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時間:2022-08-01 03:13:00

導語:初中政治教案: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政治教案: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初中政治教案

第三框封建社會的興盛衰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及其產生的過程產生,了解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原因、表現。從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入手,使學生認識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封建剝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嚴的等級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礎之上的,封建國家實現君主專制制度;封建國家的本質是地主階級統治和壓迫農民階級的工具,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根本對立,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最高形式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標

1、利用史料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辨別的能力。

2、通過教材中所給材料與小欄目,結合“自讀自悟”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辨證、全面地看問題的能力。

4、注重“自讀自悟”教學環節,逐步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

思想認識目標

通過古代社會的更替變遷,體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明了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我國今天的改革開放,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是封建制生產關系中核心的體現,因此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幾點:通過與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對比,來說明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注重學生對知識體系的形成;重視分析封建社會土地制度的特點,闡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為主線,引入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提高學生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表、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復習前一課內容(展示投影片,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或補充)

投影片:

1、奴隸及奴隸主的產生

2、階級的含義以及階級的產生

3、奴隸社會形成的標志

4、國家的產生及其本質

5、奴隸制的建立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原因

6、奴隸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

7、文字出現的意義

8、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分工的原因、意義

9、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10、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

11、奴隸社會是怎樣來統治奴隸的

12、奴隸社會后期奴隸制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

二、自讀自悟

要點提示:(展示投影片)

1、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的產生過程

2、封建社會形成的根本原因、標志

3、封建社會發展的原因、表現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點

5、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6、封建制國家的本質

7、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8、封建制國家的統治(政治、經濟)

9、封建社會兩大對立階級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產生、發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中可以得到哪些結論?(討論題)

自讀要求:找出要點并在書本上做好標記;發現問題,做好提問的準備。

(開始自讀,教師檢查自讀情況)

三、講析釋疑一課三框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一)封建制度的確立

——奴隸社會后期,奴隸不

愿意勞動,你是奴隸主,你會怎樣對待奴隸?(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隸農制。

2、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產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3、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產生過程:(課本P13)

4、封建社會形成的根本原因、標志。

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標志:封建制國家的建立(簡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