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05:35: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整體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骨科整體護理的作用
骨科疾病經常發生,通常情況下,醫院只會對患者進行基本的康復治療,患者和家屬對于骨傷之后自我的護理等知識也所知甚少。因此,在基本的康復手術等治療的基礎之上,給與患者全方位的護理,對于患者的康復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與對照組相比,效果明顯,現將整體護理過程總結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前來看診的骨科患者237例。從中隨機抽出80例作為整體護理組,另隨機抽取80例為對比組。經統計,兩組的年齡、性別、實驗觀察前的樂觀程度、用藥依從度、病痛程度、體力、知識掌握程度上并沒有明顯的區別,兩組的差距無統計學意義,可以作為對比的對象。
1.2方法。對整體護理組進行整體的、全方位的護理。護理可以分為手術前的護理、手術過程中的護理以及手術之后的護理三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要求護士完善手術準備的內容,如所需器械,對病人必要的常規治療等。同時也要注意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疏導,降低患者和家屬的緊張情緒,積極配合手術。
第二個部分,手術過程中,掌握藥品的使用和用量。對患者進行全時密切的觀察,要求護理人員具有相當好的反應能力、觀察能力和技術水平。熟練掌握儀器的使用,一旦突發情況,立即向醫生匯報,并商定妥善的應對措施。
婦產科剖宮產整體護理探討
妊娠期間并發癥子宮肌瘤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該疾病會對孕婦的安全和健康產生威脅,并且對于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當前對于該類孕婦行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療效不斷提升,然而在整個治療前后需要做好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措施[1]。我院婦產科對收治的行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患者實行整體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行剖宮產同時剔除子宮肌瘤的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其中孕產婦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6.3±4.7)歲;妊娠時間38~45周,平均(40.2±1.7)周,所有患者均為初產婦。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51例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51例患者行整體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與指導,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情況及手術的具體流程,使其對手術的優勢有所了解,并向其講述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信心。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當將術后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告知患者,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逐漸消除患者對于手術的焦慮、恐懼情緒[2]。此外,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當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及一系列術前檢查;②術中護理:在麻醉后告知患者保持安靜,并協助其取正確的體位,避免出現腳高頭低的現象,對于可能發生的眼結膜水腫及下肢靜脈回流不暢等并發癥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3]。;③術后護理:手術后注意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組與記錄,指導患者進行早期的鍛煉,避免出現盆腔粘連等并發癥。除此之外,還應當對患者手術后1~2天內出血情況進行觀察,檢查患者手術切口是否發生滲液、滲血。此外,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和康復計劃,促使患者術后獲得最大程度的恢復。1.3評價指標觀察兩組在護理期間發生的并發癥情況,同時采用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體劃分為“很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層級。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整體護理在骨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大潮,護理模式的轉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護理人員由被動服務走向主動服務。整體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以解決病人的問題為目的的新型工作模式。
我院骨科共有35張床位,12名護士,分為兩個護理小組,我們是從九八年秋季開展整體護理工作的。通過實踐,充分證實了整體護理對提高護理質量,預防和減少病人的并發癥,縮短療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病房與藥劑、供應、后勤等部門之間的協調,醫護之間的配合更為密切。而整體護理運用了現代醫學護理的理論,更加完善了臨床護理工作。
幾年來的實踐,整體護理工作在我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談談我們的幾點做法:
一、新入院病人的指導及評估
病人入院后,其周圍環境與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希望能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和精心診治,護士要為滿足不同層次病人的需求采取各種方法,做好入院病人的詳細宣教,幫助病人盡快地適應環境。病人不僅是生物個體,也是社會中的一員,必將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把每位病人當作自己的親友,使病人在一個溫馨、優美的病房環境中接受治療與護理。我們把病人的健康過程當作服務范圍。真正體現了“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護士通過深入病房,認真完成各項工作程序,精心做好每項操作檢查,及時為病人進行評估、資料收集、確認現存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并制定相應計劃。通過每天的護理查體,穩定病人的情緒,加深護患之間的信任,讓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從整體護理觀念出發,做好健康指導是必須的
骨科護理應用整體護理實效性
