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00:51: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精準扶貧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精準扶貧論文

精準扶貧司法保障論文

摘要:精準扶貧的法治保障主要體現在立法與司法兩個方面。為了保障精準扶貧的順利實施,中央扶貧立法十分必要。中央立法需要在地方立法實踐的基礎上,根據精準扶貧的指導思想,在立法上明確或者規范“誰來扶”、“扶持誰”、“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監督”等問題。司法相對立法而言,在精準扶貧法治保障中的作用應該是次要的、輔助性的。司法除了降低職務犯罪的發生以防止扶貧資源的不當漏出,還可以通過恢復正義、人權保障、司法監督的方式減少、預防貧困現象的發生和增強扶貧的針對性,為精準扶貧的順利推進減少難度和阻力,從而提供全面的司法保障。

關鍵詞:準扶貧;法治;中央立法;司法;全面保障

黨的報告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精準扶貧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提出,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指的是絕對貧困人口的脫貧,而相對貧困的問題又會隨之而來。鑒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縮小貧富差距,減少發展的不平衡是以后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所以,扶貧工作會長期在路上。目前,精準扶貧的法治保障顯然已經成為法學界一個重要課題,需要進行理論研究以滿足實踐的需要。從法理的角度講,法治保障應該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守法這些環節,但由于我國目前扶貧領域總體處于立法缺失狀態,所以執法、守法這個兩個環節無法納入本文的研究內容。精準扶貧追求最大限度減少貧困情況的發生和扶貧效益的最大化,它強調瞄準效應,不但要瞄準貧困對象,還要瞄準貧困原因、瞄準扶貧資源的效益。不可否認的是,違法犯罪是導致貧困情況發生、扶貧資源不當漏出的重要原因,有必要加強精準扶貧的司法保障?;诖耍疚膶⒕珳史鲐毜姆ㄖ伪U舷抻诹⒎ㄅc司法兩個方面。

一、學術回顧

近年來,出現了不少針對扶貧立法研究的學術成果,筆者目力所及,主要限于學術論文。由于這些成果大都發表在2013年之前,缺乏從精準扶貧的角度對中央扶貧立法具體問題的研究,此研究的不足與客觀原因有關,因為精準扶貧理念是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調研扶貧工作時首次提出。有學者從精準扶貧的角度進行了一些立法方面的思考,一致當前我國扶貧立法是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是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的重要保證并且已經具備了立法的可行性,這種認識十分到位,為我們的后續研究提供了基礎。但當前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內容比較單一,不夠全面,僅集中于地方扶貧立法保障,沒有從精準扶貧的角度清晰論述中央扶貧立法的必要性,如張靜認為將精準扶貧的有效落實局限于地方扶貧立法的創新。[1]再如楊秀麗認為由于精準扶貧處于困境要依法扶貧,依法扶貧是不是僅靠地方立法扶貧就夠了,并沒有從精準扶貧的順利實施需要中央立法的保障來探討。[2]此外,學界對精準扶貧法治保障的研究主要限于立法領域,司法保障的研究相對薄弱,并且對精準扶貧司法保障的內容相對狹窄,主要圍繞如何預防與打擊職務犯罪展開研究。預防和打擊職務犯罪可以有效減少扶貧領域的腐敗現象,防止扶貧資源的不當漏出,提高扶貧資源的利用效益。但這樣的研究就顯得不夠全面和深入。但在我看來,精準扶貧的司法保障不限于此。當然這種研究的片面化也許是受到了實務界的影響,如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在全國檢察機關、扶貧部門集中加強和整治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會議上指出,通過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保障扶貧資金落實到位,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诖?,需要深化對精準扶貧司法保障的研究,提高司法者的相關思想認識水平,以促進精準扶貧的司法保障能夠全面到位。

二、精準扶貧的中央立法保障

查看全文

國家審計精準扶貧論文

[摘要]本文從扶貧審計的實施背景入手,結合審計項目實際,重點研究國家審計在精準扶貧中發揮的作用,同時指出扶貧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國家審計;精準扶貧;作用

一、扶貧審計的實施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把扶貧、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提出要堅決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啟扶貧工作新局面。黨的報告指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以解決。在具體扶貧工作中,按照“中央部署、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總體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將幫扶措施落實到每一名貧困群眾。截至2018年,全國脫貧成效顯著,已有6300多萬人口實現脫貧,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審計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本質屬性上看,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能夠預防、揭示、抵御國家治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從特點功能上看,國家審計接觸部門多、了解情況多、實地核查多、上下聯動多,通過審計可以了解各方情況、發現問題漏洞、提出意見建議。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要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力度,加大對重點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扶貧工作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是農業農村事業最大的民生任務,加強扶貧審計是體現國家審計本質屬性、發揮審計功能、落實審計職責的必然要求。

