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21:20: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藥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藥業

淺析中藥業綠色營銷應用

(1)摘要隨著世界性綠色浪潮的興起,綠色營銷正快速形成,中藥業實施綠色營銷恰恰迎合了綠色需求。對中藥業綠色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分析,為綠色營銷在中國的定位和推動中國中藥業外貿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

關鍵詞中藥營銷模式綠色營銷

1綠色營銷浪潮的快速形成

綠色營銷(GreenMarketing),又稱綠色市場營銷,其本質上是一個綠色因素貫穿始終的營銷組合過程。具體是指企業在健康、環保觀念的主導下,為滿足綠色消費需求,從衛生安全、維護生態、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在經營戰略制定、目標市場細分與選擇,產品定產銷過程中實施綠色措施,向消費者提供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產品和服務,引導并滿足消費者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終實現企業營銷目標。

“綠色營銷”與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可以說綠色營銷是市場營銷出現以來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場潛力的營銷方法,也是我國企業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綠色營銷對我國的要求

查看全文

中藥業綠色營銷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性綠色浪潮的興起,綠色營銷正快速形成,中藥業實施綠色營銷恰恰迎合了綠色需求。對中藥業綠色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分析,為綠色營銷在中國的定位和推動中國中藥業外貿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

關鍵詞中藥營銷模式綠色營銷

1綠色營銷浪潮的快速形成

綠色營銷(GreenMarketing),又稱綠色市場營銷,其本質上是一個綠色因素貫穿始終的營銷組合過程。具體是指企業在健康、環保觀念的主導下,為滿足綠色消費需求,從衛生安全、維護生態、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在經營戰略制定、目標市場細分與選擇,產品定產銷過程中實施綠色措施,向消費者提供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產品和服務,引導并滿足消費者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終實現企業營銷目標。

“綠色營銷”與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可以說綠色營銷是市場營銷出現以來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場潛力的營銷方法,也是我國企業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綠色營銷對我國的要求

查看全文

中藥業綠色營銷新模構建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性綠色浪潮的興起,綠色營銷正快速形成,中藥業實施綠色營銷恰恰迎合了綠色需求。對中藥業綠色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分析,為綠色營銷在中國的定位和推動中國中藥業外貿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

關鍵詞中藥營銷模式綠色營銷

1綠色營銷浪潮的快速形成

綠色營銷(GreenMarketing),又稱綠色市場營銷,其本質上是一個綠色因素貫穿始終的營銷組合過程。具體是指企業在健康、環保觀念的主導下,為滿足綠色消費需求,從衛生安全、維護生態、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在經營戰略制定、目標市場細分與選擇,產品定產銷過程中實施綠色措施,向消費者提供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產品和服務,引導并滿足消費者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終實現企業營銷目標。

“綠色營銷”與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可以說綠色營銷是市場營銷出現以來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場潛力的營銷方法,也是我國企業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綠色營銷對我國的要求

查看全文

中藥業綠色營銷構建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性綠色浪潮的興起,綠色營銷正快速形成,中藥業實施綠色營銷恰恰迎合了綠色需求。對中藥業綠色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分析,為綠色營銷在中國的定位和推動中國中藥業外貿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

關鍵詞中藥營銷模式綠色營銷

1綠色營銷浪潮的快速形成

綠色營銷(GreenMarketing),又稱綠色市場營銷,其本質上是一個綠色因素貫穿始終的營銷組合過程。具體是指企業在健康、環保觀念的主導下,為滿足綠色消費需求,從衛生安全、維護生態、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在經營戰略制定、目標市場細分與選擇,產品定產銷過程中實施綠色措施,向消費者提供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產品和服務,引導并滿足消費者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終實現企業營銷目標。

“綠色營銷”與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可以說綠色營銷是市場營銷出現以來最具生命力、最具市場潛力的營銷方法,也是我國企業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綠色營銷對我國的要求

