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局高度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思想

時間:2022-10-11 02:29:00

導語:從大局高度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大局高度深刻領會“三個代表”的思想

21世紀的中國是一盤大棋局。下好這盤大棋的關鍵在黨。怎樣把黨建設好?思路是什么?方向是什么?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思想,無疑是在一個新高度上破了題。它是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基于對國際國內大局的清醒認識、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關切,經過長時間思考而提出的精辟論斷。它為我們黨如何走在時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領導好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指出了進一步努力的方向。“三個代表”是著眼大局的戰略思考,也是總攬大局的戰略思路。所以,大局,是提出“三個代表”的基礎,也是我們把握其深刻內涵的關鍵。

一、從國際大局看黨的責任和挑戰

21世紀的中國,將是更加緊密地與世界發生聯系的中國,是在時代大潮中搏擊和經受考驗的中國。因此,新世紀怎樣建設黨?建成一個什么樣的黨?就不能沒有戰略的眼光:放眼未來的世界,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有什么變化?時代的發展將呈現什么樣的走勢?這樣的國際大局向我們提出了什么樣的挑戰?對我們黨的建設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

面向新世紀,世界正在并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雖然我們不可能精確地預測未來到底會發生哪些具體的事件,但從總體上來看,一系列重要的趨勢正日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且可以預見,這些趨勢,在21世紀將會繼續發展,并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不能不未雨綢繆,給予高度的重視:

一是和平與發展的趨勢。世界形勢繼續向緩和的方向發展,我們爭取較長時間的和平環境是可能的。但冷戰思維仍然存在,新霸權主義還在發展,天下仍不太平。和平與發展,既是世紀之交的基本趨勢,又是有待解決的基本課題。

二是世界多極化的趨勢。世界各種力量不斷進行著新的分化組合。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世界將在單極與多極的矛盾斗爭中逐步走向多極化。為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斗爭將會長期存在。

三是科技革命的趨勢。科學技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萍寂c經濟的結合愈益緊密。科技領域的革命性變革,不僅通過推動生產力發展有力地作用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且必將深刻地影響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格局。

四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越出國界,形成國際化的生產和經營,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織的復雜局面。如何按照趨利避害的原則,積極參與和推進這種進程,既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有利條件和機遇,又防止其可能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造成的損害,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五是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趨勢。社會主義沒有終結,在經歷了曲折以后,將會更加深刻地反思自己,認清時代,探尋進一步發展的新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和成就,將給世界以重要的啟示,促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

六是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趨勢。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關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叭祟愔挥幸粋€地球”正在成為人們的共識。加強環境保護,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一個基本的趨勢和潮流。

這些趨勢的發展到底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給我們黨的建設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首先,世界大局的發展,賦予了我們黨更加重大的責任。大變動中的世界,日益迅速地把我們卷進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一個改革開放的大國,與世界的聯系已經越來越緊密,再也不可能回到封閉的狀態。我們的生存,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我們的發展,也要借助于外部世界的條件。百舸爭流,萬船齊發,在緊張激烈、瞬息萬變的國際大競爭中,稍稍遲鈍、稍稍閃失,都可能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們黨承擔著把一個有12億人口的大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艱巨任務,面對時展的新形勢,更加需要極大地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引領中華民族的航船在世界的大潮中搏風擊浪,勝利前進。

其次,世界大局的發展,使我們黨經受著更大的考驗。一個開放的世界,信息傳輸日益迅捷,相互交往日益密切。作為一個現代的政黨,我們能夠更加便捷地學習文明發展的先進成果,更加廣泛地利用現代世界的各種資源,使我們黨進一步走向成熟,發揮更大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世界不同政治力量的較量也更加直接,各種思潮的影響也更加復雜。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給我們造成的壓力還沒有根本減弱,西方某些敵對勢力把我們黨作為“西化”、“分化”的直接對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黨在日益走向世界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再次,世界大局的發展,要求我們進一步趕上時代。一個先進的政黨,必須是走在時代前列的政黨。尤其是在世界大變動、大轉折的時代,新趨勢不斷展露,新事物不斷涌現。只有敏銳把握世界發展的大勢,緊緊趕上時展的潮流,在生產力的發展方面瞄準最新的前沿,在文化的發展方面汲取最先進的營養,在經濟建設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在思想理論方面保持開拓創新的精神,在治國理政方面采用最先進的方法和手段,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生命的活力,也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從國內大局看黨的使命和課題

