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現狀及醫療保障制度分析

時間:2022-02-16 08:55:58

導語:精神疾病現狀及醫療保障制度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疾病現狀及醫療保障制度分析

【摘要】目的為探索復退軍人精神疾病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確保各項保障措施有效落實。方法通過對全省113個縣(市區)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情況及其分布狀況的研究分析。結果復退軍人精神疾病評定殘疾者共計2045例,其中,精神分裂癥1631例(79.76%)、情感性精神障礙219例(10.7%)、其他精神疾病195例(9.54%)農村患病數1661人(81.22%)、城市患病數384(18.78%)。結論建立全省復退軍人精神疾病一體化防治網絡,實行網格化管理,有效提高復退軍人精神疾病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復退軍人;精神疾??;醫療保障

精神疾病即精神障礙[1],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2]?;颊咄诨糜X妄想的支配下,出現沖動、傷人、毀物、自殺等異常行為,給家人、朋友和照料者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和痛苦,造成家庭成員間、鄰里間的沖突或引起婚姻破裂,導致正常生活中斷,嚴重威脅身心健康,精神衛生日益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3]。為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穩定、全面、全程和有效的醫療保障,是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持。

1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現狀

1.1自2008年2月至7月,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按原民政廳黨委要求,組成傷殘評定小組,依據《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準》的相關規定,為在部隊服役期間患精神疾病的全省復退軍人評定傷殘等級并由專家組審核。見表1。1.2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底期間,傷殘評定小組主要針對2008年統一評殘過程中未能提供在部隊患精神疾病的檔案、后期找到材料的復退軍人,經原民政廳同意予以補評殘,以及每年在部隊服役期間患精神疾病的退役士兵、轉業士官等給予殘情鑒定和經系統治療后病情較前加重的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予以重新評定,調整殘疾等級。見表2。復退軍人精神疾病評定殘疾者共計2045例,其中,精神分裂癥1631例(79.76%)、情感性精神障礙219例(10.7%)、其他精神疾病195例(9.54%);農村患病數1661人(81.22%),城市患病數384(18.78%)。由表1示:六級傷殘470例、五級傷殘759例、四級傷殘202例、三級傷殘21例、二級傷殘3例,年齡為50.14±16.82,范圍23-90歲。在評定殘疾的總人數中,南通地區占比最高,為24.47%,其次是鹽城地區,為13.06%。有992例復退軍人因材料不全,不符合評殘規定。表2示:十級傷殘4例、八級傷殘3例、六級傷殘381例、五級傷殘182例、四級傷殘133例、三級傷殘6例、二級傷殘1例、帶病回鄉51例,年齡為33.92土10.11,范圍20-87歲,其中,調整殘疾等級者171例。在新增評定殘疾的總人數中,鹽城地區占比最高,為18.31%,其次是徐州地區,為15.25%。

2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情況

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是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直屬的優撫醫院,負責收治全省113個縣(市區)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疾病患者,原省民政廳分配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床位數367,至2020年6月30日,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實際占用床位數254,床位使用率為69.21%。

3復退軍人醫療保障現狀的研判分析

3.1醫療就診不重視

3.1.1認識不足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對精神疾病發生、發展及治療過程的相關知識缺乏,認為只要服藥、照顧生活即可。有的放棄監護,關鎖家中;有的放棄治療,任其發展。3.1.2就診不便在已評定等級的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中,以農村戶籍的患者居多,他們地處鄉村,路途偏遠,加之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就診住院多有不便。3.1.3政策不通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群體,符合國家制定的相關優惠政策,尤其是評定殘疾等級后,可享受相應優撫待遇。部分監護人對政府的相關政策知曉率低,未送往優撫醫院治療。

3.2醫療資源不均衡

目前,全省優撫醫院較少,省屬的精神病院僅此一家。農村戶籍患者偏多,基層缺少專業醫生,患者一般只能到城市的??漆t院就診,受床位數限制,無法保證所有患者都能接受系統的住院治療。

