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探究

時間:2022-11-07 11:20:19

導語: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探究

摘要:現階段社會發展中,人口老齡化情況日益嚴重。在我國農村地區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對農村地區發展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加之農村“空巢老人”與“留守老人”情況的不斷出現,造成了農村老年人養老成為困難。為解決這一情況,應對現階段農村養老保障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以求找出有效的方法通過實踐幫助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的問題。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農村養老;老年人生活;晚年保障

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為對人口進行有效的計劃控制,我國提出了“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實行至今,雖然對于人口的數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造成了養老難的問題。特別是目前的農村發展中,對于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缺乏相關體系保障,在對老年人提供養老時會面臨多種問題。因此,加快對農村養老體系的完善是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關鍵。

一、我國現階段的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制度缺乏保障。對于農村養老保障相關制度的制定需要與目前農村的實際發展相結合,使得對大部分的需求進行滿足。但由于這項工作耗時耗力,且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只能在能力范圍內滿足大部分的需求。首先,目前對于農村養老保險金的管理不科學,無法有效促進保險管理金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我國在養老和醫療保險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已經逐漸建立,但僅止步于對于疾病貧困等方面,更為深入的風險保障并不完善,包括護理與贍養等方面需要不斷的制度建設完善。(二)家庭養老供給缺少,老年人的生活負擔大。隨著人口老齡化嚴重,老年人口數量的劇增,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F階段我國的主要養老方式是依靠子女贍養,在農村地區,這種養老方式尤其普遍。隨著國家勞動力的不斷減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向城市轉移,受計劃生育基本政策的實施,導致家庭人口逐漸降低,農村人口出生率也隨之降低。在老年人不斷衰老的情況下,青壯年的人口量逐漸下降,對以后的養老問題造成困難。多數的農村老年人成為留守,在生活上無法及時得到子女的照料與關愛,加之一些留守兒童的照看也隨著勞動力的轉移交給了老年人,造成老年人對于自身生活的料理無法完全顧及,生活質量產生影響。(三)農村的養老資源匱乏,出現供需失調的現象。對于農村的老年人而言,在能力所及的時候進行一些農活是他們的唯一可干之事,除此之外,他們的日常生活較為單調,每天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在農村里,對于老年人的醫療設施、養老場所以及休閑活動場所都很少會有,并且還有對養老資源利用不足的情況,造成養老資源的浪費,更沒有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實質性的提高。就目前農村的養老院來看,入住率普遍不足1/2,較大的部分仍然沒有得到運用。在很多老年人的意識里,由于自身對養老的認識不夠,不愿意選擇進入養老院度過晚年生活。但是老年人因為年齡及身體多方面的原因,生理機制與身體特征會逐漸弱化,多數人超過70歲后會對事情更加力不從心,特別是有疾病隱患的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無法自理。但由于目前的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對于專項護理方面的養老服務仍在建設,缺乏大量的專業人員,因此無法對農村老年人提供有效的養老服務保障。(四)農村社會相關養老險水平較低,且實際覆蓋區域小。對于農村的居民而言,養老保險是較為稀少的事情,對于養老保險的認知較低,缺乏對于養老保險的全面認識。再加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相關操作較為落后,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持續,以及農村的生活水平與城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養老保險的購買認知較為薄弱,且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相關部門在農村進行養老保險的推廣時會形成一定的阻礙。多種情況驅使下造成了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較低,保險發展水平過低的現象。

二、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保障的對策建議

(一)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健全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是對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保障的基本措施。在國家的政策扶持與福利待遇幫助下能夠有效減輕老年人的生活壓力,也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滿足感。首先,對于法律相關農村社會保險制度進行完善,加強制度中對于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的相關條例,促進律法的有效實施,為農村老年人對于養老福利的享受提供保障。其次,對于有關的社會救助制度進行完善,確保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工作有效實施。在目前的農村養老保障工作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為促進其不斷完善發展,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嚴格執行,對制度的實際落實提供保障。最后,最為重要的是對農村看病難情況的解決,對農村的醫療提供保障,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其生理體征較差,為解決其看病不方便的情況,應該建立更為完善的醫療救助方案,例如:農村中大隊衛生所對村里的老年人進行信息登記,定期進行上門服務,為他們免費檢查身體,為老年人看病提供條件。(二)加強老年人自我養老的能力。雖然農村的老年人都有子女,但在子女成年之后,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無法及時對老年人進行關懷與照顧。因此,老年人需要對于自我養老能力進行有效的加強。在農村,老年人并沒有退休的說法,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農作勞動。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自身體能也不斷降低,且生活圈也逐漸減小,在心理上會產生一些失落感與空虛感,巨大的心理落差會對老人產生打擊。這時便需要對老年人進行開導,緩解老人的心理狀態。比如:當子女成人之后,老人需要對其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而離家子女可以在初期有意識增加看望老人的頻率,對老人進行心理開導;在一定時間后,逐漸減少探望次數,給老人一個逐漸過渡的時期;除此以外,老人可以在離開農作之后自己尋找新的生活目標,自己發現生活樂趣。比如農村文藝隊中不斷舉行的活動,老年人可以積極參加,提高自我適應能力,加強與其它老年人的交流溝通;將自身精力從子女身上轉移至其他活動,增加生活樂趣。(三)加強農村社區福利和社區服務功能?,F階段農村依舊是以村莊居住形式較多,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較為簡單,且相互之間互動頻繁。因此農村的社區建設發展比城市更有優勢,有利于對于老年人活動的展開舉行,老年人之間可以通過互助實現福利待遇的共享。例如:在端午佳節時,社區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包粽子活動,社區委老年人提供食材,在加工之后將其送給老人,讓老年人共同品嘗,有利于對養老資源的科學分配以及合理利用。(四)加強農村對于養老保險的宣傳。就目前農村養老發展而言,大部分的農民在潛意識中還是較為依賴子女養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子女養老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首先,我們需要對農村老年人樹立養老保險的意識,之后不斷加強對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宣傳,開展相關教育講座,幫助老年人詳細了解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與好處,使其懂得養老保險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加強國家對于農村養老相關保險法律地位的確立,促進法律的有效落實,以及養老工作的正常進行,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提供保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之后的建設工作中,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對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的重視,通過多種有效措施的實行,實現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有效完善,促進農村養老保障工作的不斷發展,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提供有效保障,提高農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充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大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李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思考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03).

[2]安志華.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3).

[3]張元,劉珊珊.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的解決對策[J].北京農業,2015(22).

[4]李石.我國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交際,2014(07).

作者:尹蘭蘭 單位:者沂南縣辛集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