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的由來

時間:2022-10-31 10:22:00

導語:世界地球日的由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地球日的由來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EarthDay)。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于美國,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1969年,美國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并將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學生的積極響應。

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參加人數多達2000萬。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但美國的環保問題并沒有由此得到根本解決。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問題

趨于國際化。大氣層臭氧減少、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日益嚴峻的問題困擾著整個人類,亟待各國通力合作予以

解決。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多種多樣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從此“地球日”成為“世界地球日”。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然而,近幾十年來,人類在最大限度地從自然界獲得各種資源的同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著全球生態環境,全球氣候和環境因此急劇變化。統計表明:自186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記錄以來,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最暖的13個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后。20世紀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災害影響的人數平均為1.47億,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一數字上升到2.11億。自然環境的惡化也嚴重威脅著地球上的野生物種。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過度捕撈已導致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普及與加強,國際社會正逐步采取相關措施保護地球環境,并初見成效。2000年制定的《聯合國千年宣言》將環境保護問題納入其中。2005年2月16日,旨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標志著人類在控制全球環境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此外,一些民間環境保護團體也日趨活躍,成為政府之外的一支生力軍。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沒有國際統一的特定主題,它的總主題始終是“只有一個地球”。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