查看全文

基于價值鏈的江中藥業資金管理研究

一、引言

營運資金是維持企業正常流轉的關鍵因素,被稱為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命脈。營運資金的運轉很大程度上關乎著企業經營的成敗。醫藥產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自2017年起,醫藥行業發展勢頭愈發迅猛,“十三五”規劃也首次將“健康中國”納入國家戰略,國家對醫藥產業的扶持與政策導向給醫藥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競爭,對醫藥企業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中藥業)是一家醫藥制造業企業,于199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立以來一直從事藥品及保健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江中藥業擁有兩個馳名商標———“江中”和“初元”,其中,“江中”品牌已經連續16年入選“中國品牌價值500強”,2019年品牌價值達到237.36億元,排名位居醫藥行業第六名。本文以江中藥業公司為例對營運資金管理進行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義,也為同行業其他醫藥制造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鑒。

二、江中藥業營運資金管理分析

(一)基于要素的營運資金管理分析。本文選取知名醫藥品牌———華潤三九,作為江中藥業的可比企業,通過將二者2015—2019年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比較二者的營運資金管理情況。存貨管理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2015—2019年江中藥業的存貨周轉期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華潤三九與江中藥業變化趨勢相反。江中藥業存貨周轉期從2015年的67天上升為2016年的138天,2019年又下降為93天。2015年至2017年間二者的存貨管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近兩年中,二者的存貨周轉期差距在不斷縮短。隨著江中藥業對存貨管理的不斷改善,公司的存貨管理水平甚至超過華潤三九,但是為了公司更優質的發展,江中藥業的存貨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應收賬款管理分析。近五年來,江中藥業的應收賬款周轉期總體呈現延長趨勢,說明江中藥業在這幾年間對應收賬款管理的能力有所下降。根據表1可以看出,其應收賬款周轉期2015年為最低值114天,到2018年升至189天。而觀察華潤三九發現,其在2015-2019年間,應收賬款周轉期在2019年下降明顯,為85天,最高為2018年的108天,總體變化幅度較小。江中藥業的應收賬款周轉期一直高于華潤三九,且二者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說明江中藥業亟待改善自身的應收賬款管理水平。應付賬款管理分析。江中藥業的應付賬款周轉期處于波動狀態,2018年達到最大值66天,2016年處于最低值37天,而華潤三九的應付賬款周轉期均值保持在90天以上。江中藥業應付賬款周轉期較短,說明其占用供應商資金很少,在這方面江中藥業的表現遠遠不及華潤三九。江中藥業和華潤三九都屬于醫藥行業的采購大戶,華潤三九的應付賬款情況明顯好于江中藥業。(二)基于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分析。從采購渠道來看,如圖1所示,江中藥業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明顯高于華潤三九,在2015年至2019年年間,江中藥業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波動幅度較大,2016年兩公司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差距明顯,二者在2018年差距有所縮小,但在2019年差距又被拉大,可見江中藥業在不斷優化存貨管理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在延長供應商付款方面處于劣勢,總體而言,江中藥業在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弱于華潤三九。從生產渠道來看,如圖2所示,江中藥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從2015年至2019年的趨勢是下降的,由2015年的-9天下降為2019年的-64天。與華潤三九相比,二者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明顯縮小,這說明江中藥業在采購渠道采取的先進生產方式發揮了積極作用,存在一定成效,但是仍然不及華潤三九,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從營銷渠道來看,如圖3所示,2015年至2019年以來,江中藥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波動幅度較大,由2015年的89天升至2018年的175天后又下降至2019年的163天,總體趨勢為上升。而華潤三九變化趨勢相反,它的波動幅度小,總體保持穩定。前兩年,江中藥業的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低于華潤三九,2017年開始,江中藥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不斷上升,并超過華潤三九,說明近三年來,華潤三九在營銷渠道方面的做法好于江中藥業,從發展眼光來看,江中藥業還需進一步加強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從經營活動來看,如圖4所示,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周轉期江中藥業與華潤三九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觀察近五年數據發現,江中藥業五年間的周轉期均較長,均值大于90天以上,而反觀華潤三九,周轉期均小于10天,二者產生顯著差距的原因在于江中藥業在采購渠道和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管理不佳,這兩方面將是江中藥業未來的重點管理方向。

