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貸履約風險防范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0 02:12:00
導語:車貸履約風險防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車貸履約險隨著國內個人購車消費信貸業務的升溫而迅速增長,這對促進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拉動內需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稍有不慎,保險公司就會因為銀行和車商的風險責任缺位而在經營過程中承擔總體消費信貸風險。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停止該業務,保險公司、車商、銀行等參與方都應當積極主動地承擔起責任,來共同防范化解風險,最后實現多方共贏。
近年來國內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迅猛發展和持續升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產險公司推出的“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即車貸履約險。車貸履約險是指保險公司根據合同約定,當購車人未按約定如期償還貸款時,由保險公司代替購車人償還所欠購車款和其他約定款項,保險公司履行賠付義務后有權向購車人追償。該險種使銀行經營風險得到了徹底轉嫁,不僅極大限度地促進了銀行汽車消費信貸業務的開展,同時也刺激了公眾的汽車消費需求,最終促使汽車消費信貸業務得到了迅速發展。
實事求是地說,保險公司在沒有歷史數據和承保經驗的情況下推出車貸履約險,除了配合國家發展汽車工業、拉動內需的政策因素外,更主要是因為它們有利可圖:一是增加了新險種,擴大了業務范圍;二是增加了保費收入,因為保險公司在與購車人簽訂車貸履約險合同時,大多約定購車人必須購買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等險種。但是,保險公司在獲利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部分產險公司已經或正在承受著因承保該險種所帶來的巨大損失。
一、車貸履約險的經營現狀
有資料表明,車貸履約險在國內推出至今的兩三年時間內逐年翻升。但與房產按揭貸款相比,銀行汽車消費信貸的不良資產率明顯偏高,保險公司車貸履約險賠付率也非常高,個別公司甚至達到了300%以上。2002年年初以來,出于提升效益和穩健經營等考慮,多數保險公司紛紛收縮車貸履約險業務規模,退出車貸履約險市場。目前在國內保險市場上,只有個別產險公司為迅速壯大業務規模,選擇在浙江、上海等信用環境相對較好的地區開展此項業務。
二、車貸履約險的風險成因
第一,來自貸款購車人的信用風險。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信用等級不高,個人信用程度更是差參不齊,加上目前尚無專門機構針對個人信用記錄進行收集和提供查詢服務,因此,信用風險成了車貸履約險的主要風險:部分借款人一開始就是帶著惡意詐騙的目的而貸款購車,他們要么因缺乏資金在貸款購車后便通過異地抵押等途徑套取資金,要么就是貸款購車后人車同時失蹤;另一些人則是信用意識缺乏,根本就不考慮自身經濟實力,先貸款買車用了再說,但其履約還款能力往往不夠;還有一些人本身是有經濟償付能力的,但信用意識十分淡簿,拒不履行還款義務。
第二,來自汽車經銷商的信用風險。絕大部分車商在經營過程中只注重自身銷售業績,很少考慮如何降低消費市場風險;少數車商甚至與信用差、不具履約能力的購車人串通,幫助購車人騙取銀行貸款;更有少數汽車經銷商自成立起就抱著詐騙銀行的目的,純粹是借賣車之名行詐騙之實。如2002年11月發生在深圳的一起利用虛假資料騙取個人汽車消費貸款、涉案金額達1100余萬元的特大經濟詐騙案就是個典型案例。
第三,來自汽車生產商不誠信所引發的風險。就目前國內車市實情而言,汽車廠家不誠信成了車貸履約險的重要風險誘因。絕大部分廠家在新車推出時總是違反常規,把車價定得特別高,只要客戶不響應或熱情不如預期高,便馬上降價來推動銷售,這種事例在2003年上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發生,甚至是貸款購車人在付完首期后同款車便突降幾萬元,重新買車比還原來貸款還便宜,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購車人拒不還貸。
第四,購車人履約能力下降導致的風險。俗語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保v使購車人在購車當時尚有較好的還款能力,也難保生活中不發生變故,如本人或家人突發重病、商業失利等等;另外,標的車發生碰撞等事故而遭受損失也會加重購車人的還款壓力。本人認為保險公司之所以無法預見這些風險,主要是因為目前車商、銀行與保險公司三方在合作中,保險公司很難共享各方信息,信息不對稱導致無法預測風險;另外,車貸履約險本身就是技術加管理的險種,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豐富的信貸工作經驗,且在管理模式上也不同于傳統險種,其管理密度、強度遠超過普通車險,而目前保險公司受專業人員缺乏和經營成本較高的影響,很難保證可以管控好前期資信審核和后期還款等在內的每個環節。
