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財務風險論文

時間:2022-03-03 03:54:48

導語:商業銀行財務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財務風險論文

1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

1.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由于借款人到期無法償還貸款而導致商業銀行損失的可能性。貸款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從國內20家上市銀行2013年年報看,營業收入中利息凈收入仍占據著主導地位,占比達77%。因此,信用風險也就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重點。2013年上市銀行貸款質量出現下滑,截至年末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合計4850億元,較2012年末增加794億元,增幅高達19.6%;不良貸款率為0.97%,較2012年末上升5個基點,其中農行、交行和中信銀行不良率分別為1.22%、1.05%和1.03%,均在1%以上。步入2014年,銀行資產質量依然面臨較大挑戰,三季度末15家上市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雙升”,其中“工農中建交”五大行與招行、中信、光大、民生等9家銀行不良率在1%以上,其余的興業、平安、浦發、華夏4家股份行的不良率徘徊在0.95%~1%的區間中,其中房地產、融資平臺、造船、煤炭、鋼貿銅貿等大宗商品貿易成為不良貸款高發領域。

1.2操作風險

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外生性的風險相比,從操作風險的引發因素來看,主要由內部因素引發。現代銀行機構越來越龐大,它們的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銀行業務對以計算機為代表的IT技術的高度依賴,還有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的趨勢,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可能帶來很大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后果。過去一二十年里,這方面已經有許多慘痛的教訓。巴林銀行作為一家百年銀行,由于外匯交易員里森違規操作,最后以1英鎊的價格被荷蘭國際集團收購,教訓十分深刻。

1.3市場風險

利率和匯率風險是商業銀行存在著的兩種主要市場風險。2014年,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包括利率、匯率、大宗商品在內的主要風險因子,波動更為劇烈。從利率來看,未來美聯儲量化寬松(QE)政策的調整,將對市場形成較大影響,美元利率有繼續上漲的趨勢,商品市場將在震蕩中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國內利率市場化加速,資金流動性緊張趨于常態化。2013年7月以來,人民銀行放開貸款利率限制,存款利率開放已提上日程,對銀行的定價能力、運營成本等形成嚴峻考驗,國內銀行業高度依賴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難以持續。從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正穩步推進,加大了雙向浮動的波幅,再加上商業銀行涉足金融衍生產品的日益加深,匯率的波動會對商業銀行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大量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對銀行的跨境金融服務能力、全球資產配置能力、全面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1.4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當一家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它就不能依靠負債增長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變現資產來獲得充裕的資金,因而會影響其盈利能力。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可能導致銀行倒閉。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占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如果商業銀行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如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2013年6月份,中國銀行體系出現多年罕見的“錢荒”,6月銀行間隔夜頭寸拆借利率一度飆升到13.44%,同年12月又再次發生“錢緊”,社會資金狀況整體偏緊。

2商業銀行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導致銀行發生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主要歸納如下三個方面。

2.1經濟延續下行態勢,加快信貸風險蔓延

銀行是一個順周期的行業,在經濟向好時,銀行大力投放,一些問題和矛盾可能被掩蓋了,但是暗礁一直存在。自2012年一季度以來,銀行業不良貸款連續11個季度反彈。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金融風險“水落石出”,從全國銀行看,信貸風險不斷暴露,不良貸款高發區域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一步擴散;重大風險暴露時有發生,因經營惡化、資金鏈斷裂等引發的老板跑路、外部騙貸、挪用資金、非法集資等案件頻發,有跡象表明當前經濟及金融領域存在風險正在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擴散的動向,具體表現為小企業客戶風險向大中型蔓延、民營企業風險向國有企業蔓延、高風險產品風險向低風險產品蔓延。

2.2市場競爭加劇,考驗銀行經營風險能力

銀行競爭日趨白熱化,并引發惡性價格戰、降低準入標準、放松監控管理等現象,既擠壓銀行利潤空間,也擴大了風險敞口。同時,證券、基金、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不僅在客戶融資等傳統領域,而且在投資理財、資產管理等新興領域與銀行爭搶客戶和業務,其發展勢頭迅猛,增速遠超過銀行業。2012年,證券和保險公司合計融資約1.68萬億元,達到十年前的8倍。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大量非金融機構依托互聯網大力拓展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銷售基金、保險、理財產品,開展小額貸款、信用支付“(虛擬信用卡”)、P2P貸款、眾籌融資等,如互聯網金融產品異軍突起,跨界進入金融領域,蠶食銀行固有的市場份額,將市場競爭的深度和廣度大為擴展,特別是對銀行視為安身立命之本的存款產生巨大沖擊。從不久前的2014年上市銀行三季報中可以看出,16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半年報時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萬億元,降幅達1.97%以上,是15年來銀行存款規模首次季度下降。