三、江中藥業價值鏈各環節營運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與供應商關系不緊密。江中藥業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是原材料存貨占用過多,2019年公司的存貨為24250.23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約為7.92%。公司的存貨包含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周轉材料和庫存商品等。其中原材料存貨占總存貨的比重近五年來均值達47%以上,原材料存貨的囤積很大程度會拉長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降低其周轉效率。江中藥業幾種重要的中藥材品種,如太子參、山藥(懷山藥)、山楂、炒麥芽等,近幾年受市場供需影響,大量藥材囤貨商戶習慣性哄抬物價,導致公司購買中藥材成本大幅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也帶來了資金占用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與供應商合作關系不緊密,缺乏上游供應商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意義重大的認識,導致企業應付賬款周轉期縮短,償還應付賬款速度加快,占用供應商資金的優勢被削弱。(二)研發能力不足導致先進設備使用有限。作為老牌的醫藥制藥企業,國家對其提供政策紅利,實施幫扶補貼。江中藥業近些年雖然努力提高研發投入,引入先進生產設備投放到生產線,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江中藥業的研發投入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60.39%,然而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產品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生產流程,生產環節整體效率較低,無法實現精益化生產。購買的昂貴生產設備無法實現高投資回報率,科研儀器價值也不斷在貶值。由于醫藥制藥行業的特殊性,藥品產品研發周期一般較長,且投入的成本也較高,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中立足,需要不斷提高研發創新能力,提高研發效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新鮮動力,而這正是江中藥業在生產環節所欠缺的能力。(三)營銷渠道經分銷商管理難度大。2015年至2019年江中藥業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總額有大幅度波動,從2015年的74576.5萬元井噴式增長至2019年的110418.2萬元。在過去五年間,江中藥業企圖通過終端擴展、增加在終端市場的廣告和營銷,實現擴大終端市場的目的。為了吸引更多客戶,企業會放寬對客戶的信貸政策,但這導致企業過多資金占用在應收賬款上,使企業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的周轉效率降低,企業的資金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江中藥業近幾年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的規模大幅擴大,且回收難度大,應收賬款管理不足導致其周轉效率不斷下降。江中藥業主要采取經、分銷商覆蓋的業務銷售模式。這種銷售模式的優勢在于渠道長和覆蓋面廣,但其也存在明顯的缺陷。經銷商數量龐大、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很難實現對其的實時監督,并且距離較遠的經銷商企業也很難對其進行考察。針對這種情況,江中藥業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經銷商特點進行不同的開發模式與維護,這使得企業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難度大大增加,也增大了對資金的需求。如果沒有及時的銷售做保障,那么企業營運資金出現周轉困難的問題。

查看全文

藥業公司投資工作方案

縣是享受國家西部政策延伸縣份之一,是省道地藥材主產區,其主產藥材——商洲枳殼、三湖陳皮、車前籽、黃梔子等,在全國藥材市場上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中藥材GAP種植技術及其加工產品的營銷能力,在省處于領先地位。廣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藥品研發、生產及藥品醫療器械營銷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醫藥企業、上市公眾公司,是廣東省首批通過“雙高”認證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其中藥飲片生產基地,是當前國內規模最大、起點最高、品種最齊全的國家中藥飲片GMP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也是國家第一批實施中藥飲片GMP認證的三家試點單位之一。4月12日—14日,廣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先生,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許冬瑾女士,副總經理邱錫偉先生,率代表團蒞臨縣專題考察藥材生產,并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進行了座談。雙方一致認為,“藥業”和縣在中藥材產業化開發上,各有優勢,合作空間廣泛,合作前景美好。要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致力于延伸中藥材種植、加工、營銷產業鏈,聯手打造能夠影響國內、輻射國際的、具有南方道地藥材特色的中藥產業航母。

