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道德教導的新探究
時間:2022-12-30 10:50:19
導語:高職生道德教導的新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朱厚望楊虹工作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成因
(一)傳統教育觀念對高職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約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觀念還存在著不適應當代高職大學生成長的方面,教育思想觀念沒有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更新,往往還囿于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之中,影響了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的發揮。其主要表現為:(1)偏離了德育首位的辦學宗旨。黨和政府要求德育為先導或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實際上各高職院校在執行過程中的真實寫照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高職院校重教學,輕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良傾向較嚴重。高職教育在專業理論上以“夠用”為原則,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但其缺陷也顯而易見,即將理論“夠用”原則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壓縮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深度,從而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未能真正貫徹“德育首位”的辦學宗旨;(2)忽視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人的主體性,是人在從事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與改造的活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高職教育工作者過于看重思想道德知識的掌握,忽視了高職生家庭、社會的多樣化的主體道德實踐活動和自我教育活動,把學生物化,當作消極被動的客體,以致束縛和壓制了高職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二)家庭和社會對高職思想道德教育重視不夠高職教育是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育類型,主旨在于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高等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社會、家庭和學生自身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往往著眼于學生專業技能的習得與就業的滿意度,對于學生理想信念、誠實守信、良好職業道德和個人生活習慣等個人思想道德素養不夠重視。為迎合社會及學生家庭的喜好,與高職高專教育模式相適應,高職院校加大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力度,但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學生自身對高職思想道德教育意識不強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高職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習得上,而對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在內的基礎性教育課程存在一定的偏見,把思想道德教育僅僅看作是一種理論說教,從而忽視了“成人”與“成才”之間的必然聯系。高職生作為相對特殊的一類學生群體,思想認識上的膚淺性使得他們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四)部分高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熱情不高高職院校部分專職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對思想道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模糊,缺乏堅定性,甚至潛意識認為,學校中心工作是教學,把專業教學就行,而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無。這種思想認識導致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僅為完成任務了事,熱情不高,未能對思想道德教育事業全身心投入,效果不甚理想。同時,因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將專任教師與專職輔導員在校內地位、工作環境以及工資待遇等方面拉開了差距,使部分專職輔導員情緒感到自卑或失落,難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全面發展理論視野下的高職思想道德教育創新
(一)更新高職思想道德教育之觀念意識1.樹立服務意識。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服務功能,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意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全面落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工作宗旨,充分體現服務與關愛,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始終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服務對象,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學生的生活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努力做到貼近個體,對學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入心、學習上關心、生活上貼心和幫扶后進生耐心的“四心”工作,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面向人人,服務到人。2.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做人的工作”的系統工程,其基本任務是發展人的主體性,啟發人的自覺性,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大學生的主體性擺在首要位置,更多地關注人的需要,擺正人的位置,尊重人、關心人、開發人。同時,應樹立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是合作關系的理念,使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雙向互補,發揮雙方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堅持“三全”育人。即堅持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育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觀念。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工程。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與時俱進,根據社會和時代要求不斷補充新的教育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內容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與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等,并同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及服務育人相結合,從而實現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管理,德育工作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二)豐富高職思想道德教育之方式手段1.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要重視政治理論課的作用,重視“兩課”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加強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在形式內容等方面有所創新,能夠解答現實提出的種種新問題,抓好“三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2.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形成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主導,專兼結合,院、系、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和監控體系。堅持定期(如每兩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排查,按“五個一”(一名對象、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和一抓到底)的要求對重點人員進行幫教與管控,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將問題杜絕在萌芽狀態,給學生的心理發展指明正確的道路。3.搶占網絡教育主陣地。緊緊圍繞高職生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題,力求貼近學生貼近實際,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創建校園綠色網站、馬克思主義主頁以及共青團思政博客等思想道德教育專題網站,建立院(校)長信箱、輔導員信箱或者QQ群、論壇等網絡交流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在開展高職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形式上有所創新。(三)拓寬高職思想道德教育之實現路徑1.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彼枷胝谓逃〉梅e極成效,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自我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培植學生自我內心的道德良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從關注學生外在的表現轉向關注其內在心靈的培養,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水平和道德境界。2.發揮教育者人格的力量。上行下效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僅是一項復雜與繁瑣的工作,而且是自律性高、社會責任感強的工作。試想如果教育者言談高尚而行為卑鄙,其教育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不僅要求教育者說到,更要求能做到,言傳身教,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調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自我道德修養和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潛質。3.發揮楷模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職院校可以在學生中間開展“道德之星”、“助人為樂之星”、“見義勇為之星”等評選活動,樹立各個層次的典范,使其具有時代感召力與親和力。并且,要利用校園網絡、廣播、院報和宣傳櫥窗等進行廣泛教育,為學生的行為樹立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使之成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楷模與典范,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優良的思想品德。
- 上一篇:道德建設與教育的培養
- 下一篇:人際交往的道德發展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