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與法治導學實踐探討
時間:2022-10-11 08:55:10
導語:小學道德與法治導學實踐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科特點,教師必須在綜合考量各種限制因素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設計,尤其要科學引導、有效引導,才能提升教學實效,構建智慧課堂、趣味課堂。作為教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導學方式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導學形式眾多,插圖導學、案例導學、歌曲導學和體驗導學都是比較適合的切入點,可以給學生帶來多重啟迪。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導學
在傳統教學框架的影響下,教師不懂得創新和變通,總是采用同一種導學形式,最常見的就是問題導學。這種導學形式雖然能夠將問題直接呈現出來,讓學生對知識有清晰認知,但長此以往,學生對問題導學法會產生“抗體”,只能順著教師的思路前進,不愿意主動思考、深入探究。久而久之再有效的問題也無法起到啟智的作用。革新導學形式,升級教法學法已經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插圖導學,激活學生多元思維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為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插圖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不僅能夠加強對讀者的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還能使讀者更直觀地認識到知識點,它是文本必不可少的部分,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庇纱丝梢姡虒W實施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對文字信息的梳理,還要從插圖中尋找切入視角。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在編寫時十分注重圖文結合,文本中包含眾多插圖。要想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深度思索,不妨對插圖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趣味因子和知識點。對小學生而言,插圖學習遠比文字探索更具吸引力,他們更愿意主動探索插圖這種無聲的語言。只要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插圖探索中,教學活動就成功了一半。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課文《我是獨特的》,這節課要讓學生發現自身最顯著的特點,提升他們的自信心。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從文本內容出發展開設計。教材中出現了一組插圖,它最能將人們不同的特點呈現出來。首先教師將教材中涉及到的插圖拍照,利用多媒體投放出來。學生在觀看中進行細致觀察,將每個人身上的特點表述出來。插圖本身蘊含的信息量很大,又經過對比式觀察,學生對學習主題有了更深層次的感知。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進入學習狀態。這時教師順勢將學生的照片投放出來,學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課堂瞬間炸鍋,討論聲不絕于耳。在聆聽中,學生對自己的特點有了更深層次認知,更加精準地把握了學習主題。人的大腦對抽象的字符、數字缺乏敏感度,而對直觀、形象的圖片有深刻的記憶。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包含眾多知識點,有些是借助文字信息呈現出來的,有些則隱藏在插圖中,教師應對此有清晰認知,將插圖作為教學突破點,迅速打開學生思維認知的大門,將他們引入到特定的學習情境中。
二、案例導學,豐富學生認知視角
課標指出:“兒童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經驗的積累、能力與智慧的增長是在其生活中綜合地實現的,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因此,加強教育活動之間的整合與連續對提高課程的實效性至關重要?!睂W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資源優勢,將案例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補充的同時,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案例閱讀、剖析中完成認知內化升級,觸碰到知識的核心。運用案例導學,教師要從案例篩選上下功夫,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呈現到課堂中,它必須與學習主題相契合,接軌學生認知基礎和興趣點。這樣的案例才能給學生帶來啟迪,促使他們深度思考,從而達到有效導學的目的。案例導學可以采用不同呈現形式,越貼近學生現實生活越真實,學生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我很誠實》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極高相似度,設計起來也有更多優勢。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誠實的重要性,教師從學生身邊尋找例子,展開案例呈現。李明、陳欣相約一起去王華家復習功課,為期末考試做準備,然而就在前往王華家的路上,李明遇到了一位迷路的大爺,為了幫助大爺找到家,李明錯過了與陳欣相約的時間,陳欣一氣之下與李明絕交了……這樣的例子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非常接地氣,學生在閱讀、分析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共鳴。從教學效果看,學生投入探討的積極性較高,從不同層面出發對事件展開分析,快速把握了誠信、誠實等相關內容。理論知識學習是一件既枯燥又無趣的事,但如果能夠借助具體可感的案例給學生以刺激,激活他們潛在的學習動能,教學效果自然翻倍,教學目標也會順利達成。理論知識闡釋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單純闡述理論知識,學生思維很容易僵化,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案例是生活中典型的富有多重意義的事件,它具有極強代表性、故事性,能夠作為一種工具進行說服,更容易觸動學生情感。從案例中尋找教學突破是教師智慧的表現。當學生深潛案例,對理論知識的認知更加深刻,學習活動實現了本位回歸。