人文觀念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產物,我們從思想教育入手,建立以人為中心,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的護理文化,滿足服務對象的全方位需求,明確轉變觀念的重要性、迫切性,真正理解以患者為中心的內涵和護士的職責。整體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以解決病人的問題為目的的新型工作模式。它有著深刻的內涵,由原來的單一的“疾病護理”轉變為“從疾病到健康”的全過程整體護理,以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為目標的護理方式。這就要求護士必須具備多學科的知識,不僅僅打針發藥,還要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解決患者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護士的角色也不僅僅是照顧患者,還是健康的宣傳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護理工作不再局限于以疾病為中心,單純地執行醫囑和進行生活護理,而是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的全方位的全程護理。我就整體護理在骨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談些認識。
一、做好入院病人的詳細宣教,幫助病人盡快適應環境
病人入院后,其周圍環境與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希望能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和精心診治。護士要滿足不同層次病人的需求,采取各種方法,做好入院病人的詳細宣教,幫助病人盡快地適應環境。病人不僅僅是生物個體,也是社會中的一員,必然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友,使病人在溫馨、優美的病房環境中接受治療與護理。把病人的健康過程當作服務范圍,真正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深入病房,認真完成各項工作,精心做好每項操作檢查,及時為病人進行評估、資料收集,確認現存和潛在的健康問題,并制訂相應計劃。通過每天的護理查體,穩定病人的情緒,加深護患之間的信任,讓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從整體護理觀念出發,做好健康指導
1.疾病知識的指導
根據病人的認識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向病人講述疾病的相關知識,并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以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整體護理在兒科護理學的運用
整體護理屬于新興的一種護理干預方式,將現代護理理念作為基本指導,將護理程序當做護理核心內容,系統化護理管理以及臨床護理的所有環節的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實施的基本目的就是,依據人心理、生理、精神、社會、以及文化等基本需要給出的最合理護理方法。整體護理是基于現代科學交叉綜合發展和大科學觀形成干預方法,是不斷認識疾病和自身情況的必然趨勢。
1整體護理理念
醫學現代模式下發現健康基本內涵不但需要沒有身體疾病,也需要存在完整社會適應能力、生理情況以及心理情況。所以,護理重點不局限于某生物學角度疾病中,需要將人當做整體,依據患者文化需求、身心需求、社會需求,為人們提供最佳且舒適的護理。隨著不斷開展現代護理實踐活以及推出現代醫學模式,將護理4個基本概念進行進一步展示,形成整體護理理念[1]。所以,理解整體護理為整體的護理對象,也就是將患者和疾病當做統一整體,將社會、生存環境以及生物學患者當做統一整體,將患者從入院至出院過程當做連續整體。此外,將醫院作為護理整體,也就是連續、系統護理患者,確?;颊邚娜嗽褐脸鲈洪_始予以其不間斷護理,予以患者積極且主動的護理服務,依據基本護理程序開展有計劃的護理模式,確保防患于未然,予以患者整體且全面的護理。易利純等[1]研究中,在200例患兒中進行分組,一組納入100例,對照組患兒開展功能制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患兒開展責任制度整體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優良率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優良率87.00%(P<0.05);且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儀表儀容滿意度98.00%、舉止言談滿意度99.00%、工作態度滿意度98.00%、主動服務滿意度98.00%、技術操作滿意度97.00%、健康教育滿意度96.00%、生活護理滿意度98.00%、出院指導滿意度100.0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員儀表儀容滿意度90.00%、舉止言談滿意度88.00%、工作態度滿意度90.00%、主動服務滿意度84.00%、技術操作滿意度88.00%、健康教育滿意度89.00%、生活護理滿意度84.00%、出院指導滿意度89.00%(P<0.05)。
2兒科護理學教學方法
2.1理論教學護理前評估實際上是采取交談、觀察、查詢資料以及護理體檢的基本流程過程。臨床教學中重點是評估教學內容,促使學員能夠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況、基礎數據、既往健康情況、遺傳疾病史、家族史、社會狀態以及護理體檢結果的意義,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獲取患者以及家屬闡述的護理評估有價值資料。護理診斷實際上就和社區、家庭以及個人對目前潛在或者現存健康問題重點展現的判斷過程,是護理人員為了滿足預期效果實施的護理干預方法,主要涵蓋四個部分,即為定義、名稱、相關因素、診斷依據。臨床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醫療診斷和護理診斷之間的差異,不可將二者進行混淆。護理診斷更加注重潛在健康診斷和心理診斷,并且和病情變化情況結合將關鍵問題及時發現,開展規范且準確的判斷。護理計劃實際上是基于護理診斷結果開展的有組織地的護理實踐方案。計劃整體護理方案的根本目的是依據患者基本需求,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對護理工作進行安排。并且臨床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讓學員了解能護理涉及的次優問題、中優問題以及首優問題,對近期護理目標以及遠期護理目標進行確定,制定合理護理措施以及計劃。在朱曉紅[2]研究中顯示,將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間該院參與診治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84例隨機分成兩組,即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納入42例患兒,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開展整體護理模式,觀察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并發癥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并發癥發生率2.38%(P<0.05)。