二、國家審計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精準扶貧是一項由多部門聯合開展的系統工程,國家審計由于其本質屬性和功能的特殊性,在扶貧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助力貧困人員的精準識別。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首要前提,是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目標的基礎,識別貧困人員數據是制定扶貧政策、落實幫扶措施的重要依據。在實際操作中,對貧困人員的認定實行屬地化管理,具體由市縣部門開展,通過“個人申請—提供材料—民主評議—審核審批—公示公布—檔案管理—事后監督”等環節進行認定。在認定過程中,市縣扶貧部門大多停留在對上報材料真實性、完整性的審查,并未關聯匹配其他部門掌握的數據,導致最終認定的貧困人員名單不精準。審計在核查中,將多個政府部門提供的信息數據與現有貧困人員數據進行核對,以核實貧困人員的認定是否精準,如將貧困人員數據與工商部門企業注冊數據、稅務部門繳納個人所得稅數據、財政部門財政供養人員數據、公安部門死亡人員數據、交警部門車輛登記數據、住建部門房產登記數據等分別進行核查比對。經過比對,發現貧困人口中存在經商辦企業人員、高收入人員、財政供養人員、已死亡人員、擁有高檔轎車人員、擁有商品房人員等情況。(二)規范教育補助的精準發放。扶貧先扶智,要解決貧困地區代際傳遞問題,教育普及是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教育扶貧主要針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問題,要求實現控輟保學、應學盡學,切實減輕貧困家庭上學負擔。目前,扶貧教育補助的發放涵蓋學齡前至大學全過程,使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得以保障。但實際中,仍然存在扶貧教育補助發放不規范問題。審計在核查中,通過將教育部門的歷年扶貧教育補助發放情況數據與扶貧部門的貧困戶家庭信息數據進行比對,發現存在部分貧困家庭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未獲得教育補助,而非貧困家庭子女獲得補助的情況。同時,將貧困戶家庭信息數據與教育部門的學籍信息數據進行比對,發現存在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家庭子女輟學情況。此外,結合貧困戶家庭信息數據及高中畢業生大學錄取數據,與歷年教育補助發放情況進行比對,發現存在部分貧困大學生未獲得補助的情況。(三)推動扶貧資金的管理完善。扶貧資金是財政專項資金,在實際操作中,扶貧資金的發放由各級財政部門負責,具體的管理使用由各級扶貧部門主導。如何讓扶貧資金落到實處,讓貧困群眾享受到實際的幫扶政策,使扶貧資金產生最大效用,取決于資金能否按時、準確發放和規范管理使用?,F實中,往往存在財政部門扶貧資金結余過多、扶貧部門對資金的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審計在核查中,通過調取當地財政部門的預決算報表、財政指標支付進度情況,發現部分市縣、鄉鎮存在扶貧資金結余過多、許多扶貧補助資金應發未發、扶貧項目進展緩慢的問題。通過調取各類扶貧補助標準制度文件,向扶貧、住建、教育、醫療等部門了解扶貧專項資金的具體使用狀況,發現部分市縣存在盲目提高標準、吊高群眾胃口,多發、錯發補助資金的情況。而在扶貧資金具體使用中,投入企業用于產業扶貧項目的資金缺少有效監管,企業對扶貧資金任意使用,財政資金的安全存在風險隱患。(四)核查產業扶貧的績效水平。產業扶貧是通過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發展的扶貧方式,使貧困戶既能獲得項目經營產生的分紅收益,又能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能,實現給貧困戶“造血”的目的。具體而言,產業扶貧采用“農戶+合作社”的運作方式,通過將扶貧資金投入各類農業種養殖合作項目,讓貧困戶參與到項目的生產經營中。而在實際運行中,產業扶貧由各市縣扶貧部門主導實施,村鎮確定擬實施的產業項目,上報扶貧部門,審核立項通過后,報財政部門申請撥付資金。在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產業項目經營不規范、績效較低、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審計在核查中,采取項目績效評價與實地調研的方法實施審計。首先,審計人員調取扶貧部門歷年的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情況表,對各類產業項目進行整理、分類和篩選;其次,調取財政部門出具的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對績效評價較低的項目予以重點關注;再次,實地調研重點關注的產業項目,查看項目的運作模式、經營收益情況、貧困戶參與情況等;最后,通過分析和實地調研,發現產業扶貧項目存在以下問題:合作化模式下,貧困戶很少參與到項目的種養殖經營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呈現“輸血”狀態;許多項目的產品銷售情況不佳,投入的扶貧資金不具備長期效益;部分合作社未與貧困戶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書,貧困戶的利益缺少保障。(五)監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農村危房改造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環,是改善貧困戶基本居住條件的重要措施。危房改造需經過“個人申請—村級評議—鎮級審核—縣級審批—市級備案—公示公布—組織實施”等環節開展,改造工作申報人數多、投入資金大。在農村危房改造中,存在村干部優親厚友,同一家庭、同一人員重復申報危改資金,提高改造標準等情況,造成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損失浪費。審計在核查中,對于不同年度農村危房改造數據表,利用與危房改造人員的身份證號進行關聯,發現存在同一人員重復申請危改資金的情況;通過將歷年農村危房改造數據表與農村戶籍信息表進行關聯,發現存在同一戶家庭以不同家庭成員的名義重復申請危改資金的情況;通過將歷年農村危房改造數據表與住建部門危房鑒定等級表進行關聯,發現存在鑒定為局部危險的房屋按照拆除重建的補助標準進行危房改造,隨意提高補助標準的情況;通過將上述問題疑點情況與村委兩級干部信息表進行關聯,發現存在村干部優親厚友的情況。

