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師道尊嚴的禮儀

時間:2022-06-15 02:45:00

導語:教師與師道尊嚴的禮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與師道尊嚴的禮儀

專家認為,西部高校首次出臺教師禮儀規范,引發社會對師德師風的重新熟悉,是一個標志性的范本。

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重度沖擊,讓人們對“師道尊嚴”這一古老的命題一度失去了評判的“標桿”。當尊師重教已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師道尊嚴受到的傷害也正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校園亂收費、體罰打罵學生、學術腐敗等一些負面報道充斥著新聞媒體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師的社會壓力大、心理健康問題多也逐步得到社會關注。教師,這一肩負傳承中華傳統精神文明的職業群體,其職業操守、行為規范、社會評價理應得到社會更多的寬容和關注。

關注校園大事件

禮儀規范

“多用褒義詞,多用激勵語、勸慰語等軟性語言,禁用有脅迫、欺侮傾向的硬性語言;不能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人握手;老師上課之前,先給學生鞠躬致意……”這是川師大首次出臺的“教師禮儀規范”的一部分內容,并已開始在學校施行。

讓該校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部禮儀規范會在全校師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響。許多人表示支持,還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議。“在校園網公示期間,有1700多名網友點擊并發表了評論。”

記者了解到,這部禮儀規范,對老師的課堂禮儀、社交禮儀、與異性交往的禮儀等均作出了具體和明確的規定。

教師禮儀規范·各方反應

贊同者:重樹師風的及時雨

禮儀規范初稿成型后,川師大宣傳部即在校園網進行了公示,征求師生意見。

網友“武器”認為,倡導教師禮儀非常及時和必要。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負著傳承禮儀文明的重任。川師大是一所培養人民教師的學校,出臺這項教師禮儀,意義更重大。

網友“夏天”表示: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教師在學生面前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岸Y儀規范真是及時雨,應該大力推廣?!?/p>

一位老師表示,禮儀規范不光涉及教學,還涉及教師在校園及社會生活中的社交禮儀、公共禮儀。“相當長一個時期,教師的社會評價一度有下降的趨勢,這部禮儀規范的社會意義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樹師道尊嚴、重樹教師形象的重大舉措?!?/p>

建議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監管

也有一些網友對這部禮儀規范的初稿只表示謹慎贊同。他們的觀點集中表現為:規范太過細化,不好操作治理。

網友“學生”評論說,教師禮儀規范的構想非常好,是構建和諧校園,提高學校師生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作為川師大學子,我們都很贊成。建議學校組織老師多參加一些有關的禮儀講座。

網友“xhz10416”表示,設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內容過細,在操作上沒有多大可執行度,應該學習中小學生行為準則條例,就基本素養、基本行為方法進行規范,這樣更便于理解把握。

還有一些網友就禮儀規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議。網友“一位教師”倡議學校行政人員共同肩負起傳播禮儀文明的責任,以保證該項計劃的實現。

經統計,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禮儀規范,認為應該在校園里推廣,有的人還認為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提倡這種教師禮儀;僅有10%的網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贊同,而他們不贊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細化,不好操作和監管”等。

“對于這些意見,校方給予了充分的尊重。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意見在修改的過程中已經得到充分考慮。”

教師禮儀規范·校方說法

為啥出臺禮儀規范

這是一部比較“苛刻“的規范,對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談舉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規定。比如,介紹客人要遵循“讓長者、客人先知”的原則;多用褒義詞,慎用貶義詞,活用中性詞;多用激勵語、勸慰語等軟性語言,禁用有脅迫、欺侮傾向的硬性語言;不能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人握手;與女生談話必須敞開辦公室大門等等。據校方稱,“對老師的言行規定得這么細,可以說還是第一次?!?/p>

原有師德標準太籠統

關于教師道德和形象規范,從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直有很多規定,川師大制定這么一部禮儀規范,是否有畫蛇添足之嫌呢?

記者了解到,為了加強師德建設,川師大希望通過對教師禮儀的規范,提升教師思想境界,加強自我規范,做一名嚴于律己、身正為范的教師。

川師大宣傳部部長王啟濤告訴記者:“以前的教師道德標準比較籠統和抽象,學校已經納入‘師德承諾’的內容,也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缺乏具體的操作細則,因此需要制定這樣一個禮儀規范?!?/p>

經濟發展沖擊為師觀念

宣傳部老師汪洪亮告訴記者,如今教師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社會和家長對老師的期待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和經濟的發展都給教育帶來了很大沖擊。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時一些有違師德的現象也屢屢發生,影響了教師的社會評價;個別教師的不道德行為,也影響了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導致人們對教師感到失望。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認為,“教師的文明程度、禮儀規范和道德水準,將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川師大宣傳部同時表示,規范雖然看起來“苛刻”,對老師有很多具體的行為約束,但并不表明老師們就存在這些行為上的問題?!氨热缫蠼處煵灰髦R與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師以前就有過戴著墨鏡與人握手的經歷?!?/p>

