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作用模式論文
時間:2022-09-11 04:12:00
導語: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作用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是具有規律性的作用模式。這種模式表現為文化對德育的外部影響機制和內部影響機制。外部影響機制是指文化作為一種環境因素,通過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傳導給德育主體,不同的德育主體通過對文化環境中所含信患進行不同的理解與選擇,進而產生對德育建構的影響;它主要通過文化對德育的信息傳導、選擇、重組等實現。內部影響機制是指文化作為德育的母體,為德育系統的建構提供基本的價值導向及內容規范,進而規定和制約著德育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存在與發展;它主要通過文化對德育內部要素的預設、建構、導向、規范等實現。外部機制和內部機制的有機結合是文化促進德育發展的重要動力。
論文關鍵詞:文化;德育;影響機制
德育教育與文化有著本質的聯系。文化本身內含著德育要素,文化以“文”化人,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是實施德育的源泉;而德育作為一種文化教育,文化的發展模式、活動規律以及所包含的價值觀,必然會對德育產生根本性的深層次影響。肩負著育人重任的學校德育,其運作過程是一種文化和道德的傳遞與創新的過程。探討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是從一個新的角度探討文化與德育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文化與德育之間的潛在的、深層次的本質聯系,進一步解讀德育的本質,從而自覺完成新時期學校德育的育人使命。
一、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的含義
從文化的視角審視德育教育,應該認識到,德育充分體現著文化所具有的化育人類心靈、智慧、情操、風尚之義。德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教育,德育功能的發揮根本在于其所蘊含的文化力量,德育內容的魅力在于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德育效果的彰顯在于文化方法的正確運用。德育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伴隨著價值和價值追求的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這種雙向建構過程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響。
研究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主要是從宏觀上更加側重對文化與德育之間的規律性關系加以把握,也就是說,在對德育與文化的關系研究中,更多地關注文化對德育的影響及影響方式,更多地關注在此影響下德育的變化形態及其內在規律,通過深入研究文化對德育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進而認識和把握在文化的影響下德育所產生的變化及其規律。
由此,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可理解為:在文化與德育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文化對德育發揮的有規律性的作用,及發揮這種作用的過程和作用原理。
簡要地說,也就是文化對德育的“有規律性的作用模式”。
從關于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的概念界定中我們可以認識到:第一,文化對德育的影響只能發生在二者相互聯系的過程中,割裂了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則難以認識文化對德育的影響;第二,這種影響不是隨機的,而是有規律性的作用體現,重視對這種規律性作用的認識和把握是認識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的關鍵所在;第三,這種有規律性的作用在其過程中遵循著一定的原理,揭示相應的過程和原理應是認識和把握文化對德育影響機制的重點。
由于文化既存在于德育外部,又存在于德育內部,同時它還起著溝通德育內外部關系的橋梁作用,因此,一般來說,文化對德育的影響具有全面性。在我們有關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的討論中,重點是通過考察文化對德育的影響過程,了解在此過程中文化對德育的影響特點,以及在此影響下德育的變化規律。
二、文化環境對德育的影響機制
文化是德育的“生態圈”。德育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下進行的,其中主要包括社會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對德育的影響機制是指文化作為一種環境因素,通過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傳導給德育主體,不同的德育主體通過對文化環境中所含信息進行不同的理解與選擇,進而產生對德育系統建構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實現的。
(一)文化信息的傳導過程及對德育的影響
