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本市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4 03:44:00

導語:保險資本市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資本市場管理論文

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同樣需要保險資金的支持與參與。二者之間產生的聯動效應,必將成為繁榮我國資本市場新的亮點。

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

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在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狹窄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客觀上造成保險資金運用收益水平下降,償付能力不足。承保業務及資金運用業務是保險業務的核心,隨著保險市場開放程度的增加和競爭的加劇,承保利潤不斷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如果不通過資金運用來獲利,保險業很難穩健發展。因此必須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以保障保險資金的安全和收益,這在客觀上使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成為必然,同時新修訂的保險法規定經國務院批準,投資比例由保險監管機構制定,允許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這也為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法制保障。

資本市場同樣需要保險資金的支持及參與。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缺少的正是像保險公司這樣的機構投資者,這將會對改變資本市場結構,提高資本市場的深度,改善資本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保險資金的長期性、穩定性和規模性的特點,將成為繁榮我國資本市場最穩定的資金來源。保險資金的參與必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善、規范和發展。

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是金融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

現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對儲蓄資源進行時間和空間的配置,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這一功能主要是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和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間接融資兩種金融資源配置方式實現的。保險業通過吸收長期性的儲蓄資金,并按照資產負債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資于資本市場,實行集中使用、專家管理、組合投資。這種金融資源配置的方式是保險業所特有的。目前,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過銀行業的間接融資來完成,保險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以2002年為例,我國工商企業通過金融體系新增融資中,銀行貸款融資約占92%,資本市場融資約占8%,是典型的“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我國個人保險業務實現的保費收入占當年新增居民儲蓄存款的18%,保險對儲蓄已形成一定的分流作用。但從儲蓄分流所形成的保險資金向投資轉化的情況看,18%投資于國債,5.4%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而52%又投資于銀行存款。保險業從居民儲蓄中分流出來的一半以上資金又重新回流到銀行,需要通過銀行進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資出去,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保險業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2002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8.7萬億元,居民儲蓄率高達39%。在發達國家,通常是用于購買保險,而不是在銀行存款。保險公司吸收的長期資金可以集中使用、專家管理、組合投資,按照資金匹配的原則配置到資本市場,取得更高的投資收益。這說明8.7萬億元居民儲蓄中約有4萬億元與保險業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和可替代性,相當于我國保險業現有總資產的6.6倍。因此,金融業內部必須加強協調和溝通,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

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存在的障礙

首先,保險資金的運用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的原則,而目前保險投資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保險資金專業化經營機構。投資業務與保險業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業務,分別對應于資本市場與保險布場兩個不同的領域,在經營品種、管理方法、運作方式、風險特性以及會計核算、績效評估等諸多方面均有顯著區別。在保險公司內部兼作資本市場業務,這不可避免地導致決策定位、責權界定的不清晰,以及內控監督弱化與市場反應滯后等問題。

其次,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應該包含兩個基本特征:一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而非散戶投資者;二是以長期投資為主,而非短期投機。而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上市公司造假、市場操縱、投機盛行、內幕交易、信息不對稱等。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造成投資風險加大,也制約了資本市場自身的發展。

此外,由于我國金融業實行的是分業監管原則,監管部門能否合理分工,密切協作,形成合力,防范風險,能否為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也很關鍵。

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將是一個摸索和循序漸進的過程。

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的設想

盡管現階段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規范,但中國保險業不能坐等資本市場規范和完善以后再發展,必須與資本市場同步發展、規范和完善。保險業急需的資金運用人才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不斷吸收引進和培養提高。因此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必須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既要學習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又要緊密結合我國實際,不斷探索,穩步推進,在實踐中處理好加快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

首先,實現對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的資金管理模式及投資渠道通常是:1)從資金運作的主體看,國外對保險資金的管理有三種模式。一是保險公司設立全資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實行專業化運作,如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或專門的基金公司,這在一般的大型保險公司較為通用;二是保險公司在內部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三是保險公司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將資金交由專門的投資機構或資產管理機構來管理。

雖然歷史上有過這樣一些差別,但隨著保險公司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程度的提高,選擇多樣化的管理方式和主體己成為一種趨勢。2)從投資的具體渠道看,近期條件比較成熟的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對接方式有這樣幾種:①面向保險公司發行定向保險投資基金,通過公開招標,委托經營水平高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②盡快放開投資連結產品直接人市的限制;③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國有股、法人股減持;④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⑤面向保險公司發行定向的長期特種國債、金融債;⑥試辦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參與一些有效益的大型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開發建設,⑦開放對保險公司的外幣投資的限制等。

第二,保險監管機構應盡量減少對保險市場行為的直接干預,轉而重視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促使保險公司不過分追求規模,而應更重視公司的利潤,讓保險公司資產質量不斷優化。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要合理分工,密切協作,形成合力,防范風險。保險監管部門要研究制定對保險資金實行比例管理的原則及具體辦法。同時,要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加強資產與負債匹配監管,及時評價資金運用風險,動態監控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嚴格控制風險。

第三,完善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管理體系,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是保險業進一步進入資本市場,提高投資收益率,防范風險的內部條件。保險公司要練好內功。要按照集中統一和專業化管理的要求,不斷完善保險資金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投資決策、投資操作、風險評估與內控監督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要將承保業務與資金運用業務相互分離,要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投資管理專、比人才,不斷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水平。

最后,保險業和資本市場都要改善服務和進行產品創新,為保險業搭起與資本市場溝通的橋梁,使保險資金能夠安全進入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產品創新,可以為保險業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有利于保險資金運用空間的擴大;同樣,保險業也有必要進行產品創新:使保險資金能夠更好地滿足資本市場的需要,保險企業也能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和回報。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保險業將日漸發揮自身的資金融通功能,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保險業的資金融通功能十分明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多元化和主要投資于資本市場是兩個顯著特點,保險業在金融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遵循金融體系之間的內在規律,建立我國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實現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互動發展,將會出現一個“雙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