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視角養老保險研討
時間:2022-07-22 09:13:06
導語:基于全球視角養老保險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情況及主要存在問題
我國自建國以來就開始籌建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隨著政治經濟發展的起伏,養老保險的制度建立也經歷了挫折和倒退。在1993年以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上都是采用的社會統籌制度。直到1993年--1997年,我國逐步建立了養老保險的統帳模式。而現代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在1997年以后才逐步完善的。在1999年,我國正式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從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預計中國平均每年新增596萬老年人口,年均增長速度約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然而,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僅面臨著老齡化的威脅,更受到制度缺陷的困擾。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點:
1、養老保險覆蓋率低雖然我國已經建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以及城鎮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但是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沒有建立規范的養老保險制度。而存在著嚴重養老問題的農民工和失地農民則是養老保險覆蓋的盲點。
2、個人賬戶與統籌資金混賬運行造成個人賬戶空帳雖然我國在幾年前就已確立有先收現付制向統賬結合制轉移的思路,并且建立了個人賬戶,但是由于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現收現付制度產生了入不敷出而占用個人賬戶資金形成了個人賬戶空帳。目前關于是否應該盡快充實個人賬戶怎樣充實個人賬戶的討論層出不窮,且在理論界也未能達成共識。但是個人賬戶空帳的存在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長久運行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3、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公平性仍然存在養老保險制度作為政府為老年人提供的基礎生活保障,但是不管是在制度內還是在制度外,不公平的現象仍然存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制度,但其養老待遇卻大大高于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養老保障水平。這一情況在整個社會上形成了對養老制度公平性的質疑,為社會產生了不安定因素。因此,公務員養老制度改革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社會保險領域的熱點問題。
4、巨額隱形債務成為社會保險制度頭上的利刃由于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其發展歷史為目前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在我國未形成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時,個人和企業沒有形成對未來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積累。雖然我國后來在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時通過將所有參保人員分為老人中人成功解決了為繳費參保人員的福利待遇問題,但是也造成了入不敷出的情況。巨額隱形債務仍在存在。
二、國際養老保險的發展趨勢
全球目前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威脅,尤其是部分發達國家,養老問題日益嚴峻。歐洲部分福利水平較高的國家,由于老齡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經濟發展減緩等原因給國家的財政和經濟都造成了嚴重的困難。經過不斷的摸索,一些國家已經成功地對原本的養老制度進行了改革。針對目前老齡化的國際趨勢,一些養老保險改革的方向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達成了廣泛共識??蓺w結為以下幾點:
1、改革現收現付制度,由DB制向DC制逐漸轉換在為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有相當一部分國家包括我國都采用的是現收現付的制度。這種制度在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初期由于操作簡便及其合理性成為國際上的廣泛選擇。然而由于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現收現付制得缺點也迅速暴露出來。鑒于此,許多國家開始在養老保險制度內建立個人賬戶。從待遇既定的DB模式逐漸轉向由繳費確定的DC模式。通過降低或維持國家提供的標準既定的養老保險輔以個人繳費多少為日后領取保險金依據這一模式,不僅可以刺激民眾參保和繳費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國家財政在社會保險領域的負擔。在改革激進的智利,更是一舉將國家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純粹的個人賬戶制度,并將資金交由基金公司運營。雖然在這十幾年內,智利的制度運行的較為成功,但是這一制度改革忽略了社會保險作為公共產品所強調的公平和再分配的功能,推卸了國家政府在這一制度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只會加速社會矛盾的產生和制造不穩定因素,不值得我國借鑒。而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就確定了國家不養老企業不養老的政策,其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上也是純粹的個人賬戶制度,由個人承擔繳費義務,由個人賬戶的積累水平確定日后領取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由于同樣也存在智利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行最低存款計劃,成為了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補充。而美國作為典型的收入關聯性養老保險型在意識到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后也積極改進保險制度,轉換為部分積累制,對社會保險的穩健運行打下了基礎。