查看全文

農商銀行精準扶貧論文

摘要:自市場競爭機制引領金融界以來,以“三農”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農村信用社便開始了改革。將農村信用社易名為農商銀行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新疆農商銀行為了保住既有信貸受眾的同時,又能相應的拓展信貸市場。當下,以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倡導“精準扶貧”大政,是新疆農商銀行拓展信貸市場、鞏固“三農”服務陣地的又一契機。為此,新疆農商銀行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的自我建構就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疆;農商銀行;精準扶貧;自我建構

2001年,我國在常熟、張家港、江陰三市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簡稱農商銀行。最重要的是,郵政儲蓄、村鎮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與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構成了爭奇斗艷的局面。農商行定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三農”和中小微企業。農業、農村和農民是我國整體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礎部分,是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關注的焦點,也是當下黨中央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在新形勢下,如何繼續在國家“三農”政策和精準扶貧戰略實施過程中抓住機遇,既能在“三農”金融活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又能壯大和發展自己,不被郵政銀行或村鎮銀行取代,是一個值得天山農商銀行深刻思考的問題。

首先,天山農商行的員工,需要樹立競爭意識,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村信用社時代一家獨大的經營模式和單一的信貸產品都已經不適應當下的新形勢了。否則,員工的思想很難統一。為此,天山農商銀行多次組織員工學習國家宏觀政策,了解新疆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精準扶貧工作帶來的契機等,綜合分析了銀行服務“三農”的重要意義。提出了踐行普惠金融政理念,深耕“三農”市場,穩定壯大農村業務市場的奮斗目標。

其次,面對競爭,“當下的銀行業都是同質化競爭,大家做同樣的事,在一個問題上很難勝出……只有發展特色業務,形成差異化競爭,才能成為贏家”。因此,天山農商行充分認識到,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勝出,積極開發適應“三農”的金融產品,主動滿足“三農”需要,助力“精準扶貧”,突出產品特色,才是當務之急。比如:天山農商行通過積極搭建“農貸通”存貸平臺,開展電子銀行業務,拉動第三方支付等多種投資融資和結算方式,主動為客戶提供資產評估和管理,開通網上銀行、移動、電信和聯通等渠道的電話銀行,設立自助銀行等多種便捷服務模式以及抵押循環貸款等產品服務,以及首款惠農和互聯網+產品等。天山農商行還緊緊圍繞城鎮化建設,積極支持農民安居工程,開發了農戶購房按揭貸、城鎮住房裝修消費貸、個人住房擔保貸、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家庭親情貸”、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家樂、設施農業、特色產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等,來創新信貸產品。同時,天山農商行還可以積極向內地卓有成效的農商行學習,借鑒了他們打造的“小額信用貸款、個體商戶評級授信、小微“四貸四通”、“公司+農戶”扶貧貸款等金字招牌金融產品”,以此來完善天山農商行的金融產品種類。第三,天山農商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需要完善組織機構。在原有組織機構基礎上,需要設置專門負責“三農”工作的專門機構。這些機構全權負責農戶和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收集及指導,經營方略培訓,開發信貸產品,開拓信貸市場,培育信貸客戶,以及監督管理等具體的一線工作。例如:各行社建立評級授信委員會,制定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評級授信管理辦法,由專門機構和人員整村逐戶批量評級、批量授信,既能有效防控信貸操作風險,又能讓信貸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戶和微小企業。此外,還需建立專業化農戶信貸條線隊伍和管理考核體系,并不斷修正完善制度和流程。確保以評級授信促“三農”信貸,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長效資金鏈。第四,天山農商行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大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農戶統一評級授信工作就是天山農商行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的具體措施之一。因為這些措施可以為農戶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活動提供標準化、流程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務。農商行利用互聯網開展的一系列電子信貸業務,以“農貸通”產品為契機,簡化了辦貸流程,提高了辦貸效率,

方便了廣大農戶。農戶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在“新流程、新模式、新平臺”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中,充分享受了便利的高質量服務。同時,“審貸分離、高度集中、分層管理、批量授信、名單管理”等新的農戶信貸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不但減少了審核環節,也為農戶節省了審核時間,有效規避了信貸業務風險,提高了農商行的社會績效效度。此外,建立必要的正向激勵及盡職免責機制,以“擴面、增貸、提質、增效”為員工考核標準,嚴格劃分營銷、審批、貸后管理等環節責任人,明確職責,盡職免責,獎勤罰懶等工作原則,充分調動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和熱情。再者,天山農商行有必要強化授信農戶和小微企業的考核力度,提高小額農戶和小微企業主的不良貸款容忍度。2017年,天山農商行加強了對已授信未用信的50萬農戶營銷活動的考核力度,保護評級授信結果,確保授信客戶的貸款需求。同時,各行社已建立監督機制,設立舉報電話。總行一旦發現對已評級授信農戶“拒貸”的,必須追究責任人的責任。而對于那些幫助農戶制定營銷策略并獲得一定收益的員工,則給予獎勵。以上措施,最主要的是降低了天山農商行的信貸營運成本,使農戶和小微企業獲得了便利,實現了“精準扶貧”的天山農商行的社會績效價值,實現了信貸機構和“三農”、小微企業雙贏的工作目標。