國際大局與國內大局相連。國內大局直接規定著黨的使命和任務。

在即將過去的20世紀,中國發生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昔日積貧積弱、蒙受巨大恥辱的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并通過改革開放,成功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踏步地走向繁榮富強。到本世紀末,我們將實現第二步的戰略目標,進入小康社會。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經過努力奮斗取得的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勝利。它將為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礎,為更加有力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新的起點。

面向新的世紀,我們將繼續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譜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我們將向第三步的戰略目標前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按新的“三步走”規劃,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我們要繼續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實現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的目標;要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失時機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要繼續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和穩定,做好解決臺灣問題的準備工作,爭取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大業。

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有許多有利的條件,也有可以預料和不可預料的很多困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能不能承擔起這樣的任務?怎樣承擔起這樣的任務?這不是抽象的議論,而是現實的課題。我們黨是否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樣的形勢和任務?我們黨在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各方面的狀況是否已經與新世紀的要求相適應?哪些傳統需要發揚?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怎樣努力才能使我們黨更加鞏固?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作用?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和回答。

毫無疑問,經過將近80年的磨煉和考驗,我們黨已經日益壯大和成熟起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顯示了我們黨的領導才能。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圍繞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從總體上來說,我們黨是健康的,也是有戰斗力的。這是一個基本的估計。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們黨所存在的問題還不少,黨的建設同新形勢、新任務還有不相適應的地方,黨內在思想、政治、組織、作風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成份。尤其是,形勢在發展,情況在變化,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任務,所處的國內外環境,以及黨的隊伍狀況,都跟過去大不相同了,黨的建設因此也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課題。

比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黨員、群眾都有自己的單位,黨的組織也比較嚴密,管理比較方便。但發展市場經濟以后,社會的經濟成份、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日趨多樣化,人們的流動性和自主性也大大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黨的組織更加切實有效地覆蓋社會的廣泛領域?如何適應社會運行機制的變化,改進黨的活動方式和領導方式?如何保證全黨思想政治上的高度統一和堅強團結,更好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如何更好地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利益,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如何更好地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把全體人民和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其中包括:如何加強對全體黨員的管理,提高黨員的素質,解決不少地方疏于管理的問題?如何健全和完善企業的領導體制,發揮好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加強對流動人口中和進入各類非公有制單位的黨員的管理,發揮他們在特殊環境中的作用?如何發揮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破產關閉企業中的黨員與黨組織的作用,帶領群眾二次創業?如何切實加強街道社區黨的建設,打牢黨在城市工作中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黨是代表人民執政的,所以,就要掌好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各種腐敗行為,根子都是濫用了人民賦予的權力。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拒腐防變,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鏟除滋生消極腐敗現象的土壤和條件?如何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加強對第一把手的監督,使領導干部真正發揮表率作用,不被權力腐蝕?如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保證選人用人的準確性、科學性,防止吏治的腐敗?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F在,非公有制企業已經占相當比例。加強黨的領導,當然應該包括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領導。如何在這些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的組織,消除黨的組織的空白點?如何從非公有制經濟的實際出發,通過適當的形式和方法開展黨的活動,發揮好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按黨的政策做好對私營企業主的團結、教育、引導工作,把他們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

新課題,是新挑戰,也是新考驗。時代在前進,黨的建設也要不斷前進。中國共產黨偉大之所在、力量之所在、成功之所在,就在于它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著人民和國家隨著時代的腳步前進。唯此,才謂之為“先鋒”。面向新世紀,我們只有迎接考驗,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的政治水準,才能使我們黨永遠保持生命的活力。

