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探析
時間:2022-10-28 04:44:23
導語:互聯網金融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銀行財務風險特征進行分析,結合該背景下常見的銀行財務風險與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提出銀行可通過“完善撥備計提制度”等舉措完善自身內部制度,通過“定位精準服務”等舉措來加強自身的財務風險管理能力,通過“完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流程”等舉措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建設,促使銀行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使銀行適應互聯網金融背景帶來的影響并實現長遠發展。
[關鍵詞]銀行;互聯網金融;財務風險管理
1風險特征
第一,財務風險傳播速度快且具有破壞性,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業務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進行交易且交易速度極快”的特點導致銀行財務風險一旦出現便難以及時糾正;第二,財務風險監管困難重重,即互聯網金融背景要求銀行必須具備更為出眾的信息管理能力,若信息管理能力較差、銀行與監管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就會導致財務風險難以得到監管;第三,財務風險責任難以明確,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銀行業務流程更為復雜,涉及通信運營商等,當財務風險發生時,如何劃分財務風險責任就成為銀行必須面臨的難題。
2常見銀行財務風險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財務風險如下:第一,資本不足引發的財務風險,關于該風險須知,銀行的資金來源方式主要為客戶存款,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余額寶、零錢通等網絡金融理財產品因具備回報率偏高、投資便利、存取款操作簡單等優勢廣受大眾青睞,比起銀行活期存款,大眾更傾向于將零散資金注入余額寶、零錢通當中,這導致銀行資金吸取能力有所下降,當資本不足、負債率偏高時銀行資本結構不平衡,就更容易陷入財務風險;第二,資產質量不佳引發的財務風險,銀行資產質量不佳多與銀行貸款業務中損失類貸款比例過高有關,當損失類貸款比例過高、大量資金得不到及時回收,銀行的財務風險抵抗能力會有一個明顯下降,也就更容易陷入財務危機當中;第三,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流動性風險更加明顯,這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業務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線上交易有關;第四,盈利性下降導致的風險,銀行能否實現盈利主要要看貸款業務,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多種多樣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擠占了銀行的盈利空間,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會使銀行更容易陷入財務風險當中。
3風險管理問題
第一,制度因素導致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問題。例如,某些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問題,銀行在處理貸款業務時,未根據貸款業務風險管理需求設置監督管理機構,給員工留下消極怠工、作假舞弊的空間,導致銀行在處理貸款業務時存在效率低、質量差等問題,使損失類貸款比例增長,銀行資產質量不佳,從而引發財務風險。第二,人員因素導致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即互聯網背景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缺乏充足的人才保障,更容易面臨財務風險,關于該點需要了解:一方面,銀行內大部分工作人員都缺乏風險管理意識及手段,且對互聯網金融了解不深;另一方面,在現實約束下,即使銀行重視人才培訓,也很難通過短期培訓迅速得到業務能力極強、具備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及能力的人才。第三,設備與技術因素導致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積極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逐漸上升,此時若缺乏設備與技術保障,銀行更容易出現財務風險。例如,銀行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業務交易時,若交易系統存在漏洞,可能導致銀行出現資金被盜等情況,若資金被盜問題影響較大引起客戶恐慌,出現客戶大量流失,就可能引發銀行財務風險。第四,思想因素導致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比如,銀行管理人員長期把管理重點落在“市場占比”上,為提高市場占比不斷參與高風險項目、盲目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導致銀行財務風險增大。
4管理舉措
4.1完善銀行內部制度。完善銀行內部制度建設的主要舉措如下:第一,從全面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要完善內部制度,必須進一步完善撥備計提制度、資產負債制度,并加強流動性風險持續監管與信用風險監管;第二,為提高銀行資產的安全性,在完善銀行內部制度時銀行要改善貸款結構,通過改善貸款管理流程不匹配問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并加強貸后管理、實施信貸績效考核等辦法來降低不良貸款比例;第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重視銀行內部人員財務風險管理意識的培養,同時構建目標管理體系、過程管理體系、監督管理體系,通過目標引導以及全過程監督使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第四,提高銀行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此時,必須結合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銀行財務管理需求與銀行特點找對人員培養方向,制訂出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與方案,同時適度使用激勵、考核制度。4.2提高銀行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如何提高銀行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可從以下三點入手:第一,定位精準服務,即銀行在開展業務時必須找準自身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及范圍,降低銀行運營成本,同時規避盲目擴張,降低資本不足引發財務風險的可能;第二,采取多元化經營模式,即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通過地域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來提高銀行對財務風險的抗性。關于地域多元化須知,銀行在推行地域多元化時必須擁有堅實的財政儲備、最好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向外擴張;關于產品多元化須知,銀行在推行產品多元化時必須以充分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必須找準高收益項目且必須結合銀行現有基礎與銀行優勢;第三,發展道路特色化,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可通過特色化發展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例如針對中小微企業需求打造專屬中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產品,從而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降低銀行因盈利能力不足出現財務風險的可能。4.3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建設。第一,完善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流程,首先,銀行要根據不同業務與不同部門面臨的財務風險對風險識別職責與基本分工進行明確;其次,銀行要明確財務風險識別范圍,使財務風險防范范圍從銀行內部逐漸向整個行業以及經濟大環境擴張;再次,銀行要完善風險識別內容,除了摸清財務風險規律、分析財務風險原因外,還要對財務風險進行更為有效的預警與防范;最后,銀行要利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各項先進信息技術,例如大數據技術,進一步完善風險識別方法。第二,加強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此時需注意,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必須循序漸進,在設計該系統時銀行可參考國內外案例借鑒他人經驗。另外,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在對財務風險信息進行管理時,必須做到管理具有層次性,且不同領域信息保持相對獨立。第三,完善銀行財務預警體系,一個完善的銀行財務預警體系要包括財務風險防控方法、財務風險防控模型、財務風險目標預警、財務風險防控指標體系。第四,完善資產流轉系統,借此對銀行資金流轉速度、流向進行管理監督,從而實現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降低銀行資金流轉環節的財務風險。
5結論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財務風險更加復雜,財務風險管理難度也有所增加,銀行要實現生存及發展,就必須重視財務風險管理研究,積極采取有助于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在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時,可從完善內部制度、提高銀行財務風險管理能力、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建設三方面入手,除了采取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多元化經營等措施,銀行還可通過加強信用評級制度建設等做法,進一步減輕銀行財務風險管理壓力,促進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尚遠超.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銀行財務管理[J].納稅,2019,13(34):106-107.
[2]鄭思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優化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9.
作者:李凱凱 單位:山東廣饒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財務轉型中財務分析的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