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失業保險的必要性分析

時間:2022-11-11 02:36:12

導語:女大學生失業保險的必要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大學生失業保險的必要性分析

一、引言

近年來,國家在就業保障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作為當代勞動力的一大重要主體,女大學生的就業保障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許多政策明確提出對女大學生就業的支持和保護。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普遍不如同等條件的男大學生,女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逐漸發展成為較為顯著的社會問題。文中的女大學生是指所有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學生和應屆女大學畢業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基于女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及其困境,本文從社會保險的視角出發,重點探究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必要性,并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構建提出相關建議。

二、我國女大學生就業的現狀與困境

1、女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困境概述。麥可思研究院的《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我國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774元,而同年份來自本科的女性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為4473元。在同年本科學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排行中,男生最高專業的收入平均水平比女生高出超過1000元。[1]這說明,我國女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低于大學生的平均就業質量,而且遠低于男大學生的就業質量。而且,本研究針對畢業年級學生這一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26.4%和26.4%的人認為女大學生就業形勢有點嚴峻、比較嚴峻,超過總人數的一半。在與男大學生的對比上,有高達81.1%的人認為“女性就業形勢更嚴峻”。有94.3%的人聽說或親身經歷過女性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歧視或差別對待。2、困境產生的原因。(1)女大學生未被納入失業保險體系。《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只有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失業人員才能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女大學生因為未進入勞動力市場,無法簽訂勞動合同,因此不在失業保險的保障范圍內。(2)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一方面,很多用人單位存在用人偏見,且女性員工的用工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社會上“男強女弱”的觀念依然存在。因此在招聘中,用人單位偏向于錄用男大學生,女大學生則處于劣勢地位。雖然國家在極力制止招聘中的性別歧視,但是很多企業仍然將性別作為招聘時的隱形指標。

三、為女大學生建立專項失業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1、進一步完善我國失業保險體系?!妒I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失業保險受保對象以城鎮企業事業職工為主,并且要求失業保險費必須由參保人和雇傭單位繳納滿一年。但是,女大學生尚未進入社會,既無就業單位背景,又無繳費記錄,必然無法在需要之時領取失業保險金。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這一制度接續現行的保障政策,在我國失業保險體系未覆蓋人群展開探索與填補,給予女大學生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失業的風險,也將一定程度緩解女大學生失業期間的現實需求,是促進和保障女大學生就業的一項長效機制。建立女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失業保險的功能,促進失業保險體系的完善與發展。2、保障失業應屆女性畢業生基本生活,維護其身心健康。應屆女性畢業生沒有經濟基礎,失業時期的基本生活便沒有保障,若在大學就讀期間,按照相關規定,參與到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中,那么畢業后一旦面臨失業風險,則可領取一定金額的失業保險金,度過無收入的失業時期。大學生是高質量的人力資本所有者,當高投入和高預期與失業的現實形成巨大反差時,會導致大學生出現比一般群體失業更高的挫敗感,而且女大學生就業的市場風險與性別風險之間存在著彼此推波助瀾的關系,大學生就業的市場風險越大,就越有可能把風險轉嫁給女大學生,女大學生在勞動市場所遭遇到的就業排斥和歧視就更加嚴重,就業的性別風險也被推高,[2]因此,建立應屆女性畢業生的失業保障更加值得探討與研究。3、促進失業應屆女性畢業生就業,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社會發展。參加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并在失業期間領取失業保險金,從而維持該時期的基本生活,這無疑是給了應屆失業女性畢業生緩沖的機會和時間;在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在此期間,政府會為其提供相關的就業服務,如職業培訓等,女大學生因而可以更好地進行自我認知與反省,結合目標工作崗位的需要進行自我培養與提高;與此同時,該項保險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女大學生失業期間的精神壓力,促使其重燃對工作的信心,從而塑造積極健康的就業觀。充分就業是經濟增長的目標和基礎,也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因素。大學生作為擁有深厚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的群體,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仡櫢母镩_放四十年,中國億萬婦女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她們是這場變革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見證者,是“中國奇跡”的創造者,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巾幗偉力,[3]若女大學生畢業后都能得以妥善安置,找到滿意的工作,那么,必將會拉動經濟的增長,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活力。