觀察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家長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家長滿意率92.86%(P<0.05),證實,整體護理模式應用在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中具有顯著作用,可將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且得到廣大患兒家長的青睞和歡迎。實施護理計劃實際上屬于漫長的過程,需要結合護理操作和臨床教學,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首先對護理計劃進行了解,明確護理技術和知識基本要求,對可能發生的臨床情況進行預測,合理安排護理工作時間,對人力物力實施科學應用,同時和實際情況結合健全護理方案,定期指導和檢査學員的護理記錄,提升護理質量以及效果。護理后評價實際上是整體護理后對患者開展的出院評價以及每日評價。每日評價應該結合護理査房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有效教學計劃,出院評價是通過集中教學模式評價每月出院病歷護理記錄的護理方案,促使學員能夠對臨床護理要點進行正確掌握[2]。2.2臨床帶教課程目標的明確。臨床帶教目標實際上就是被課程支撐分配的,護理目標包括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運用技能知識的培養、學生展示優秀的專業行為等3個內容。依據課程目標制定合理教學大綱,并且需要帶教教師需要將學生培養方向明確,為學生創造基本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對學員心理和性格進行全面了解。臨床活動中實習學生可能產生害怕、焦慮等心理反應,不能及時面對現實和理想的差異,認為自身能力不足,且懷疑自身護理水平。臨床環境逐漸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壓力源,帶教教師需要給予實習學生充分表達內心心理感受的機會,鼓勵實習生間及時交流。在徐飛華等[3]研究中顯示,研究的30例反復護理到感染患兒,將其作為RRTI組,選取同期研究的30名健康體檢兒童作為對照組,均開展整體護理干預,RRTI組兒童林白細胞亞群檢測中的CD3、CD4、CD8、CD4/CD8、NK水平對比對照組呈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RRTI組兒童IgA、IgG、IgM、C4、C3水平對比對照組呈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整體護理屬于應用性學科的一種,所以,需要注重合理設置護理課程目標,讓學生充分結合臨床工作和理論知識,讓學生以護理人員角色及時處理,解決實踐中的相關問題?;诖诵枰獛Ы探處煼蠈W生解決以及分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對運用的知識進行回憶,有利于思考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實際病情,偶爾提出問題,并且予以學生更多決策處理的機會,學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可依據自身決策實施護理。整體護理模式實習最后1周的時候組織學生對護理病例進行總結討論,學生間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促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疾病常見治療方法以及護理措施,同時定期開展考核??己酥饕獌热萦袃x表素質、觀察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應變能力、護理程序、資料的收集、護理診斷、制定護理方案、設置預期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評價護理效果、提出理論問題[3-5]。
3討論
醫院信息系統整體升級護理管理體會
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醫院信息網絡化逐步成為現代醫院管理模式的趨勢。為實現桐鄉“數字衛生”,保障患者信息互通共享,同時更為了縮短患者排隊候診時間,優化就診流程,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與質量。經過為期半年多的考察、認證、系統客戶化等,我院信息系統于2014年8月21日整體升級變更,且系統升級過程中醫院工作有序推進,保證了患者信息安全。現將護理管理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次醫院信息系統升級變更涉及子系統模塊30余個,接口10多個,科室40多個,工作站近600臺;涉及住院患者700多人的電子病歷、住院發藥、住院醫囑、檢驗系統、影像系統、血庫管理、營養訂餐、麻醉手術、醫保或農保結算等業務;近3000例門診患者實現掛號至終端、檢驗醫技電子開單、藥品檢查收費、輸液皮試系統運行暢通無誤;部分患者體驗“銀醫通”及“診間結算”的便捷。醫院信息系統的升級變更經過前期周密準備、測試演練,所有系統于2014年8月21日順利升級完畢,新的門診就診流程及“銀醫通”“診間結算”順利啟用,運行暢通。升級期間門診或住院患者就診秩序良好,未出現因信息系統問題導致的投訴及醫療糾紛。目前系統運行4月余,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各系統無縫集成,醫生可第一時間查閱患者的各項信息,實現了患者基本信息在系統內多單位共享的目標。
2護理管理
2.1準備工作
2.1.1調研和系統客戶化
全體病員整體護理質量論文
[摘要]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我院普外科病房于2000年7月開展新型的三級護理查房,促進了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激發了護士的求知欲,提高了護士的臨床專業水平,提高了病人滿意率。
[關鍵詞]三級護理查房護士
隨著醫學模式及健康觀念的轉變,人們對健康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我院普外科病房于2000年7月開展了新型的三級護理查房,以借此來推進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病房的護士編制
在護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病房共有在編護士19名。其中主管護士1名,護師6名,護士13名。大學本科生1名,大專學歷者5名,大專在讀者3名。
2查房的組織形式
醫院責任制整體護理管理模式研究
1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概述
責任整體護理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在我國許多醫院的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通常來說整體護理這一理念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并且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也應當注重護理的整體性,即在具備完備的基礎護理技能和專業的護理素養前提下特別注意自然界因素、氣候因素、不同地區地理環境變化、生活習慣對人體的影響并且護理患者時要注意護理對象的整體性。除此之外,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還要求醫院護理人員應當具備人文、心理等多學科的職業素養,這一理念是近代偉大人物南丁格爾提出的,這一護理學的杰出代表認為在醫療過程中痛苦是較難避免的并且這些痛苦往往不全部是由疾病帶來的痛苦,而是由于需要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清潔舒適的床鋪、安靜的療養環境、及時的飲食等帶來的,即醫院護理人員需要護理的不是疾病,而是患者[1]。這段話指出醫療過程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具體要求以及護理工作應當以患者為中心。另外,在責任制護整體護理模式的發展過程中醫院應當在日常管理中對這一模式進行有效的應用與滲透并且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護理工作制度和組織形式進行有效的實踐。即在醫療過程中由一位責任護士對某位患者進行全面性、連續性的護理,從而使患者得到個體化的整體護理并且更好地貫徹整體觀察、整體治療和整體護理的理念,最終促進了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有效提升。