查看全文

農田水利精準扶貧論文

1花垣縣基本情況

全縣人民經過60余年的水利建設,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借助西部大發展的東風,水利設施總體布局基本形成,全縣范圍內基本形成了以水庫為骨干、塘壩為基礎、蓄引提并舉、大中小相結合的灌溉體系。花垣縣位于湖南西部邊陲,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造成全縣農業生產條件差,經濟發展緩慢,群眾生活困難?!笆濉币詠?,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項目建設年”為抓手,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機制、集中連片、重點打造,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小型農田水利和貧困村基礎設施現狀

(1)農田水利設施基本情況。全縣共建中、小型水庫52座,其中:中型水庫3座,中型水輪泵站1座,?。↖)型水庫10座,小(II)型水庫39座,總庫容11411萬m3,有效庫容8968.5萬m3,設計灌溉面積0.687萬hm2(10.31萬畝),工程完好率75%。骨干山塘243口,總庫容132.73萬m3,設計灌溉面積541.3hm2(0.812萬畝),工程完好率71%;小型水輪泵站75處,設計灌溉面積313.3hm2(0.47萬畝),工程完好率51%;小型堰壩引水工程666處,工程完好率48%。大小渠道252條,總長1458.5km。其中明渠142條長1439.93km,工程完好率46%;隧洞35處長8685m,工程完好率61%;倒虹吸管40處長7572m,工程完好率66%;渡槽25處長2315m,工程完好率68%。花垣縣內有大型灌區1處,酉水灌區(包括小排吾灌區、紅衛提引聯合灌區和兄弟和水庫灌區),在花垣縣內的設計灌溉面積0.534萬hm2(8.01萬畝),實灌面積0.26萬hm2(3.91萬畝),灌溉范圍包括排吾鄉、雅橋鄉、貓兒鄉、龍潭鎮、道二鄉、花垣鎮、團結鎮、長樂鎮、邊城鎮?;ㄔh內有中型灌區2處,分別是蓮花山灌區和廣車灌區,蓮花山灌區設計灌溉面積986.67萬hm2(1.4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53.33萬hm2(0.53萬畝),實灌面積280hm2(0.42萬畝),灌溉范圍包括吉衛鎮、補抽鄉,現有骨干渠道2條,總長度45.40km,其中防滲襯砌長度為8.17km,襯砌率為18%;有渠系建筑物22處,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為45%;灌區范圍內已發展田間節水灌溉面積53.3hm2(0.08萬畝)。廣車灌區設計灌溉面積826.67hm2(1.2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53.33hm2(0.83萬畝),實灌面積293.33hm2(0.44萬畝),灌溉范圍包括麻栗場鎮、雅橋鄉,現有骨干渠道2條,總長度38.2km,其中防滲襯砌長度為6.88km,襯砌率為18%;有渠系建筑物19處,其中流量在2m3/s的渠系建筑物,目前建筑物完好率為52%;目前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336.67hm2(0.505萬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838.93hm2(1.2584萬畝)。全縣干流長度在5km以上的河流32條,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32萬kW,技術可開發量9.1萬kW。到目前為止,全縣共開發水電站22座,裝機總容量3.33萬kW,占技術可開發量的36.59%。電站年平均發電總量為1.10億kW•h。(2)貧困村基礎設施基本情況?;ㄔh目前有貧困人口4萬多人,占農村人口的23%,是全國低收入貧困人口比例的三倍多?;ㄔh有162個貧困村,占整個行政村總數的56%多,全國有重點貧困村14.8萬個,占行政村總數的21%,花垣縣貧困村的比例比全國高出兩倍多?;ㄔh計劃到2017底摘除貧困縣帽子,農村貧困發生率減少到3.8%以內,貧困人口下降到0.99萬人以內。全縣162個貧困村,2016年第一批退出貧困村93個,減貧25000貧困人口以上,2017年第二批退出貧困村69個,減貧剩余貧困人口的22109人。目前已經實現鄉鄉通等級公路,村級公路和村間道路硬化率81%。“十二五”期間,截止2016年底,全縣162個扶貧村新建及改造渠道145.025km,配套渠系建筑物新建改造627處。除險加固整治重點山塘61口,整治小溪壩12座,新建排澇渠12.05km,新建水窖138口,灌溉蓄水池8口4150m3,新修引水隧洞工程1處6km。

