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教案

時間:2022-03-02 10:56:00

導語: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教案

教學過程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探究串、并聯電路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在學生的實驗桌面上,有電池組,2.5V的燈泡兩個,3.8V的燈泡兩個,電流表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首先教師要求學生畫出有兩個燈泡的串聯電路圖,并把任意兩個燈泡串聯起來接到電源上,閉合開關,使燈泡發光。

閉合開關,燈泡發光,說明電路中電流通過,電流的方向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來,經過燈泡,流回電源的負極。)

提出問題: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二、進行猜想

讓學生分組討論,選代表發言,提出自己的猜想。概括起來,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1.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理由是: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通路。

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不相等,靠近電源正極的電流大一些。理由是:電流通過燈泡時使燈泡發光,要消耗一些電能,所以電流通過燈泡后會減小。

對兩種猜想教師都要表揚,說明學生經過思考,動了腦筋。哪種猜想正確呢?實驗是檢驗對否的最好方法。

三、設計實驗

各小組討論,提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各小組的方案主要不同之處是把電流表放在何處,測幾個點的電流,用幾個電流表去測。

有的組提出測兩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開關之間的電流;②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有的組提出測三個點的電流:①電源正極和電燈甲之間的電流;②電燈甲和電燈乙之間的電流;③電燈乙和電源負極之間的電流。

通過討論,大多數組認為測三個點的電流較好。(下面電路圖中的A、B、C點)

對于用幾個電流表去測量,有的組認為同時用三個較好,測一次就能同時看出各點的電流是否相同;有的組認為用一個較好,理由是:不同的電流表測量時可能有誤差,同一處的電流用不同的電流表測量結果也可能稍有不同。最后統一意見,用一個電流表分別測A、B、C三點的電流。

四、進行實驗

教師提醒學生實驗時要注意正確使用電流表,把實驗結果如實地記錄下來,填寫在下面的實驗記錄中,并把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也記下來。

*

五、分析論證

讓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實驗記錄,根據測量結果說出得到什么結論?

大多數組測量的結果是A、B、C三點的電流相同(即IA=IB=IC);但有一個組測出的A、B、C三點的電流卻不相同。這是為什么?教師請其他組與這個組進行交流,共同尋找原因。各組提出的問題有:

1.是否電流表有問題?建議換一個電流表重新實驗;

2.是否電路連成了并聯?建議認真檢查電路;

3.是否每次測量時用的燈泡不同?建議三次測量時不要更換燈泡;

4.是否電路沒有連接好?建議認真檢查電路。

這個組的同學認真聽取了其他組的建議,經過檢查發現是電路連接處有接觸不良的現象。實驗中用的是插件,有的地方插的松一些或沒插好時,電流表的指針就會來回擺動,三次的示數會有不同。

六、再次實驗

一次實驗不一定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教師提出:換用不同的燈泡再做實驗或者把三個、四個燈泡串聯起來,多測幾個點的電流,看一看各點的電流是否都相等?

經過同學們的多次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七、評估交流

這節課通過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探究了串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教師特別提出:應該表揚第一次實驗中得到的結論與其他組不同的這個組,因為他們實事求是,這是科學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的結果不同,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的啟示,知道了一些在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這節課,又一次對學生進行了探究問題的方法訓練。

最后,教師請學生提出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還想知道的問題。

有的學生提出:既然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同,為什么兩個燈泡的亮度不一樣呢?

有的學生提出:用同樣的電源,分別接上兩個不同的燈泡時,為什么電路中的電流不同呢?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以肯定,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請學生在課下繼續交流探討,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繼續探究這些問題。

點評:

本節課是一節典型的探究實驗課,目的是要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自主地探究實驗得出結論。

本節課目的明確,安排合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探究過程極為重視,對學生活動極為重視,這些都是探究教學的基本要素。

老師也可以用類比的方法從反向證明該結論的正確性。如可以說若一個人打吊針時,橡皮管中的水流如和人的血管中的水流不相同,會出現打針的部位皮下鼓一個大包,可見若電流不相同,也應該有類似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