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審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16:07: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注冊會計師審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思考
摘要:由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法院委托的司法會計鑒定、破產清算審計、經濟糾紛雙方當事人委托的專項審計(如合伙經營利潤審計)等“非典型”審計業務的特殊性,注冊會計師在執行此類業務時,通常會面對諸多“非典型”的困難和問題。本文從實際工作出發,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為例,就注冊會計師執行“非典型”審計業務時需要特殊考慮的事項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非典型;審計業務
隨著我國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革和公司注冊資本從實繳制向認繳制的轉變,注冊會計師傳統的審計、驗資等基本業務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來說,這個改變所帶來的沖擊尤其明顯,以前一直習慣從事并倚重的企業年報審計、驗資業務開始逐漸減少。另一方面,隨著黨和政府依法治國理念的逐步深入,全民依靠法治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催生了注冊會計師新的業務領域,如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法院委托的司法會計鑒定、破產清算審計、經濟糾紛雙方當事人委托的專項審計(如合伙經營利潤審計)。相較于傳統的年報審計業務,這些新的鑒證業務堪稱“非典型”審計業務,在審計周期、審計內容、審計方法、所需獲取的審計證據、審計報告的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區別,也對執行此類業務的注冊會計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作者結合自身從事審計及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工作近20年的親身經歷,就注冊會計師在執行“非典型”審計業務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特殊事項淺談一些個人體會,作為拋磚引玉。
一、注冊會計師執行“非典型”審計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如前所述,“非典型”審計業務往往在審計周期、審計內容、審計方法、所需獲取的審計證據、審計報告的表述等方面是“非典型”的,與傳統的年報審計業務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考慮到審計對象的特殊性,相較于一般正常經營的企業來說,此類業務所涉及的審計對象往往存在財務制度和財務核算不規范、原始憑據不齊全、當事人已經離職等特殊狀況,因此,在審計業務執行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可能還要面對被審計單位賬冊資料不全、相關人員配合度差、審計取證難度大、委托人對審計業務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導致理解存在偏差等問題,這些都會對審計結果造成影響,同時,也加大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如果不認真研究、審慎對待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加強從接受審計委托到出具正式審計報告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很可能造成審計失敗蒙受經濟損失,甚至承擔法律責任。
二、注冊會計師執行“非典型”審計業務時需要特殊
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的探究
一、引言
2001年,美國爆發了安然公司會計造假丑聞,投資者們通過集體訴訟將負責審計的安達信公司告上了法庭,因涉嫌舞弊和銷毀證據而受到美國司法部門調查的安達信最終宣布關閉?;谶@一事件的巨大負面影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監管法律和機構都做出了相應的改革,以加強監管力度。2002年頒發的《薩班斯—奧克斯萊法案》,對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審計關系進行了更為嚴格的規定。繼美國爆發出的一系列財務丑聞后,中國證券市場上財務造假丑聞的曝光,也連帶扯出了深圳中天勤、華鵬、華倫等會計師事務所的造假行為。這一系列事件使得注冊會計師們的誠信和職業能力都受到了嚴重懷疑,注冊會計師審計面臨著一定的信譽危機。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消除種種審計舞弊現象,除了加強監管之外,還有必要剖析注冊會計師審計行為動因,從內因上尋找解決問題之道。
二、文獻綜述
1.審計行為
對于審計行為,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開始得較早,Hackenbrck(1992),Hoffman,Patton(1997),Zim-belman(1997,1999)等研究發現由于心理學的稀釋效應,審計人員對舞弊風險的評估能力隨評估指標增多而減弱。[1]Charles(1999)提出了依賴審計師道德操守的自主審計判斷是一個不應忽視的重要戰略。[2]對DavidO.Bryan(2005)等通過統計分析提出,功能失調的審計行為與每個人的個性特征與控制觀有關。[3]DavidP.Donnelly(2011)等通過構建理論模型并且對其進行測試后,證明了軌跡控制、職位和組織歸屬感等因素影響了對功能不調的審計行為的態度。[4]相對國外而言,我國對于審計行為的研究起步較晚,學者們最先是從國外的案例出發的,比如葛家澍,黃世忠(2002)等總結了美國財務報告舞弊的六大癥結。[5]楊慧君(2005)等認為審計行為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它所處的環境,審計行為的研究應立足審計活動發展的實際,并且注意其環境因素對審計行為的影響。[6]王遙(2008)認為審計行為的影響因素有:(1)審計環境的不確定性;(2)注冊會計師尋求心理依托;(3)注冊會計師的認知偏差;(4)注冊會計師的非理性行為。[7]孫永軍(2011)等認為審計行為是動機、個體行為專長、個體獨立性三個基本要素的函數。[8]中外學者的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個體認知能力和所處行為環境,或者說,審計文化對審計行為具有較大影響。
2.審計文化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綜述
【摘要】本文從會計師事務所的地理位置、獨立性、規模、行業專長、變更、人力資本特征、組織形式、簽字會計師任期、客戶重要性等方面綜述影響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以期通過對文獻的梳理,進一步地了解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以便對后續審計質量的控制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審計質量
從1981年到1990年,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一直處于“風平浪靜”的狀態,但這并非意味著審計質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是因為在這期間中國的上市公司較少。1992到1995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和北京長城公司事件相繼被發現,它們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深圳特區會計師事務所和北京中誠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產生了極大的質疑,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審計質量的深入思考。1996年以后,幾乎每年都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失敗的事件發生。越來越多的審計失敗案例的出現不僅給事務所帶來了發展危機,也給投資人造成了經濟損失。研究和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審計質量勢在必行。
一、審計質量的含義