3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統籌規劃問題。“十二五”期間,花垣縣大部分基礎設施項目已基本由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但仍然存在不少漏掉村,特別是一些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的貧困村。一部分單位申報項目選在經濟相對發達、基礎設施條件好的地方便于出成績,一部分單位不愿得罪人仍然沿用“撒胡椒面”辦法,造成項目建成后,效果不明顯,發揮不出應有效益。(2)資金政策問題。由于經濟差距問題,湖南省除少數縣市外大部分地方財政收入都無法和發達地區相比較,雖然在人飲安全、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已經基本取消了地方配套資金,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仍然存在部分配套及投工投勞,由于本身就是國家貧困縣,縣級配套根本難以到位,加上貧困村原就是因為農民收入低,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在家都是老小,投工投勞屬于“紙上談兵”。(3)建后管理問題。工程管理機構不健全,規范化管理滯后。12個鄉鎮無明確管理機構,工程無固定專業管理人員,缺少必要的監測設施和管理資金,對工程設施維護管理全靠政府投入,投資渠道單一化。但由于政府投入極其有限,無力對工程進行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管理,只能采取“頭痛醫頭,足痛醫足”的近利辦法進行簡單維護管理,使得工程整體功能嚴重下降,農民用水戶協會形同虛設,難以正常運作。

查看全文

農村精準扶貧職教論文

摘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職業教育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準扶貧中起到扶“志、德、才、技”、擴大教育消費需求、提升人才質量、降低社會經濟管理成本以及環境綠色發展的作用。國家需要轉變扶貧思路,從制度、政策、內容、形式等方面強化教育精準扶貧理念、加大農村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實施力度,制定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和協調機制,實施“三個共建”、嚴把經費使用與管理關,開發民辦學校扶貧潛力,以加大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力度,開創精準扶貧的新思路。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精準扶貧;作用;思路;對策

現階段,國家大力重視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和攻堅環節。幾年的實踐和探索,精準扶貧工作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從長遠來看,教育元素特別是職業教育元素并沒有列入精準扶貧的重大項目之中,國家也沒有出臺與職業教育相關專項政策以及專門扶貧經費預算和支出項目。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具有長效機制,其主要功能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精準針對扶貧對象,使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接受相關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脫貧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貧。當前職業教育在增加貧困個人的經濟性資本、符號性資本以及緘默性資本方面成效顯著,但在精準聚焦、拔根除貧和長效保障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客觀困難〔1〕。為助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效用,研究其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思路以及路徑尤為緊迫與重要。

一、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戰略性作用

(一)職業教育可以對貧困地區做到扶志、扶德、扶才、扶技。職業教育的特點是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通過對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子女進行系統的職業教育,不僅使其掌握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知識與技能,還使其精神強大起來,立志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因此,在貧困地區加大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力度,能夠從總體上提升貧困地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達到扶志、扶德、扶才與扶技的目的。(二)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利于擴大教育消費需求。在貧困地區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主要是發展當地的職業中專、職業大專教育,做到有計劃、有層次、有目標,同時加強職業技能實訓實踐基地建設,加大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這樣可以直接增加貧困地區人口的消費需求,引導當地農民把有限的消費投入到職業教育的正當消費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農村的封建迷信、麻將賭博、婚喪娶嫁等不正確消費,可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而持續的消費動力,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面貌。(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提升貧困地區人力資源質量。從社會學角度來看,貧困極大影響著個體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美國科學研究會的最新成果研究表明,農村貧困環境成長中的孩子相比于城市里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智商、情商上普遍落后,而且這種差距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翻倍,這也就意味著在貧困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身心發展、智力支持和社會交際等方面處于不利地位。通過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可以不斷提升貧困地區人口智力水平,拓寬人力資源開發渠道,增強貧困地區人力資源質量。(四)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降低社會經濟管理成本。貧困有可能會加劇社會物質價值升值、精神價值貶值的不利現象。當今社會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各行各業盲目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不知不覺地加快了投機行為。有關研究表明,在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下,社會的焦慮感會普遍上升。教育過程本身是管理過程,通過職業教育的精準扶貧,孩子們接受教育,就是接受管理,就無機會去做危害社會和自身的事情。所以在貧困環境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可以保護弱勢群體權利免受侵犯。同時隨著社會保障費用投入的不斷加大,緩解了貧困人口對生活的畏難情緒和急功近利思想,增強了人們勞動創造價值的自信心,無形中降低了社會經濟管理費用和成本投入。(五)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有助于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脆弱的。傳統生態扶貧發展進程還存在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較為嚴峻、建構生態扶貧體系面臨社會阻力、生態扶貧的整體運行機制亟待完善、加快貧困地區生態扶貧政策的頂層設計迫在眉睫等主要問題。綠色減貧是脫貧攻堅戰的價值取向,職業教育可以系統了解脫貧攻堅戰中綠色減貧的內涵、定位及其價值,系統灌輸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意義,利用職業教育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改變命運和環境,而不是靠過度的破壞環境來維持生存。

二、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基本思路

查看全文

水利精準扶貧論文

[摘要]水利精準扶貧工作不同于教育、衛生等扶貧工作,其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重。分析了水利精準扶貧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水利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以期為水利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精準扶貧;建議

