園林環境的創作思維,緊密結合鄉村與鄉鎮生活環境的特點,發掘鄉土文化,利用鄉土材料與技藝,設計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鄉土園林建筑景觀??偠灾?,新時期我國園林建筑不僅在建筑類型上進行了適應時展的變化與更新,而且在分布的廣度上由原來集中在城市綠地之中,發展到量大面廣的鄉村景觀領域。同時互聯網平臺的迅速更新,也使得園林建筑景觀的創新設計路徑、思路與效率也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這勢必就對當前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思路與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時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在理論教學和課程設計實踐方面的幾條教學改革思路。
二、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教學范疇的拓展與教學改革思路分析
(一)從廣義建筑理論認識現代園林建筑,增設普通建筑設計理論的教學內容。基于園林建筑屬于小型公共建筑的角度,園林建筑設計理論教學應從廣義建筑的共性與傳統園林建筑個性兩個角度,系統闡述當前園林建筑的基本特征與設計范疇、設計方法與技巧以及實踐設計案例解析等。傳統園林建筑主要包含了園林小品、亭廊架、榭與舫、風景園橋與游船碼頭、公園大門、園林小賣部與茶室等,而隨著新時期園林建筑類型與分布范圍的不斷變化與更新,教學中應基于以上建筑類型,結合傳統園林建筑設計思路與當前園林建筑的創新設計手法進行重新整合與拓展。針對新時期園林建筑特點,可以將園林建筑分為:入口建筑、休憩建筑、服務小建筑、餐飲建筑與展陳建筑等,不僅從整體上解析了現代園林建筑與傳統園林建筑、公共建筑的內在聯系,還創新性地闡明了如何站在廣義建筑設計理論的角度,去詮釋現代園林建筑的設計方法與技巧[6]。為了適應當前園林建筑類型的多元化的特點,教師還應從傳統園林建筑與當代園林建筑的比較中,重新認識園林建筑,注重設計方法與技巧的理論創新,并將其運用到課程教學之中;同時,在進行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引導學生從廣泛的建筑知識、廣義建筑設計原理入手,在掌握建筑設計的一般性方法后,逐漸學習新時期園林建筑相對特殊性的設計方法與技巧。(二)針對不同的園林建筑類型,進行課程內容的有機拓展教學。在課程各章節的介紹中,不僅應將傳統園林建筑進行類型范圍的整合、拓展與評析,還應將園林綠地中茶室、餐廳等服務型園林建筑進行重新劃分,單獨歸為園林綠地中的“餐飲建筑”類型,便于結合廣義建筑設計理論進行共性論述分析,有利于學習者理解與運用。同時還需拓展介紹現代園林中新的園林建筑類型——展陳景觀建筑、鄉土園林建筑等,這些建筑類型,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閑暇生活的新需求而產生的,在當前園林綠地中出現頻率較高,在大部分教材中缺乏更為具體的理論和實踐案例介紹,以此來彌補當前園林建筑設計教學范疇的空白。另外,考慮到新型園林建筑類型的復雜性,各章節應將廣義建筑理論融合于各類型的園林建筑設計當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地闡述具有各自特征的園林建筑設計創作思路。各章節教學范疇的重新組織與拓展,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從建筑的基地環境、選址與布局、功能組成、空間構成等方面,去掌握不同類型的現代園林建筑所具有的共通的設計理論,這也同時要求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所關注的建筑位置選擇、內部空間、立面造型等方面的教學思路,而從環境、功能、空間、造型與細部等多方面著手,更加系統地分類講解園林建筑的設計方法、程序,使學生熟練掌握多種類型園林建筑的設計內涵。
三、園林建筑設計課程實踐案例的拓展與教學改革思路分析
(一)應注重結合課本的實踐設計案例進行理論分析與設計實踐的創新教學。要做到各類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合,章節所拓展的設計案例評述應深入淺出,切合實際,有利于學習者理解設計理論的相關技巧與方法;課程教學的結構設計既要凸顯教學內容的實效性與理論實踐的時代性,還要增強教學方法以提升理論教學的層次性[7]。同時在理論闡述時,可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融入當前園林綠地中的經典案例,根據理論推理的需要,將配有同一建筑類型的多個案例的實景圖片、設計圖紙進行深層次分析,以便學生領會其理論要領。