文化環境對德育的影響最基本的是信息傳導,即社會文化環境與學校文化環境各要素通過一定的形式、渠道和媒介把信息傳導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學校文化環境的信息傳導主要是通過輿論監督、榜樣示范、人際互動等環境要素來實現的。由于學校文化環境是教育者根據社會需求和育人需要有目的地設計和組織起來的一種道德教育環境,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即圍繞培養人、造就人這一根本目標運轉,因此,學校文化環境的影響作用相對集中、明確、深刻和持久,對于人們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具有可控性與系統性。社會文化環境對德育的信息傳導主要是通過公眾信息、思潮引導、公德規范、社會輿論等環境要素來實現的。由于社會文化環境復雜多變,具有一定的自發性,其目標是模糊的、多變的,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影響往往是多元的、分散的,有時甚至是相互抵觸、互相沖突的,具有不可控性與非系統性,因此,應正確認識學校文化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對德育影響的不同特性,在發揮文化信息對德育影響的過程中,通過增強其可控性和系統性,強化其信息傳導的針對性和導向性,保證文化環境影響的正效應,以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文化信息的選擇過程及對德育的影響
文化環境具有層次性,不同文化環境層次和同一文化環境層次各要素,都會對德育主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形成各自相對的接受主體。在復雜多變的社會文化環境下,由于不同接受主體的思想認識、辨別是非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每一德育主體對文化環境中所含信息的理解與擇取也是不同的。由于德育主體對信息的不同選擇而導致的對德育的不同影響的過程,形成了文化環境對德育的信息選擇影響。
當然,就學校文化環境建設而言,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德育工作者對來自各方面、各層次的信息,都有一個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過濾、篩選的過程,并有明確的存優去劣的指向性。而社會文化環境的形成相對缺乏這種明確指向性所決定的過濾與篩選??梢?,文化環境相對于德育信息選擇的影響同時具有組織性與非組織性兩種特性。因此,應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環境所具有的組織性,并借此增強社會文化環境影響的指向性,為德育信息的選擇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以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文化信息的重組及對德育的影響
文化與德育的本質聯系決定了文化本身內含著德育要素。文化環境對學校德育不可避免地產生著影響,其中重要的體現就在于對學校德育資源的影響。由于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具有廣泛性、多樣性、隱蔽性和彌漫性,使得這種文化環境對學校德育資源的影響處于一種不自覺的狀態。對于學校德育而言,德育工作者自覺根據其工作目標,運用經過鑒別和選擇的來自外部的文化信息,對原有的德育資源進行重組,從而豐富學校德育資源,用先進的、正確的文化信息影響德育對象。從一定意義上講,德育工作者自覺對來自社會環境的文化信息進行鑒別選擇,并在此基礎上重組和優化學校德育資源的過程,可視為借助文化環境對德育的影響所進行的德育系統優化。如果說社會文化環境相對于學校德育資源的正面影響尚不具有自覺性的話,則基于學校德育本質要求的學校文化環境建設較充分地體現出文化環境對德育資源重組影響的自覺性??梢?,文化環境相對于德育資源重組的影響具有非自覺性與自覺性兩種特性。因此,通過自覺加強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不斷豐富學校德育資源,優化學校德育系統,用先進的、正確的文化信息影響德育對象,并努力使這種影響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是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主要方面。
三、文化對德育內部有關要素的影響機制
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最終要通過對德育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影響才能真正體現。文化對德育內部要素的影響機制是指文化作為德育的母體,為德育系統的建構提供基本的價值導向及內容規范,這種基本的價值導向和內容規范,規定和制約著德育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存在與發展。這里主要從文化對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標及德育課程等方面的影響作用展開討論,以引發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公務員之家
(一)文化對德育功能的預設
文化對德育功能的預設,是指德育作為文化的有機組成,其所依存的文化在德育產生之際對它將要發揮的功能已經預先設定,這種設定體現著文化對德育作用的相應規定,表現為德育對文化的功能要求的適應,并影響著德育的發展形態。就文化與學校德育的發展而言,文化作為德育的源泉,其形成無疑先于德育。事實上,正規的學校德育是文化積累和發展到較為規范階段后才出現的,是隨著文化的積累及文明形態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為適應與滿足一定社會和階級所特有的道德文化的需要才出現的,應該說,這也正是德育產生之初的功能,即通過特定文化的傳承從而實現其對社會和對個人的作用。因而,學校德育在產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社會認定了的文化要求,成為一種制度化了的文化傳承方式。
重視文化對德育功能的預設,要求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統一的觀點,在強調德育對社會需要的功能的同時,注重德育對個體發展的功能,不能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否則,就將抑制德育功能的發揮,阻礙社會與個人的發展。
(二)文化對德育價值的建構
文化對德育價值的建構,是指文化在德育有選擇地吸收文化信息過程中,通過信息整合與信息重組,不斷地使自身所蘊含的價值與原有的德育要素相融合,進而使德育價值體系不斷得到優化與豐富。
