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競爭格局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3 05:07:00
導語:保險市場競爭格局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是對開放商業保險資金直接人市的討論,二是保險企業在排隊申請發行新股成為上市公司,三是我國加入WTO后,保險業界掀起了一股中外合資潮。我國從1999年10月起,允許保險資金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股市,入市比例的高限為總資產的15%。據有關估測,目前已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的保險資金已超過200億元。如果按照2001年4591億元保險總資產為基數估算,潛在可入市資金將近700億元。目前業界對開放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呼聲也很高。在社?;鸱矫妫?001年12月國務院批準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社?;鸬?0%直接進入股市。目前,社?;鹨幠3^800億元,這樣潛在可入市資金可達320億元。為了更好地把握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本文將對我國保險業增長的價值驅動因素以及目前市場競爭格局進行深入分析。我國保險業未來增長的價值驅動因素國內保險業的未來增長空間有多大?一般可以用保險深度(年保費收入/GDP)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這兩個保險市場成熟度指標來估測。據有關統計資料,2001年,我國的保險深度為2.2%,遠低于國際平均值7%,我國的保險密度為人均169元,遠低于國際平均值360美元。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我國的保險市場還遠未達到成熟??梢詷酚^地看到,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國的保險行業將保持兩位數的年均增長率。我國的保險產業的高速增長體現在市場廣度和市場深度的形成兩個方面。一方面,保險行業是典型的以創新來推動增長的金融產業,隨著市場需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保險子市場將被開發出來,形成市場的廣度。另一方面,單一子市場的容量也在快速地擴大,形成市場的深度。表1為2000年我國保險行業的保費收入結構。人壽保險和財產責任保險分別占總保費的62%和38%。在人壽保險中,壽險的比例占到了89%,健康和意外險兩者之和占的比例為11%。根據保險學的基本原理,人壽保險業的價值驅動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隨著人的經濟價值(取決于人的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對人壽、健康和意外險的需求將增加。二是私人養老保險基金和社會保障基金的建立將對人壽保險,特別是退休年金產品形成很大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國養老金制度正處于改革之中,改革的目標基本上采用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目前我國人壽保險中,基本還看不到什么年金產品,但是,隨著養老金制度改革進程的深入,根據國外的經驗,這種需求將迅速上升,人壽保險將會獲得很大的發展機會。表12000年國內保費收入結構保費收入(億元)比例總保費收入1598100%人壽保險99062%其中:壽險健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88228BO財產和責任險60838%其中:機動車輛險企業財產險其它險種373118177(資料來源: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財產和責任保險中,機動車輛險占據了61%的份額。其次是企業財產險,為19%。其它財產責任險的總和約占了其余的19%。目前,我國個人汽車擁有量還不高,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個人汽車的保有量還將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將推動機動車輛險的增長。在企業財產方面,隨著我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將會大大增強。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企業財產的增長將共同推動企業財產險需求的增長。其它財產險種中值得一提的是個人財產險。1998年以來,我國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已經正式成了商品。城鎮居民的巨大的商品房需求將推動房屋財產險和購房貸款險需求的增長。除此之外的運輸險、船舶險、信用險,以及職業責任險等的市場需求都將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增長。我國保險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產品創新和市場擴容是推動我國保險產業未來增長的兩個車輪,這是我國保險業的增長模式。這種增長模式的特點是行業內部重新洗牌的機會較多,有利于包括中小保險企業在內的各個層次保險企業在市場中獲得重新定位和發展的機會。目前,國內有50多家保險公司,其中,外資和合資保險公司超過30家。從市場份額和經營歷史角度,我們可以把這50多家保險公司分成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為大型航母型國有保險龍頭企業,國有中保集團下屬的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分別占據了41%和23%的市場份額。它們的年均保費收入增長率分別為8%和3%,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3.2%和8.8%(見表2)。表22000年國內主要保險公司的主要財務指標凈保費收入(萬元)市場份額保費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中國人壽649010741%8%13.2%中國人保368030023%3%8.8%平安保險253150016%22%22.3%太平洋保險14831309.3%23%8.5%新華人壽1498000.9%42%O.27%華泰財產486000.3%7%6%大眾保險257570.2%26%6.5%(數據來源:計算整理自2001年《中國保險年鑒》)第二梯隊為全國性經營的股份制保險企業,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公司。它們各自占據了16%和9.3%的市場份額。它們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很高,分別為22%和23%。