禮儀之邦更應不落人后

王表示,學校的這一做法已經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圍得以推廣。王啟濤還給記者講了他的一次個人經歷:前不久,他到南京開會,碰到兩個日本女教授,據她們講,日本非常重視教師禮儀,規定異性師生不能有任何的身體接觸,在辦公室談話也要敞開大門,否則將受到處罰。“中國是禮儀之邦,當然更應該注重教師的禮儀規范?!?/p>

據了解,學校已經把禮儀規范印制成紅色小冊子,人手一冊發到了教師手中,要求他們按照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據稱,下一步,學校還將建立師德檔案。

教師禮儀規范·實踐效果

上行下效

優秀傳統一脈相承

據了解,9月1日開學后,該校為了監督禮儀規范的實施情況,曾經對部分老師的上課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教師們的師德意識正在發生著改變

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老師們在新學期第一堂課,是否進行了師德承諾。

“因為暗訪的人不多,教師們是否都在上課之初給學生鞠躬致禮,結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經調查的幾個班級情況來看,老師們都給學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師和學生向記者表示,在“鞠躬”這一行為細節上,老師們還比較“羞澀”。一姓黃的學生說,他的部分老師在上課前沒有行“鞠躬”禮,但這并不表明老師不尊重學生。

“給學生鞠躬,我還有點不太習慣。因為以前從沒有這樣做過,所以一時改不過來?!倍鄶道蠋熣f,但他們都非常贊同“鞠躬”這一做法。

怎樣才算給學生鞠躬?學校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倡導的并不是像外國人那樣,非得老師給學生行90度的鞠躬大禮,比如老師給學生低頭問好,也是一種鞠躬。”王啟濤告訴記者,學校主要倡導的還是一種以禮待人、尊重學生的教師風氣。

假如老師沒能按照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怎么辦?校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改變以前的一些不規范的言行,還需要一個過程?!岸Y儀規范雖然沒有寫進一些‘處罰’性的條款,但學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監督教育機制。對于那些違反教師道德標準的言行,會給予相應的處罰?!?/p>

據了解,該校的一些學生已經表示,今后走上教師崗位后,將參照母校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師禮儀規范。

來源:《成都商報》專家認為,西部高校首次出臺教師禮儀規范,引發社會對師德師風的重新熟悉,是一個標志性的范本。

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重度沖擊,讓人們對“師道尊嚴”這一古老的命題一度失去了評判的“標桿”。當尊師重教已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師道尊嚴受到的傷害也正逐漸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校園亂收費、體罰打罵學生、學術腐敗等一些負面報道充斥著新聞媒體的版面;另一方面,教師的社會壓力大、心理健康問題多也逐步得到社會關注。教師,這一肩負傳承中華傳統精神文明的職業群體,其職業操守、行為規范、社會評價理應得到社會更多的寬容和關注。

關注校園大事件

禮儀規范

“多用褒義詞,多用激勵語、勸慰語等軟性語言,禁用有脅迫、欺侮傾向的硬性語言;不能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人握手;老師上課之前,先給學生鞠躬致意……”這是川師大首次出臺的“教師禮儀規范”的一部分內容,并已開始在學校施行。

讓該校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部禮儀規范會在全校師生中引起那么大的反響。許多人表示支持,還有人提出了更好的建議?!霸谛@網公示期間,有1700多名網友點擊并發表了評論。”

記者了解到,這部禮儀規范,對老師的課堂禮儀、社交禮儀、與異性交往的禮儀等均作出了具體和明確的規定。

教師禮儀規范·各方反應

贊同者:重樹師風的及時雨

禮儀規范初稿成型后,川師大宣傳部即在校園網進行了公示,征求師生意見。

網友“武器”認為,倡導教師禮儀非常及時和必要。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負著傳承禮儀文明的重任。川師大是一所培養人民教師的學校,出臺這項教師禮儀,意義更重大。

網友“夏天”表示: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教師在學生面前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岸Y儀規范真是及時雨,應該大力推廣?!?/p>

一位老師表示,禮儀規范不光涉及教學,還涉及教師在校園及社會生活中的社交禮儀、公共禮儀?!跋喈旈L一個時期,教師的社會評價一度有下降的趨勢,這部禮儀規范的社會意義非同一般,是一部重樹師道尊嚴、重樹教師形象的重大舉措?!?/p>

建議者:提高可操作性以利監管

也有一些網友對這部禮儀規范的初稿只表示謹慎贊同。他們的觀點集中表現為:規范太過細化,不好操作治理。

網友“學生”評論說,教師禮儀規范的構想非常好,是構建和諧校園,提高學校師生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作為川師大學子,我們都很贊成。建議學校組織老師多參加一些有關的禮儀講座。

