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方案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1 09:37: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發展方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縣農業科技發展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省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業工作會議、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依靠科技增產增收,根據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農科教發〔2012〕2號)和省農委《全省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蘇農科〔2012〕9號)及有關部署要求,縣農委為開展好全縣農業科技促進年各項活動,現制訂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堅持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科技需求導向,以“科技進村入戶、促進增產增收”為主題,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計劃、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計劃,推進科技創新大聯合、農技推廣大協作、農業科技大培訓、鄉站條件大建設,全面掀起農業科技與人才興農強農熱潮,推進農業創新創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在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支撐作用。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全縣聯動的原則。整合各方資源,組織和動員縣鎮兩級農業教學、推廣部門和涉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形成全縣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氛圍,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引導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積極投身現代農業農村經濟建設主戰場,深入基層、開展服務,掀起農民“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熱潮,凸顯農業科技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堅持分層實施的原則??h農委及時成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領導小組,制訂全縣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統一部署、層層落實,逐級實施。各鎮(區)農業服務中心、各直屬事業單位、各駐鎮畜牧獸醫站要結合實際,組織制訂本地區、本單位“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農事季節,因地制宜組織實施,形成統一部署、層層落實的良好氛圍。
推動城區科技發展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市工商局關于運用工商職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關政策,按照區委、區政府“十二五”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優化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發展壯大我區各類市場主體,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更好地服務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我局在原已出臺支持經濟發展相關措施基礎上,現提出以下具體方案:
一、進一步降低門檻,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
(一)實行“注冊資本零首付”。在區設立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下的有限責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冊,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六個月內認繳首期出資,其余實收資本在法定的出資期限內繳足。
(二)實行“注冊登記零費用”。在區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個體工商戶免收登記費和證照費等有關行政事業費用。
(三)放寬投資行業和領域。凡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允許投資者在區設立各類市場主體;除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外,允許企業自主選擇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積極支持企業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經營范圍,不涉及前置審批的,允許其除主營項目外,其他經營項目登記為“法律法規未規定許可的,均可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
(四)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條件。允許冠市名且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可以不受行業限定,在名稱中使用“工程”、“科技”、“實業”、“發展”、“開發”等字樣。對區內企業名稱不冠行政區劃的企業名稱預先核準、變更,予以優先指導,協調和呈轉。
“十一五”林業科技發展規劃方案
泉州市“十一五”林業科技發展規劃方案
(—)
——泉州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加快林業發展為主題,以創新和科技支撐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為動力,以滿足社會對林業多功能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圍繞我市林業年發展規劃,強化科技興林措施,堅持科技與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并實施林業科技發展“”規劃(即個科技推廣體系、個科技活動、項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提高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促進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為我市率先基本實現林業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二、奮斗目標
公共政策民生科技發展研究
【摘要】民生科技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其主要的支撐力來自于公權力及其附隨的政策工具。從公共政策視角審視民生科技發展,對加速推動和保障民生科技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公共政策;民生科技;政府
一、民生科技:一種客觀的現實需要
民生科技作為政府主導的科學技術發展的價值要求,既關系著科學技術自身的發展,也關系著科學技術發展的目標達成度。公共政策作為維系和推動民生科技發展的主要工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字面來理解,民生科技是民生和科技的合成詞,這既包含著價值指向性問題,也包含著工具指向性問題,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機結合。從概念上看,民生科技就是“指與解決、服務民生問題直接相關的科學技術,就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社會安全、心理健康以及文化追求等切身感受和現實利益問題相關的科學技術”。[1]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推動科學技術與民生福祉有機結合,讓科技發展助力民生、讓科技發展服務民生、讓科技發展推動民生,是擺在理論界和實務界案頭的重要任務。新世紀新階段,民眾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逐步從提高物質需求向提高生活質量需求轉變,民眾渴求健康、環保、安全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2]從現實情況看,“民生科技由于貼近人民需求,因此與其他類型的科技相比更易于在區間推廣?!盵3]總之,民生科技的發展固然有理論層面的激發,但更多內容則是來自于民生領域發展的實際需要,是理論和實踐協同推動的結果。