三、從歷史大局看黨的活力和考驗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種政治力量,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要由歷史來檢驗的,也是要用歷史的眼光來認識和要求的。用歷史的眼光、從歷史演進的大局來看我們黨的現狀和任務,能夠更加深切地認識和理解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具有多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年,黃炎培先生曾用歷史“周期律”來表達對我們黨的擔心和希望。其實,“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現象,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的歷史上并不少見。世界五大文明古國,曾為人類歷史作出巨大貢獻,但除中華文明外,大都未能一直延續至今。波斯帝國、馬其頓王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等,都曾在歷史上雄踞一時,但最終都沒有逃脫衰亡的命運。近現代的英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沒有幾個世紀,便跌落為二流國家。美國二百多年前還是殖民地,如今卻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華民族在歷史上領先四千多年,近代卻陷入落后境地,受盡列強欺凌。當年的清王朝,曾有過康乾盛世的輝煌,但當西方世界蓬勃興起工業革命,大力推進現代化進程時,腐朽的專制統治者,卻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不思進取,反對變革。其結果,使中國一步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歷史演化,盛衰交替,其原因何在?教訓何在?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新陳代謝是自然萬物、人類社會的根本規律。新的事物不斷出現,舊的事物逐漸衰亡。一個人、一個黨、一個國家,皆是如此,沒有例外。整個自然和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新陳代謝的歷史。當年就說:“人到老年就要死亡,黨也是這樣。”“問題只是時間和條件?!睕]有什么事物是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但是,這里說的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至于具體什么事物、在什么時間衰亡,這并不是命中注定的。除了外部的條件外,一個事物自身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于這個事物的生存、發展以及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的事物,自身衰朽,便會很快被新事物取代;有的事物,生命力旺盛,便可以獲得蓬勃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是順應社會發展規律出現而發揮其歷史作用的先進政黨,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具有蓬勃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因為有這個根本的基礎,我們才經受住了一次次考驗,取得了一個個勝利。

但我們黨是否就可以因此而不需要再提醒自己了呢?不是。無論是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我們黨都始終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在世紀之交,國際形勢已經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內改革和建設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我們黨總體上是健康的、蓬勃興旺的,但不容忽視,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我們黨自身的肌體上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弊端。如果因為改革的成功、發展的成就,我們就飄飄然起來,不思進取,不圖更新,因循守舊,故步自封,那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大大降低,我們抵御風險的能力就會大大下降。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教訓應該引以為戒。蘇東劇變,有很多客觀的、主觀的復雜原因。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黨的建設沒有能解決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真正鞏固的問題,黨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失去了戰斗力,到危急關頭沒有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支持和擁護,一遇風浪,便陷于癱瘓甚至瓦解的境地。國民黨從1912年成立,在88年的歷史中,在大陸只呆了37年,便逃往了臺灣。在臺灣地方當政50年,又在選舉中遭到慘敗。其原因,與它的腐敗、專制、保守、黑暗是分不開的。我們黨當然與國際國內的這些黨都有根本性的差別,不能簡單類比。但作為一種借鑒,其教訓,仍然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這并不僅僅是歷史上的現象,就在近在咫尺的現實中,也已經發生,我們豈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視和高度的警惕?

所以,同志一再告誡全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充分認識歷史發展和社會興旺的規律,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在世界大轉折和人類文明大發展的潮流中,走在時代的前列;在世界社會主義的艱難曲折中,走在堅持和振興社會主義的前列;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走在領導偉大復興事業的前列,我們黨才能在各種復雜的條件下、特別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四、“三個代表”——建黨治國的戰略思路

正是基于對國際國內大局的認識,正是在總結歷史盛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叭齻€代表”,登高望遠,不僅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而且貫穿著心系天下、深沉思考的精神。就其內容而言,它總攬大局,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更好地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提供了戰略性的方向和思路。

首先,“三個代表”揭示了我們的立黨之本,進一步回答了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搞社會主義,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同樣,建設黨,也要首先搞清楚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在革命和戰爭年代,我們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推翻反動階級統治的戰斗隊伍。在取得政權以后,則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核心力量。由于受“左”的思想影響,我們在那樣的年代,也曾經提出過所謂“五十字”建黨方針,片面強調把黨建設成為與階級敵人戰斗的先鋒隊組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對黨的建設目標撥亂反正,提出要把黨建設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十四屆四中全會和十五大進一步規定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叭齻€代表”,則在此基礎上更加明確地指出了,我們建設黨,根本上就是要把黨建設成為能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總結將近80年的經驗,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根本上就是要當好“三個代表”;我們黨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根本上也就在“三個代表”;黨的一切活動、一切事業,甚至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都在于這“三個代表”。黨要固本強基,保持生命的活力,就要按“三個代表”的要求建黨。什么時候堅持并做到了這樣“三個代表”,黨就興旺發達;什么時候偏離或沒有完全做到“三個代表”,黨就會遇到困難和曲折。只有按“三個代表”的目標和方向去建黨,我們才能真正成為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黨,才能經得起國際國內各種風浪的考驗,真正發揮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作用。

