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工作的強化

時間:2022-11-11 05:09:05

導語: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工作的強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工作的強化

一、構建企業財務管理內控工作的組織模式

企業的審核所涵蓋的范圍應足以核實在整個企業內,財務內控工作政策及程序都得到有效實施。高層管理者應確保審核計劃的范圍及次數與企業的風險承擔相符。在審核程序中識辨及報告的任何操作事項應按情況而定由高級管理人員及時及有效地予以處理。

二、采用基于財務風險管控的內部控制措施

(一)重視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風險包括財務活動的障礙、法律的風險、不夠好或不完整的流程、詐欺的活動等,這些都有可能妨礙財務部門達成其目標。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事件辨識、風險評估、風險回應、控制活動,分別敘述如下。一是事件辨識為辨識確認會影響企業財務部門達成其財務目標的內外部事件。事實上,企業所有部門對于辨識與管理作業風險均有責任,這些風險包括規章遵循風險、財務報表風險、財務效率效果風險。二是風險評估是計算每一個潛在風險事件的發生可能、預期結果,包括有形及無形的潛在成本。三是風險回應表示要有合適的方法來處理風險,不管是回避、接受、減少或是分攤,包含將風險與企業財務部門的風險忍受度。四是財務控制活動是指建立政策與程序,以幫助企業財務部門有效率且有效果的實施風險回應??傮w而言,為了要使企業每一名財務人員對風險管理的績效更負有責任,財務部門必須在每一部門的策略目標下,加入所需達成的風險目標。進而在所設立的每一部門的策略目標中,加上實施控制自我評估的目標,每一名財務人員被要求處理財務業務時,貫徹執行防范潛在風險。至于財務業務監督工作方面,通常是可由兩個部門所負責,也即財務部門管理者與企業內部控制人員。財務部門管理者主要負責監控財務的績效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人員除了監督在財務部門里的風險管理外,也要確認企業財務部門整體策略目標,和風險管理架構在各部門的運作是否有效率且有效果。

(二)風險導向內部控制

財務風險管理的評估及改善,是企業內部控制重要工作項目之一。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包括:財務業務部門、獨立風險管理小組、獨立風險監督。這種設計能夠強化風險管理,提升內部控制效果。具體來看,內部控制工作應涵蓋如下內容。一是風險大小順序。提升監督活動的效率及效果的方式,可以將監督與風險評估成果作連結,這有助于評估者聚焦監督重點于影響企業財務部門目標達成重要風險的相關控制活動上。排定風險大小順序方面,是內部控制風險評估要素的重要部分,單獨執行個別風險評估,有時能輔助監督功能。二是辨識關鍵控制活動。有關組織辨識關鍵控制活動的方法,包括: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如何管理及抑制各種風險;判定哪些控制活動對監督功能提供最多貢獻。三是辨識具說服力的信息。關鍵控制活動篩選完竣后,評估者應辨識哪些信息可以作為支持財務風險控制活動是否依據設計目的進行。四是執行監督作業。依據財務風險大小順序篩選關鍵控制活動,辨識具有高度說服力信息后,組織執行監督程序,進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管理及抑制影響企業財務部門目標達成相關風險的效果性;監督作業包括運用持續監督程序及個別評估,收集及分析具說服力信息,作為COSO架構下的內部控制有效結論的組成要素。

作者:居在華單位:浙江金平拉絲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