四、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可行性

1、國家政策支持。2011年,我國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促進女大學生充分就業。加強面向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培訓和服務,消除就業中的性別歧視。2019年,我國《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強調依法禁止招聘環節中的就業性別歧視,并加強就業服務,以女大學生為重點,支持婦女就業。同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中的性別和身份歧視。從以上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對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十分重視,相關的就業政策也日趨完善。設立女大學專項失業保險這一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女大學生失業的風險并促進其就業,因此,構建這一制度從政策上是可行的。2、良好的社會保障基礎。我國建立失業保險制度以來,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1986年國務院頒發的《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標志著中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1999年頒布《失業保險條例》,與此同時頒布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以法規形式明確了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和繳費義務,建立了失業保險登記制度和繳費申報制度,規范了失業保險費的征收程序。目前我國正在向構建科學的失業社會保險體系推進。當前,我國的失業保險制度已經相對健全和完善,失業保險基金也有著五千余億元的結余,這都為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社會保障基礎。我國于2010年頒布、2011年開始實施的《社會保險法》也為這一制度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3、資金籌集的可能性(1)國家層面。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據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失業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達到了5552.4億元,是目前所有社會保險基金結余中相對充足的一項,可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提供國家財政方面的支持。(2)學校層面。各高校都有一定經濟實力去承擔學校方面的繳費,其收入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1年國家普通高等學校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023億元。二是學校收取的學費、學雜費。以各高校學雜費收入為例,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學雜費達到了1812億元,且這項收入處于不斷增長的階段。三是學校的事業收入。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事業收入達到了2401億元。四是社會捐贈。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社會捐贈經費達到了43億元。雖近年來捐贈總額有所下降,但對于高校來說仍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高校有著非常充足的經費,這為其繳納一定數額的失業保險費奠定了基礎。(3)個人層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以上的被調查者每月可支配生活費高于800元,這一數額高于2018年全國平均城鎮低保水平。同時,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個人繳費比例較低,這對于絕大部分女大學生來說是能夠負擔的。少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由學校視情況給予一定的費用減免。(4)女大學生對專項失業保險有購買需求。在對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態度的調查中,認為有必要設置該項保險的人數占比為74.14%,這說明,女大學生對于勞動力市場具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對于現行失業保險體系的進一步更新與完善存在期待,更對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建立表示支持;在對購買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態度的調查中,非常愿意購買該項保險的人數占比為32.56%,比較愿意購買該項保險的人數占比為50.58%,這進一步說明,女大學生對于失業保險存在高需求。

五、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設想

1、資金來源。基于保險權利與義務相一致的原則,我們認為女大學生個人必須承擔一定的費用。同時,由于女大學生仍處于學習階段,并沒有收入來源。因此學校和國家都應作為主體參與進來,切實為女大學生就業提供保障。(1)個人繳費。由女大學生個人在每學年開始時,按學校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1%進行繳費,并建立個人賬戶。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應視情況降低繳費的比例。(2)學校繳費。學校負擔部分,可根據其上一年的整體就業率,以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為基數制定繳費比例,按就業率的高低情況以2%-4%的比例征收,就業率高的以低比例征收,反之以高比例征收。[4](3)國家財政補貼。(4)慈善捐贈。2、領取條件。(1)領取的條件。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具有互濟性特征,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畢業生才能夠領取。領取條件具體為:第一,全日制普通高校女應屆畢業生;第二,已按規定繳費滿一年的;第三,畢業三個月后,非因本人原因而沒有找到工作的;第四,已在相關部門登記失業,同時有就業意愿的。(2)停止領取的情形。當領取者出現以下情形之一時,應立刻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其一,找到工作,并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其二,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選擇繼續深造的;其三,應征服兵役的;其四,移居境外的;其五,被判刑收監執行或者被勞動教養的;其六,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工作的;其七,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3、給付期限與給付水平。滿足失業保險金領取條件的女應屆畢業生,可以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登記并領取保險金。保險金的發放以維持失業女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時促進其就業為基本出發點。為避免影響女大學生的就業積極性,各地最長的給付期限不應超過12個月;同時,保險的待遇水平也不宜過高,各地的給付水平可由政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自行規定,每月具體給付金額以當地的最低月工資水平的70%-90%為宜。其次,在失業女大學生領取失業保險期間,當地社會保障相關部門應對其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相關服務,以促進其盡快就業。4、保險基金管理。(1)全國統籌,??顚S?。考慮到大學生畢業后就業流動性較高,如部分在外地求學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回戶籍所在地就業。因此,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基金應采取全國統籌,??顚S玫脑瓌t。(2)設立機構對基金進行管理和投資。應設立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對基金進行管理。機構可以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等原則對基金進行投資,如銀行存款、債券投資等,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減少因通貨膨脹等因素給基金帶來的貶值風險。(3)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設立女大學生的個人賬戶,將學生繳納部分作為個人賬戶基金,將學校繳納的一部分也劃入個人賬戶,剩余的學校繳納部分與財政撥款部分作為社會統籌部分,由相關財政部門或機構進行嚴格的收支管理。

六、結語

目前,我國女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處于一個相對嚴峻的狀態,這一問題也會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本文通過對構建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的必要性分析,得出應將女大學生納入失業保險范圍的結論。同時,本文分析了建立該制度的可行性,并對女大學生專項失業保險制度進行了初步構建。相信這一制度的建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女性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困境,并對提高社會整體就業率以及推動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揭秘女生選專業“特權”[N].搜狐網:

[2]葉文振.女大學生就業研究的性別意義與理論建構[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9(02)1-10.

[3]莫蘭.推進性別平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N].中國婦女報,2018-11-20(4).

[4]謝勇,羅曉芳.對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思考[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7(01)30-32.

作者:賀妍 楊玉山 張玥 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