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資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20:17: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智力資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智力資本出資論文
鍵詞:智力資本/出資/智力資源/資本化
內容提要:智力資本是智力資源資本化的成果,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智力資本與股本具有同質性,可以作為資本出資。但是智力資本出資目前還存在制度上的障礙,包括立法上我國尚未承認智力資本,智力資本的會計核算存在諸多困難等。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突破傳統的“資本”概念的外延,提升智力資本的價值。
一、智力資本的概念
智力資本是智力資源資本化的成果,是對使公司得以運行的所有無形資產的總稱。[1]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智力資本是企業更重要的資源,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價值。智力資本屬于規范化的、可以被組織掌握并施以影響以產生更高價值的資源。也就是說,當企業中體現在員工體內、組織內部以及顧客身上的智力資源,以一種緊密有序的連接方式存在,能被掌握以描述、分享和開發,并利用它完成那些在智力資源分散狀態下不能完成的工作時,智力資源就資本化了,變成為一種資本。[2]
目前有關智力資本的界定還沒有得到完全的統一,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根據英國學者安尼·布魯金(AnnieBrooking)的分析,即智力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主要由市場資本、知識產權資本、人力資本、基礎結構資本四個部分組成。[3]美國學者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AStewart)認為智力資本由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客戶資本三個部分組成。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理解和分析,可以看出,智力資本要素包含了企業內所有因知識和智力的積累而形成的資源,如專利、規章制度、商標、訣竅、經驗、價值體系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智力要素都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依據智力資本的屬性,可將其劃分為顯性智力資本和隱性智力資本兩種類別。所謂顯性智力資本是指不具有知識產權的、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的智力資本。隱性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員工頭腦或組織關系中的知識、工作訣竅、經驗、創造力、價值體系等。與顯性智力資本相比,隱性智力資本更具有本源性和基礎性,是創新的源泉,是一切顯性知識的基礎。
高技術企業智力資本核算透析
內容提要:智力資本是高技術企業核心能力的有機載體,是其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智力資本所具有的特點,要求高技術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突破現行核算模式,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方面實現創新。
高技術企業是具有較強的研究開發能力的智力密集型企業。它是利用當代尖端技術進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高技術企業競爭的成敗不再取決于物質資本,而是取決于非物質資本,特別是智力資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在企業生存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企業運營的主要對象。由于高技術企業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等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此高技術企業的會計核算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企業的會計核算模式。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智力資本的核算開始引起管理界的重視。1995年5月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斯堪地亞(Skandia)公開發表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資本年度報告。之后,有些學者從支持管理決策的角度來研究智力資本的核算框架,注重服務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提供的是創造企業價值能力方面的信息,但難以滿足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對智力資本信息的需求。并且他們都過于追求量化指標的核算,導致無法準確、全面地報告企業智力資本的狀況。為適應時展的要求,研究高技術企業智力資本的核算問題,對于促進高技術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智力資本的含義與特征
關于智力資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至今國內外學術界還沒有達成一致的觀點?;谒麄冄芯康慕Y果,筆者將智力資本定義為一種可規范化、可以被掌握并施以影響以產生更高價值的資本。它是人力資本的核心和高級形式,其作用在于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未來收益。從會計核算的角度看,“智力”是人力資本中最具價值和最稀缺的科研人員的科研創新能力和企業家的資源配置能力。這兩者進入企業便成為智力資本,它是以人的智力作為產權要素確認和反映的資本。
智力資本在價值屬性上與物質資本存在重大差別,呈現以下特征:(1)增值性。物質資本只能轉移價值,而且隨著使用會逐漸磨損,而智力資本不僅能維持自身價值,而且還能使價值不斷增值,創造出超過自身價值的價值。因為人的知識與技能在受教育過程及實踐應用中能不斷提高。
智力資本與高新技術論文
一、文獻回顧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將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認識到我國所處的全球經濟地位,充分發掘利用智力資本。美國經濟學家JohnKennethGalbraith(1969)提出了現代意義上的智力資本概念。美國學者DaveUlrich(1998)認為智力資本是員工能力與員工對組織認同感的乘積。芮明杰教授(2002)認為廣義的智力資本就是企業內所有知識和智力不斷積累所形成的資源。傅傳銳教授(2007)以我國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人力資本對企業綜合績效有顯著貢獻。AmitavaMondal等(2012)運用VAIC法對印度65家銀行績效和智力資本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銀行智力資本對競爭優勢至關重要。對智力資本的研究相對于物質資本的研究較晚,但是在智力資本愈發重要的知識經濟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國內國外的學者都對智力資本于公司績效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設計
本文采用了智力資本增值系數模型,智力增值系數越大,說明智力資本增值效率越高,智力資本作用也就越大。鑒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因素的重要性,本文提出高新技術企業智力資本由四要素構成,即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關系資本,創新資本。要確定各項增值系數首先要計算VA值,VA=PTP+PC+I。其中PTP表示稅前利潤,PC表示企業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I表示企業利息費用。本文選取了凈資產收益率作為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財務資本選用企業的總資產減去無形資產來計量;人力資本選用企業的應付職工薪酬來計量;結構資本選用企業的管理費用來計量;關系資本選用企業的銷售費用來計量;創新資本選用研發費用來計量。本文根據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選取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研究對象,選取了該類公司從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數據,樣本數據均從國泰安數據庫中獲得。經過篩選共取得140個有效數據。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1.描述性統計
會計智力資本價值量化論文
摘要: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智力資本作為獨立資本形式逐漸被引入企業的戰略經營管理,成為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在現代管理會計中,智力資本的量化評估將進一步增強其為企業利益主體提供有效全面的信息支持職能。因此,本文利用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的價值循環關系,提出價值逆向推導法來評估智力資本。