2醫院管理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
在醫院管理過程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促進醫院整體的醫療、護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通常來說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護理模式優化、護理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工作模式的有效改良等環節。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醫院管理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2.1護理模式優化
護理模式的有效優化可以促進醫院管理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水平持續提升。眾所周知醫院管理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應用目標在于對護理模式進行有效優化并且更好地落實護理職責,從而更好地促進患者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確保責任護士能夠對所負責的患者提供連續的、全程的護理服務,具體而言就是醫療護理人員對自己負責的患者的所有護理工作負全責并且在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心理狀況了解、生活照護、健康指導等方面應當給予患者適當的幫助。另外,護理模式的有效優化可以使患者對于護理人員更好地產生信任并使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交流得到有效加強,從而在不割裂基礎護理與專業技術的前提下促進醫院管理中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的有效應用。
手術室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管理研究
質量手術室的環境較為特殊,其護理質量會對其治療效果造成嚴重的影響,也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的聯系[1-2]。為了取得更好的手術效果,本研究就采用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管理來提升護理質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時間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33.58±9.97)歲,病程1~15個月,平均(6.32±2.71)個月;對照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齡21~73歲,平均(33.76±9.82)歲,病程1~17個月,平均(6.15±2.63)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程與性別、年齡等基礎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排除了手術后3個月出現死亡與精神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弱的患者。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與常規管理。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管理。其主要內容為:①成立管理小組:為將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管理順利實施,醫院應成立專門管理的小組,組長由主管副院長擔任,其責任主要是全面統籌工作落實;而副組長由康復科主任與護士長擔任,負責將具體工作落實到位,并協助組長進行相關工作;手術室相關的護理人員則為組員;②管理制度完善:因患者即將進行手術,如護理人員不重視其操作,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感染的情況。有小部分護理人員對這些方面沒有引起重視,其操作也不夠規范,故應加強護理人員的管理,并將管理制度完善,特別是針對控制感染方面的制度管理。以此保證每位護理人員都必須按照規范進行操作,防止因操作不當造成意外情況發生[3-4];③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加強:在進行整體護理與規范化管理之前,應對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要加強醫護人員的實踐技能知識,特別是針對規范化與整體化觀念等方面。培訓由管理小組的組長負責組織,由副組長負責講解。在日常的工作中,還需對其進行考核,考核的結果需與年終的考核掛鉤,當考核合格后則可上崗進行整體護理。1.3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方式(±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的手術效果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59例(98.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9例(81.67%);由此可見,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3討論
神經內科整體護理論文
神經內科護理論文-神經內科整體護理病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整體護理
整體護理病歷是護理文件書寫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醫院開展整體護理,實行辨證施護的真實記錄。隨著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對護理病歷書寫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歷書寫質量的好壞,直接反映了一個科室乃至整個醫院整體護理水平的高低。2003年5月~2004年
5月對全科整體護理病歷進行了隨機抽查,共108份(每位護士每月1份),現就在檢查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討論如下。
1存在的問題
1.1部分護士收集病史不認真不深入病房詢問病史及查體,有的護士甚至照抄醫師病歷或憑想象書寫,主觀臆斷,使所寫內容記錄不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