審計質量是指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發現某一違規行為并對其進行報告的概率,[1]主要包括審計過程質量和審計結果質量。審計過程質量是指審計工作的開展應當遵循《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審計結果質量是指審計報告要真實可靠,滿足相關利益者的需要。
二、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
小議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
摘要:十幾年來來,國內外資本市場頻繁發生的財務報告舞弊案例,很多都牽涉到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合謀問題,使投資者損失慘重,市場信心大降。審計合謀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社會后果。本文在闡明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形成機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剖析審計合謀的動因,并提出防范和治理審計合謀的對策。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危害;形成機理;防治對策
0引言
近十幾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屢見不鮮,很多財務報告舞弊案例都涉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合謀問題,審計不僅沒有發揮其最后的把關作用,反而因提供虛假鑒證而成為財務報告造假的“幫兇”。審計合謀不僅嚴重損害到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危及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轉與資源的優化配置,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更嚴重影響了公眾投資者對會計信息、審計公信力乃至整個社會信用系統的信心,侵蝕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存與發展。本文就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的形成機理和具體成因、防治對策等問題談些看法。
1審計合謀及其形成的一般機理
“合謀”就是通常所說的被“俘獲”、被拖下水。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在研究政府管制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時所提出的概念。審計合謀指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告審計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喪失基本的執業獨立性要求,迎合被審計單位財務造假、歪曲提供會計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虛假鑒證或虛偽陳述,最終導致有預謀的“審計信息失真”行為。
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分析
摘要: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對企業的經濟管理也逐步進行完善。對于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得到企業的不斷重視。注冊會計師被企業邀請參加審計工作,加強了企業對審計工作的管理,本文就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問題進行討論,將兩者之間的關系,更清晰的呈現在整個審計環境當中。
關鍵詞: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關系;企業
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想要健康發展,就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對于維護公司的穩定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公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對于經濟環境的監管問題從未忽視,由此表現出整個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內部審計與會計師審計相互協調,協同作業,對于審計范圍和審計效果進行精確的掌控。
1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之間的差異
內部審計的概念是在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屬于企業內部的一種審計體系。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通常為獨立審計和社會審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一般為有償服務。兩種設計方式存在著某種聯系,又有著一定的審計差異,因此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兩種審計方式的差異進行有效區分。1.1審計主體差異。對于兩種不同的設計模式,在主體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無論是組織結構還是工作模式都各有不同。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來自企業內部,歸屬于企業,企業管理層為其直接領導人。注冊會計師,來自社會,進行審計過程中,通常受企業聘用完成工作。內部設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對企業的結構生產有著直觀的了解,相比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進行的效果稍好。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具有更好的獨立性,來自社會,受聘于企業,審計工作進行過程中,受聘于企業,審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整個設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計的最終目標是保證整個審計的公允,對企業經濟運行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1.2審計目標差異。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有所差異。兩種審計都是為了對企業經濟活動做成更好的判斷,兩種審計活動在進行過程中最終目標還存在一定差異。對于企業經濟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經濟活動的調研性存在意義不同。兩種審計方式對于一個企業的健康成長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經濟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時,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準確鑒定,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起著較好的監督作用。1.3審計獨立性。關于審計獨立性,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更為獨立的進行。內部審計部門服務于企業,受企業管理,獨立性差算是這一審計的缺點,審計的目的是為了企業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之制定出戰略性的目標。對于企業經濟活動的約束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獨立性方面擁有較好的審計能力,關于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管理工作,獨立性強,一旦受聘于企業就能對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經營環境做出公允的判斷,進行審計工作時,不受企業的規章制度約束,審計工作按照正常的審計規章制度有序進行。1.4審計的角度。兩種審計方式的審計角度不同,內部審計來源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和審計編制由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組成,在工作人員進行審計的過程中,按照企業領導人的意愿進行財務審計,由企業最高層直接下達審計指令與審計任務。注冊會計師審計不同于內部審計,在對整個企業進行審計工作時,受雇于委托人,可能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是企業本身,設計關系更貼近于企業的合作關系,屬于被動的審計工作,因此對財務工作的監督管理流程也更為嚴格。