通過這次考察洽談,廣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將在縣投資開發中藥材產業,包括建立“公司+農戶”式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中藥飲片等中藥材下游產品加工基地,以及中藥材及其加工產品物流中心??h委、縣政府表示,要全力支持、配合“藥業”在我縣投資興業,在中藥材采購、供地、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關于建立穩固的“公司+農戶”式的中藥材種植和采購機制

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在遵循市場運作的前提下,縣委、縣政府全力協助“藥業”在縣建立穩固的“公司+農戶”式的中藥材種植和采購機制。

(1)關于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八帢I”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可以在縣建立形式多樣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一是自主建立中藥材基地?!八帢I”在縣內自主建立中藥材基地,由縣政府協調供地,并在土地租金、租期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二是采用“公司+農戶”的形式聯手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采用我縣已成功運用的“訂單農業”形式,由“藥業”賒銷種苗(種子)、提供技術指導、訂立保護價的產品回收合同,縣委、縣政府運用必要的行政推動+市場經濟手段,促使縣內藥材種植戶與“藥業”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種植基地。

(2)關于建立穩固的中藥材采購機制??h地產藥材豐富,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在遵循市場運作的前提下,縣委、縣政府協助“藥業”與縣內藥材種植戶建立穩固的藥材采購機制,以保證“藥業”在建立的加工基地的原料供應。一是運用必要的行政推動+市場經濟手段,協助“藥業”用“訂單”形式采購縣內中藥材。二是在“藥業”加工基地投產后的前兩年內,縣政府對縣內銷售給“藥業”的藥材種植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以提高“藥業”的藥材采購競爭力。三是“藥業”加工基地投產并獲得一般納稅人資格后,由縣國稅局提供采購原料藥的法定收購憑證。具體操作辦法,由縣稅務部門與“藥業”商定。

查看全文

中藥材科技發展調研報告

一、藥業科技發展現狀

一是最近幾年來我市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專項“藥物創新與中藥現代化”《紫菀等三個品種規范化種植項目的研究》,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專項《菊花規范化種植基地項目的研究》,承擔了省科技攻關指導項目《市中藥材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承擔了保定市中藥現代化重大專項1項,爭取國家星火計劃三項,國家火炬計劃現代中藥產業基地及國家重大專項中藥材種植研究項目兩項。2006年我市承擔的省政府項目“一縣一業一園”工程建設模式,受到了省專家驗收組的肯定和贊譽,2007年3月市中藥產業園區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火炬基地。2008年藥都制藥有限公司承擔了省重大科技專項市道地中藥材脫毒復壯、提純選育及組培工廠化種苗生產與應用示范。近幾年我市藥業企業承擔國家、省藥業科研攻關項目8項。我市藥業企業承擔國家、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5項。我市藥業企業承擔國家、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項。我市藥業企業榮獲省科技成果15項。市惠農中藥材良種繁育有限公司和昌達中藥材飲片有限公司承擔了省中藥材三大基地建設。我市科技部門承擔了省財政項目整合農業財政資金發展中藥產業項目。

二是搭建了產業科研平臺。一是按照五個一的要求采取專家+企業+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搭建了保定市中藥材產業科技專家工作站。二是為提高我市道地中藥材GAP種植技術,搭建了省中藥材技術傳播站和省中藥材GAP研究中心。三是為促進制藥企業的發展,我市搭建了市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四是積極引導藥業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研機構,我市規模藥業企業均設有廠辦科研機構。在逐步完善現有廠辦科研機構建設基礎上,組織藥都集團、金木集團申報保定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兩家企業的技術中心2011年通過驗收成為保定市級工程技術中心。在“十二五”期間,組織藥都集團的中藥材產品檢測服務公共平臺積極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三是建立了省級中藥材科技示范園。核心區5000畝,示范區50000畝,輻射區15萬畝。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為“一縣一業一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

