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精致德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11:45:21

導語:班主任精致德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精致德育管理論文

一、什么是精致德育

精致德育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加以解讀。一是從認識論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對德育構成要素及其關系的優化認識。德育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德育主體、德育目標和德育實踐。德育主體是學生和教師,德育目標是對學生素質發展要求的階段性定位,德育實踐是德育主體在德育目標的指引下開展德育活動和德育體驗的過程。其間,班主任作為德育主體之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是德育目標的制訂者、德育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另一德育主體———學生成長的引領者。二是從實踐論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對德育實踐活動中方法、策略和藝術的優化建構。當我們的班主任能夠運用精當適切的德育方法、精巧智慧的德育策略開展德育實踐,直至能夠追求精彩唯美的德育藝術的時候,就達到了我們期望的精致德育的實踐境界。三是從價值論角度看,精致德育是對德育實踐活動價值及其人生態度的優化提升。這里的價值就是指能夠形成精品優質的學校德育成果和特色,這里的人生態度主要指班主任通過德育工作逐步形成的精益求精的育人態度。

二、精致德育視野下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地位

我們的精致德育管理目標強調“三位一體”。這里的“三位”:第一是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和品質提升;第二是關注班主任的專業成長和境界提升;第三是關注學校德育的特色形成和水平提升。這里的“一體”是指學生、班主任和學校三者組成一個有機的德育生命體,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從中可以看出,在我校精致德育視野下,班主任隊伍建設雖然地位很重要,但它不能脫離學生生命成長而獨立存在,也不能脫離學校德育個性化的理念、資源、活動而獨立存在。所以在精致德育中,班主任隊伍的建設,班主任專業的發展,始終與學校德育內涵建設及學生的生動活潑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三、如何通過精致德育管理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

1.精致學生規范管理: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基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這是每一個合格班主任的基本功課。在滬太外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規范階段,主要通過《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等要求對學生開展養成教育;第二是精細階段,學校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結合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出臺了《滬太外小學生文明修養細節15條》,就如何文明待人、文明行走、文明鍛煉、文明游戲、文明就餐等十五個方面做了詳細規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明修養;第三是精致階段,我們把上述兩個階段的精細化規范要求提升到“‘五星樂樂’成長箴言歌的吟誦內化和行為外顯”當中。這里的“樂樂”是我們學校設計的卡通小蜜蜂的可愛擬人形象,我們賦予了他勤勞、合作、自由、快樂、聰明、優雅、勇敢、奉獻等美好品質。這里的“五星樂樂”包括文明樂樂、好學樂樂、健體樂樂、才藝樂樂和勤勞樂樂。學生的養成教育必須反復抓、抓反復。班主任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箴言歌的吟誦內化,最后轉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文明修養。在此基礎上,學校每學期開展不定期的“德育工作一日調研”,來了解班主任常規工作的方方面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改進。

2.精致德育課程管理: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支點。德育課程的實施與創生,是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在小學階段,德育課程主要包括品生品社課、晨會課、班隊活動等類型。其中品生品社課有統一的教材,而晨會課和班隊活動是沒有教材的,需要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課程開發。我們學校德育處每年都要開展班主任晨會課評比和中隊活動評比,旨在提高班主任對德育課程的開發、實施和評價的能力。

3.精致班級文化管理:班主任隊伍建設的亮點。班主任作為學校和班級之間的重要紐帶,不僅是學校文化的傳遞者,更是班級文化的創生者。班主任工作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靠執行德育規范來育人,第二層次是靠開發德育課程來育人,最高層次則是靠創生班級文化來育人。在省“十一五”主課題的指導下,我們積極建構“校園文化品格”。德育處組織各個班級,積極開展以“班級文化品格”為核心的班集體建設。每個班級都用一個核心詞匯提煉出本班的個性特征及其對班級文化品格的追求。在班主任的引導下,經學生自行設計、討論,形成班級的班風、班集體行動準則、班級徽章、班隊活動方案、班級教室布置方案、班主任贈語、學生寄語等班級文化。學校網站主頁開辟“班級文化”欄目,班主任圍繞班級文化品格的實踐與建構,每月上傳不少于一篇新聞稿,內容包括班級布置、班隊活動、特色項目、新人新事等,以此促進班主任對班級文化的建設與交流。綜上所述,精致德育管理包含三個層次,即從德育規范管理走向德育課程管理,最后走向德育文化管理,而班主任育人水平的提升過程,就是精致德育不斷邁向高一層次的過程,也是學生身心發展不斷從規范走向解放的過程。

作者:王曉春工作單位:江蘇省太倉市新區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