2注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之間的聯系
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論文
摘要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本質屬性,是注冊會計師的靈魂,是注冊會計師這一職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沒有獨立性,注冊會計師審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資本市場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從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內涵入手,說明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意義及構成內容。在此基礎上,以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為切入點,分析了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主要因素。剖析了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
AbstractIndependenceisessenceattrib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thesoul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ndthemostessentialconditionthat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careerexistsanddevelop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willloseexistingvalueifitislackofindependence.Indeedtheproblemincapitalmarketistheproblemofourmarketeconomy.Tosolvethisproblem,thethesisstartwiththedefinitionof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introducesthemeaningandstructureof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Onthisbase,bymeansofanalyzingthecorporationgovernancestructure,probesintothemainfactorswhichaffectthe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aswellasthepresentsituationsandexistingproblemsofChina’sindependenc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bringsforwardsomeconstructiveideasandadvicesaimingatpromotingtheindependenceofChina’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
KeyWords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auditingindependenceaccountingfirms
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職業賴以生存并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其中,獨立性又是前提的前提,基礎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唯有保持獨立性,才能客觀、公正地出具審計報告。投資大眾根據客觀的、公正的審計報告,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但是,近年來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接連爆出了會計、審計丑聞,國內一些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作假也不斷被披露。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理論及實務,更有其現實意義。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概述
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分析論文
【摘要】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靈魂與基石。只有具備獨立性,注冊會計師審計才能客觀公正。如果這種獨立不為審計報告的使用者所接受,即便審計人員事實上是獨立的,也沒有任何意義。這給透視審計獨立性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注冊會計師只有與他的服務對象在獨立性上達成共識,審計才能發揮其功效,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公眾的視角重構審計的獨立觀,以促進注冊會計師職業與社會公眾的溝通。
注冊會計師審計應當保持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審計人員實質上的獨立是審計獨立性的核心與基礎;審計人員形式上的獨立是獲取社會公眾相信審計人員實質上獨立的根本保障。審計人員實質與形式上獨立的整合,并通過審計團體形式上的獨立將注冊會計師職業展現于社會公眾面前。公眾利益和公眾預期與信任,對注冊會計師職業具有重要意義,從公眾視角審視形式上的獨立,將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繁榮。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公眾視角獨立性的理論基礎
關于獨立性的內容被普通接受的觀點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職業道德委員會前任主席托馬斯·G·希金斯提出的,他認為注冊會計師必須擁有的獨立性,實際上有兩種:事實上的獨立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上世紀二十年代以前,職業界重實質輕形式。在業內人士看來,事實上的獨立在任何情況下都絕對適用,涉及形式上的獨立性的規章所能帶來的好處都是微不足道的。直到1939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理一州際襪廠訴訟案后要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職業道德準則中,強調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不得有任何形式上的利害關系時人們才開始重視形式上的獨立性。盡管從論述中我們看到了審計形式上獨立重要性的提高,但筆者認為,在越來越強調人性溝通和信息交互的社會里,僅僅將形式上的獨立與實質上的獨立相提并論是遠遠不夠的,還應上升一個高度。理由是:
(一)注冊會計師職業要實質性地發揮其職能,為社會公眾認可并接受是至關重要的。注冊會計師職業之所以存在,在于注冊會計師的工作能夠合理保證會計信息使用者確定已審會計報表及其他信息的可靠程度。如果社會公眾根本不相信注冊會計師群體,就不會相信他們的鑒證工作。獨立性正為注冊會計師群體獲取社會公眾的這種信任提供了合理保障,然而大多數公眾不可能深入注冊會計師群體內部了解實質上的獨立,只能從形式上窺探獨立性之一斑,因此形式上的獨立是溝通社會公眾與注冊會計師間的紐帶。
(二)以顧客為中心建立需求拉動型的產銷模式是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將顧客滿意的管理哲學引入審計獨立性有利于注冊會計師職業地位的提高及營銷策略的開展。為收集審計證據而實施的審計程序如同實業企業的生產,社會公眾作為審計報告的直接使用者如同顧客,注冊會計師職業必須象對待上帝一樣以不可動搖的抱負運用自身的知識為社會公眾服務。
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分析
