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生存 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時間:2022-07-24 04:53:00

導語:OL生存 不可以不做工作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OL生存 不可以不做工作狂

現在再勸人們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經變得不合時宜。相反,崇尚享樂主義、追求輕松生活,卻是很受歡迎的話題。稱贊別人“你很懂享受”,比說“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讓對方聽了心花怒放。這種缺乏反省的享樂傾向,令人擔憂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過于懶散、叛逆、缺乏敬業精神的“Lazy一族”。

專家們由此發問:目前中國社會是否富足到了可以讓我們停下來歇息的程度?我們的工作飽和度是否到了亟需減負的時候?我們是否真的擁有了不經努力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天賦?

怎可不做工作狂!別人都是工作狂

話說回來,誰自愿做工作狂?多半還是被別人逼出來的。

案例:筆者剛踏入策劃界的時候,一次在臨下班前接到任務,要求為某項策劃活動寫新聞通稿,言明須在次日中午之前上交。當時接到同樣任務的,還有另兩名同事。很不湊巧的是,晚上大家都得一起陪重要客戶吃飯;更不湊巧的是,有幾個人當場就喝趴下了,特別是我的那兩位同事,幾乎已經站立不穩,散席后,還要靠別人開車把他們送回家。

我也沒少喝,為保持清醒,我一遍一遍地用自來水淋頭,寫一會兒稿子,就跑出去狂吐一陣,涕淚交加地回來繼續寫。這樣到臨晨1點多,才算把稿子趕出來了。但我終究還是沒能在領導面前搶得頭功——因為第二天一早,同樣將打印稿端端正正地擺到領導桌上的,還有我的那兩位同事;而且其文章思路之清晰、遣辭之準確,怎么看都不像是“酒后胡話”——這實在大出我的意外。

寧愿做工作狂,不做沒事之人

哪一天閑下來,哪一天下課。提一個問題:你是樂意多承擔一些工作,還是天天巴望著工作量越來越少?

傻瓜才愿意多做事!可我的另一位在家電界工作的朋友,卻甘做這種“傻瓜”。一年前,朋友是所在企業終端科的科長,只負責對銷售終端布置的規范性進行指導和提供咨詢??伤孟笙矚g跟什么工作都沾些邊——企業培訓導購員之時,他是當仁不讓的組織、策劃和對口管理部門;對外采購買贈活動所需的禮品,他老到的談判能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使領導同意由他負責具體的評審、采購工作;他還大包大攬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為此安排專人每日為企業高層與相關職能部門整理、送報各項最新資訊……

現在,朋友的部屬已從起初的2名,增加到了近20名;而且隨著人員的擴容和職能的增多,其所在的部門,也從科級待遇升格為部級編制。到這時候,還有誰會說他是“傻瓜”。

勤奮一點,做出眾的人物

工作狂得到了什么?前微軟中國總裁唐駿日前在央視做《對話》節目時說的一句話,深獲我心。那句話是:“比別人勤奮一點點,就能超前別人一大步。”

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位我所尊崇和熟悉的經濟學家,他平時研究、講學工作已極其繁忙,同時還身兼多家機構的顧問之職,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忙人,在最近的2年間,居然獨力出了4本書。一次他告訴我,為了工作,他每天只睡6個小時,可見再怎么才華出眾的人物,要成就事業,也須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代價。

而業績無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報。常有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不愿為工作犧牲哪怕一丁點兒的私人時間,堅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時間是屬于我自己的,況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領導看見,那么還爭什么表現?對于這種腦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們只能對其職場前途表示悲觀和寄予同情。

工作狂:加班就是娛樂

加班豈止對企業才有利?我是認為,白天的干擾和雜事太多,相形之下,晚上尤是難得的能靜下心來思考、學習和工作的時間。

看看香港的MBA。一群畢業數年后聚會的MBA學生當知道其中一位同學每天晚上九點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時,齊齊發出羨慕的“嘩”聲。所以說,MBA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為追逐金錢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無法忍受的代價的生活態度。而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與態度。

“工作狂”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為其吃飯沒有準點、睡覺更沒規律、熬夜是家常便飯。但現在的心理學專家卻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最重要的是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對工作不滿的情緒自然有損健康,而對工作的滿足感則對健康有利?!?/p>

休閑和賺錢,哪一個先?一個“漁翁的故事”,正好拿出來在這里獻寶。

編后語:幾乎所有歡樂的取得都要經歷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墒遣还茉鯓樱覀兘^不應自暴自棄,為了成功,惟有竭盡全力,默默忍受一切。等待我們的當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悅,但是我們最終明白,那此曾經奮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希望擁有的美麗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