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職業道德教育探析

時間:2022-07-25 09:09:33

導語:高職職業道德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職業道德教育探析

一、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高職畢業生逐漸成為我國勞動力中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這種推動力量,不僅取決于工作中他們知識技能水平的發揮,更在于他們職業道德素質的發揮。因此,每名大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成為出色的勞動者,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活方面做出的明確要求。[1](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人們通過職業勞動來滿足社會和自身的發展需要,隨著專業化程度不斷增強,只有每個從業人員對本職工作高度負責,各行業才會蓬勃發展。隨著社會和自身需求的不斷發展,職業道德的內容不斷豐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這決定著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一定要適應和服務社會和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高職學生是國家各項事業建設的后備力量,對高職學生加大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道德訓練,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他們才能將自己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2](三)是學生就業的客觀需求。學生就業時,很多用人單位將職業道德素質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高職學生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那些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合作精神的學生多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應大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正確認識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明確自己擔負的社會責任,以便讓學生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四)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強,自我評價與自身實際和社會現實有一定差距,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第一,有利于他們依據自身未來要從事的職業和職業道德要求,合理定位自己的目標,正視自身能力;第二,有利于他們認識自身所學專業的社會價值,調整觀念,端正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第三,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利益觀,使他們在工作中遵守職業規范,正確處理職業沖突,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重視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的問題,一些老師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應由用人單位在崗前培訓中進行,也有老師認為職業道德素質需要在工作中慢慢鍛煉提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突出強調學生要遵守道德規范,而對學生職業道德選擇能力和職業道德沖突解決能力培養不足,以致很多學生責任意識淡漠、缺少敬業奉獻精神,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面對現實職業道德沖突顯得無所適從。[3](二)課堂教育薄弱。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這門課側重于抽象的道德知識、道德理論的傳授,不具有系統性,同時,這門課無法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不能有效促進學生行業職業道德能力的提升。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式主要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教學方法主要是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灌輸,這使很多學生對職業道德理論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很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三)職業道德教育脫離學生實際。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主要側重于一般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與學生所學專業的關聯度不高,對學生將要從事的行業道德規范教育不足,使職業道德教育不能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脫離學生學習實際。有些專業課教師對職業道德教育認識不足,在學生認識實習與生產實習時,教師只關注實習單位的生產環節,涉及職業道德時往往一帶而過,很少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行業職業道德,這使職業道德教育遠離學生實際,更難解決他們在未來職場中將要面對的職業道德沖突問題,使他們在現實問題前無所適從。[4](四)教育評價方式不合理。目前,沒有合適的標準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進行評價,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仍依據學生上課情況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查,而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和行為的綜合評價,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狀況不能真實地反映。一些學生在校時職業道德評價很高,而在工作后卻出現道德失范現象。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如果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三、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理念。高職院校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樹立全面的職業道德教育觀。職業道德教育是向學生傳授道德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道德實踐能力和道德品質的過程。高職院校要大力支持職業道德教育工作,不斷提高經費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修養,讓學生從教師的職業態度、職業作風和日常言行中,對職業道德規范和行業道德規范耳濡目染,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氛圍。[5](二)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理論教學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中要提高職業道德相關內容所占的比重,使他們系統地掌握職業道德理論知識和職業道德規范的相關知識。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和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激發他們對職業道德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專業課教師要聯系學生職業發展需要和社會生活變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他們的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能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存質量。(三)將職業道德規范融入到學生管理中。高職院校要基于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進行學生管理。首先,要從職業技能、職業禮儀、職業法規、職業行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職業規范教育,使學生了解職業道德規范知識;第二,在學生日常管理上,輔導員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入手,對學生進行道德規范教育,要嚴格課堂考勤,加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嚴肅考紀,加強學生的誠實守信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第三,引導學生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將職業道德要求和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承擔職業責任,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四)將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高職院校應將企業文化中的先進理念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利用優秀企業文化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提供豐富資源,發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載體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以適應未來企業的要求。要積極為學生搭建與企業管理人員相互交流、深入了解企業文化的平臺,使學生較全面地、深層次地體會企業對員工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敬業奉獻精神等綜合職業素質的要求,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如為社會獻愛心、為師生服務等活動,讓學生養成自律、團結、互助的道德品質。(五)在社會實踐中體驗職業道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他們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特點,親身體驗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特點,安排適合他們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職業道德素養。高職院校應鼓勵學生到企業中去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加深對所學專業的認識,明確自己的不足。同時,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企業人員為學生講解企業對職業紀律、職業道德規范,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習和體驗職業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6](六)健全職業道德教育評價機制。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對學生職業道德狀況進行科學評價,并保證評價效果。一是既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的理論考核又要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的實踐考核。在理論考核時,要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評價;在實踐考核時,要注重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評價,評價方式可以采取如外出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進行。二是做好學生頂崗實習期的職業道德評價,學校要緊密與企業聯系,主動聽取企業對學生職業道德表現的評價和要求,做到考評指標具體、明確,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優化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丁正亞.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綜述[J].職教通訊,2013(20):24-27.

[2]邱秋云.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徑[J].職業教育研究,2012(6):46-48.

[3]徐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4(20):98-101.

[4]武曉華.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23-125.

[5]王仁波.淺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路徑[J].教師,2016(17):66-69.

[6]陳翾,朱淑琴.淺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70-73.

作者:艾英華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