2、單一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向多支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轉變在各國對該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大多數國家只重視國家建立的基礎養老保險制度所發揮的作用。隨著時代的更迭,僅僅依靠國家基本制度已經不能對國家民眾形成有效的保障。因此,以美國為首的一部分國家開始積極推行多支柱多層次的養老保險計劃。如美國,不僅建立了混合賬戶制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還在國內積極推行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由于美國在證券市場交易和稅務系統方面都非常規范,使美國的多支柱多層次養老保險改革成效顯著。尤其是企業年金的發展情況受人矚目。目前,企業年金不僅是國家積極推行的養老保險計劃之一,也是企業作為吸引、管理和激勵人才的有效措施。而美國作為商業保險發展巨頭有著良好的商業保險的發展基礎,民眾廣泛也有著良好的風險意識,因此這樣的改革在美國顯得快速而成效顯著。目前還有部分國家在實行五支柱養老保險制度,不過主要還是的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還是以三支柱為主。
3、推遲退休年齡及降低替代率在養老保險發展遇到問題的國家如何用有限的資金解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養老需求不僅需要在源頭方面想方法,在資金出口方面也必須加以控制??刂瀑Y金出口的方法在國際上主要是推遲退休年齡以及降低替代率。目前,國際上,為了緩和社會矛盾,主要采用"彈性退休"、"分段延遲退休"、"分類延遲退休"等方案逐步推遲退休年齡。如法國正是采用了分段延遲退休的方案,而美國通過采取循序漸進提高退休年齡的方式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國的退休年齡已從過去的63歲提高到目前的65歲,歐盟甚至計劃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成員國的退休年齡提高到70歲。在我國上海已經開始通過柔性延遲退休的方案來達到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這一方案會逐漸在全國內推廣開來。
三、國際養老保險發展趨勢在我國的本土化建議
由于我國具有人口多,領土廣,人均經濟水平較差,養老歷史包袱較重,地區發展不平衡等特點,導致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水平極不均衡。目前,在已經建立的城鎮職工養老制度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制度覆蓋面還比較窄,保障水平也比較低。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比較健全的大中城市卻已經出現了大量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空帳。基于的情況,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逐步推進改革、逐漸推廣范圍等緩和的改革方式才是我國所應采取的改革思路。但是在一些迫切需要改革的領域如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等方面也需要拿出改革的魄力來,在合理的時間內出臺合適的改革措施。
1、改革現收現付制,由DB制轉向DC制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混合賬戶為主的養老保險制度,雖然目前多數的個人賬戶處于空帳狀態,大量的資金已被統籌賬戶所挪用。但是目前已經有部分地區在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的支持下試圖做實個人賬戶。但是怎么做實,做實后大量的個人賬戶資金如何管理也是我國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股市發展水平較低,基金投資的法律法規依然不夠完善。如果盲目做實個人賬戶積累的大量資金保值增值壓力巨大,如果投入貨幣市場進行投資交易的話基金安全性又難以保障,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做實個人賬戶不急于一時。應該在積極推進資產市場法律法規建設后為個人賬戶基金安全形成保護基礎后再考慮做實個人賬戶。只有在做好準備的前提下做實個人賬戶才能為參保者以切實的保障。
2、單一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向多支柱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轉變多支柱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目標。但是必須意識到我國目前還缺乏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條件。首先,我國的人均經濟水平較低,而廣大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在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讓中小企業積極發展企業年金仍然不太現實并且缺乏激勵機制。而在國外廣泛采用的減免稅收的激勵稅收在我國仍然沒有發展的土壤。其次,我國的商業保險發展情況仍然比較落后,不管是從保險深度還是保險密度來說都是比較低的水平。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商業保險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過程,但是民眾普遍的保險意識不足,且受制于經濟水平參加商業保險意識比較淡薄。希望商業保險能像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那樣發揮養老保障的作用還不現實。最后,我認為多支柱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應該從機關事業單位首先發展。由于機關事業單位在經濟水平上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建立單位職工的年金系統難度并不大,并且可以有效地降級國家財政的負擔。
3、推遲退休年齡和降低替代率我國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而實際上的平均退休年齡離法定的規范甚遠,且在國際上也屬于比較低的水平。因此提高退休年齡對我國來說應該是比較合理的并且也是大勢所趨。然而若要推遲退休年齡還需采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彈性退休制度、分類退休制度、分階段退休制度等。在降低替代率方面主要是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目前部分福利待遇比較好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替代率達到了百分之八九十,而國際上普遍認為替代率達到60%左右就能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這一現象是不合理且為財政造成了不小的財務負擔,應對這方面進行相應改革。
總而言之,為了應對目前的老齡化浪潮,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必須在一些層面上進行調整。在這里可以積極參考國外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但同時也應考慮我國的具體情況,找到適合我國的改革方式才能讓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在我國取得成功。
- 上一篇:高速公路匝道綠地景觀構造
- 下一篇:蔬菜栽培季節判斷模型創建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