從這個意義上講,德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受到來自文化的制約。和規定,德育的存在必須有著對生活和對生命的文化意義。德育的價值不是教人學會一些謀生的工具性知識和本領,而是在于引導人們去把握生活的意義,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從而幫助人去生成有意義的生活,形成內在于人的有道德意義的世界。
從一定意義上講,德育對人生活的指導和對生命的豐滿正是文化對德育價值的建構所致。然而,在單一文化時代,學校德育被賦予了社會文化的工具性特征,德育完全是按照已有的、被制度化的、外在的社會化標準的文化模式機械地訓練人、加工人、塑造人,它不僅完全否定其內在的文化育人的品質,而且完全漠視、抹殺了受教育者個體的個性、主動性及自我建構性。這樣,德育在文化的意義上便成為一個“虛概念”,它雖然傳承文化,但卻不是文化,扮演一種社會主流文化的“傳音筒”和“代言人”的角色,這是長期以來學校德育無自主性、無文化性的根本性癥結所在,而缺乏文化的基本屬性與品質的德育只能是文化灌輸式的教育形態。在當前的多元文化時代,不同文化間交叉傳播,使傳統的一元的封閉的學校德育呈現出較多的開放特征,同時,不同類型的文化變遷使得學校德育開始反思對政治的單純依附,重視文化對德育價值的建構。因此,德育在突出其本性特征即德育對社會、對人發展的價值作用的同時,應更關注對人類進步的作用,對人的生命世界的價值和意義。
(三)文化對德育目標的導向
文化對德育目標的導向,是指作為一種價值導向,德育目標不僅是一個國家統治意志的體現,同時也是文化規范及其價值的反映。嚴格說,國家的意志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文化,直接影響著作為文化有機組成的德育的目標的內容和性質,同時德育目標反映著文化的實質及其結構。
從一定意義上講,德育目標應該如何定位,價值取向如何,都體現著文化對德育目標的導向。盡管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德育目標的性質和內容是不相同的,但從作為文化有機組成的道德教育的本質意義上看,德育不僅具有社會性功能,還具有個體性功能,德育的根本價值就在于提高和擴展人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才能,使人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使人真正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為此,德育的目標應當定位在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這一基點上。然而,在傳統的德育模式中,德育目標的制定和實施是社會本位目標至上,往往是把人作為工具來培養,與個體本位目標處于對立狀態。強調德育目標的社會性要求有著它的合理性,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伴隨著人們對文化的認識的深化和文化對人民生活影響的加深,個人的自由和獨立價值得以珍視和確認,德育的人文關懷價值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強調對人自身的關注,促進人的發展和完善,已成為德育目標的重要內容。這一變化必然要求作為文化有機組成的德育在個人的關系領域發揮作用;必然要求德育把人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工具來培養;必然要求德育目標要體現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人的發展作為德育的出發點,把培養人的社會化人格作為歸宿??傊?,重視文化對德育目標的導向,必須依照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對德育目標的價值取向進行正確定位,使德育目標的確立有利于實現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四)文化對德育課程的規范
文化對德育課程的規范,是指文化作為德育課程的母體,造就了德育課程,決定著德育課程的文化品性,并為德育課程設定了基本的邏輯規則及規范來源。德育課程屬于一種觀念形態的文化,社會所積累的優秀道德文化是德育課程的主要源泉,拋開文化,德育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德育作為文化的子系統,其課程開設是傳遞、傳播和創造道德文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德育作為一種文化教育,文化對德育課程的規范,要求德育課程體現文化教育的本質要求。首先,要求德育課程以德育目標為主要依據,對與德育有關的文化信息進行選擇,確定課程所需的內容。其次,要求德育課程對德育內容所蘊涵的文化因素進行優化組合,使之形成結構化、科學化、規范化的內容體系,并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統一的要求。再次,做好體現文化內容體系要求的德育課程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其中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介入課程組織者的道德價值心態、審美活動等,即課程設計總是要受到一定的文化價值影響;課程實施是把設計好的課程變成現實的課程,其實質就是通過教學活動實現道德文化的傳遞。總之,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對德育課程的規范,就是德育課程要體現文化教育的本質要求,使開展德育課程教學的過程真正成為德育文化傳播的過程。
當我們從文化環境對德育的外部影響和文化對德育要素的內部影響討論文化對德育的影響機制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過程的實質是伴隨著人的實踐活動引起的文化價值觀念的重組和整含的過程,文化對德育的外部影響機制和內部影響機制的有機統一是文化促進德育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與德育的雙向建構不僅使文化內含的德育潛能得以實現,而且德育也因此顯現著自己的文化本質,并由此完成了以“文”化人的育人使命。
- 上一篇:BOT國際項目融資政府承諾論文
- 下一篇:國際投資法的法律制度運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