平安保險的凈資產收益率也很高,達到22.3%,太平洋保險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些,為8.5%(見表2)。第三梯隊為1995—1996年成立的股份制保險企業,其中代表性企業有新華人壽、華泰財產和大眾保險。它們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但各自的市場份額低于1%。它們有著較高的保費增長率(7%—42%)。它們的凈資產收益率在O.27%~6.5%之間(見表2)。第四梯隊為1992年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駐中國的分支機構,以及正在組建的合資保險企業、中資保險企業。這些保險企業目前普遍處于經營起步階段。除了1992年在上海成立的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在上海的個人壽險市場占據了重要的市場份額外,其余機構在市場份額方面還比較小。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單獨市場份額低于1%,總體市場份額不到5%。在區域上,目前,國內保險市場主要集中于經濟較發達、居民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如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等地。因而,從這些局部市場看來,競爭又是非常激烈的。面對行業的高速增長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上述各梯隊的保險企業正在采取什么樣的競爭戰略來抓住時機,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呢?按照我們國家金融改革的整體思路,對于第一梯隊的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這樣的龍頭國有保險企業,將采取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進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等競爭戰略。其目標是在2006年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后,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二梯隊的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已經完成了財產和人壽保險分業經營和股份制改造。這兩家保險公司已經獲得了穩定的市場地位,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并且增長強勁。它們以一方面采取了引入國際戰略伙伴,組建中外合資子公司的方式來引進保險行業的國際先進管理和市場營銷技術,以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太平洋保險公司先是與美國安泰集團組建了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公司,目前又將與澳大利亞第一大人壽保險公司澳安保集團進行全面合資。另一方面,它們具備了進入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的條件,正在申請上市。和非金融企業不同的是,保險行業屬于高負債行業,保險企業的保費收入增長受到很強的清償能力監管條款限制。按照保險業清償能力監管原則,保險企業的保費收入增長的同時,必須保證凈資本與總承保風險的比例高于最低安全值,否則就必須補充資本金,以保證保險公司具有充足的清償能力。清償能力監管使得保險企業具有很強的上市動機,從外部獲得資本金來提高其清償能力,滿足業務大幅增長情況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第三梯隊代表性企業新華人壽、華泰財產和大眾保險在1995、1996年開業的當年便實現了盈利。開業后,三家公司一方面保證了投資回報率,另一方面采取了積極的外部融資擴張戰略。2000年前后,新華人壽向蘇黎世保險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和日本生命等增資擴股了24.9%的外資股份。大眾保險則和德國安聯集團合資成立了安聯大眾保險公司。據今年5月公司的公告,華泰財產已由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完成了6個月的上市輔導。另外,據最近報道,美國ACE集團旗下的三家保險公司已完成了對華泰保險22.13%的參股。第四梯隊的保險企業數目最多,大多數具有外資背景,大都成立于1992年后。2001年到2005年為我國加入WTO后保險業對外開放的過渡期。在這一段時期內,將有許多國外保險企業采取與國內企業合資的方式來盡早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盡早建立市場形象。外國保險公司具有市場營銷、產品設計、資產管理等技術方面優勢。在國內方面,許多非保險國有大中型企業也紛紛看好保險行業的增長潛力,參與到組建合資保險公司的行列,比如中石油與意大利的忠利保險,中海油與荷蘭的全球人壽,中海油與美國的紐約人壽在近期組建了合資保險公司。對于國內的那些希望投資于保險產業、但自身又缺乏保險行業管理和技術經驗的國內投資方來說,目前的過渡期的確提供了很有利的政策環境。這些國內投資方可以獲得與國外保險企業合資的良好機會,外方可以自由選擇中方合作伙伴。這種時候合資對國內投資方來說,談判地位是較有利的。按照我國加入WT0的承諾,在合資壽險公司中,外資的比例不得高于50%,所以,外資只能靠品牌和經營技術等來謀求對合資公司的控制。合資非壽險公司外資比例可達51%,外資可以直接以股權方式獲得公司控制權。另一方面,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國家對于保險資金投資于股市的管制將趨于放松。這個時候和國外保險公司合資在國內做保險業務將有利于新開業的公司迅速發展起適合現代證券市場的資產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是保險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它的目標是使保險資金獲得最大的價值增值。對于現代保險公司來說,資產管理業務的水準是決定保險公司能否進行保險產品創新,能否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目前,國內對保險基金投資于股市的限制很嚴格,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保險基金的投資回報率也比較低。因而,如果趕在保險基金投資管制放松前與外國保險公司合資,那么,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規模尚小的合資保險企業和市場上規模較大的企業實際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這將有利于合資保險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 上一篇:對外資保險機構監管分析論文
- 下一篇:檔案學會工作總結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