1水利精準扶貧的特點

1.1水利精準扶貧難度大。有人把精準扶貧工作形象地比喻為精準滴灌,要確保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而農村水利涉及千家萬戶,不可能像醫療衛生、義務教育、民政救助等工作一樣進行一對一的扶貧,除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水利工程都不可能把每項工程建設到農戶家里,只能以民生水利建設為主,力爭通過“大水漫灌”惠及千家萬戶。1.2水利精準扶貧任務重。根據有關方面調查統計資料來看,目前農村致貧最重要的原因是疾病,占貧困戶的40%左右,而飲水安全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要有效預防和減少農民疾病的發生,除衛生部門的努力外,必須改善農村水環境,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這是水利精準扶貧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須抓緊抓好,抓出成效。1.3水利扶貧具有持久性。從全國各地的情況看,導致貧困群體致貧的原因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家庭成員年老體弱和殘疾智障,缺乏健壯的勞動力;二是家庭成員長期患病或突發疾病、重??;三是交通閉塞,缺乏資金和項目;四是文化素質低,缺乏創造性生產力;五是自然環境不好,水力資源匱乏,農業生產條件差;六是自然災害。要解決好自然環境惡化、水資源匱乏造成的貧困不是一朝之事,水利扶貧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有長遠的、發展的眼光,打一場持久的水利扶貧仗。

2當前水利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對于水利精準扶貧,我國許多地方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是由于水利工作的特殊性,水利精準扶貧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水利精準扶貧難以滿足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民持續增產增收難;二是水利精準扶貧難以徹底解決農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局面;三是水利精準扶貧只能試點進行,難以滿足大面積貧困農村的需要;四是水利精準扶貧是使用水利部門的建設資金,沒有整合其他部門,如國土、林業、農業等部門的開發資金;五是水利精準扶貧缺乏整體規劃,項目建設拉動效果不明顯。

查看全文

精準扶貧思想政治學論文

摘要:精準扶貧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命題,也是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人類共同理想的政策實踐。通過政治學視角,梳理扶貧到精準扶貧理論的發展演變,探究精準扶貧政策實踐過程中國家宏觀規劃指導與基層推進政策落地之間的運行邏輯,最后落腳到分析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在改善基層民生與實現公共資源分配均等化、實現鄉村振興、達到國家善治目標的政治現代化價值。

關鍵詞:精準扶貧;政治價值;全面小康

扶貧是重大的政治使命,精準扶貧是改善基層民生的惠民工程。2013年11月,“精準扶貧”是由在湘西、貴州、云南等地考察時第一次提及[1];2015年1月,他視察云南時對“精準扶貧”的舉措進行了補充說明;2015年,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中,總書記明確了中國農村反貧困的基本政策是“精準扶貧”[2];黨的報告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政策指導,明確指出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依據現行扶貧規定,保證2020年幫助區域性貧困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中國精準扶貧的實施,既具有繼承過去的歷史成績,又富有新時代新常態的政治現代化價值;既是對古今中外世界反貧困歷程和現狀的精確把握,也是建成全民共享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

一、從扶貧到精準扶貧的發展

貧窮在歷史發展中阻礙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如何消除窮困,如何將貧困問題更好地解決,長久以來備受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也是政治學所研究的民生熱點問題?;仡櫄v史,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真正將貧困納入到政治學視域下進行研究的先行者。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中貧困階層和產業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是資本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盵4]恩格斯也講過:“工人階級處境悲慘的原因不應當到這些小的欺壓現象中去尋找,而應當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中去尋找,無產階級貧困化的根源和本質就能夠揭示出來?!盵5]每一種理論、決策、制度都源于社會現實,并指導社會需要的發展。精準扶貧思想及其政策的實施正是植根于中國反貧困實踐和貧困人口的現實情況[6]。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國際國內治國理政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反貧困,作為全球人口第一的國家,中國的精準扶貧事業,范圍很廣、進行之艱難,在全球屬于絕無僅有。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精準扶貧進行理論歸納,不僅是滿足國內民生發展需要,也是服務于國際扶貧事業發展。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在扶貧相關的事業上贏得了很多國際上的贊許和認可。但是由于一直以來,實際國情體現為窮困人群過多,在開展扶貧幫貧事業上存在較多復雜問題,比如對貧困人數沒有實際統計、真實貧困情況也沒有摸底、措施針對性不強等。所以,新時期的扶貧戰略關鍵思想就是精準扶貧,它是指導整個扶貧開發事業的關鍵,更是黨領導人民破除貧困問題的指南針。

二、政治學視域下精準扶貧政策運行的邏輯

查看全文

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論文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業已成為共識?!爸斡蕖焙汀胺鲐殹钡母臼侄问前l展教育。教育扶貧被賦予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使命,其實現路徑被描述為“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2013年以來,“精準脫貧”“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精準落地”“精準推進”等一系列“精準”理念的先后提出,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南。職業教育就是教育精準扶貧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一、職業教育是教育精準扶貧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