關鍵詞:知識經濟;管理會計;智力資本;價值評估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核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作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的智力資本已逐漸地引入企業的管理戰略之中,并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有關智力資本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樣給現代會計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它天生的活力和創新價值不僅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模式,并且作為管理會計中一個新要素拓展了會計學研究領域和方向。
一、知識經濟下,智力資本是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經驗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是指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知識經濟中,企業的價值根本不再直接取決于物質資源、貨幣資本和硬件設備的數量、規模等,而是依賴于人才的智慧積累和創新,從而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智力資本價值的實現。
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本是相對于傳統的物質資本而言的,它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企業價值增值的非物質資源。有關智力資本的定義,先從二個智力資本等式來認識(智力資本=市場價值-帳面價值,企業=無形資產+智力資本),這能體現智力資本存在及能被界定和價值量化的本質。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是這樣定義智力資本的: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對企業市場競爭力做出貢獻的專業知識、應用經驗、組織技術、客戶關系和職業技巧及跨文化技能等企業的集體知識。著名學者圣特。昂格提出,企業的智力資本,是企業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借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各種知識資源的有機綜合體,是企業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一般地除知識產權資本外還包括人力資本、市場關系(顧客)資本、組織結構資本三個延伸部分,智力資本正是通過其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整合推動企業發展,成為創造和實現企業價值的核心資源。
小議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機構正處在一個信息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各種咨詢機構和網絡供應商的出現,將對傳統的信息機構構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傳統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導地位的信息機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面對信息經營的競爭,所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恰恰將決定信息機構的命運。與之相適應的是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將使信息機構在信息服務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
1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服務概念泛指以產品或勞務形式向用戶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各種信息勞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貯、加工、傳遞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服務等;而狹義的信息服務(或稱信息提供服務)則是指專職信息服務業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將開發好的信息產品以用戶方便的形式準確傳遞給特定用戶的活動。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復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術、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件”。
將信息服務作為一個行業,從一般的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行業部門,在我國是近20年來的事情。我國信息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擁有信息服務機構4萬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機構外,各種類型的信息經營企業也紛紛成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場經營網絡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們的工作效率、領導層的決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當前,智力資本作為無形資產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準確計量企業的智力資本成為企業界和理論界的熱點和難點。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回顧及分析研究,梳理出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發展演進過程,提煉其基本理論框架,可為我國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及實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力資本計量理論借鑒
智力資本概念的形成及理論的發展,實質上是對企業重視知識資源管理這一發展趨勢的響應。1969年加爾布雷思提出“智力資本”的概念,他指出智力資本不只是知識和純粹的智力而已,而是一種動態的資本,是有效利用知識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經濟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以智力資本及其管理為基礎的企業理論的發展,使之成為管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而準確計量與報告企業的智力資本已成為管理理論界及實踐者們關注的熱點及難點問題之一。
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發展演進
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的演進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智力資本計量理論萌芽階段
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理論探討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機構正處在一個信息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各種咨詢機構和網絡供應商的出現,將對傳統的信息機構構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傳統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導地位的信息機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面對信息經營的競爭,所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恰恰將決定信息機構的命運。與之相適應的是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將使信息機構在信息服務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
1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服務概念泛指以產品或勞務形式向用戶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各種信息勞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貯、加工、傳遞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服務等;而狹義的信息服務(或稱信息提供服務)則是指專職信息服務業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將開發好的信息產品以用戶方便的形式準確傳遞給特定用戶的活動。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復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術、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件”。
