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4-18 02:50:35
導語:民辦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一個中心: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這里有五個關鍵詞:學生、每一個、發展、可持續、一切。一個學校的中心是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其他。當然教師要發展,管理人員要發展,學校也要發展,但這一切發展,根本地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切不可主次不分、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同時每位教育工作者還必須深刻認識并身體力行;“發展”應是“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決不是部分甚至少數學生的發展;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決不是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更不是“停滯”不前,甚至復古“倒退”?!翱沙掷m發展”被廣泛認可的定義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2]。或者,“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那么,具體到學校教育,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學生當前發展的需要,更要考慮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因為,學生代表著未來。此外,還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切”。即我們學校的全部人員而不是部分人員,我們學校的全部工作而不是部分工作,我們學校的全部時段而不是部分時段,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這是需要時刻牢記并切實執行的。總而言之,學校要始終堅持的一個中心就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兩個基本點:相信學生、依靠學生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和國家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法寶。具體到高等學校,就應當是相信學生、依靠學生,因為學生是高等學校的最大的群體,通常占高等學??側藬档?0%以上。此外,高等學校就是為學生而設立的,沒有學生就沒有高等學校。通觀古今中外所有高等學校,凡是這樣做的,其工作就必定卓有成效;反之,不管如何努力成效都不大。相信學生,就是充分信任學生,不怕他們出問題、允許他們出問題、容忍他們出問題,讓他們在大膽實踐、探索中,在解決問題、修正錯誤中成長、成熟。通過相信學生,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民主意識、敢闖意識、敢創意識。依靠學生,就是放手使用學生,充分調動與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讓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創造、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通過依靠學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主體意識。理論與實踐告訴我們: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途徑。但在實際中,民辦高等學校的教師與管理者,卻往往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搞不好的原因,歸結為學生素質太差,其依據就是學生高考分數太低。這是完全錯誤的,是違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的。這不由得使人想起的一句話:“‘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諷刺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里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盵3]目前,造成民辦高等學校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主客觀因素較多。從生源看,報考民辦高等學校的一般是達不到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分數線的學生;從學生個體分析,這批學生一般文化基礎較差、自制力較弱,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主要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應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堅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這兩個基本點,這是根本原則,也是世界觀問題、立場問題。工作沒做好,應當多從教師與管理者自身找原因,而決不能一味地責怪學生,歸罪于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有著深刻的哲理的。這就是教育的前提,也就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和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不滿足,絕不放棄,“教好”所有的學生,讓每一個生命都煥發出瑰麗的色彩!“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盵4]“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盵5]
三、三借:借力使力、借力打力、借腦用腦
“借力使力、借力打力、借腦用腦”的宗旨是: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可能地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并創造性地發揮這些資源的作用去充分地調動與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敖枇κ沽Α?,就是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借學生自身之力使力,“四兩撥千斤”?!敖枇Υ蛄Α?,就是借學生自身之力,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花最小的氣力,取得最好的效果。這里的“自我”,既指作為個體的學生,也指作為群體的學生。“借腦用腦”,就是借學生自身之腦,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推而廣之,“借力”之“力”就是借天地人之力,即一切外力和資源。比如,僅借信息化之力,就可以做出無限的華美文章來。
四、四搏:以無搏有、以小搏大、以弱搏強、以新搏舊
“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趨勢和規律?!盵6]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總是新生事物戰勝并代替舊事物。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新生事物發生、發展與舊事物不斷衰亡的歷史。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新生事物的發展,從來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代替舊事物的過程。任何新生事物,開始都是弱小的,甚至是脆弱的;有很多缺點,不完善的;但是他們同時又是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處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完善之中。滿腔熱情地扶植和支持新生事物,以開放、寬容、樂觀的姿態對待新生事物,不斷為新生事物的成長壯大開辟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者對待新生事物應有的正確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就是新生事物,每一個學生都是新生事物。那么作為人民教師,首先必須要像對待新生事物那樣,滿腔熱忱地、充滿關愛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從教師那兒得到關愛、受到鼓舞、獲得啟迪,汲取到成長前進的無窮動力。更重要的是,作為人民教師,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因人施教、因人施育、因人施導,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和比較自覺地遵循新生事物的發展規律,在成長過程中以無搏有、以小搏大、以弱搏強、以新搏舊,人人都健康地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不斷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五、五化: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化壞事為好事、化腐朽為神奇
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常常會處于各種不利、被動狀態之中,也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和困難乃至壞事。教師也不例外,尤其在民辦高校,問題和困難則更為突出。面對這些情況,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積極的態度,懂得這是工作的常態,事物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的。其次就是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敢于和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努力去做轉化工作。其實,革命者的天職就是做轉化工作,即促使事物向好、向上發展。因此,教師的天職不僅要求每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善于做轉化工作的能手、高手,還必須努力教育、引導、培養、培育好每一位學生的轉化能力。讓他們堅定轉化的信心與恒心,增強轉化的力量,掌握轉化的方法,個個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共同營造一個“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化消極為積極、化壞事為好事、化腐朽為神奇”的人才成長大環境。要堅決扭轉“有教無育”、“有管無理”的膚淺的被動的狀況。這里要特別提到“化腐朽為神奇”。教師的天職,要求每一個教師都應當努力培養自己具有“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為此,每一位教師首先必須要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皆可以為堯舜”[7]、“人人是創造之人”[8]的理念,才能使“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學人才觀深入人心,并成為全體學生的自覺行動。事實上,人不缺才能,缺的是發現;人不缺潛力,缺的是發揮潛力的平臺。俗話說,“魯班眼里無廢料”,如果教師能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獨特個體的獨特潛能,挖掘并發揮其所長,每一個學生都必將成為有用的人才,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中華民族要重新崛起并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是必經之路,而民辦高等學校則是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強大生力軍,發揮著重要作用。努力吧!每一位從事民辦高等學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讓美好的未來在我們不懈的共同努力中早日到來!
本文作者:陳冀平工作單位:廣東培正學院
- 上一篇:高校教師師德現狀與策略3篇
- 下一篇:學校工會在師德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