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必要性
時間:2022-03-05 03:33:23
導語: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世貿組織規則不允許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農業生產進行直接補貼,因此,通過補貼農業保險從而實現對本國農業生產的有效合理保護,成為市場經濟國家扶持本國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在已經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大部分都通過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進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補貼,用以保障本國或本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根據我國的國情可以看出,政府財政補貼對發展農業保險,乃至于整個農業經濟都事關重大。
關鍵詞: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必要性
我國的農業保險在經營過程中一直面臨兩難的局面,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導致農業保險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對農戶來說,農戶收入低,負擔不起農業保險的保費支出,造成農業保險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對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賠付率高、損失額大,保險公司難以承擔巨額的保險賠款,造成很多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經營農業保險產品,農業保險的供給乏力。發達國家的農業保險發展歷程都表明,要保障農業保險的順利發展必須依靠政府對農業保險的大量補貼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因此,在我國現階段農民無力負擔農業保險保費的情況下,政府給予充足的財政補貼,對發展農業保險和穩定農業生產都十分必要。
一、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要求
世貿組織限制各成員國對本國的農產品實施直接價格補貼,對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黃箱”政策必須進行削減。而在允許的范圍內對農業保險進行財政補貼則屬于世貿組織允許的“綠箱”政策,因此大部分國家都對農業的支持政策進行了調整,將傳統的以價格補貼為主的直接保護政策轉變為由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來間接保護本國的農業經濟。我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也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目前,我國財政對農產品價格方面的補貼和直接對農業企業的補貼每年達到數百億元,如果可以將這種直接補貼的成本轉移到對農業保險的補貼上,則在保障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上也能夠滿足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
二、財政補貼農業保險,有利于增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需求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且發生頻繁的國家,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惡劣,農業生產往往面臨巨大的風險,一旦發生巨災風險,將大大減少農產品的產量,再加上農產品的價格相對較低,導致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農業災害往往覆蓋面廣、造成的損失巨大,導致農業生產的風險較高,按照實際的損失概率厘定的保險費率會非常高,而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往往無力承擔,因此大部分農戶不愿意也沒有能力投保農業保險。如果政府財政能對農業保險的保費提供一定比例的補貼,那么,一方面,可以緩解農業保險的供需矛盾,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穩定農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三、財政補貼農業保險在保障農業風險中能夠發揮杠桿效應
通過財政向農戶提供農業保險費的補貼,能夠激發農戶參與農業保險的熱情。同時,政府財政通過向農業保險經營企業提供管理費用的補貼,還能夠激發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動力,財政補貼資金配合市場自有資金能夠使農業生產獲得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風險保障和補償。近幾年,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可以看出,當政府財政補貼比例達到50%時,按農業保險費率5%~10%計算,至少能夠調動相當于補貼資金20—40倍的社會資金參與到對農業生產風險的保障中來,發揮杠桿效應。2008年是災害頻仍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對農業保險投入保費補貼金額65.5億元,當年累計共有3.8億畝農作物、4700萬頭能繁母豬、175萬頭奶牛投保了農業保險,總共獲得保險保障約1500億元,財政補貼資金的效應放大約22.9倍。農業保險企業總共向投保農戶支付保險賠款69億元,幫助農戶在災后盡快恢復農業生產[1]。截E1S1E2S2E3DPAP1P2P3OQ1Q2Q3Q至2012年9月,中央財政已安排下撥95.5億元用于補貼農業保險保費,共帶動5000億元社會資金參與農業風險保障,財政補貼資金的惠農效應放大約52倍,強農惠農政策效果明顯[2]。
四、財政補貼農業保險能夠增進社會福利
農業保險的防災防損職能能夠減少農業災害事故的發生,穩定農業生產經營。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不僅能增加農民收入,也能降低農產品的價格,使消費者從中獲益,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福利的增加。下圖顯示,S1是沒有農業保險的情況下的農產品供給曲線,D是農產品的需求曲線,此時生產者剩余為OP1E1,消費者剩余為AP1E1,社會福利為OAE1。在沒有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引入農業保險之后,由于農業保險的防災防損職能使得農業風險的發生頻率降低、損失程度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農產品的供給,從而導致供給曲線從S1移動到S2。此時生產者剩余將從OP1E1增加至OP2E2,消費者剩余將從AP1E1增加至AP2E2,整個社會福利由OAE1增加到OAE2,增加了OE1E2??梢姡r業保險在增加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的同時,也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福利。但是由于農業保險存在正外部性的特點,使得部分生產者剩余外溢到了消費者手中,造成提供農業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利益受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保險的供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供給曲線將進一步向右移動到S3,生產者剩余增加到OP3E3,消費者剩余增加到AP3E3,外溢利益中的一部分將會返還給農業保險公司,同時社會福利進一步增加到OAE3,均衡產量增加至Q3。由此可見,在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情況下,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社會福利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農產品產量也大大增加了,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前提下,實現了多方共贏。2012年國務院頒布《農業保險條例》中明確規定,“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保的農業保險標的屬于財政給予保費補貼范圍的,由財政部門按照規定給予保費補貼”,“國家鼓勵地方人民政府采取由地方財政給予保費補貼等措施,支持發展農業保險。”截至2018年,我國各級財政合計補貼農業保險保費的比例平均達到75%~80%。
在種植業保險方面,中西部省份各級財政補貼至少65%,其中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財政補貼至少25%;東部省份為60%,其中中央財政補貼35%,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在養殖業保險方面,中西部省份,各級財政補貼至少80%,其中中央財政補貼50%,省級及省級以下財政補貼至少30%;東部省份為70%,其中中央財政補貼40%,省級及以下財政補貼至少30%[3]。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業保險的重視和支持,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必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
參考文獻:
[1]161億保費補貼撬動3700億農業風險保障[N].中國財經報,2009-07-23.
[2]中央財政提前下達農業保險保費加大補貼預算指標力度[J].中國棉麻流通經濟,2012,(11).
[3]2018年農業保險賠償標準!各級財政補貼比例具體是多少?[EB/OL].惠農網,2018-03-15.
作者:安玲 單位: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探析
- 下一篇:高職學院社保工作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