四是通過大力支持和扶助以農技協、研究所、專業合作社等為主要形式的中藥材技術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目前,已建立中藥材研究所4個,中藥材專業協會6個,中介組織8個,科技進村服務站6個,組織開展技術培訓、信息指導,為廣大藥農提供種植信息和技術支持,平均每年推廣先進適用技術8項以上,在藥農種植、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市中藥材產業化進程。

五是中藥材產業科技培訓體系健全。建科技培訓基地。我市建立了國家級中藥材星火培訓學校、省級中藥材技術傳播站、省級中藥材GAP研究中心、保定市中藥材產業專家工作站。同時建立了縣級科普示范村15個,保定市級科普示范村4個,科普示范企業12個。

查看全文

創新現代中藥交流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燦爛結晶,中藥制造業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期間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戰略性產業。近期,**省更明確提出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計劃。廣州藥業將以此為契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整合科研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至“**”期末將公司發展成為年銷售規模達300億元(其中中成藥制造銷售收入超過90億元),集研發、生產、流通于一體的旗艦式醫藥產業集團,為**中醫藥強省的建設發揮重大作用。

一、廣州藥業基本情況簡介

(一)廣州藥業是**中藥制造業的主體。

廣州藥業隸屬于廣州市七大工業板塊之一的廣藥集團,是國內最大的中成藥制造商,公司屬下擁有八家中成藥制造企業和一家植物藥研發生產企業。根據20**的統計數據,**省中成藥制造企業共有六十七家,廣州藥業所屬中成藥制造企業在其中占據約八分之一的比重。從銷售收入看,20**廣州藥業中成藥制造業銷售收入達19.19億元,占全省中成藥制造業銷售收入54.9億元的35%,超過了三分之一,是**省中成藥產業的中堅力量。公司產品線豐富,生產23種劑型共計800多個產品,囊括幾乎所有的藥品治療領域。其中,國家中藥保護品種40個(包括20個獨家生產的品種)。消渴丸、華佗再造丸、夏桑菊、王老吉涼茶等4個品種年銷售超過1億元。消渴丸銷售規模達5個億。烏雞白鳳丸、追風透骨丸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盛譽。

(二)廣州藥業發展正步入快車道。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新任董事長楊榮明領導下,公司堅持能快則快、加快發展、創新廣藥的發展思路,堅持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抓內部銷售、采購、研發、廣告和資金等的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廣州藥業在立足于本地市場精耕細作的基礎上,加快對全國市場的開拓,擴大了**醫藥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同時,公司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充分利用外資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以及國際市場渠道等發展壯大中成藥老字號品牌。

查看全文

藥業企業振興與提升計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發展現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扶持;保障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藥立市,大力發展中藥工業,加強政策扶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中藥產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酒、中藥保健食品等七大主導產品,全市藥業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藥立市,立足企業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政策為引導,有效整合藥業資源,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產品檔次,延伸中藥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集聚,發揮品牌效應、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促進我市藥業企業走特色鮮明、結構合理、競爭力強的發展道路、積極引導藥業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協作和內部資源整合、技術創新等,進一步壯大企業規模,加快培育企業自主品牌,盡快形成藥業經濟發展行業龍頭、加大對藥業產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企業聯合協作,形成企業融資的互保聯盟,進一步拓展融資渠道,有效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藥業企業,打造千億元藥業產業,推進“中華藥都·養生*”建設,促進全市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市“1125”藥業企業振興和提升計劃(2010—2012年)》(以下簡稱“振興提升計劃”)。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特別是“中華藥都·養生*”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藥立市,大力發展中藥工業,加強政策扶持,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中藥產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保健酒、中藥保健食品等七大主導產品,全市藥業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共有藥業生產企業54家,藥業農業產業化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9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1家,中藥材年交易額200億元左右。2009年,全市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42。8%;實現利稅18605萬元,同比增長32。9%;工業增加值81466萬元,同比增長38。6%;中藥產品進出口總額6100萬美元,同比增長46%。我市已發展成為全國中藥材貿易中心和區域性中藥材加工制造中心。

