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分析

時間:2022-10-16 03:19:01

導語: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分析

[摘要]養老保險基金安全問題其實就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之所以能夠健康發展的主要支撐點。要想真正解決縣級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主要矛盾,在工作過程中就要始終堅持以覆蓋面積廣、層次多并且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作為養老保險基金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策略。養老保險基金要想走向可持續且安全的發展道路,就要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方針:要不斷完善我國養老保險的機構體系、不斷地擴大以及發展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積、將政府對養老保險基礎的責任做到分工明確、根據實際情況去做出調整制度等策略。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全球人口老齡化

1引言

隨著近幾年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及一些養老保險基金制度在設計上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和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巨大的問題,所以久而久之就導致大部分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世界上所有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基金缺口的類似問題,甚至一些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目前已經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財務危機,這些問題和現狀都導致全球的養老保險基金陷入到一種不可持續的困境當中。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的發展形勢非常嚴峻,并且養老基金的收支缺口也逐步地走向了不斷加大的趨勢當中。有一些老齡化比較嚴重的省市目前養老金已經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對于這種現象我國必須想出有效的策略和方針以此來解決這些緊迫的問題。

2我國縣級養老保險基金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在1999年時就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在世界當中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我國從2001年到2020年期間是快速老齡化的主要階段,在這個期間我國預計將平均每年增加600萬的老齡人口,老齡化的綜合水平將高達17%。在這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的現狀當中,這些問題將會對我國的養老基金持續性發展方面帶來嚴重的考驗。根據相關的數據可以看出參保人數增速已經遠遠低于了養老金領取人員的增速,從這個問題可以明顯看出養老保險的收入小于支出的局面將會不斷地持續下去,如果不根本性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長此以往我國的縣級養老保險基金將會出現赤字更加嚴重的局面。我國實行以現收現付為主兼具基金積累制的“統賬結合”模式。即工資的8%放到個人賬戶上,企業繳納的20%進行現收現付,即用來統一支付給退休一代養老。但在實際操作中,因制度轉型等原因,目前的養老制度實際上是現收現付制的,不是嚴格的“部分積累制”,因此出現了個人賬戶是空賬,與此同時,除了上述問題我國養老保險基金不僅僅存在很多沒有處理得當的歷史債務,而且又加重了收支失衡的問題,在這些因素的逐漸影響下就造成我國的養老基金缺口變得越來越大。由此可以看出,現如今我國養老基金入不敷出已經變成了不爭的事實,并且從未來的長遠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養老基金仍然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和阻礙,所以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現在起積極地尋找合理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此來真正的保證我國縣級養老保險基金能夠得到可持續安全的發展狀態。

3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的若干策略

一直以來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都是世界性的難題之一,政府對社會基本養老做出的承諾本身就具有制度性以及確定性,所以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發展,養老保障覆蓋擴大對財政的潛在壓力將會逐步的表現出來,并且還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特別是當我們遭遇到了金融危機以后,一些歐美等國家都已經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來非常大的養老壓力。所以養老問題已經逐漸演變成了全世界各國社會的重大問題,無論是對于英國、美國、法國等先進國家來說,還是對于發展中的國家來說都具有重大挑戰意義。世界各國為了能夠真正的解決所面臨的養老保險基金所出現的問題和危機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措施,甚至在2010年歐盟委員會了關于通向充裕的可持續安全的歐洲養老體系,開始向社會征集改革的相關建議。從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3.1不斷地創新養老保險制度。我國對縣級養老保險基金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研究和提出了創新養老保險的相關制度,以此來力圖克服和解決縣級養老保險基金所存在的危機和問題。主要解決措施包含了要在縣級實施完全的基金制、不斷地完善以名義賬戶制以及發展多支柱養老的模式等。完全基金制的本質意義其實就是為同代自養,也是對傳統現收現付制的養老制度所進行的翻天覆地的改革工作,這種解決措施主要強調的是個人激勵機制,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個人收益與個人所做出的貢獻成正比。從相關的理論角度來分析完全的基金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出現。名義賬戶制指在籌資方式上仍然采用現收現付制,但是它借鑒的是完全基金制,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個人的賬戶,并且使個人的繳費與未來的退休直接產生聯系。名義賬戶其實擁有著激勵機制,所以這樣的制度不僅可以增加儲蓄,還可以有效地避免現收現付制度在轉向完全基金制度過程中所產生的巨額隱性債務。最后一點就是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這種養老保險體系是除了由政府管理以及國民參加的保險之外,還創設了由市場管理以及國民自愿多種形式為補充的養老保險。三支柱的模式是現在世界各國所普遍采用的養老保險體系,充分地為每個國民提供了更加優惠的養老年金。3.2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我國可以將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開始從國有企業不斷地擴大到各種各類的企業當中,從單位的職工擴大到每一位居民當中,然后逐步地按照常住人口納入到養老當中。特別是一些在縣級打工的農民工,因為大部分的農民工都被排斥在國家養老體系之外,所以應該積極地將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吸收到養老保險基金體制中,這樣的辦法也可以有效的擴展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數量,從而大大的減輕發放基金的壓力。與此同時我國農民工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在農民工的保險基金制度上可以采取分層保障的解決措施,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參與到保險基金制度中,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無論是退休工人還是體制之外的農民工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3.3明確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責任。對于明確政府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責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立法,只有法律才可以真正的改變財政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入隨機性,從而確立起公共的財產體系。其次就是要將財政投入比例變得明確化,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財政投入對于實現城鎮養老保險基金未來可持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須立法穩定現有的正常投入力度,并且不斷地加大適度投入的比例。

4結論

我國養老金無論是從運營以及管理方面來說還是從監督方面來說,都需要恰當的引入能夠逐漸完善市場相關機制。在沒有真正的實現全國統籌的目標之前,我國的政府以及國家單位都應該積極的鼓勵地方統籌區域建立相關的儲備基金,與此同時我國中央還應當建立國家級的養老保險風險儲備基金,通過引入市場化的投資運營手段來真正的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的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抗風險以及抗壓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飛飛.上海養老金水平低于全國俞正聲坦言不敢漲太猛[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01-19(A01).

[2]李曉霞.上海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償還[J].中國集體經濟,2010(2):197.

[3]閆玉龍.歐盟欲破養老困局[J].中國社會保障,2010(1):

作者:張芹 單位:交城縣社會勞動保險事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