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熬珳史鲐殹钡闹匾枷胱钤缡窃?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時提出來的,當時,他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到了2014年1月,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的理念: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2015年1月,把云南作為新年首個調研地點,他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5個月后,又來到貴州省調研,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熬珳史鲐殹庇谑浅蔀榱烁鹘鐭嶙h的關鍵詞。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事關成才,也事關就業謀生。職業教育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技術人才,提高勞動者的生產能力,并創新、引進及推廣技術,加速區域技術進步,是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手段和途徑。社會生產中最為重要的要素便是勞動力,其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勞動技能和方法的提升,將直接決定社會財富的增長。而職業教育所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社會經濟運行過程的具體執行者。因此,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何忽視,都會嚴重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國際競爭能力。而要形成這樣一支隊伍,必須依靠職業教育完成,職業教育也將逐漸成為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重要手段。[1]職業教育是實現精準脫貧、提升人生價值、擺脫代際貧困的有效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前四年已經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564萬人,年均1391萬人,這與貧困地區結合地方實際興辦企業、大力發展種養殖業,使他們能夠到企業工作或者從事種養殖業從而脫貧致富有關。這么多的貧困人口,無論是到企業上班還是從事種養殖業,實際上都或多或少地接受過相關的技能技術培訓,有的就是上了職業學校,學到了一技之長,從而使自己、甚至使家人擺脫了貧困。目前,我國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職教扶貧制度體系。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把職業教育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實施了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行動,2016年合作辦學跨省招生規模達31.9萬人,輻射20多個?。▍^、市)的2000余所學校;穩步提升了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職業教育資助全覆蓋。截至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已對所有農村學生、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補助每生每年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高等職業教育建立了“獎助貸勤工助學”的多元資助體系,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30%、25%的學生?,F在,來自貧困地區的上了職業學校的年輕人不僅改變著自己,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改變家鄉。脫貧攻堅的實踐充分證明,職業教育扶貧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貧困家庭子女通過職業教育,學到一技之長,有了致富的本領,從而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并能夠帶動一家脫貧。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職業教育成為極為迫切的民生需要。只有辦好職業教育,才能培養新一代農村勞動者。讓貧困人口脫貧的最好辦法是讓他們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及其他手藝,成為有文化的、擁有一技之長的現代農民、種養殖業專業戶、現代手藝人及其他經營者,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或者是城市的建設者,必須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特別是職業教育。而貧困人口集中的地區,往往是經濟條件差的地區,發展教育缺錢。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這已經成為中央的政策。如今,中等職業教育為貧困家庭帶來了希望,特別是免除學雜費等政策,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學習技能的機會,這些孩子讀完中職就業后,有效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正如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所指出的,職業教育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干的力量。貧困家庭學子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學到一技之長,增強了致富的本領,就可以實現一人高質量就業帶動全家脫貧。就讀中職學校也成為很多貧困家庭子女初中畢業后的主要選擇方向,“智力扶貧”切實達到了良好效果。

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扶貧作用依然沒有得到重視,發展遲緩是嚴峻的問題

我國的職業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隨著的批示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精神的落實,現代職業教育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已經初步構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是,毋庸諱言,職業教育的質量還不高,與產業發展的要求還不十分適應,而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更多。據統計,我們目前還有4000多萬貧困人口,而相當部分的貧困人口,是由于缺少文化、缺少一技之長造成的。職業教育是拔窮根、摘窮帽的關鍵,職業教育讓勞動者掌握技能、實現穩定就業、提高收入十分關鍵,是幫助貧困家庭和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途徑。但是,貧困人口多的地方卻往往對職業教育重視不夠,這是十分嚴峻的現實問題。貧困地區相當部分的青壯年勞動力沒有得到有效開發,貧困群眾沒有掌握過硬的致富本領,這是脫貧致富的最大瓶頸。甚至一些地方領導干部以為實現“普九”就大功告成了,卻不知道不少農村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生,無技傍身,只能靠體力掙錢,回鄉幾年后便成為扶貧對象。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習慣把地方的貧困落后歸因于自然條件和生產方式,卻對造成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貧困,尤其是職業教育的貧困視而不見,無動于衷。這些地方的職業教育沒有在扶貧攻堅中發揮“最后一公里”作用。在2016年召開的云南省“兩會”上,不少政協委員為此而痛惜。有委員指出,如對職業教育不重視,有可能造成基礎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巨大努力功虧一簣,難以實現價值轉化。民進云南省委在向大會提交的建議中不無憂慮地指出,觀念落后是云南省職業教育跨越發展的最大阻礙。商家、資金、技術、項目、高端人才可以引進,但立足于云南紅土地上的幾千萬勞動力的素質沒辦法從外面引進,只能靠自己的教育來提升,尤其是靠職業教育來提升。云南省的情況實際上反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島這些貧困地區的共性問題。

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計算機技術精準扶貧論文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逐漸滲透到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領域。其在精準扶貧領域中的具體應用也有較長時間,且應用手段已十分成熟。文章具體探析其應用于精準扶貧中的意義、應用的具體表現、應用中存在的不足等問題,以期為業內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精準扶貧;應用

1前言

精準扶貧是國家第一民生工程,是普惠千萬貧困群眾的善舉,也是政府與百姓之間的誠信體系。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向貧困宣戰,實現百年奮斗目標,時間緊任務重。由此,把現代計算機技術完美地應用于精準扶貧全過程,以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