按我國目前會計事務所的總量和實力來看,其中的任意一家的都不可能獨自承擔起其中一家銀行的審計業務。由此看見,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就不可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還失去了主動參與國際競爭,錯過了行業的發展的機會。發展是一個不斷的進行深入探究,不斷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而且要不斷的進行總結、積累和提升,同時也是一個創造和進行品牌建設的過程。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概念
審計質量是審計人員發現違約行為并主動披露顧客違約行為的共同概率。這就要求注冊會計師能夠識別其重大錯報,而且還能夠把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披露下來,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來確定客戶會計制度中的違約可能性。然而,違約的發生往往取決于其獨立性。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特征
(一)全局性。審計質量關系到審計的全過程。審計質量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涉及到整個審計過程。每一個具體的審核工作,從具體的審核企業開始簽訂協議,直至審核方案的制定、審核報告都需要以審核質量為出發點,考慮審核員的質量、審核組織、企業審核管理和技術審核應用效率的內在因素。(二)經濟性。注冊會計師作為審計服務的運營商,會計公司必須強調質量、成本和質量效益,以達到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平衡,達到既定的質量目標和利潤目標,沒有質量和利潤的保障,注冊會計師行業將失去原有的基礎。
三、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現狀考察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實務解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云計算背景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不僅危及股票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轉,更影響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所的財務報告。本文著重分析了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出現的新趨勢,主要表現在系統風險、控制風險與測試風險三個方面,并針對這三種新風險,提出了若干條建設性的意見,力求在注冊會計師的實務工作中,減低其審計風險出現的概率。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云計算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云計算背景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背景下,出現了上市公司通過財務粉飾與信息的選擇性,向公眾過度樂觀的財務報告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作為“經濟警察”通過獨立審計,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公司的管理層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通過權力尋租方式,要求注冊會計師做出對公司有利的判斷。由于云計算背景下提供的各種便利,近年來注冊會計師出現審計風險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審計風險不僅危及股票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轉,更影響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所的財務報告。
一、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相關理論
1978年以來,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在過去的40多年間得到了“井噴式”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無論是人數與所系規模,還是從事的業務范圍,都比之前有了較大范圍的擴展。與此同時,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還不是十分成熟,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與相互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出現了一大批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件,如民源控股、紅光實業、鄭百文、銀廣夏等,這些案件的集中爆發,可以說是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問題的突出的體現。(一)概念與構成要素。審計風險這個核心概念主要指的是注冊會計師主體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進程中,對企業出現的漏報或是錯報等情況給予不太符合現實的意見或是報告文件。鑒于全社會個體對其審計過程和結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主體所面對的審計風險也是有所增加的。通常而言,審計風險這個核心概念重點包含三個構成要素,即控制風險、固有風險以及檢查風險??刂骑L險強調主體未能對其行為進行適當把握所導致的;固有風險突出排除了與被審計者相聯系的各項制度后所致使的;檢查風險強調主體在進行審計過程中沒有發現的本身不合規的情況。(二)本質特征。一是客觀性,表明這種風險在整個審計工作的進程中是一直存在的;二是普遍性,表明導致審計風險的因素來源很廣,風險的存在并不是獨特的;三是偶然性,重點強調的是主體自身行為導致風險的出現,譬如專業性不夠、粗心等;四是可控性,突出這種風險雖然沒辦法在進程中完全去掉,但是主體可以通過一定手段使得風險在某個范圍內。(三)相關理論。在探討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相關問題時,主要的理論包括兩個,一是委托理論,該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是委托關系產生的基礎,注冊會計師就擔任著監督委托人與被委托人之間信息是否真實可靠的角色,對人行為起著監督的作用。二是逆向選擇理論,該理論認為在“劣幣驅除良幣”市場邏輯下,專業勝任能力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惡意降低收費標準來獲得業務,在“逆向選擇”效應下,注冊會計師發生審計風險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云計算環境下審計風險出現的新趨勢
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論文
一、引言
如何降低我國注冊會計審計風險,本文將從各個審計風險因子出發進行考慮,歸納出審計質量低下的原因,并從這些該原因出發,得出而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來提高審計質量的方法。
二、審計風險概念
隨著20世紀市場經濟競爭不斷加劇以及科學技術的急劇變化,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基礎細胞體,與所處的經濟環境、行業狀況、戰略風險、經營目標等一系列關系所產生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大,最終對財務報表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作為注冊會計師應該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些重大影響,深入了解財務報表深層隱藏的東西。在蒙哥馬利審計學中,作者也曾經提到說,“為了有效地進行審計,審計人員必須接受一定的風險”,那么何為風險、何為審計風險,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解釋。
三、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
一個具有健全內部制度的會計師事務所是規避和減少審計錯弊和過失、提高審計質量、避免法律責任以及降低審計風險的關鍵。事務所是需要依靠優秀審計人員獨立完成審計業務的,從而審計人力資源是滿足是否勝任是業務的根本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