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傳統禮俗教育應成必修課

時間:2022-10-16 03:18:00

導語:文明禮儀:傳統禮俗教育應成必修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明禮儀:傳統禮俗教育應成必修課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痹凇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中,唐代詩人王維如此描述自己的重陽佳節思親之情。然而,今天的小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重陽節不僅是尊老的一種表現,在這個節日里,還有登高、插茱萸等習俗。曾經有一所小學對100名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問題是你能說出幾個中國傳統節日。以答對三題為及格的話,幾乎80%的學生都處在及格線以下。甚至在學生的回答中出現了圣誕節、萬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答案,令老師們啼笑皆非。由此在本市一些小學中,出現了一種“民俗教育”的嶄新教育,旨在讓孩子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過洋節是時髦傳統節日沒氣氛

這邊是對圣誕節的狂熱,那邊卻是對傳統節日的冷漠。前段時間的中秋節正好是周六,伍女士早早地做好了一桌菜,希望全家可以吃個團圓飯。沒想到,兒子一個電話打回家,說和同學一起玩了。對于伍女士說的“中秋要團圓”的說法,兒子不以為然,他表示同學里面很少有過中秋節的,老土的節日沒什么好過。

不僅如此,像情人節之類成人味頗濃的洋節,在學生中間也成為新的追捧對象。而萬圣節、愚人節之類西方特有的節日,也成為很多學生熱衷慶祝的對象。愚人節中,往同學的書包內偷偷地塞個假蟑螂、假蛇之類的,不僅被視作時尚,更是孩子們之間一種拉近彼此間關系的手段。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有一名韓國留學生曾經到上海,想看看傳統的端午節究竟是什么樣子的,結果卻大失所望,發覺中國的端午節氣氛甚至比不上韓國國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民俗教育”應運而生。

節慶教育有助直觀了解傳統節日內涵

華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種各樣的節日也多不勝數。如何將所有節日的內涵銘記在心,確實不是件易事。長寧區北新涇三小先將傳統節日像過沙子一樣地過一遍,挑選出值得學習的節日,然后根據傳統節日的特點不同,將這些節日劃分為親情類節日、愛心類節日、文化類節日和紀念類節日四大類,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將這種節慶教育貫徹始終。

李凌雯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用節日展開節慶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直觀地了解傳統節日的內涵。今年中秋節,學校不僅告訴孩子們中秋節的來源、習俗,還邀來了敬老院的老人家。此外,學校的60多名同學還一起扮演天空中的星象,讓人彷佛置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從各個方面對中秋的內涵作了深刻闡述,同時也讓同學們在這種氣氛中對中秋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國傳統禮儀編輯成書

而威寧小學劉天舒副校長告訴記者,該校將《中華傳統禮儀》的校本課程列為所有學生的必讀科目。從一年級開始,學校根據節日習俗、民族風俗、歷史遺跡等分類,將中國傳統禮儀分成五個不同的等級。同時,為了讓書中故事更貼近學生生活,老師們還將我國古代優秀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進行歸類,按照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分為“孝敬父母篇”、“文明禮儀篇”、“名人軼事篇”等。

學生將從一年級開始接觸“聞雞起舞、雪中送炭”等歷史典故,由淺入深逐漸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五年級的學生還將學習到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整個二年級的上半學期,學生將學習到包括春節、端午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及特點。

如,元宵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人所共知,可是元宵節為什么要燃放煙花和鞭炮呢?《中華傳統禮儀》會告訴你答案。通過這一個個的故事,學生們不僅很容易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內涵,還通過和節日密切相關的一些活動,親自感受這種種節日的不同。

民間技藝、民間游戲引進課程

長寧區北新涇二小校長陳瓊告訴記者,該校利用北新涇民俗文化底蘊,聘請了一大批民間老藝人,由他們將一大批民間技藝帶進課堂,掌畫、指畫、印畫等不用工具的無筆畫深受小朋友的歡迎。通過這種民間技藝的引進,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而皮影戲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集美術、剪影、音樂、戲曲等藝術于一身,堪稱全世界最古老的“電影”,也被北新涇二小引入到學校的校本課程。

其次,學校還將上海地方特色濃郁的民間游戲―――弄堂老游戲引入到體育課上,抽“賤骨頭”成為男生最歡迎的游戲項目。這樣,不僅是傳統的體育課舊貌換新顏,也讓孩子們對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民間游戲中,兒童可以滿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戲伙伴關系。民間游戲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在玩游戲時,兒童必須克制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的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分享、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顒拥玫搅?9%的家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