2計算機技術應用于精準扶貧中的意義

精準扶貧是一項牽涉面廣、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早期政府扶貧開發管理手段單一,往往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和聽取匯報等途徑收集貧困信息、扶貧項目和資金使用情況,從而產生信息反饋不及時、不全面,監管措施不到位,重復勞動多、工作負荷重等現象,難以客觀及時地反映動態工作。因此,改變舊有的扶貧管理模式勢在必行,尤其需要完善對貧困人口精準扶貧模式、方法、監督及成效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手段,對貧困戶、項目庫、扶貧資金和結對幫扶情況等扶貧過程實現動態化精準管理,減少重復勞動,實現信息共享,工作快捷、高效、精準。有利于加強監督,科學考核,提高服務職能,確保脫貧實效,其意義不容小視。

查看全文

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論文

摘要:黨的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戰略部署,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動員令。因此,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提高檔案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因此,必須不斷完善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制度,嚴守檔案工作紀律,強化檔案干部隊伍職業道德,培育和發揚全體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為檔案工作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證,開創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實現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

關鍵詞:扶貧檔案;管理

當前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對精準扶貧檔案的規范性建設要求提高,檔案管理和服務水平也要做到精準到位。需要我們檔案干部及時適應新時展的客觀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理論和業務水平、增強現代化意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一是強化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以開展學習貫徹落實精神為抓手,要求黨員干部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堅持周一集中學習制度,主動搞好自學,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脫貧攻堅政策理論的學習。

圍繞“三嚴三實”目標,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等特色鮮明的教育活動,進行革命傳統再學習再教育,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看齊意識。結合工作實際,年初制定干部差異化月考核方案,嚴格按照考核方案兌現獎懲,并對照考核結果及時對工作開展不夠、工作缺乏主動性的人員當面提醒提示。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和“一崗雙責”責任制,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書》。結合全縣安排部署,制定干部紀律作風整頓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并將階段學習工作內容細化到天,明確牽頭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職責。

搜集整理相關學習內容,采取集中輔導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辦法,加大學習教育整頓力度,確保學習教育整頓工作有序、有效開展。二是精準定位,全力提高工作效能。將自身工作任務定位于服務,召開扶貧檔案工作專題匯報會、工作推進會,指導貧困戶建檔立卡、信息系統數據錄入等工作,確保扶貧檔案資料的真實、準確、規范;主動到縣水利局、交通局、衛計局等專項任務較多的部門對項目資料的收集進行指導,做到有序積累;積極與縣委宣傳部配合,制作專題片、利用多種媒體宣傳扶貧檔案工作;同時動員各鄉鎮組織村社干部進村入戶,召開村(居)民小組會議,為開展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奠定群眾基礎;主動跟進扶貧工作進程,對外學習取經,對內調研創新,為扶貧項目資料收集提供清單,為文書檔案資料收集提供指導,為檔案整理提供技術支撐。三是精準服務,適時調整任務、持續跟進,全面配合檢查剛需。組建業務隊伍全程參與扶貧檔案工作。在扶貧工作開展之初,深入部門、鄉鎮、村等地開展扶貧檔案工作專題調研,掌握縣、鄉、村三級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現狀,對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和載體種類、檔案的分布等情況進行了充分了解;掌握先進地區的經驗,對照先進地區查找出自身的差距,為精準扶貧檔案工作下一步的開展奠定基礎、找準目標和方向。在調研、分析、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與縣扶貧辦共同協商制定精準扶貧檔案分類指導意見、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指導意見,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縣、鄉、村三級材料收集清單,對各個階段、各個層面工作要收集的材料提供一個目錄詳細、流程清晰的參考,并統一各類表冊,統一文本材料,確保整個工作流程和每個工作環節所產生的材料,特別是關鍵性的材料能及時、完整、規范地進行收集。在扶貧工作開展之中,確立以縣扶貧辦、烏蘭花鎮、陸家村為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示范點,打造出扶貧檔案工作標本。在此基礎上,召開全縣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現場推進會,對精準扶貧檔案工作進行要求,統一精準扶貧檔案整理方法及檔案盒、目錄的樣式,以點帶面,推進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全面開展。在扶貧工作開展后期,主動承擔專項任務,融入“一戶一檔”資料的精簡、項目檔案的收集、村級檔案資料的門類確定等工作,既考慮檔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貧工作迎檢的剛需,并根據上級要求不斷進行調整、補充、完善,確保對扶貧檔案事前部署、事中指導、事后收尾,確保實現檔案服務到位而不越位、工作有為而有位。四是精準督促,壓實責任到人、主動參與,全程落實工作責任。

爭取縣委、縣政府把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納入到對各鄉鎮、各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檔案業務人員會同縣委督查指揮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一道,對脫貧攻堅主要任務和責任單位每月開展扶貧工作督查檢查,對精準扶貧檔案資料、硬件完善情況進行同步督查,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經驗做法及時在全縣范圍內予以通報;結合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流程和情況,采取面上檢查與個別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精準扶貧工作各階段工作產生的文件材料進行檢查審核,確保精準扶貧檔案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同考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