3.3醫療保障不健全

依據《關于復退精神病人評殘后相關問題的處理意見》(民優字〔2008〕3號文件)規定:“1-6級殘疾復退軍人的治療費用應由所屬地民政部門按規定將其統一納入當地職工醫療保障,享受相應的醫療待遇”,部分蘇南、蘇中、蘇北縣市區的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費用實現與屬地醫保結算,但仍有部分縣市區的住院患者未能實現醫保結算或個別患者未參保。因各地經濟發展不同步,醫保報銷比例差距較大。

4復退軍人醫療保障制度的具體措施

4.1加強健康教育宣傳

隨著醫學的發展,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將越來越顯著[4],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宣傳手冊、咨詢問答、專題講座等,對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及其監護人進行健康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精神疾病,科學對待精神病患者[5],提高其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應對能力[6],能辨別異常言行,掌握精神疾病的誘發因素和康復知識,明確精神疾病經過系統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是可以正常生活,重返社會、家庭的。

4.2完善醫療保障制度

4.2.1建立復退軍人檔案通過入戶走訪、電話問詢、數據共享等方式,對復退軍人的生活條件、實際需求、醫療保障、政策落實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一人一檔,裝訂成冊,集中存放。4.2.2形成部門共管體制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為基礎,政府、社會、個人共同承擔,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按屬地政策參加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地方政府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其繳費,中央和地方共同給予醫療補助,重點向一至六級殘疾軍人傾斜,可按各級財政下撥醫療資金情況,試行定額門診補助、住院費個人承擔部分全額補助及視特殊情況給予臨時醫療補助,使重性精神病、病情反復發作的患者能及時住院治療。4.2.3實施醫療保障細則可辦理傷殘軍人醫療證,確定定點醫院,傷殘軍人可優先掛號、就診、住院。建立醫療檔案,政府部門應支持、鼓勵并引導醫療機構自愿減免有關醫療服務費用,對細則的執行有檢查、有落實。

4.3健全醫療服務體系

4.3.1建立全省精神疾病防治網絡在退役軍人事務廳領導下,建立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復退軍人精神疾病防治網絡,建立市、縣(區)、街道(鄉鎮)三級精神疾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在城鄉各級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領導和支持下,以本地區優撫系統精神病醫院為中心,與各級基層衛生保健機構的初級醫療保健工作相結合,由各級基層醫務人員、家庭、社區組織等共同關心和參與群防群治業務管理網絡。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負責二級業務網絡及其技術指導,對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實行分級防治,對重點精神疾病檔案開展定期隨訪[7],以掌握全省各類患者的動向,確保及時收治,讓更多不能住院的患者得到相應的治療和照顧,以減輕家庭、社會和政府的負擔。4.3.2建立三級優撫醫院服務網絡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牽頭,鎮、村配合,在市屬醫院建立優撫醫療中心,各鄉鎮衛生院建立優撫醫療保健站,村建立優撫醫療保健室,形成以市屬醫院為骨干,鄉鎮保健站為依托,村保健室相配合的完整的優撫醫療一體化防治網絡,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大數據共享。優撫醫療中心定期組織專家深入鄉鎮衛生院為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義診服務,幫助優撫醫療保健站、保健室培訓醫務人員,提高基層優撫醫療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復退軍人優撫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應有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應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和暢通的資金渠道,應有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醫療機構的配合,才能使醫療保障制度得以順利建設,各項保障措施得以有效落實。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分布在全省各個縣市區,存在因病導致的安全隱患。因此,建立健全復退軍人醫療保障制度,提高復退軍人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以提升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創建平安中國、健康中國。

參考文獻

[1]王文驍,精神疾病危害與防治[J].飲食與健康,2020(5):255-256

[2]馮衛玉、陶鋒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與社區康復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2017(12):176-177

[3]王勛彪、王志穩等,個案管理模式在社區精神衛生患者中應用的研究現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8(6):845-848

[4]馮衛玉、陶鋒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與社區康復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2017(12):176-177

[5]韋翠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社區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6):128-129

[6]馬琴、周曉俊等,成都市社區在管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現狀的調查分析[J].當代護士,2018(15):37-40

[7]羅連英,醫改下經濟欠發達地區精神衛生有關問題現狀及建議、對策與思考[J].中國保健營養,2017(1):370-371

作者:常家霞 嚴鷹 單位:江蘇揚州五臺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