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2 03:57:00

導語: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的初步形成,人們逐漸認識到應編制社會保障預算以全面反映社會保障資金收支規模和結構的變動情況。以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為契機,我國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演進脈絡,經歷了社會保障預算的國外借鑒及中國的初步探討、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全面展開和公共財政框架下社會保障預算的建構三個研究階段。

[關鍵詞]社會保障;預算;經常性預算;建設性預算;公共財政

建國后很長時期內,中國一直編制單式國家預算,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通過幾個支出項目表現出來。1992年開始編制復式預算,國家預算被分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兩部分,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在經常性預算中反映。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化,特別是我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的初步形成,人們逐漸認識到為全面反映社會保障資金收支情況,還應編制社會保障預算,以便政府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收支規模、結構的變動情況有一個總體的把握。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建立政府公共預算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并可根據需要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以此為契機,理論界和實際部門積極展開了包括社會保障預算在內的整個復式預算制度改革的全面研究。在迄今為止的10多年間,社會保障預算的研究逐步深入、逐步細化,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回顧中國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歷程,可把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保障預算的國外借鑒及中國的初步探討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階段在介紹、借鑒國外社會保障預算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應建立中國社會保障預算并對社會保障預算的地位、作用或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此間只是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時論及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并未有專門的論述。

王玉先在《外國社會保障制度概況》(工人出版社,1989)一書中談到蘇聯國家社會保險的財務制度和管理時,介紹了蘇聯的社會保險預算?!疤K聯國家社會保險預算雖然是國家預算的組成部分,但它具有獨立性,是嚴格按照專項用途使用的,其形成和開支的方式是獨特的。社會保障預算的收入基礎,是企業、機關和組織保險費?!薄吧鐣kU預算最大項的開支是不工作的保證金領取者的保證金?!薄疤K聯社會保險預算是國家預算的一部分,由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和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會議批準。但是,國家政權機關只管批準收入總額和支出總額。工會機關對預算經費作進一步分配。工會負責執行預算。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審核和批準全蘇的社會保險預算,領導全國的社會保險事業,研究對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服務,頒布有關社會保險法規的細則和解釋。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擁有立法動議權,可以把一些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草案提交蘇聯蘇維埃審定。”

徐放鳴、路和平等在《社會保障初論》(中國財經出版社,1990)一書中,將社會保障預算在國家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為:“社會保障預算是國家財政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宏觀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搞好社會保障預算,可以對政府推行社會政策、合理分配社會財力、處理好社會保障基金分配中的各種經濟關系起到重要作用?!?/p>

隨后,向東、康天才等在《社會保障經濟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一書中,先分析了將社會保障預算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重要意義,認為它不僅關系到社會保障基金的合理分配,而且關系到財政本身職能的完善。而后又介紹了社會保障預算有兩種主要方式,即一是將社會保障預算與政府的行政預算結為一體,二是將社會保障預算與政府的行政預算分開作為專項預算并分析了各自的長處和不足,最后還提出搞好社會保障預算必須重視社會保險稅問題。

第二階段: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專門論述和全面展開階段。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改進和規范復式預算制度。建立政府公共預算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并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和其他預算?!?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細則》對此也作了明確規定。由于黨和政府對社會保障預算問題的重視,掀起了全國范圍的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熱潮。有關研究文獻驟增,研究的層面更寬更細,內容更為系統。

本階段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有關社會保障預算的概念、背景因素、理論依據、建立的必要性、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目標(總體目標和近期目標)及模式選擇(或方案設計)、框架體系的設計、運作條件(或配套措施)等問題的研究。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肖忠清的《建立社會保障預算,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1994)和《建立我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預算的具體設想》(1995),王榮山的《論建立社會保障預算》(1995),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課題組的《關于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初步設想》(1996),九江市潯陽區財政局課題組的《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社會保障預算》(1996),耿紀謙的《建立社會保障預算體系初探》(1996),涂曉今、謝夜香的《略論社會保障預算的編制》(1996),楊良初等的《關于加強社會保障財政管理的若干思考》(1997),馮子標、靳共元的《建立我國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勢在必行》(1997),桂馨的《淺議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預算體系的建立》(1997),葉振鵬、楊良初等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新論》(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朱柏銘的《建立我國社會保障預算的構想》(1998),李達昌等的《財政管理學》(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等。

第三階段:社會保障預算在公共財政框架下的建構及其進一步深化研究階段。

以1998年提出建立公共財政為分水嶺,此后至今構成了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第三個階段。該階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個較為明顯的特征:

