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理性思考

時間:2022-08-15 11:09:36

導語: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理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理性思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保險已經進入加速創新階段,農業保險也是國家惠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農業保險可以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基礎之上開展創新,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豐富農業保險的品種,簡化農業保險的辦理程序,推動國家農業發展,進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農業保險創新不是盲目的,要有針對性,理性地進行創新,相關部門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完善農業補貼機制。

關鍵詞:推動;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理性思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已經步入國際化進程,各個國家對我國農業發展勢態的關注度非常高。如今,西方國家農業保險創新步伐非???,我國相關部門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揮出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1我國農業保險進入加速創新階段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覆蓋的范圍不斷擴大,農業保險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多,農業補貼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參與到農業保險中的熱情和積極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保險已經進入發展新階段,但是相比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農業保險和西方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除此之外,相比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農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總人數在國家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大,但是農業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小,我國農業一直堅持小規模生產模式,而且自然災害會給農民帶來很大的損失,我國農業發展中的矛盾點比較多。要想實現我國農業發展目標,保證糧食供給量,就必須創新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事實上,我國農業保險的起步時間比較晚,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設計,二是財政補貼,三是巨災風險管理,四是市場監管。要想解決農業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合理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增強創新意識,實現農業保險的新升級。農業保險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關鍵保障,我國農業對于保險的需求非常大?,F代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發展模式,但是我國農業還未完成從傳統向現展模式轉變。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投入,二是高成本,三是高風險,四是專業化,五是市場化。當然,現代農業也比傳統農業風險高,損失也會高出很多。對此,現代農業急需要農業保險做保障。在新形勢下,農業產權制度正在不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民的保險意識,也強化了現代農業對于農業保險的需求。我國農業權能也在不斷完善,農業權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土地流轉,二是土地轉包,三是土地出租,四是土地入股,五是土地抵押,六是土地擔保。如今,各個地區氣候變化比較大,農業災害的種類比較多,農業發展面臨的風險比較大,要想合理的應對農業發展風險,就必須建立并完善農業保險機制。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農民主要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收入。目前,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包括農業產品的產量和農業產品市場價格,而這兩個因素受市場變動的影響比較大。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都會有2億畝的農產品受災,將近3億農民受到損失。農業保險可以降低農業種植風險,保護農民的正當權益。

2農業保險屬于國家惠農政策的關鍵組成部分

在農業發展進程中,農業保險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農業保險已經成為我國惠農政策的關鍵組成部分。如今,農業保險市場在不斷擴大,農業保險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很多國家開始把農業保險當作是推動農業發展的關鍵手段,越是發達的國家對于農業保險創新的關注度越高。農業保險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可以化解農業生產中的風險,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這也是農業保險最基本的功能。二是農業保險的推行可以保證農民收入的穩定性,促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發展的規范化、科學化,實現傳統農業生產向現代農業生產轉變,體現出來農業保險的引導作用。三是農業保險也是農村地區關鍵的金融工具,可以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保障,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相關的方針政策不斷增多,我國惠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農業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法律框架也已經形成。2004年,國家相關部門下發了一份文件,對于農業保險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健全農業保險運行機制。隨著農業保險的不斷推行,農業保險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國家還為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民提供一定的補助,引導農民購買農業保險,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目前,購買農業保險的用戶數量不斷增多,截止到2014年,我國農業保險的收入已經高達336.02億元。如今,經營農業保險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成為國家農業保險推行的關鍵主體。如今,國家各個部門對于農業生產問題的關注度比較高,農業生產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為了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國家開始在農村地區實行惠農政策,減輕農民的壓力,而農業保險正是惠農政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農業保險創新要素已成形

如今,農業保險一直在不斷創新,創新主要表現在農業保險內容、農業保險形式、農業保險政策等,這也使得農業保險呈現出新的特點,推動國家農業發展。國家出臺農業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農業保險的推行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讓農民認識到了購買農業保險的重要性,保證了糧食供給,同時也帶動了畜牧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農業保險創新的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降低了農民的損失,很多農民開始信賴農業保險。目前,農村地區出現很多新型經營主體,包括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等,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無論是在經營模式上還是經營理念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好地滿足農業發展需求。如今,農村地區土地、勞資、勞動力的成本在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在新形勢下,很多農村地區引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解決了傳統模式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節省了人力和物力。我國農業保險一直在不斷調整,不斷創新,為農業生產提供基礎性保障。

4大數據時代下農業保險創新

事實上,現代農業保險的基本原則就是大數據,也就是要引導更多的農業種植者和經營者開展合作,共同努力,購買農業保險,分散農業生產風險,把農業生產風險降到最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量不斷增多,信息種類也在不斷增多,人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下,農業保險要合理利用大數據,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出大數據在農業保險中的作用。農業生產具有以下幾個屬性:一是農業分布的區域性,二是農業生產階段性,三是農事季節性,四是風險復雜性,五是主體多元性。以上幾個屬性加大了農業生產風險,必須有農業保險進行引導才能更好的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提高農民的收入。無論是哪個國家農業生產都會受到自然災害的損害,自然災害包括干旱、洪澇、風災、冰凍、病蟲害、動物疫病。農業種植的變數比較多,相關部門必須不斷創新農業保險,為農業種植提供保障。農業保險需要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增強創新意識,提高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在開展農業保險創新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搜集與農業保險相關的信息資料,主要包括農作物種植面積、養殖規模、分布區域、品種結構、自然風險、價格變化等。政府也要在推行農業保險創新發展方面發揮出作用,起到引導和監管的作用,保證農業保險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農業保險的本質是分散風險和分擔損失。初級的農業保險的作用更多是引導,也就是讓更多的農民了解農業保險,讓更多的農民購買農業保險。國家相關部門需要聯合保險企業成立農業保險保障基金,遵循農業保險法則。展望全球,農業保險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不斷創新,不斷豐富農業保險種類,農業保險的發展勢態非常好,農業保險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關鍵保障手段。農業保險可以做到事前預防、事中防控、事后補償。農業保險一定要按照程序進行操作,并堅持自愿購買的原則,不可以強制購買。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和發展的靈魂,也是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的靈魂,創新在農業保險發展中必不可少。當然,農業保險創新發展對于保險企業工作人員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險企業工作人員必須多參加專業化培訓,多學習,多讀書,不斷進步,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除此之外,保險企業還必須完善人員錄用制度,不斷從外部聘請高素質人才,壯大保險人員隊伍,提高保險隊伍的整體素質。保險企業還需要在保險人員內部完善獎勵制度,對于工作表現比較好的員工給予一定獎勵,提高保險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5結語

創新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話題,創新在國家農業保險發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農業保險只有不斷創新,不斷豐富農業保險的形式才能真正發揮出農業保險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推動國家農業發展。當然,在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也要發揮出其職能和作用,而且國家相關部門還必須健全農業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農業保險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保證農業保險發展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事實上,影響農業保險創新發展的因素非常多,保險企業必須結合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農業保險創新發展方案,不斷引導,讓更多的農民了解農業保險,加大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而且還要對購買農業保險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糧食的供給量,提高農產品人均占有量。

作者:李瀟 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

參考文獻

[1]陶曉旭.推進欠發達地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性思考——基于鐵嶺農業農村發展調研[J].中國商論,2017(07).

[2]申潔.推進臨沂市家庭農場和農業保險共同發展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6(14).

[3]馬曉杰,馬一杏,羅兵前,等.新時期下推進農業科研單位新聞宣傳工作創新發展的思考——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山西農經,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