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09 10:19:18
導語:社區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在掌握有關行為方式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練習與實踐形成的。”可見,道德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一名社區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充分利用社區教育的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活動,使道德教育在實踐基地上開花、結果。
建優質基地
植物只有生長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開好花、結好果。公民道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也必須在優質的實踐基地上開展社區教育活動。首先,我們要建設實踐基地。實踐活動必須在實踐基地上開展,沒有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就是空中樓閣。在建設實踐基地時,我們要注意每個基地所開展的教育主題不能也不應過多,太多就會太雜,就會影響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的效果。其次,要建優質的實踐基地。貧瘠的土地結不出碩果,植物要想長得旺盛,結出碩果就要有充足的養分、陽光、水分和空氣。同樣,我們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其有效性、實效性,也必須在優質的實踐基地開展。第三,綜合利用各類社區教育資源。社會生活就是我們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場所和資源,社會上、生活中有許多教育資源,我們都可以將它們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讓它們為道德教育服務。如愛心教育,可以選擇敬老院、福利院;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去烈士陵園;紀律教育可以選擇軍營等。
施精心管理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進行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開展道德教育實踐教育活動同樣必須加強管理,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使實踐活動收到實效。組織管理是保障。組織性、紀律性是任何一個實踐活動順利開展,收到實效的根本保證?;顒娱_展前教師要認真備課,要明確每次活動的德育目標、重難點、過程和方法等,必須制定好周密的計劃和活動方案?;顒娱_展時教者要根據需要建立相應的小組,恰當地進行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職責。要鼓勵小組內和小組間合作競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活動有序進行,實現預期的目標。內容管理是重點。在進行教育活動時,我們不能單純采用講座的形式,而應該走出課堂,通過發放資料、張貼標語,自己做宣傳,把日常生活中發生在大家身邊的事情編寫成文藝節目,進行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活動內容。這樣做,既可以教育自己,也教育了他人,活動效果自然會好起來。過程管理是關鍵。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必須貫穿整個活動的過程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前要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充分的預設,對參與活動人員進行必要的指導,提出要求?;顒又薪M織者要自始至終在現場參與活動,要在活動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觀察各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在活動中出現的困惑和疑難要及時給予幫助、指導,對出現的問題要思考?;顒雍?,不能走過場,要通過展示活動成果、交流活動的體會,將道德知識內化為道德情感,產生情感升華,外化為道德行為。行創新舉措創新是活動不竭的動力。組織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提高活動實效性同樣需要創新。在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中,我們要做到“三個創新”。內容創新。德育實踐活動要想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就要有新穎的德育內容。比如:同樣是對學生勞動教育,有的就是組織學生一起去幫農民做農活,如,收莊稼、除草等。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開始有新鮮感,有興趣,但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反感。而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活動內容,讓學生自己在實踐基地認領一小塊承包地,由他們自己去安排種植、管理、收獲,基地聘請一些有技術的農民做顧問,負責必要的指導。這樣一來,就能讓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他們就會把這些當作自己分內的事,責任感就會上來了,心情也就愉悅起來。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下從事實踐活動,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形式創新。活動效果與活動形式有很大關系。比如進行感恩教育組織志愿者去敬老院,如果就是讓他們去打掃衛生,大家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如果我們改變這種陳舊、枯燥無味的活動形式,在幫助打掃衛生、做清潔等同時,與老人互動,指導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老人自己談談往事、展示自己的才藝等。這樣做,志愿者們受到了教育,達到開展活動的目的,老人們也會由于自己參與了活動,獲得成就感,消除弱勢心理,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們還可以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實踐活動中,根據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做好一些微課,邊實踐邊學習,把眼、手、口、腦多器官都利用起來,這必然會提高活動效果。評價創新。評價是開展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導向、激勵、診斷、甄別、選拔等功能。為使評價達到預期目的,我們應該創新評價體系。首先,我們要做到評價的主體多元化,本人、同伴、小組、組織者都應該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作為評價的主體,采用自評、互評、組評、組織者評等多種評價形式。其次,評價的內容應該多樣化,既要有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過程性評價,全面反映活動者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第三,多質性評價少量化評價。實踐活動不僅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途徑,而且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源泉。人的道德品質是在對社會生活的認知、體驗和實踐中逐步形成,只要我們精心組織、精細實施,道德教育就一定會在實踐基地上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者:楊春首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城東街道社區教育中心
- 上一篇:煤炭企業思想道德建設探析
- 下一篇:高校道德教育人性化分析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