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后企業財務戰略調整對策
時間:2022-01-17 09:34:29
導語:“營改增”后企業財務戰略調整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施營改增之后,這對中國眾多企業的運作產生較好的發展機會。要想更好的體現營改增的意義,讓企業稅負有所削弱,借助政策變革,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所以企業要緊抓有利發展時機,更好的體現自身積極性,全面運用納稅規劃,提高與改進企業財務監管制度,讓企業的經濟收益獲得較大程度的體現。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財務戰略
實施營改增規定之后,在企業財務監管領域形成新的規定,這對企業運作產生一定的機會與威脅。因此,企業要深度研究營改增的有關規定,持續改進與調整企業財務監管形式,盡可能的規定營改增的規定產生的消極作用。所有企業要緊抓機遇,迎接挑戰,建立全面的財務健全機制,推動企業長遠運作。
一、投資戰略調整方面
(一)適時增加固定資產的投資,提升硬件競爭力?!盃I改增”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在一定程度發揮了促進作用,企業“營改增”之前,屬于營業稅征稅范圍,一些固定資產,不能抵扣包括購入的機器設備、交通工具的的進項稅額;實施營改增以后,企業能夠抵消購買固定資本相關的進項稅額,為此,企業應抓住機會,將運營線適當擴大,投資固定資產,通過大額進項稅抵扣的金額,將企業稅收負擔減輕,因此,應在實施“營改增”政策會,將固定資產的投資延后[1]。再者,企業還應對購入固定資產的時間正確地選擇,特別是企業,季節會對其經營活動產生顯著的影響,銷售額存在周期性變動,對固定資產的購入,也應選擇銷售額的周期。若是企業具有較高的營業收入、則可相應的減少應繳納的增值稅,最終實現節稅的目的??傊?,企業“營改增”形勢下,在投資戰略方面,需要將固定資產的投資適當的增加,由此既可以實現降稅,又可以不斷更新固定資產新,促進硬件設施競爭力的提高[2]。(二)適當增加投資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若是企業有意向投資開立子企業,則可對相近于行業的相關聯的行業進行選擇,因為企業內部各投資子企業之間發生關聯交易,在“營改增”實施之后,對于營業稅不必再重復繳納,同時還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開立,由此將企業稅負降低,并可使聯運業務進一步擴大,促進聯運成本的增加,實現最小化的成本,將稅收負擔進一步減輕,最終實現節稅的目的[3]。
二、籌資戰略調整方面
實施營改增之后,這對中國眾多企業的運作產生較好的發展機會。要想更好的體現營改增的價值,讓企業稅負不斷被削弱,借助政策調整之機,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所以企業要緊抓發展機會,全面體現企業積極性,全方位借助稅負規劃,提高與改進企業財務監管機制,讓企業的經濟收益獲得較大程度的體現。(一)采用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對于資金的獲取和籌集,可采用多種方式,而不單單是靠內部積累。比如企業獲取生產或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可通過企業債券發放、股票發行、企業之間對資金的相互拆借以及銀行借款來實現。但不用的籌資方式,會產生不同的稅負效應?;诖耍髽I在籌資過程中,可對與自身發展相適合的籌資戰略進行制定,為了實現最小化的稅負,籌資方式一定要合理[4]。(二)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的比率。企業“營改增”之后,可以資產負債的比率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提高,將負債“稅盾”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以此促進財務杠桿的效用的增強,實現合理減稅的目標。長期債務所發揮的“稅盾”作用,可由增值稅稅負與籌資戰略中長期資產負債率顯著負相關的結論獲取。但是大型企業“營改增”之后,資金的籌集,可通過發售可轉債的方式實現,通過利息的支付,而將應納稅所得額降低。若是企業計劃購入固定資產,則為了促進自身硬件競爭力的提高,可選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籌集資金,以對長期債務資金進行獲取,這樣還可實現企業的合理避稅[5]。
三、日常資本運營調整方面
(一)細化收入類別,區分不同業務類型模塊的會計核算。首先,加強納稅籌劃。就小規模納稅者來說,營改增的變革形式,可以降低稅率。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要和本身納稅主體的真實狀況一致,對于各項規定中的優勢給予科學運用,借助形成最佳稅負規劃,加大顧客資源,完成企業納稅優惠政策的落實。借助針對顧客的全面開發,可以進行稅負的遷移。所有流通流程,皆為增值稅的征收范疇。出于降低企業新增加的稅收的稅率,能夠借助轉移稅負的形式給予達成,從而提供企業的市場競爭核力。出于有效增加顧客資源,針對稅收規定內的特殊要求,企業要借助全面運用有關政策要求,逐漸開拓稅收優惠的范圍,降低稅負數額[6]。其次,調整賬務處理內容。企業要仔細研究營改增的有關規定,從而及時的完善賬務操作有關環節。科學核算與申請納稅狀況,運用存在較好適應性的稅務規劃,較好的保護企業收益。在變革的最初階段,出于達成針對各個區域構建分企業的企業的稅負幫扶,能夠借助業務讓渡的形式,借助持續健全稅負規定,科學避免稅務不公正的情況。企業應強化增值稅的相關核算內容,確定增值稅核算形式、周期、專用發票的獲得形式。(二)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下,適當增加業務的外包。對于自身不擅長的非核心業務,為了實現對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的獲取,企業可將其給富有豐富的專業經驗的外包企業運作,由此將時間節省下來。使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和資源,對核心領域集中發展,提高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將自身的競爭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在“營改增”之前,企業無法抵扣營業稅,“營改增”之后,則可對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特別是只有通過外包形式,才可以實現對人力成本支出部分的進項稅的抵扣,抵扣后能有效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以此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并降低企業的稅金。既可以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還能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出來,提高效率的同時,真正實現揚長避短。
四、結論
實施營改增的規定之后,這在企業財務監管領域形成新的規定,對企業運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企業要深度掌握營改增的相關規定,持續改進與調整企業財務監管形式,盡可能的規避營改增規定產生的效益作用。所有企業要緊抓發展機會,面對不利環境,建立健全的財務監管機制,推動企業的長遠運作。
參考文獻
[1]弓慶華.全面營改增對倉儲物流企業的影響及納稅籌劃[J].現代商業,2016(12):159-160.
[2]胡怡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三大意義[J].中國稅務,2016(4):15-16.
[3]胡怡建.如何發揮好“營改增”的功能效應[J].國際稅收,2012.
[4]胡怡建.全面實施營改增的企業稅負變動影響分析[J].新會計,2016(7):6-7.
[5]何艷.全面“營改增”后在建項目的納稅籌劃[J].冶金財會,2016(7):15-17.
作者:李崇年 單位:于陽煤豐喜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上一篇:電網企業財務預警機制構建
- 下一篇:現代企業財務戰略業績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