對各大類園林建筑理論分析完畢之后,可將課本所有的當前園林綠地中優秀的實踐設計案例與課程設計實踐緊密結合,詳細分析相關實踐作品設計的背景資料、設計主題與總體布局,以及建筑單體平、立、剖及鳥瞰、局部透視等設計圖紙,讓初學者更加全面真實地感受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合的創新設計成果,力圖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的目的。(二)充分挖掘當地園林綠地中園林建筑資源,感受園林建筑的空間尺度感。對于初學者而言,培養建筑空間的尺度感是園林建筑設計極其重要的方面,雖然課本中所列舉的案例,多數都標有詳細的設計尺寸,但是如果學生沒有親臨建筑內部,感受建筑空間及周邊的環境關系,就很難準確把握在何種園林環境下采用多大的尺寸進行園林建筑設計;另外,由于新時期園林建筑分布的范圍更為廣泛,參觀學習就不能僅僅局限于當地城市綠地中分布的園林建筑,還應該走向鄉鎮與鄉村園林環境中,去感受園林建筑的時代之美、空間之美。因此,教師應本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教學精神,在提升自身建筑設計素養的前提下,充分結合當地園林綠地中已建的園林建筑實體,總結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園林建筑設計理念、布局與造型等特征并引入教學之中,同時將實踐項目分為基礎、提升和高級三個階段,逐步增加難度和復雜度,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整個過程,最終,使學生能夠在與眾多實踐項目的“比較式”教學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建筑空間環境的尺度與比例關系。[8,9](三)結合“互聯網+”教學,適時引入與現代園林建筑類型相契合的實踐案例。在當前園林綠化快速發展與“互聯網+”教學方法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僅僅依靠某一本教材來進行園林建筑設計實踐范疇的案例教學顯然是不夠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認真篩選出與課本、課件及設計實踐中相對應的優秀實踐案例,特別是已經施工完成的園林建筑作品,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專業自學能力;同時,引導并教育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展建筑視野,學會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查詢工具,在網絡平臺上快速查閱當前經典的園林建筑案例,通過專業網站、網絡交流平臺等信息技術的運用,進行園林建筑設計實踐經驗的交流,以達到從本質上認識更多的建筑實踐案例來促進建筑設計水平的快速提高,這也是教師拓展園林建筑設計實踐教學范疇與學生感悟建筑設計理論與實踐精髓中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康紅濤,鄭素蘭.基于閩南鄉土特色“園林建筑設計”的教學改革[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7,19(2):63-67.
[2]劉樂嘉,陳敏.“整合”與“重組”——整合性思維與獨立學院傳統園林建筑設計教學的結合[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6):54-58.
[3]董璁.關于園林專業建筑設計教學的思考[J].中國園林,2008(4):64-65.
[4]劉利剛,胡越.建筑信息模型在“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16,34(5):51-54.
[5]何崴,周宇舫.從客觀測繪到主觀再現——關于鄉土建筑的認知方法與當代性思考[J].建筑學報,2013(12):54-58.
[6]成玉寧.園林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7]丁娜,陶峰,張程,等.中國建筑史專題化教學模式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7,19(1):133-135.
[8]劉文蘭,唐紅,韓蓉,等.“課題式”教學法在西北地區農林院校園林建筑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2(22):37-41.
[9]趙露,李廬.基于CDIO模式的“網頁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5,17(2):136-138.
作者:偶 春 姚俠妹 徐 旸 王魏根 姜雙林 單位:阜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中職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探索
- 下一篇:大學數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