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站養老保險管理現狀及措施
時間:2022-11-02 11:07:09
導語:鐵路站養老保險管理現狀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發展概況
1.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
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1951年國家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標志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條例規定,各參保單位按其工資總額的3%繳納勞動保險基金,基金實行分級管理,全國統一調劑使用的管理模式。此制度因“”干擾于1969年中斷,改由各企業自行負擔。
2.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復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上海率先在全國實施企業退休費社會統籌,即企業均按工資總額的25.5%繳納退休費,由市、區統籌機構“差額繳撥”給企業,企業發放退休金。1991年國務院頒布《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提出“養老保險基金由政府根據支付費用的實際需要和企業、職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的原則統一籌集”,確定了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
3.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在學習借鑒國外經驗、試點論證的基礎上,上海出臺了《上海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實施方案》,于1993年1月施行。這一改革的具體內容是:①引入個人繳費機制,建立個人賬戶;②改革養老金計算方法;③建立養老金增長機制;④統一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上海的養老保險改革被中央所肯定,成為全國統一的模式。
目前鐵路上海站的養老保險統一遵循《上海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法》(1998年9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9號令),納入上海市社會保險管理局統籌管理,實行“統賬分開,做實賬戶”的養老保險分賬模式進行管理。目前鐵路上海站共有在職正式職工1706名,養老保險管理的退休職工1471名(至2014年5月31日),參保人員合計3177名。在職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企業組織的人才結構在年齡上應是多元化的,比例要基本合理對稱,形成梯形結構,如果某一年齡段的人數過于集中,人才的平穩接續可能發生困難。
1.退休職工迅速累積,繳納職工人數增長遲緩,收支人群差值逐年減小從2010~2014年,隨著退休人數的不斷累積,鐵路上海站的繳納人數與領取人數很不平衡,差值呈減少趨勢。以2012年為例,鐵路上海站的制度贍養率達到0.81,即約1.25個繳費職工供養1個退休職工,比全國(0.32,約3個繳費職工供養1個退休職工)高出很多,也顯著高于上海地區(0.43)。由表3可以看出,2010-2013年全國和上海的制度贍養率穩中有降,而鐵路上海站隨著退休職工的逐年累積,制度贍養率在逐年上升。如果制度贍養率在一段時期呈上升趨勢,說明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在短期內會不利于養老金財務制度的收支平衡,也會對未來的財務支付壓力構成威脅。
2.養老保險基金巨大的收支赤字
以2012年為例,上海站合計工資支出74232950.89元,平均每月應繳納(統籌和個人賬戶)合計應為20785226.25元,而實際全站1327名退休職工共領取養老保險金41641260.00元(2012年1327名退休職工人均年退休金31380.0元),年度養老金賬戶收支差額達到20856033.75元,相當于2012年全上海站退休職工1年就領掉了在職職工累積繳納2年的養老金。(2012年職工統計數據)隨著繳納人數和退休職工人數的數量差逐年減少,制度贍養率逐漸上升,且隨著上海城鎮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的進一步提高,上海站的這一養老金收支差額仍有逐年升高趨勢,在上海市養老保險統籌支付的環境下,鐵路上海站的養老保險金赤字將給社會保險的管理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三、鐵路上海站養老保險管理老齡化問題的思考
1.為什么要思考
2014年1月11日,鐵路總公司盛光祖總經理在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上的報告提出,全路必須全面深化鐵路改革,建設一個市場化、現代化、國際化一流企業,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服務。目前鐵路上海站的養老保險管理也已納入上海市統籌,建設有社會責任感的鐵路公司,而不是成為社會的負擔,在養老保險管理方面,如何避免上海站內收支兩條線的差額進一步擴大,如何優化企業的養老保險管理,值得我們鐵路人認真思考。
2.如何面對鐵路上海站養老保險管理中的問題
(1)養老保險征繳面
目前鐵路上海站養老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100%,基于年齡結構中中老年職工比例過高的問題,可以考慮多招收優秀大學生(研究生),補充新鮮血液,同時納入到社會保險中來,成為新生的養老保險繳納生力軍。也可以通過擴大鐵路其他用工的招聘人數跟范圍,在滿足鐵路不斷擴大業務需求的同時,他們也能成為鐵路社保的繳納人群。從長遠看,這將是一件意義非凡的戰略舉措。
(2)在養老保險支付方面
①退休制度的缺陷: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20世紀50年代初定下來的,當時全國的平均期望壽命只有48歲,如今平均期望壽命已經接近80歲,后來國家制定統一制度時把繳費年限確定為15年。因此,這種退休制度的缺陷,造成養老人員的大幅度增加,使得社會保險基金的入不敷出。彈性延遲退休的策略目前是社保研究的熱點,有望緩解養老保險的壓力。②對于申請提前退休人員的職工應該謹慎處理、嚴格管理。前幾年,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大批人員下崗,為了幫助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上海采取了權宜之計,采用提前退休的辦法,不少45歲的女同志、55歲的男同志提前退休過早地進入了“老年”行列。女同志一般只工作了20多年,卻要養40來年,這實際上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的,為了穩定社會,只能讓社會養老保險做出犧牲。然而,也將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由此而來上海提前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巨大赤字。③加強離退休或是居住異地的養老人員管理。養老保險實行統籌和社會化發放后,部分單位放松了對離退休人員管理,對長期異地居住離退休人員的人數、居住地的詳細地址、生存狀況等情況不了解不掌握。實行養老保險統籌后,異地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責任全部落在了社保機構身上,加之養老保險還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社保經辦機構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對居住在本市以外的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工作只能由發放養老金的社保經辦機構完成,造成人去世多年后仍在領取養老金的情況偶有發生。加強對退休人員的跟蹤,及時做好信息更新,也是提高養老保險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
(3)在養老保險稽核能力方面
提高稽核人員業務的熟練程度,規范稽核程序,也能很大的提高社會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的管理水平。社保稽核是一項新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由于現有的稽核人員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稽核業務不熟練,在稽核工作中不易發現問題,有些問題因稽核程序不規范,增加了處理的難度。這不僅需要稽核人員有敢想敢干、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原則、作風正派、公正廉潔的品德,還要掌握財會、審計專業知識,熟悉有關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傊?,為了維護好社會和諧,必須處理好養老保險問題。站在戰略的高度著眼職工的退休養老金問題,也是建設一流的鐵路公司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認真處理好鐵路上海站的在職職工老齡化問題,做好退休職工養老保險的管理,鐵路上海站會進一步增強活力,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服務。
作者:方婧 單位:上海鐵路局上海站
- 上一篇: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中逆向選擇的探討
- 下一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參保意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