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資金運用分析

時間:2022-07-01 09:37:43

導語: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資金運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資金運用分析

[摘要]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模式,發展的步伐更為穩健。保險行業內,2018年保險資金的余額與2013年相比,已經增加了一倍之多,保險資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與戰略布局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保險資金的持續性擴大,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基于此,文章結合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現狀,總結分析經濟新常態下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存在問題,以期為保險資金的投入運用提供有效指導,促進我國經濟全面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保險行業;保險資金運用

保險資金的運用,可理解為保險投資,其實質是保險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利用保險所聚集的資金、保險賠付的時間差所帶來的資金流而進行的系列性投資活動。保險資金的運用能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補充大量動力資源,也會帶來企業與經濟整體的發展風險。近年來,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不斷擴大、規模也持續壯大,讓人們開始關注保險資金運用上所存在的問題,以預測其發展風險。

1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現狀

1.1保險資金運用領域擴大。2006年,政府頒布“國十條”,在此條例中對保險資金作了大力的發展支持,提倡保險資金能夠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需求而不斷地擴大運用領域。2010年,《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相關修訂案中指出,在風險可控的范圍之內,保險資金可以對不動產、股權、新三板等資本市場進行適當投資。2014年,“新國十條”頒布。在此條例中,對于保險資金的服務功能作了更廣的說明要求。同時更明確指出,保險資金能夠對小微企業、“三農”、新興產業等有所投資,以促進其經濟發展。2018年年初,銀保監會規范了保險資金的相關融資行為,使保險機構在投資過程中更具有安全性。2018年年終,銀保監會對于保險資金的運用領域再一次擴大,準許其進入長租市場。政策對保險資金的傾斜,促進了保險資金的運用領域擴大,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1.2保險資金規模持續壯大。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的積極向上,使得保險行業內也獲得了相應的快速發展。從相關數據統計可知,2013年我國保險運用余額約為7.7萬億元,2017年我國保險運用余額已經高達15萬億元,翻了近一倍。此時,中國更成為全球保險新興大國。在政策的支持之下,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擴大無疑為規模的壯大作了大力的推動。根據我國銀保監會的數據預測,我國保險資金的發展規模在2020年將會破20萬億元大關,并以高速穩健的姿態發展。1.3保險資金結構變化明顯??v觀近年來的保險資金發展,其整體的結構變動主要集中在三小點之上。第一點,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下降。2012年,我國銀行存款中,保險資金的占據約為30%,2017年則下降為13%。另外,在債券的占比之中,從2012年的45%快速下降到2017年的32%。第二點,權益類資產占比保持穩定。保險資金一直都均有“快進快出”的不足,這使得保險資金在投資過程中難免產生一定風險。2016年,銀保監會明確要求保險資金的運用不能用作短期性的股票炒作。2017年年初,銀保監會更對保險行業內的相關企業投資行為進行嚴厲的整頓,以正行業之風。因此,保險資金對于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出現了一定程度回落。第三點,保險資金渠道不斷增多,另類投資比例上升。2014年的“新國十條”,大力推動了基礎設備債權投資方面的力量,使保險資金獲得大量的投入,促進整體發展。

2經濟新常態視角下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問題

2.1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從本質屬性層面上看,保險資金負債具有長期且穩定的特征。從投資結構層面上看,保險資金中約半數用于債權與存款投資之中。當前,我國債權的年限普遍不長,10年以上的債券更是屈指可數。另外,銀行存款也并不屬于長期性投資產品,對保險資金的運用而言,則會出現新的資產負債不相匹配情況。壽險行業之中,這種因期限不相匹配的問題尤為明顯與嚴重。壽險具有長時限、安全強的屬性,其負債的年限多為20年。但是,對保險企業而言,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能夠對此長負債作保障。保險資金運用在短期性的投資項目時,極有可能面臨再投資的風險。假若當下市場整體環境不明朗、投資利率偏低等情況,則會使得保險資金所獲取的利潤達不到負載的要求額度,從而直接損害保險企業的利益。2.2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偏低。經濟新常態之下,我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遠不如過往一般快速,而是進入了緩慢的發展期。在此階段中,市場投資的機會自然會變得更少,市場動蕩的情況也會變得越來越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綜合收益率在2017年仍不足6%,占比尤為偏低。其與我國GDP增長率相對比,是大大落后的狀態,此嚴重影響了保險資金升值保值的發展。2.3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不足。當前,我國保險行業雖然獲得了政策性的大力支持,運用領域不斷擴大。但是從宏觀角度而言,所運用的渠道仍然是難以滿足現所投資,在某些領域之上更是空白狀態。例如在貸款產品之中,保險資金之允許繼續進行保單質抵押,其他種類則并不允許。除此之外,金融市場的整體環境并不樂觀,保險資金所能運用的產品也是相對較少,嚴重限制了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例如,新三板股票是允許保險資金的投資運用,但是綜合實際情況而言,則是難以有效落地開展的。

3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保險資金運用的新路徑

經濟新常態背景之下,有效投資是最為客觀的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層面上的鼓勵性措施之一。因此,保險資金應該充分借用此發展態勢所在,積極加大長期性、高價值的投資活動,尤其是國家層面上的經濟活動,從而實現自身獲利以及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3.1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其在融資過程中常遇見的問題便是資金不足。銀行貸款方面,其所設定的年限一般為十年以下,但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是相當長的,大部分更是十年以上。保險資金長時間的特性所在,在確保項目整體的安全性、流動性、獲利程度等多方面風險之下,能夠加大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以此降低保險資金中時限不匹配的風險。當前,保險資金可以加大力度對交通設施、城鎮化發展等民生性工程的投入力度,以實現保險資金運用的低風險、高收益。3.2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是國家主導下的經濟發展方向,在經濟運營之中具有顯著的高安全度、高收益性、長時效性的屬性,這與保險資金的本質屬性相似。保險資金應該抓住此機遇。當下,保險資金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的配置利用,這能夠有效分散投資風險。隨此不斷發展之下,保險資金更會成為全球內流動資金的主流。現時,我國保險基金已經成功募集超400億元的資金,用于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3.3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所在、希望所在,對整體經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指導性作用價值。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提高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只有資金的充足到位才能夠完成技術的研發創新、人才的培養等。保險資金可以適當在此行業投入,例如生物科學、高端設備制作、綠色節能等,以其資本的力量帶動新興行業的發展、帶動我國未來的發展。經濟新常態對保險行業而言是發展的穩健期,但也是一次機遇期。在經濟穩健的發展之中,尋找風險更低、收益更可觀的高性價比項目,以完成保險資金利用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姜茂生.我國保險資產管理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學決策,2014(10):50-65.

[2]劉禹墨,倪書陽.淺談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9):219.

[3]李靜毅.關于保險資金參與PPP模式的探討[J].地方財政研究,201(10):27-32,41.

[4]張杰.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與防范[J].商,2016(30):189.

作者:陳煥杰 單位:珠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