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與規避
時間:2022-02-23 09:57:03
導語:企業并購財務風險與規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并購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在我國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企業并購在實現企業發展戰略、促進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方面在我國經濟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但由于并購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風險,特別是在金融風險的收購,決定著企業并購的成功。所以,在企業并購過程中,管理者必須充分的考慮和衡量財務風險,做好財務風險的規避工作,以確保企業并購活動的成功進行。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理論基礎
1.理論。委托-人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場中存在兩個相互獨立的個體,雙方都在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效用的極大化。2,雙方面臨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雙方掌握的信息處于不對稱狀態,人比委托人掌握的信息多,有信息優勢。3,委托人的信息影響委托人的利益。因此由于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之間存在的這種委托——關系的存在是導致并購財務風險存在的一個原因。
2.效率理論。傳統的效率理論認為并購可以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也就是“1+1>2”的協同效應,包括規模經濟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企業為實現協同效應,過于高估并購后帶來的潛在收益,高估本企業的管理能力,帶來財務風險。
二、企業并購引發的財務風險
并購的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來源于并購過程的各個方面,企業并購會面臨融資、定價、支付,財務整合風險。由于我國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的不完善和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主并企業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可能會不準確,主并企業籌集資金時選用融資方式不當、支付并購資金時支付方式不當,并購后財務整合行為的不當都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
1.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是指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由于融資方式選用不當所引發的收益變動風險。我國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種融資方式。企業內部融資的資金來源于企業內部的留存收益,企業使用這部分資金,無須償還,也不需要對外支付利息,從而不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流量,不會使企業面臨償債風險。但主并企業利用內部融資方式對目標企業支付并購資金進行并購將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主并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權益融資來籌集資金,會使主并企業股權資本結構發生變化,主并企業原有股東的股權會被稀釋,會削弱其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使企業面臨一定的風險。主并企業通過向銀行貸款方式進行債務融資取得資金,企業將承擔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義務。如果主并企業在并購完成后出現經營狀況不善,預期收益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成本,到時無力償還銀行貸款的狀況,會使主并企業面臨到期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影響企業的信譽,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從而引發財務危機。
2.定價風險。定價風險是指由于主并企業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過程中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市場缺乏有效地監管的情況,我國企業價值評估體系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存在一種委托—關系,委托方即主并企業所掌握的信息量與方即目標企業相比,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目標企業在對自身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對未來的收益能力等方面與并購企業的預期會存在一些偏差。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及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并購企業依據對目標企業未來的收益能力及其對應時間的預期進行價值評估時,如果目標企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對自身財務報表的數據進行一些篡改,隱瞞自身的部分債務,用以“修飾”其財務狀況,而并購企業未能發現這些問題,這將很可能使主并企業高估目標企業的實際價值,提高目標企業的并購價格,增加主并企業的財務負擔。而且由于對目標企業的價值的估計不夠準確,使得并購企業在并購過程中不合理的使用資金,影響主并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從而導致主并企業發生財務風險。
3.支付風險。支付風險是指主并企業在支付并購對價中由于支付方式選用不當所引發的風險。我國企業的支付并購資金主要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證券支付三種支付方式?,F金支付是使用最頻繁的支付方式,對于主并企業而言,利用現金支付使企業現有的股權結構不受影響,現有股東對本公司的控制權不會被稀釋,現金支付能夠使并購活動迅速完成。但是現金支付會給企業帶來沉重的現金負擔。如果主并企業不能通過外部籌集資金且企業內部資金流動資產不足的情況下,使用現金支付方式會使主并企業面臨償債風險。主并企業采用股票支付,企業不需要支付大量現金,因而不會影響企業現金狀況。但是在并購完成后主并企業的原有股東的股本結構會發生變化,原有股東對企業的主導控制權會被削弱,達不到有效地控制目標企業的預期。目標企業的盈利狀況較差在短期內還會導致企業每股收益的減少,導致主并企業股價下跌,帶來財務風險。
4.財務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是指主并企業在取得對目標企業經營控制權之后,由于資產管理、財務、人員等方面整合不當而出現的不確定性,由此導致的風險。主并企業缺乏整合思想,對被并購企業的財務制度以及財務營運過程、財務行為不當未能引起重視,過度的相信只要進行并購就能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實現企業的協同效應。主并企業未能對被并購企業的治理結構、組織制度進行有效整合,并購雙方因財務制度、財務機構設置的不同發生矛盾。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潛在的財務風險發生。由于主并企業高估并購后帶來的預期收益,高估企業的管理能力而與實際收益、管理效果相背離,增加企業的營運風險。
三、規避企業財務風險的對策
1.確定融資額,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主并企業在對目標企業進行并購之前應選擇目標企業選擇合適的估價方法,準確的估算好資金需求量,根據企業的實際能力,依據行業環境、市場競爭狀況,確定好并購規模。主并企業不能單一的依靠內部融資或外部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而應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融資。當主并企業擁有大量的盈余資金時,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現金融資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償債風險。當主并企業利用外部融資進行融資時,應合理的確定長期融資方式、自有資金與負債比例,將負債有效地控制在本企業的償債能力范圍之內。主并企業利用權益融資,應避免原有股東股權稀釋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2.并購前充分調查,謹慎選擇目標企業。主并企業在開始并購之前應對目標企業進行充分認真的調查,對其產業環境、市場競爭能力、經營狀況、產品或服務信譽等方面進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企業的債務狀況,對目標企業的價值進行準確評估。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確定目標企業并購價格,減少并購企業的財務負擔。
3.多種支付方式組合支付。企業要結合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以及目標企業的意向,將現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證券支付、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等支付方式進行組合,分散由于單一支付方式產生的不利影響。主并企業采用現金方式、權益組合支付能夠避免因單一使用現金大量支付和股票支付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經營負債率。主并企業利用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現金支付等方式組合支付不會使企業面臨償債壓力,不會使企業面臨較大的償債風險。主并企業利用現金支付、權益支付、混合證券組合支付,能夠在保持公司現有的經營狀況下,充分發揮各種支付方式的優勢,提高并購效率。
四、結語
企業并購活動的成功有利于企業形成規模效應,促進企業的發展。所以,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必須做好財務風險的規避工作。為降低和減少財務風險,主并企業應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目標企業,選擇好融資、支付方式,加強對并購財務狀況的整合,提高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和反應力,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作者:羅舟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寧,滿水平,2005:《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與防范》,《企業研究》,第7期:P71~72.
[2]陳萬江,2007:《高級財務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3]何敏,2007:《企業并購失敗的視角分析》,《中小企業科技》,第5期:P122
- 上一篇:鐵路企業財務人員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下一篇:國有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解決措施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