第二,“三個代表”揭示了我們的執政之基,進一步回答了黨應該怎樣執政、執政到底干什么的問題。

我們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我們的執政地位是歷史賦予的、人民賦予的。我們黨能夠執政、并且能夠執好政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執政的內容和任務,就是要不斷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的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推進社會發展;就是要不斷建設和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三個代表”,從根本上說明了我們黨執政的基礎、執政的法源、執政的內容、執政的任務和執政的要求。面向新的世紀,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任務更加艱巨,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更多、更復雜。國內外的復雜形勢,中華民族的神圣使命,都要求我們黨進一步提高治黨治國的水平。只有堅持“三個代表”,當好“三個代表”,正確處理好“代表”與“被代表”的關系,掌好用好人民賦予的執政權力,我們才能不斷提高執政水平,鞏固執政基礎,也才能無愧于歷史賦予的執政地位。

第三,“三個代表”揭示了我們的力量之源,進一步回答了黨怎樣保持先進性和生命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跋蠕h”者,先進也。我們黨的歷史使命、歷史地位、歷史作用,始終是與黨的先進性聯系在一起的。先進在哪里?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要求。“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深刻總結我們黨以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對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先進性的思想作了新的提煉和概括,進一步從社會發展規律和黨的進步本質的高度,揭示了黨的“先進性”的實質和內涵,說明了只有正確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堅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正確把握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堅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正確把握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真正保持先鋒隊的性質。黨的先進性,根本上就表現在這“三個代表”上,黨是否切實保持了先進性,也要以這“三個代表”為標準來衡量。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最初的幾十個黨員,發展成為今天擁有6100多萬黨員的大黨;之所以能夠戰勝曾經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建立起社會主義的新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輝煌的業績,根本上都在于我們從總體上能夠發揮“三個代表”的作用。這是我們全部力量的最終源泉。只要始終堅持“三個代表”,我們的力量就不會枯竭,我們的生機就會永遠勃發。

第四,“三個代表”提供了衡量我們治國理政成敗得失的標準,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問題。

面向新世紀,我們黨承擔著治國理政的重要任務。怎樣才能把這個任務完成好?檢驗治國理政成敗得失的標準是什么?“三個代表”為我們提供了方向和依據。當年,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提出“三個有利于”的思想,為我們判斷改革開放各項政策的得失成敗提供了根本的標準。“三個代表”,則是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為我們判斷黨的建設的得失成敗,以及判斷治國理政的得失成敗,提供了根本的標準。近80年來,我們成功的經驗在哪里?說到底,就在“三個代表”上;某些時候失誤的教訓在哪里?說到底,也在“三個代表”問題上。什么時候堅持了“三個代表”,當好了“三個代表”,黨就前進,就朝氣蓬勃,就走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就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什么時候偏離了“三個代表”,沒有完全當好“三個代表”,就會走彎路,就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人民就會不滿意。同志說:“全黨同志在貫徹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時,在從事的各項事業中,都要牢記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看看我們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動搖地堅持,不完全符合的需要調整補充的積極調整補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實事求是地糾正,以利我們的改革和建設不斷向前邁進,充分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時代精神?!泵嫦蛭磥恚鯓訉崿F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根本上,就是要在堅持“三個代表”、當好“三個代表”上下功夫。

總之,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深入思考我們黨以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深刻回答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新課題,對新世紀黨的建設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叭齻€代表”,把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新的任務,歸結到三個基本的問題上,使我們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面向新的世紀,更好地堅持“三個代表”、當好“三個代表”,我們黨就能更加堅強,更加團結,更加興旺發達,我們黨所領導的事業就能取得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