第一,研究了在公共財政框架下社會保障預算如何建立的問題。夏遠湘在《論建立公共財政下的社會保障預算》(2000)一文中,分析了公共財政條件下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國建立公共財政下社會保障預算的基本設想,具體包括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四個基本原則即全面性原則、專款專用原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社會保障預算的兩個組成部分———社會保障預算收入和社會保障預算支出的構成要素等。

尹薇在《淺析公共財政與社會保障預算的關系》(2006)中,論述了公共財政與社會保障預算相互促進的關系。張獻房在《建立公共財政下的社會保障預算》(2006)中,闡述了公共財政下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全面性原則、??顚S迷瓌t、公平和效率原則)及主要構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林興禧的《建立公共財政下的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制度》(2006),該文較為系統地論述了建立公共財政下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制度的一些問題,如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編制的原則、建立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的總體目標、社會保障基金預算模式選擇、編制社會保障基金預算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等。

第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了地方社會保障預算建立的問題。李寶民、張躍進的《關于建立我省地方社會保障預算的思考》(1999)和楊玉娥等的《建立縣(市)級社會保障預算的初步設想》(2000),論述了建立地方社會保障預算的必要性,分別提出了建立省級地方社會保障預算和縣(市)級地方社會保障預算的基本構想,如預算科目的設置,預算編制的原則、基本內容、基本方法以及預算的組織管理等。而林治芬、段君明等的《遼寧省社會保障預算的目標模式與操作設計》(2003)和魏和寧的《呂梁建立社保預算的實踐與思考》(1999),則分別結合遼寧省和呂梁地區試編社會保障預算的實際,指出了試編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如何構建地方社會保障預算制度框架提出了建議和操作設計。

第三,社會保障預算國際比較研究的力度加大。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的視野不斷拓寬,如何學習和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社會保障預算制度的成功經驗,成為中國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國際社會保障預算的分析與借鑒》(林治芬,2000)、《美國社會保障預算同聯邦預算的關系》(林治芬、于曉梅,2004)、《英國社會保障預算對我國的啟示》(高文敏,2005)等。

第四,社會保障預算的研究更加深化和系統化。該階段是在前兩個階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將社會保障預算的研究向縱深推進了一步,進而又提出了社會保障預算實施的可能性,社會保障預算的總體目標和近期目標;編制社會保障預算要考慮的因素;社會保障預算收支的具體內容(社會保障預算收支分類方法及收支體系的具體設計);社會保障預算的執行、調整和監管;社會保障預算與國家預算、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與財政投融資預算的關系及銜接等問題。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賈康的《建立中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大思路》(2006),周順明的《試論建立社會保障預算》(1999)、《積極試編,探索新路,全面建立社會保障預算體系》(2000)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預算體系》(2001),叢樹海的《社會保障預算化管理的探討》(1999),林治芬的《社會保障預算:目標模式與操作設計》(2000),包麗萍、張曉紅的《建立我國社會保障預算的設想》(1999),劉曉蓮、許杰的《建立社會保障預算體系,促進社會保障事業發展》(1999),孫麗霞的《關于構建社會保障預算的建議》(2000)和《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預算》(2000),徐玉明的《關于構建社會保障預算收支體系的設想》(2000),馮瑞、王杏云的《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探討》(2001),劉峻的《論社會保障預算管理》(2002),王琪、焦秋云的《對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幾點看法》(2003),陳立的《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社會保障預算體制》(2005),楊曉波的《對我國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思考》(2006),亢永剛的《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預算體系的思考》(2006)等論文。

此外,在該階段還公開出版了一些專著,如曾海水的《社會保障預算概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周順明的《社會保障預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林治芬、高文敏的《社會保障預算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等。

總之,中國社會保障預算研究經歷了由淺入深、由簡要分析到系統論述的歷程,其中既有國外社會保障預算的經驗借鑒,也有中國社會保障預算的提出和探討;既提出了建立中國社會保障預算的條件和基本構想,也探討和研究了地方社會保障預算建立的問題,還分析了公共財政框架下如何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問題。這些研究對下一步中國社會保障預算制度的研究、探索和創建都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賈康建立中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大思路[J]審計與理財,2006,(5)

[2]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課題組關于建立社會保障預算的初步設想[J]經濟研究參考,1996,(69)

[3]朱柏銘建立我國社會保障預算的構想[J]財政研究,1998,(2)

[4]王榮山論建立社會保障預算[J]財經問題研究,1995,(9)

[5]李達昌,劉溶滄財政管理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6]項懷誠中國財政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7]林治芬,高文敏社會保障預算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8]曾海水社會保障預算概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9]周順明社會保障預算[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