將信息服務作為一個行業,從一般的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行業部門,在我國是近20年來的事情。我國信息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擁有信息服務機構4萬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機構外,各種類型的信息經營企業也紛紛成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場經營網絡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們的工作效率、領導層的決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概念論文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機構正處在一個信息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各種咨詢機構和網絡供應商的出現,將對傳統的信息機構構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傳統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導地位的信息機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面對信息經營的競爭,所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恰恰將決定信息機構的命運。與之相適應的是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將使信息機構在信息服務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
1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服務概念泛指以產品或勞務形式向用戶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各種信息勞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貯、加工、傳遞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服務等;而狹義的信息服務(或稱信息提供服務)則是指專職信息服務業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將開發好的信息產品以用戶方便的形式準確傳遞給特定用戶的活動。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復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術、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件”。
將信息服務作為一個行業,從一般的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行業部門,在我國是近20年來的事情。我國信息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擁有信息服務機構4萬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機構外,各種類型的信息經營企業也紛紛成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場經營網絡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們的工作效率、領導層的決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概念論文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機構正處在一個信息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各種咨詢機構和網絡供應商的出現,將對傳統的信息機構構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傳統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導地位的信息機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面對信息經營的競爭,所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恰恰將決定信息機構的命運。與之相適應的是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將使信息機構在信息服務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
1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服務概念泛指以產品或勞務形式向用戶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各種信息勞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貯、加工、傳遞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服務等;而狹義的信息服務(或稱信息提供服務)則是指專職信息服務業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將開發好的信息產品以用戶方便的形式準確傳遞給特定用戶的活動。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復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術、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件”。
將信息服務作為一個行業,從一般的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行業部門,在我國是近20年來的事情。我國信息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擁有信息服務機構4萬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機構外,各種類型的信息經營企業也紛紛成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場經營網絡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們的工作效率、領導層的決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開發潛能增強智力資本優勢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弊端;加強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管理理念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的階段上、只進行簡單的勞動組織、檔案管理、工資分配、考核升級等低層次的管理活動、人力資源管理隊伍素質亟待提高、往往發生缺乏客觀性、中心傾向性和個人偏見等問題、投資嚴重不足,難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績效考評和績效管理的科學性有待提升、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人力資源培訓,提升員工素質、企業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員工的激勵機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企業人力資源能力的發揮等,具體請詳見。
二十一世紀,是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性化的時代,如何激活企業人力資源,規范企業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發員工潛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構建科學高效的、適合企業特點的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增強企業智力資本的優勢,已成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競爭能力的當務之急。
一、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1.管理理念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的階段上。目前許多企業仍然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看成是單純的人事管理活動,只進行簡單的勞動組織、檔案管理、工資分配、考核升級等低層次的管理活動,沒有認識到人力資源是一種能動的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資源,沒有把它提升到企業的戰略發展的高度進行規劃、配置、開發和利用。一方面以"事"為中心,只見"事",不見"人",激勵手段單一。另一方面有的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其職能大多由總經理辦公室兼任,部門的功能仍停留在傳統的人事管理范圍內,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尚未實現正規化、專業化。
2.人力資源管理隊伍素質亟待提高。在選人用人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長官意志、人情關系、因人設崗、論資排輩,在封閉的環境中,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情況,而在人員考核和業績評價方面缺乏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績效評價,往往發生缺乏客觀性、中心傾向性和個人偏見等問題,導致效率和公平的失衡,使選人用人的質量和公平性受到沖擊,這些都影響了人力資源管理功能的發揮和水平的提高。
3.投資嚴重不足,難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是由國家統籌分配人力資源,企業的人事管理簡單化,企業無須做出人力資源的規劃。在當前市場經濟的體制下,企業雖然有了用工的自主權,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并沒有徹底擺脫舊體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響,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規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企業未來人力資源需求情況心中無數,缺乏長遠眼光,只是職位發生空缺了才去招人,沒有人才的儲備,更談不上把人力資源的開發、管理、利用提到戰略的高度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