2.3操作風險管理基礎依然薄弱,員工行為風險需要特別關注

銀行風險的背后,往往與操作風險緊密相連,從銀行業發生的重大風險事項成因分析,部分是外部環境和客觀原因造成,但更多是由于內部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合規、存在違規違紀現象,可以說是十案十違章。同時,由于銀行工作的特殊性,銀行員工與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聯系廣泛,如果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刺激和誘惑。分析銀行系統暴露的一些案件和重大風險事件的原因,有一些銀行員工參與非法的或大額的博彩活動,有員工經商辦企業、賬外經營或設立“小金庫”;有違反不相容崗位管理規定混崗操作的;有違規代客辦理業務或代客保管重要物品的;有利用本人或本人控制的賬戶歸集或過渡資金的;有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經濟利益的;有違規收受客戶回扣的;侵害銀行資金安全,導致操作風險損失。

3加強商業銀行財務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

3.1高度重視經濟周期對商業銀行實現持續穩定盈利帶來的挑戰,防范信貸風險

要研究經濟的走勢規律,未雨綢繆,加強對區域經濟形勢的判斷,加強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嚴密關注信貸風險變化趨勢,特別關注與經濟周期變化密切相關的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要加強對微觀經濟主體經濟行為的研究,在單個客戶上,要分析行業與客戶的關系,分析客戶的競爭力、成本控制等情況,掌握實質性風險點。一是要了解好客戶的信息,信息不對稱是銀行業務發展過程中的最大難題,要著力強化真實性管理,嚴格執行實地走訪制度,防范道德風險;在調查、評估、審批過程中,積極關注貸款企業“一流三品三度”“(一流”即現金流量,掌握企業真實經營情況“;三品”即人品、產品、押品“;三度”,即關注忠誠度、貢獻度、產品覆蓋度)。二是要加強對客戶的評價,通過對客戶財務、經濟、管理等基本面分析、判斷企業面臨的風險;對主業不清、不務正業、盲目擴張、脫離實體經濟、鉆營取巧、行為不端、誠信度差、管理混亂的一些企業,要高度警惕,敬而遠之。三是加強貸后監測,克服“重貸輕管”“、重貸前輕貸后”等不良傾向,切實加強信貸經營管理,在貸前調查、信用評級、項目評估、信貸審批、抵押落實、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環節嚴格把關,著重抓好貸前、貸中、貸后三大環節關鍵風險點。

3.2重視操作風險防控,確保規范發展

操作風險防控要努力形成“不想違、不能違、不敢違”的良性局面。一是加強職業操守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風險防范體系,常說常講,讓員工從思想深處樹立“不想違”的意識。二是及時重檢和更新制度,結合產品、流程變化,及時重檢和調整與業務不相容崗位(職責),形成“不能違”的制度約束。三是加強現場和非現場監控檢查,經常性開展員工行為排查,尤其是對有經商辦企業行為的員工,有賭博、大量購買彩票等不良嗜好的員工,支出與收入嚴重不相匹配的員工,八小時外社會交往復雜、朋友圈魚龍混雜的員工,要加強重點關注和風險排查,發現問題苗頭的要果斷調離重要崗位,采取風險隔離措施做好預防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管理松弛、違章違紀突出的單位,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加大違規問責力度,使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使懲處成為高懸頭頂的“利劍”,形成“不敢違”的震懾力。

3.3加大金融創新,提高業務收入的多元化

如果以市值、資產規模、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指標衡量,中國的商業銀行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但為什么尚不敢說我們是一流商業銀行,可能在諸如效率、創新、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偏低,2013年國內20家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是19.4%左右,而發達國家的大銀行一般在40%~50%。中間業務相對資產業務具有“三低”特性,是“低資本成本、低資金成本、低風險成本”的業務。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存貸利差將逐漸縮小,銀行在盈利模式上,要從以利差收入為主向利差和非利差收入并重轉變,從資本消耗型業務向資本節約型業務轉變,提高非利差收入的總量和占比。

4結語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特殊企業,其風險性與生俱來。財務風險是現代商業銀行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更是不可避免。在挑戰和機遇并存、效益和風險同在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下,商業銀行應正視現實,客觀地分析和識別財務風險,采取各種措施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才能有效促進銀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作者:劉佳萌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