網友“xhz10416”表示,設想很好,但所列的很多內容過細,在操作上沒有多大可執行度,應該學習中小學生行為準則條例,就基本素養、基本行為方法進行規范,這樣更便于理解把握。

還有一些網友就禮儀規范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議。網友“一位教師”倡議學校行政人員共同肩負起傳播禮儀文明的責任,以保證該項計劃的實現。

經統計,近90%以上的人都支持禮儀規范,認為應該在校園里推廣,有的人還認為應該在全社會范圍內提倡這種教師禮儀;僅有10%的網友表示了一般性的不贊同,而他們不贊成的理由,大多也都是“太細化,不好操作和監管”等。

“對于這些意見,校方給予了充分的尊重。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意見在修改的過程中已經得到充分考慮?!?/p>

教師禮儀規范·校方說法

為啥出臺禮儀規范

這是一部比較“苛刻“的規范,對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談舉止作出了很“苛刻”的規定。比如,介紹客人要遵循“讓長者、客人先知”的原則;多用褒義詞,慎用貶義詞,活用中性詞;多用激勵語、勸慰語等軟性語言,禁用有脅迫、欺侮傾向的硬性語言;不能戴著手套和墨鏡與人握手;與女生談話必須敞開辦公室大門等等。據校方稱,“對老師的言行規定得這么細,可以說還是第一次。”

原有師德標準太籠統

關于教師道德和形象規范,從中心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一直有很多規定,川師大制定這么一部禮儀規范,是否有畫蛇添足之嫌呢?

記者了解到,為了加強師德建設,川師大希望通過對教師禮儀的規范,提升教師思想境界,加強自我規范,做一名嚴于律己、身正為范的教師。

川師大宣傳部部長王啟濤告訴記者:“以前的教師道德標準比較籠統和抽象,學校已經納入‘師德承諾’的內容,也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缺乏具體的操作細則,因此需要制定這樣一個禮儀規范?!?/p>

經濟發展沖擊為師觀念

宣傳部老師汪洪亮告訴記者,如今教師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社會和家長對老師的期待越來越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和經濟的發展都給教育帶來了很大沖擊。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同時一些有違師德的現象也屢屢發生,影響了教師的社會評價;個別教師的不道德行為,也影響了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導致人們對教師感到失望。,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省社科院一位教授認為,“教師的文明程度、禮儀規范和道德水準,將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文明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川師大宣傳部同時表示,規范雖然看起來“苛刻”,對老師有很多具體的行為約束,但并不表明老師們就存在這些行為上的問題?!氨热缫蠼處煵灰髦R與人握手,并不表明老師以前就有過戴著墨鏡與人握手的經歷。”

禮儀之邦更應不落人后

王表示,學校的這一做法已經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關注和肯定,并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圍得以推廣。王啟濤還給記者講了他的一次個人經歷:前不久,他到南京開會,碰到兩個日本女教授,據她們講,日本非常重視教師禮儀,規定異性師生不能有任何的身體接觸,在辦公室談話也要敞開大門,否則將受到處罰?!爸袊嵌Y儀之邦,當然更應該注重教師的禮儀規范?!?/p>

據了解,學校已經把禮儀規范印制成紅色小冊子,人手一冊發到了教師手中,要求他們按照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據稱,下一步,學校還將建立師德檔案。

教師禮儀規范·實踐效果

上行下效

優秀傳統一脈相承

據了解,9月1日開學后,該校為了監督禮儀規范的實施情況,曾經對部分老師的上課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教師們的師德意識正在發生著改變

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老師們在新學期第一堂課,是否進行了師德承諾。

“因為暗訪的人不多,教師們是否都在上課之初給學生鞠躬致禮,結果不是很全面,但在已經調查的幾個班級情況來看,老師們都給學生鞠躬致意。”

但也有一些老師和學生向記者表示,在“鞠躬”這一行為細節上,老師們還比較“羞澀”。一姓黃的學生說,他的部分老師在上課前沒有行“鞠躬”禮,但這并不表明老師不尊重學生。

“給學生鞠躬,我還有點不太習慣。因為以前從沒有這樣做過,所以一時改不過來。”多數老師說,但他們都非常贊同“鞠躬”這一做法。

怎樣才算給學生鞠躬?學校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倡導的并不是像外國人那樣,非得老師給學生行90度的鞠躬大禮,比如老師給學生低頭問好,也是一種鞠躬?!蓖鯁嬖V記者,學校主要倡導的還是一種以禮待人、尊重學生的教師風氣。,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假如老師沒能按照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怎么辦?校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改變以前的一些不規范的言行,還需要一個過程。“禮儀規范雖然沒有寫進一些‘處罰’性的條款,但學校另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監督教育機制。對于那些違反教師道德標準的言行,會給予相應的處罰?!?/p>

據了解,該校的一些學生已經表示,今后走上教師崗位后,將參照母校這一做法,在工作中推行教師禮儀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