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農村學生道德綜述
時間:2022-01-01 02:49:13
導語:新時期農村學生道德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程亞林工作單位:貴州省興義民族師范學院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首先我院農村大學生來至邊遠地區,大部分父母沒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外出打工,對子女的教育很有限,甚至鞭長莫及。隨著社會的要求把子女送進學校讀書實屬不易,道德教育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未知數,自己不知何以教人。這種狀況決定了農村大學生家庭基礎文明教育低層次化。有的家庭有四個、六個子女,負擔很重,加大了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他們雖然進了大學,焦慮也隨之而來,如遇收成不好,家里有人生病,他們就更不安心。有的學生迫于無奈去做兼職,自己的學業和活動時間就自然縮水。他們要幫父母分憂,學業過得去就行,活動就免了。其次農村家長教育孩子欠缺方式方法,一打二罵,造成父母與子女難于溝通,除了給錢,感情處于荒漠化。子女也受其影響,與老師同學缺乏溝通,孤獨、暴躁、甚至暴力。再次一些家庭生活、衛生習慣不好,對孩子影響很深。2、環境因素:(一)農民樸素的生存理念。在市場經濟影響下,隨著農民進城務工,他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變化,他們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楚,在他們的認識里,有了錢就能生存,要有錢就要有文化,讀書就是找個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了錢,這種樸素的思想也影響著我們的農村大學生,導致他們缺乏遠大的理想,對國家,對社會沒有責任意識。(二)社會消極因素影響。社會的物質進步與精神文明的相對滯后,致使人們思想道德的滑坡。金錢至上,唯利是圖,追求享樂,成為人們追捧的價值標準。導致農村大學生過于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況和發展條件而消弱了崇高精神的追求。黨風、社會風氣的不正,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崇尚奢靡等腐敗之風也造成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村大學生產生不平衡的心理,榮辱觀發生逆轉。(三)應試教育的弊端。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講思想政治教育。”應試教育重智育輕德育,在80、90后大學生身上印跡較深,從學校、老師到家長,過多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思想品德的培養。導致大學生進入學校,只重專業,兩耳不聞窗外事,死讀書,讀死書。反之,有的學生又從活動上去追求一些虛浮的東西,急功近利。為了爭一個“先進”名額,互相詆毀。導致班級之間、同學之間的不和睦。3、學校因素。學校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的主陣地,但是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在理論上,如“兩課”學習,實踐中的運用卻沒有操作性,落實不到行動上。結合時事宣傳也不夠,沒有榜樣的力量。其次思想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在大學里,思想教育的重擔更多的落到輔導員的身上,但輔導員專業不對,只能學中做,理論水平不高。不能滿足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訴求。我院大部分學生來至農村,淳樸,勤奮,可塑性強。他們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是新農村的建設者。把他們培養成什么樣的人,關系到國家未來的走向。所以,關注農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農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導向
(一)加強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認識。以教學為主體,利用黨課、團課、班會加強正面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培養良好的文明素質;加強心理健康和創業教育的學習,培養健康的人格,迎接社會對自己的選擇和職業的挑戰。(二)加強自我修養,從小事做起。農村大學生要在思想道德素質有所提高,必須加強自我修養,自我教育,才能把學校的教育和他人的幫助內化成自己的品質和自覺的行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愛學校、愛家庭、愛環境。崇尚科學,刻苦學習。遵守校規校紀。誠實考試。關心同學,尊重老師。勤儉節約,愛惜公物。不沉溺游戲,健康上網。以“八榮八恥”為道德準繩,踐行自己的榮辱觀,做一個人格健康、堂堂正正的大學生。(三)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綜合素質。19世紀浪漫主義代表羅勃•易斯•蒂文生說:“做我們自己,并盡其所能地發揮自我,是生命唯一的目的。”農村大學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增強自信心。積極參加班級、社團及“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價值才能充分的體現出來,活出精彩的自己。(四)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農村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遠,它需要學校、老師、輔導員、家長的全方位、全過程的關注。邊遠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他們能靠自己的努力走進大學,實屬不易。我們應以一顆包容的心接納他們,給他們更多地關愛。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真誠地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為他們搭建展現自己的平臺。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問題,引領他們快樂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 上一篇:公民教育的發展及演化
- 下一篇:小議職業道德的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