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現狀及發展趨勢

時間:2022-05-09 09:18:13

導語:失業保險現狀及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失業保險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發展及現狀

1984年—1995年,為起步階段。業務覆蓋范圍僅限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全國各地方發展比較均衡。1996年—2010年,為初步發展階段。這期間陸續出臺了《山西省城鎮企業職工失業保險暫行條例》、《失業保險條例》、《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失業保險整體發生了質的改變,一方面是失業保險管理體制由縣級統籌提升為全市統籌,經辦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另一方面是業務覆蓋范圍由單一國有集體企業逐步擴大至城鎮企業事業單位,但這期間也歷經了央企改革、地方國企改制,事業單位擴面艱難,失業人員迅速增加等,各項工作可以說是在負重中發展前行。2010年至今,失業保險社會功能凸顯階段。征繳方面:全額事業單位繳費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并帶動了差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全員參保,非公經濟參保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參保人員達到35萬人,最高年征繳額達到2.4億元以上,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8.66億元,失業保險保障能力得到有力支撐。保障方面:登記失業人員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35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35萬元,到2015年的2930萬余人領取失業保險金3591萬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適時出臺扶持政策,調整了失業保險基金支出項目,對失業人員增加了冬季取暖補助、物價補貼、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基本醫療保險、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等,2015年度對應支付1252萬元;陸續采取對參保單位困難期間降低繳費費率、緩繳和撥付在崗培訓補貼、穩崗補貼等措施,2015年度對應支付1.1億元。

二、存在問題

1.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設計缺位問題還有待補充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失業保險的障礙無法逾越,按規定參保人員必須有一個工作單位,否則無法參保,這些規定措施在鼓勵崇尚個人創業發展的大形勢下就顯得僵化而不切實際。失業保險待遇門檻高,《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必須同時符合參保繳費達一年以上、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意愿等條件者方可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如企業下崗職工和暫時性就業、頻繁性失業群體等無法受益。失業人員管理機制僵化,失業人員一旦發現從事有報酬的行為就可能視為再就業,被停發待遇,否則經辦機構就有失職嫌疑,不利于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的保障和改善,影響到到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和合理化配置。參保繳費和待遇制度與現行戶籍制度還存在不一致,2015年已取消城鄉居民的身份差別,但現行失業保險制度尚未做相應修改。

2.擴面征繳方面存在的制約環境仍未根本改善

非公企業整體參保意識淡薄,企業主不愿主動參保,短期就業職工擔心收入下降參保積極性不高。社會保險整體繳費額的逐年增長,也讓不少未參保單位處于觀望狀態。一頭是參保人員不斷銳減,費源不斷減少,另一頭是失業人員明顯增加,給失業保險征繳和基金的支出造成了壓力。征繳工作推進手段缺乏完整有力的法律支持。對選擇性參保、惡意欠費和有能力而拒不參保的,經辦機構手段單一難以奏效。制度層面的約束機制仍未形成。

三、機遇及展望

黨和國家對民生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給我們繼續做好和推進社會保險工作提供了先決條件。我們應更加堅定服務舉措,把握好服務方向,切準服務脈絡,踏準服務節拍,全力發揮好失業保險“保障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功能。為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貢獻。為此,建議應該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加強:

1.優化失業保險制度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試點。建立失業保險預警制度,加強對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推進失業保險與促進就業的緊密結合,鼓勵單位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提高管理水平,為參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2.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對我市煤炭、焦化、化工等傳統產業和特困企業休養生息,加大資金補助力度,變輸血為造血,將穩崗補貼、轉崗培訓發揮效益最大化,轉化為持續的生產推動力。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持,加大對保障資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將失業人員參保、登記信息共享,在新企業就業后可享受政策扶持、資金補貼。

3.加強對非公有制單位用工的監督與管理。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規范企業參保行為,外部與職能部門部門聯合執法,內部各社保險種統一征繳,杜絕“重養老輕失業”選擇性參保,把失業保險向非公企業拓展,吸引自由職業者參保。同時將稽核工作向重點縣(區)和重點單位側重延伸,形成“全市一盤棋”的稽核工作格局。

4.加快經辦管理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推進失業監測工作,提高上傳數據的覆蓋面、時效性和分析應用水平。不斷擴展管理服務內容,創新管理服務方式,增加管理服務項目,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建立高效運轉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經辦機構業務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提升信息化水平。狠抓隊伍的服務能力建設和服務意識的培養,要加大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服務水平。要積極引進和培養一批“金保工程”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

作者:韓翔 單位:山西省臨汾市失業保險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