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時間:2022-01-19 11:18:36
導語: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是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崛起、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源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實踐,也是中國人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真實表達。我們總結其發展經驗,凝練其精神品質,并且與新發展階段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深度融合,實現黨史學習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同步前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共黨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發掘和弘揚中共黨史的精神內涵
追溯中國共產黨黨史,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南湖紅船的豪言壯語;從南昌城內的第一聲槍響到工農紅軍的組建;從井岡山的星星燈火到抗日烽火中的發展壯大;從“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血雨腥風到抗日戰爭戰、解放戰爭的硝煙歲月,從新中國成立初的“一貧二白”到建設新中國艱苦奮斗的火熱場面,從文化大革命的坎坷曲折到改革開放共產黨人講述的“春天的故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走過了百年不平凡的坎坷征途①。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自信心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從星星之火開始的,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開辟革命根據地,聯合工農大眾和一切受壓迫者,同國民黨反動派及地方武裝英勇戰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無論是革命成功時期還是失敗階段,革命者們始終堅守著實現共產主義,為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而努力奮斗的革命自信心。正是這份信念的鼓舞,使得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挫折,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了新的勝利和輝煌。
(二)“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和英雄氣概
中國革命的初期,所面對的國內外環境是非常艱難和兇險的,國內以蔣介石為首的大地主、大資本家所建立的國民黨反動武裝對于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血腥屠殺,妄圖將其扼殺在搖籃中。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對于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虎視眈眈。為了推翻帝國主義、反動軍閥和地主豪紳的壓迫和奴役,無數像方志敏、江竹筠、夏明翰、劉胡蘭、陳潭秋、毛澤民、趙尚志、聞一多、瞿秋白、楊靖宇、趙一曼等革命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所體現出“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和崇高的英雄氣概值得歷史所銘記、時代所弘揚、后人所敬仰?;仡櫺轮袊洕ㄔO史,從上海灘的“米糧之戰”“銀元之戰”到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從“一化三改”“公私合營”,到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從“一五計劃”“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初步奠定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建設之路和改革發展之路。
(三)“勇挑重擔、團結奮進”的開拓創新精神
舊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官僚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長期掠奪與統治下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其落后。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面對歷史的選擇和全國人民的期盼,中國共產黨勇挑歷史重擔,團結奮進、開拓進取,使年輕的共和國迅速崛起,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民經濟也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為繼續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迅速打開了嶄新的局面。體現出了“勇挑重擔、團結奮進”的開拓創新精神。
(四)“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創業實干精神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凋零、民不聊生,城鎮勞動力處在普遍失業的狀態,廣大農村生產落后、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難。面對國民經濟嚴重衰退和全面萎縮的嚴峻形勢,毛澤東、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團結各階層力量,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制定經濟政策和方針,在實踐中探索改進、完善提高。尤其在中蘇關系惡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處于被動、停滯的危險情況下,以毛澤東主席為黨中央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了“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口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扭轉新中國貧窮、落后局面作出了卓越的歷史貢獻。
二、青少年開展黨史教育的時代必要性
中共黨史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發掘中共黨史資源,是當前時代發展和歷史傳承的需要;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精神;提升全民族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情操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重視黨史資源,是時代發展和歷史傳承的需要
中共黨史是無數革命先驅和新中國建設者們遺留給我們的永久性記憶,所保存下來的革命遺跡、遺址、遺物更是遍及全國各地。重視中共黨史資源,是時代發展和歷史傳承的需要。從中共黨史中我們總結革命戰爭年代與和平建設時期的失敗和教訓、經驗和成果;從中共黨史中我們汲取力量,獲得啟發,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發展、謀福祉。因此,中共黨史是我黨、我軍及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精神的歷史結晶,需要我們不斷地堅守傳承和發揚光大。
(二)宣傳黨史內涵,是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中共黨史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是我黨、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團結群眾、戰勝敵人的“不二法寶”;是我黨、我軍在和平建設年代自力更生、發展壯大的行動向導。對于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宣傳中共黨史內涵是我們重要的思想源泉和理論根基,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寫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共識、團結人心、引領思潮、不斷前進的力量支撐。
(三)弘揚黨史精神,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
中共黨史蘊含著厚重而豐富的革命精神內容,主要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中共黨史的締造更是英雄的中國共產黨人,英雄的中國人民不畏艱難險阻,經過漫長的努力和奮斗獲得最終成功的歷史見證。在那紅色的年代里,無數的革命者、建設者正是胸懷對祖國和人民最樸實、最真摯的感情默默奉獻,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價值和理想信念值得弘揚,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
(四)繼承黨史財富,是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中共黨史資源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和革命傳統,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回顧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建設史,猶如在發掘中共黨史的財富寶藏,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和思想火花,曾經感召了無數的青少年和建設者。所以,繼承中共黨史財富對于提升廣大干部群眾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艱苦奮斗、干事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精神風貌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載體。
三、青少年學習黨史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黨史是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和平建設年代所締結而成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光輝的革命歷史傳統①。發掘和萃取其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思想道德精髓,是當前全黨、全軍及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支撐;是教育廣大青少年不忘時代囑托、不忘歷史責任,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支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精神旗幟,更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源泉。
(一)青少年學黨史,要樹立厚重的歷史感
青少年要胸懷理想、志存高遠,要從歷史長河、時代大勢與全球風云中把握和探究歷史規律?!皳峤袼嘉簦街獣r局之變;鑒往知來,更覺天地之新”。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準確把握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主線、主流,尤其要正確認識和科學的評價黨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因此,只有樹立厚重的歷史感,才能擁有對于歷史的感知能力,也才能獲得深刻的見地和深刻的思想。
(二)青少年學黨史,要強化理論的縱深感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歷史,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思想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歷史。青少年學黨史,要強化理論的縱深感,要領悟黨史的真諦,要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力量。因此,廣大青少年要從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領悟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這一偉大歷史實踐,同時要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更要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舉世矚目歷史性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社會發展現實深度融合的科學實踐,要不斷強化理論的縱深感。
(三)青少年辦實事,要明確奮斗的現實感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黨與廣大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②。廣大青少年要以實干興邦為己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牢記“實干興邦、空談誤國”,青少年一代要立足現實、腳踏實地,把青春和汗水揮灑在祖國大地,把理想和信念鐫刻在為人民謀福利的征途中?!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百年”,要勇于接過歷史賦予的接力棒,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創造出新的佳績。
(四)青少年開拓新局面,要把握前行的方向感
青少年開拓新局面,要把握前行的方向感,方向是行動的指南,是成功的燈塔。如果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和發展史比作激流澎湃的大江大河,那么,這其間必然有坎坷曲折、百折不撓,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蜿蜒逶迤的洪流始終保持排山倒海的前進方向,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朝著復興偉業一往無前。青年毛澤東曾發出“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的浩然感慨。當代青少年要始終懷揣“胸中日月常新美”的理想抱負,要堅持勇于開拓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氣概,把握時代的發展脈搏,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建功立業。
作者:李志鵬 陳天娜 單位:甘肅省社會科學院
- 上一篇:小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文化遺產科技保護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