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中學業導師制的運用
時間:2022-02-07 04:46:40
導語:高校教育管理中學業導師制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業導師制的應用價值
(一)可改善冷漠的師生關系我國高校教育存在師生比例過大、師資力量緊張的現象。這一現象決定了老師每日都在忙著上課,課上完了,這一天的工作也就結束,學生很少能在課外看到老師的身影,師生之間幾乎是“形同陌路”,之間溝通交流的機會非常少,關系因此非常淡漠。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而學業導師制不僅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和學術探討,而且,每一位學生都會得到平等的對待和全方位的指導。師生關系由冷冰冰的“你教我學”變成了平等、融洽的“朋友”關系,有利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潛力的挖掘。
(二)可滿足高校素質教育的需求目前高校仍是應試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單一,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較低、實踐能力不強、創新能力缺乏,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而學業導師制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對學生進行的是個性化和多樣化教育,鼓勵學生在努力學習之余,培養多方面的應用技能,符合高校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學業導師制的應用實踐
自學業導師制在我國高校實行以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努力,初步摸索出一套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并總結出了一系列教學經驗。
(一)明確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學業導師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指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幫助他們了解專業發展態勢,培養其專業信心及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科研創新、實踐應用和職場競爭能力;三是向學生介紹人才市場的需求方向,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為有考研、自主創業、進修雙學位等計劃的學生提供合理的建議和科學的參考依據。
(二)導師遴選和師生互選導師遴選是實施學業導師制的開始,也是決定學業導師制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遴選環節,常采用教師自薦、學校制定、專家推薦、學生選擇等方式。在導師選擇上,多采用“雙向選擇”,即師生互選,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在根據個人專業方向、研究課題來選擇到心中理想的導師后,就會積極配合導師的工作,因此學校要尊重學生,合理協調和分配導師,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對于沒有選到理想導師的學生,校方要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導師選擇的問題。但是,對于初入校門的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對學校以及導師情況都不甚了解,對專業知識又知之甚少,還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導師。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可以采取指定導師的方式,為低年級學生安排導師。
(三)規范管理和科學評價在學業導師制實施之初,由于缺少規范的管理流程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導師指導工作呈現出流于形式的趨勢,部分導師們認為工作做好做壞沒什么差別,所以很少和學生見面,甚至出現只在學期初、學期末和學生見面的現象,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這種現象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就會嚴重打擊師生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各大高校紛紛開始制定學業導師實施細則,規范導師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對導師的相關工作做出明確、合理規定,使導師工作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另外,設置了學業導師準入制度,建立合理的導師選聘和考核體系,對導師進行定期考評。向學生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要求學生對導師工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通過這些工作,使導師更加明確自身職責,并根據實施細則認真展開工作。通過來自學生的調查問卷,導師能夠發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正。規范管理和科學評價,促使學業導師制向既定的方向發展,并實現其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
(四)集中指導為主,分散指導為輔由于受到高考擴招、高校教育大眾化的影響,截至2012年底,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約為2536.6萬人。如此多的學生數量,實現導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指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學業導師制的實踐中,大多數學校都選擇了“集中指導為主,分散指導為輔”的模式。同一學業導師班級的學生大多來自同一專業、同一班級,且學習經歷、生活經歷、專業方向等彼此接近。同一導師班級的學生們之間共性較多,導師就可以對他們集中輔導,提高教學效率;對于個性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盡量在集體授課的過程中提出來,教師在個別解答的同時,也為其他學生拓展知識面、拓寬視野。但對于就業去向、等級考試、專業技能、考研方向等個人就業或深造規劃方面的內容,則要求學業導師對學生進行分散輔導。
(五)利用現代化溝通方式,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當代大學生大多思想比較前衛、個性比較強,喜歡并且熟悉各種現代化的溝通手段。作為學業導師如果會應用現代化的溝通方式,可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短信、MSN、QQ、E-mail、微信,甚至阿里旺旺都是可以成為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便捷交流工具。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更能提高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效率。在我國,學業導師制的應用不過十余年,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目前還存在著導師資源匱乏、學生積極性不高、制度運行成本高、流程管理不規范、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摸索和改進。
三、結語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用學業導師制度對于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我們應充分認識此制度在當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價值,樹立其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主導地位,改進不足,使學業導師制盡可能為高校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服務。
作者:仇偉單位: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航海系
- 上一篇:分析農民工社會保障
- 下一篇:大學生特殊群體教育管理論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