第五,反擔保形同虛設導致的風險。保險公司為購車人提供保證保險的同時,一般都要求將標的車抵押給保險公司或銀行作為反擔保,希望借此來降低風險。而現實中購車人貸款買車后不如期履行還款義務、連人帶車失蹤的案子不勝枚舉,保險公司即使冒風險花血本把車子找了回來,也難保證車子完好無損并可賣個好價錢,這些都會影響反擔保的效力。因為車子不像房子,房子是不動產,而車子是動產,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完全由人的意志掌控,一旦人車一起失蹤,反擔保不就是形同虛設了嗎?另外,車價貶值也會使反擔保的風險防范功能大打折扣。
另外,在保險實務中保險公司內部存在的不規范行為,也會使經營風險加劇,如分支經營機構違反條款規定擅自降低承保條件或擴大承保責任;擅自提高手續費率,搞惡性競爭增加經營成本;業務員前期資信調查不到位,導致資信失真;專業風險管控崗中期履約監控措施不力,導致逾期率上升;后期追償工作乏力,致使損失難以追回等等。
三、車貸履約險的風險防范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車貸履約險業務市場潛力無疑是巨大的,目前一些保險公司退出車貸履約險市場只是暫時的,而且退出也是與國家產業方針不相符的,正面采取措施提前防范風險才是最迫切的。
第一,共同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從總體方面來看,產險公司淡出車貸險市場,是社會消費信用環境不成熟和個人信用不健全所致。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個人信用資料的積累,盡快建立社會個人信用記錄、評估體系并向社會公開。在全社會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暫時還無法建立的情況下,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性極強的金融界可聯合起來,以省、市為單位先行設立“個人信用情報共享平臺”,在局部區域內實現個人信用共享;其次,要從正面去促進人人講信用的良好氛圍。如保險公司可在每年的盈利中拿出部分收入,開設“優質信用獎勵基金”專項賬戶,對那些履約狀況良好且無逾期記錄的貸款購車人予以獎勵,或者是在保險費率方面給講信用者以優惠,從而促進良好信用環境的形成。
第二,要求銀行、車商共同承擔風險。應該說車貸履約險所暴露出的風險問題是銀行、車商和保險公司的共同風險,合作三方要真正實現互贏互利,都必須積極主動地承擔起風險防范的責任。但是現實中保險業間激烈的競爭常使保險公司獨處被動位置,不得不獨自承擔經營風險,而銀行和車商風險卻徹底責任缺位,銀行甚至實現了零風險。其實,在風險防范和彌補措施上,銀行、車商、保險公司有著共同的利益,三方都必須主動地承擔責任,共同研究和探討解決的辦法:如實現客戶信息資源共享,共同嚴把客戶資信調查審核關,共同提高車貸的門坎,共同承擔擔保責任,共同提高首付款比例等等。只有合作方積極尋找利益與責任的最佳結合點,才能共同把這項業務做好。
第三,保險公司要做好前期準備和后續管理工作。首先,產險公司要做好車貸履約險產品的研發工作。國際上針對汽車消費金融服務的風險處置方式多種多樣,如應收帳款證券化、專業擔保公司等,但履約責任險仍是主要的風險化解方式,且處于良性的發展軌道,這充分證明車貸履約險是有效益的對私業務。但國內保險公司在沒有歷史數據和承保經驗的前提下,便參照傳統車險業務倉促推出車貸履約險,不能否認產險公司在產品設計和精算上缺乏審慎、在審核上省略了必要的程序等忽視風險的開發行為是引發車貸履約險風險集中爆發的根源之一。應該說車貸履約險是信用險而不是傳統的車險業務,產險公司要介入這個領域就必須做好前期準備,要建立起整套的隊伍、核算、數據分析體系,只有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好了,才可以保證后期的產出。其次,產品推出后,保險公司切實做好風險管控工作,如不因市場競爭而放寬準入門檻,堅持選擇規模較大、經營狀況良好、信用等級較高的車商合作;要求客戶以“非汽車”標的物作為反擔保;分支機構嚴格執行總部報備的條款,絕不為了搶規模而違規操作、違規支付費用;借鑒銀行資信調查的成功做法,做好客戶資信的審核把關工作;設立機構安排專人做好逾期貸款的催收工作;充分利用司法救濟等等。
第四,保險公司內部要層層明確責任。保險公司與銀行都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內部的責任缺位必然導致管理混亂、風險加劇。所以在車貸履約險業務的開展方面,保險公司內部必須將風險管控的責任層層落實到業務員、資信調查員、核保人員及催收崗人員身上,要將逾期率、賠付率與他們的工資績效掛鉤,只有觸動他們自身的利益,才可真正督促他們落實責任。否則,業務員仍會為了追求高額回報而采取不顧公司利益的行為;資信調查崗、核保崗及催收崗員工則更會因為利益不掛鉤而對經營風險不聞不問。
- 上一篇:保險公司集約化經營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體育保險現狀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