三、歌曲導學,形塑學生個性品質
導學形式千千萬,但學生的興趣點、認知點一定是教師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知識的感知度差,遺忘速度快。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歌曲篇幅短小,這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契合。將歌曲融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防止學生煩躁情緒的產生,吸引他們的關注,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新鮮感。教師要進行趣味化設計,適時引入兒歌,特別是當學生產生學習疲勞時,教師適時播放歌曲,既能消除學生的疲憊感,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讓教學變得高效。歌曲以其優美的旋律深深吸引著學生。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歌曲的敏感度,將相應的歌曲播放出來,調動學生多元感官的同時,將學習主題呈現出來,讓歌曲對學習活動產生促進動力。學習《大家的“朋友”》,教師由學生最熟悉的“找朋友”這首歌導入,在歡快、活潑的音樂氛圍中,學生感官得到調動,對朋友這一概念有了初步感知。接著教師讓學生表述他們認為的“朋友”是什么樣的,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這一階段,學生心目中的朋友還停留在“人”的身上,不能很好的理解學習主題。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動畫歌曲《事物名稱》,在聆聽過程中,學生思維迅速啟動,不僅認識了生活中各種不同的事物,還主動對事物的作用展開全面探索,知識學習變得豐富而有趣。教師巧妙設計,從歌曲出發,讓學生認識到公共設施的作用,逐漸養成了愛護公共設施的好習慣,個性品質在潛移默化中生成。歌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的成長是在歌曲中逐漸熏陶起來的。從孩童到小學生,他們接觸到的歌曲異常豐富,聆聽歌曲似乎已經成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法寶。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從歌曲這一獨特視角切入,引導學生在聆聽中判斷、思考,完成認知升華,生成是非觀念,形塑個性品質。
四、體驗導學,升級學生素質修養
無論是理論知識的闡述還是實踐訓練的檢驗,都是為了將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認知。然而無論何種教學形式,都不如實踐體驗來的真切。體驗式教學是在學習過程中為了達成一定目標,營造特定學習氛圍和情境,讓學生在實踐參與中引發情感體驗,更深刻的理解學習內容。沒有實踐體驗,任何理論知識都只是浮于表面,根本不可能滲透到學生內心深處。因此,教師要從教學內容需要出發,適時采用體驗導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全身心投入,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認知,實現素質修養的提升。《四通八達的交通》這節內容旨在讓學生了解不同交通運輸工具的特點,能夠從自身需要出發,選擇合適的出行交通工具。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驗,教師設計了一個“司機開會”的游戲活動。學生從自身興趣點出發選擇喜歡的交通方式,扮演“司機”形象,給大家講述某種交通方式的優缺點。趣味化的游戲讓學生異常興奮,尤其是這種角色演繹活動,學生積極進行選擇。確定好交通方式后,學生要想當好司機,必須對這種交通方式進行細致全面探索,這對學生能力是一種考驗。學習內容本身是簡單的、普通的,教師借助趣味演繹的形式,對學習內容進行了升級處理,在角色定位、表演中,學生對交通方式的感知上升到更高層級,知識體系逐漸得到構建。小學階段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表面,他們不能深入到知識的核心區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錘煉學生多重能力,教師以演繹為載體展開教學,在實踐體驗中學生情感被激活,完成了思維認知延伸,為素質修養升級做好了鋪墊。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學生很容易走上“歧途”。體驗法是最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導學形式,沒有實踐參與,任何理論知識都是紙上談兵。當學生沉浸在某種具體情境中,他們自然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綜合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發揮自身作用和價值。從學科特點出發,采用有效導學形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討論中,以此挖掘知識,構建認知體系,形成獨立探索意識。實施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插圖、案例、歌曲、體驗等方式,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拓展了他們認知視角,強化學習深度。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觸摸到了學習的本質,個性品質和素質修養也將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管葉青.讓法治教學接上童氣——以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人大代表為人民》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21(12).
[2]劉鵬.道德與法治課程和法治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21(18).
[3]陳桂萍.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生語言表達的現實困境及解決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05).
作者:張潔玲 單位:福建省廈門市五緣實驗學校
- 上一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 下一篇: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