二、民生科技發展的公共政策缺位
(一)民生科技政策價值凸顯不足。民生科技政策的價值指向既不是簡單地民生,也不是簡單地科技,而是民生科技,強調科技發展的民生指向性、融合性和協和性,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統一。在具體民生科技政策設計上,多數時候我們是強調工具理性,即更多地借助于科技來解決問題,強調事后的糾正、調整。而民生科技強調前瞻性,即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形成之前,就著眼于具體的民生問題,著眼于具體的科學技術的應用,民生科技的核心要義在于“為了人”的科技,但在具體的政策運行過程中,受制于功利思想的影響,價值論者與工具論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片面性的問題,前者更多地強調“為了人”,后者更多地強調“問題的解決”,由此生發開來,民生科技價值難以有效地糅合到一起。(二)民生科技政策方案質量不高。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對于政策運行具有直接作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問題剖析越準、方案的對策應對就越具有針對性,其效果就會越好??陀^現實是,在民生科技政策方案制定過程中,政策參與者與政策參議者往往都會各取所需,為我性地輸出個人或團體訴求,對具體的民生癥結與科技的項量關系分析不深,對民生與科技的契合性挖掘不足。(三)民生科技政策執行被權力裹挾。在民生科技政策運行過程中,政策執行者往往會根據個人偏好進行政策裁量,符合自身需要的或能夠給自身帶來利益的政策,就多執行,相反,不符合個人需要或不能給自身帶來利益的就漠不關心地執行。在民生科技政策執行過程中,政策往往被權力綁架,政策演變成地方官員或地方政府謀取私利的工具。(四)民生科技政策跟蹤問效不足。比較而言,民生科技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環境、農業生產、醫療衛生等相關的內容,就其輻射的領域也是包羅萬象的,很難用具體的文字將其涵蓋到位,這也無形地加大了對民生科技政策效果追蹤的難度。政策需求多元,認識多維,能力素質各有差異,這些都無形中加大了對政策追蹤問效的難度。
科技局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強創佳”奔小康和“四化”發展目標,分析研究我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及各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趨勢、戰略重點及對科技的需求,提出總體及各領域今后5—15年科技發展的思路、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為制定“十一五”規劃和“規劃綱要”奠定良好基礎。
二、研究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戰略研究的目標
通過戰略研究,力爭實現“三個突破”。
一是在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上有所突破。提出未來5-15年我市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指導方針和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
日本科技戰略發展啟示思索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為了生存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到現在都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從二戰的潰敗到今日具有世界科技強國之稱,日本的飛速發展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奇跡。日本能夠在短時期內崛起并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與其在不同時期采用合理適時的科技政策大大相關。中國應積極借鑒日本發展的經驗,認真分析日本科技政策發展歷史,使中國科技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日本科技政策發展史
(一)戰前和戰中的科技體制。日本最初設立的研究院,是模仿歐美個別發達國家研究院的形式,1879設立了東京學士會院,在1906年東京學士會院改組為帝國學士院,帝國學士院負有促進學術發展,加強文化教育的使命,從制度上作為國家機構對科學研究的支援。之后根據需要日本相繼設立了理化學研究所、測地學委員會、日本學術振興會,其中日本學術振興會的建立促進了軍事、產業、官廳、民間研究人員的相互交流,這也是促使日本科技體制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戰后科技體制。由于在二戰戰場上戰敗,受到嚴重創傷的日本經濟難以得到自立,1955年日本制定了“經濟自立五年計劃”,為振興科技未雨綢繆。在原子能的開發問題上,政府推進了第一艘核動力船“陸奧”號的開發,并設立了原子能安全委員會。
二、日本振興發展的科技政策實踐
(一)創造性的科技政策。1981年是日本的創造元年,這一年是明治政府以后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出創造性科技振興方案。政府設立的目標是建立流動研究系統,以及由科學技術廳推進的創造性科技制度和九十年代技術立國的通產省的二十一世紀產業基礎技術研究開發制度??梢宰鱿聦Ρ龋喝毡疽郧暗目萍季拖駨耐鈬忂M種子在日本成熟收割的“收割型技術”,現在是日本播種后成熟的“播種型”技術。創造性科技的制度就是通過尋找科學和技術的銜接點,發掘和培養素材的新特性,從而開發更廣泛的應用領域。
地方農業科技發展特點分析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地方農業科技發展特點分析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海外農業科技發展論文
通過參觀考察,并結合平時對臺灣農業的研究,筆者感到當前臺灣地區農業科技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大力發展知識農業
1、適應知識農業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科研教育組織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策劃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與目標,加強科技計劃的管理與考核,“農委會”于1986年成立任務編組的“農業研究發展小組”,于1993年改組,確定該小組的主要任務:(1)農業科技發展政策及法規的擬定;(2)計劃的規劃、評審及預算編列;(3)計劃的推動、管理、成果檢討與績效的考評;(4)人才培養及國際合作的規劃、推動與管理;(5)科技會議的籌劃及其結論與建議事項的推動;(6)與相關“部、會”、學術及研究機構有關農業科技計劃的協調與聯系。隨后又改組為任務編組的“農委會”農業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這一時期臺灣農業科技集中在“農委會”農糧處主管,部分科技項目由“農委會”有關業務處室管理。此外,“國科會”生物處主管臺灣地區農業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
為了適應知識農業發展的需要,“農委會”著手研究調整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于2000年把擬成立“農業部”作為工作重點來抓,研究設置“農藝研究署”,從事全臺灣農業科技研發工作。
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紀元的到來,“中研院”設立生物農業科學所,臺灣大學成立生物技術中心,中興大學成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民間企業于1998年投資12億元新臺幣成立了花卉生物技術公司,投資六億元新臺幣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幾年還先后把屏東技術學院和嘉義技術學院擴大為屏東科技大學和嘉義科技大學。
科技局民主評議企劃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紀委十七屆二次全會、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加強我縣科技部門的政風行分建設,優化科技發展環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根據《青龍滿族自治縣20*年民主評議工作方案》和《XX市科技局20*年民主評議政風行分工作實施方案》的部署,決定在我局認真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分活動。為使這項活動扎實有效開展,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優化發展環境,服務和諧社會,有效預防腐敗,全面解決妨礙科技發展的突出問題為重點,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為突破口,切實把民主評議工作融入到科技管理與服務之中,徹底解決在創新發展,優化發展環境中損害企業和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
二、評議范圍
局機關各股、站、室。
三、評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