在我市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藥企數量偏少、規模偏小,整體實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二是產業層次不高,產品檔次較低,低水平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知名品牌少,還未形成名牌優勢和品牌效應。四是藥企管理水平落后,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較弱。五是企業聯合協作意識不強,未形成有效的擔保和互保機制,引資、融資渠道單一,企業發展后勁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嚴重制約了我市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前,國家大力支持發展中藥產業,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皖北地區發展,明確提出“支持*中藥產業化基地建設”,批準了《安徽省(*)現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力爭用10年時間,將中藥產業培育成為安徽省重點產業和*市支柱產業之一,中藥產業產值規模超過1000億元;我市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擁有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和一大批醫藥企業,中醫藥產品特別是中藥飲片在國內外市場占據較大份額,發展藥業經濟基礎較好、前景廣闊。隨著世界各國對植物藥日益重視、國家醫藥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國內醫藥行業持續較快增長,以中藥為主體的我市藥業產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必將得到又好又快發展。

查看全文

藥業經濟發展調查與交流

跟著世人返璞歸真、崇尚天然的認識加強,自然藥物在國內、國際市場不時升溫,中醫藥國際化的機遇日趨成熟。面臨這一時機,素有“藥都”之稱的,若何發揚中醫藥傳統優勢,做強做大中醫藥財產,完成藥業經濟又好又快開展,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課題之一。

一、我市中藥財產初具規劃

我市中藥材栽種、加工和中成藥出產前史悠長,中醫藥文明底蘊深沉,從軒轅黃帝長時間在禹修煉、以草為藥教民治百病開端,就與中醫藥有著割舍不時的淵源。藥天孫思邈曾在此行醫采藥,“醫不見藥王不妙,藥不經不噴鼻”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的贊譽。我市中藥業以加工優良、遵古炮制著稱于世?!熬耪艟胖拼笫斓亍憋嬈?、“九天阿膠”中成藥曾在國際上參展獲獎,被列入宮廷貢品;“百刀檳榔”、“蟬翼清夏”、“刨花犀角”和“云片鹿茸”等飲片在國表里久負盛名。為開展醫藥經濟,市委九屆八次全會把中藥業確立為主導財產,經由多年來的培養和開展,全市中藥材栽種面積到達30多萬畝,初步建成了全國規劃最大的藥用植物園,被河南省農業廳、河南日報社結合評選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栽種基地,方崗鄉的3000畝石榴栽種基地和山貨鄉的3000畝牛蒡子栽種基地,取得省規范化農產物標識證書,中藥材規范化栽種加工系統逐漸健全。藥交會和中藥傳統炮制辨別獲得國度和省非物質文明遺產維護,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參4種道地藥材獲得國度原產地區地輿標記維護,在全國首屈一指。

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傳統文明,推進中藥經濟安康開展,我市自2002年起舉行全國中醫藥買賣大會,止當前,已成功舉行了六屆,充沛展現了“華夏古都,藥村之鄉”的風貌,中藥村栽種規劃和藥業商業敏捷擴展,中藥村規范化水平分明進步。當前,市中藥材栽種基地有15個,“中風回春片”、“活血壯筋丸(丹)”等名牌產物享譽國表里。中藥材專業市場在全國十七大中藥材專業市場名列第三位,常駐運營商戶600余家,年藥材流轉量12億元以上。全市制藥企業、飲片加工企業4家,中藥有用成分提取企業1家,中藥保健食物加工企業4家,中藥調料出產企業1家,從業人員近3000人,在添加農人收入,開展當地經濟等方面發揚了主要效果。

二、開展中存在一些掣肘要素

我市中藥業近年來固然獲得了必然水平的開展,但與“藥都”的稱呼還很不相當,與還期起步開展的亳州、安國比擬,存在開展滯后、潛力缺乏等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首要顯示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