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體驗式德育管理模式

時間:2022-04-04 08:50:59

導語:農村中學體驗式德育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體驗式德育管理模式

【摘要】體驗式教育是指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通過讓學生去親身實踐體驗,在體驗中獲取知識,積累經驗,學生通過這種自發性的探索能夠更深刻地學到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更能發揮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對調查研究、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影響農村地區學生思想品德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這些因素對農村中學體驗式德育管理模式作簡要探討,從而總結出這種體驗式的德育教育在農村中學的可行性以及實效性,讓這種體驗式的德育管理模式在農村中學的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

【關鍵詞】農村中學;體驗式教學;德育工作

體驗式教育最早源自庫爾特•漢恩的外展訓練學校,該種教育模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中去表達情感,樹立良好健康的行為習慣。在農村中學實施這種體驗式的德育教育可以根據中學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的規律來創設一些課外實踐情境。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情感認知和表達,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體系,在真實的體驗中去構建自身情懷。在體驗中內化知識,在實踐中成長,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積累經驗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研究體驗式德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農村中學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學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因此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僅僅通過機械地德育知識灌輸不能有效啟發學生自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一味地進行口頭上的德育知識宣傳甚至會讓學生對德育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從而影響實際的德育教育質量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學??梢砸脒@種體驗式的德育模式,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創造德育情境,例如在植樹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親手植樹,并在植樹的過程中向學生們良好的生態對人類的重要性,宣傳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各種具體做法,從而讓學生們在這種實踐中體會到保護環境的意義。這種類似的體驗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情感認知,多與大自然接觸能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會自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良好的情感價值體系,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成為樂觀積極,對他人,對社會懷有感恩之心的人。(二)有助于豐富完善中學德育工作體系。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德育工作模式在實際的實踐操作中開始出現一些局限性。中學應該對德育工作進行較為系統細致的研究,并對以往在德育工作中的失敗案例進行經驗總結,對成功案例加以保留[1]。傳統的德育工作有利有弊,農村中學應對傳統的德育工作深入探討,對在以往德育工作中的不恰當的措施加以改進,主動探索引進各種有利于德育的方式方法。在進行體驗式的德育實踐時,學校應將以往在德育工作中經驗運用到這種全新的德育模式中,并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對體驗式的德育管理進行調整,從而最大化地發揮出這種體驗式德育管理的優勢。農村學校還可以在實施體驗式的德育管理中充分發揮出學校的教育特色,不斷豐富體驗式德育的內涵,讓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地得以加強和完善。

二、農村中學傳統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在對農村中學的學生進行關于學校德育工作評價的采訪調查中,有不少學生表示目前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在搞形式主義,沒有實際的成效。大部分學生認為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過于形式化,實際的教育過于空洞,因而沒有取得切實的效果。因而中學應對傳統的德育工作加以反思。在另一項關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養成的調查中,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認為自己思想道德教育是否良好取決于學校,百分之五十的學生認為家長才是自己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而僅有百分之十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際體驗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的關鍵因素。此項調查的結果反映出絕大多數學生忽略了自己在構建自身思想道德體系的主體地位,而在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方面過于依賴父母或者老師。學生的這一想法同時也反映出傳統德育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在傳統的德育教育中,老師也過分強調了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了被動接受德育知識灌輸的位置[2]。這種做法顯然會誤導學生,讓學生認為德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而自己只是作為被動的接受者,這就不能讓具體的德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傳統的德育教育形式也過于枯燥單一,多數中學學生表示,思想品德課是他們認為比較枯燥的課程之一。老師在講臺上灌輸思想品德知識大部分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亟需得到改進,學校應在德育工作中引進各種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重新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積極性。

三、實施體驗式德育管理的途徑方法

(一)營造體驗式德育管理的良好校風。一個良好的校風學風可以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心理學認為環境是影響人身心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良好的校園文化能讓學生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主動學習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自身情感體系的塑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一個健全良好的人格,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為達到這一目標,學??梢栽谛@內積極開展形式各樣的校園活動,積極鼓勵學校的社團組織各類志愿者活動[3]。例如,學??梢越M織志愿者社團在寒暑期進行鄉間義務勞動,鼓勵學生去敬老院或者福利院進行志愿者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驗生活,豐富自身情感體驗。另外,學校還應加強在班風、校風上的塑造,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在一個干凈舒適、校風優良的校園環境下,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豐富個人情操,提升個人思想道德修養。(二)組織豐富多樣的體驗式實踐活動。農村中學在積極組織各類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實踐活動,并且這些活動要豐富多樣,因而能從不同方面來塑造學生的個人品格和修養。例如,在針對學生的對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面,學??梢蚤_展主題為“透過詩詞看中國”的情感教育活動。透過讓學生宣揚一些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詩詞,例如文天祥的,岳飛的滿江紅,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詩詞來了解古人的偉大情操、甘愿為祖國奉獻的精神。在促進學生建立熱愛大自然的理念方面,學??梢蚤_展“擁抱自然,熱愛生命”的主題活動,老師帶領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去親近自然,并在活動過程中向學生宣揚保護自然,愛護生態環境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愛護自然的重要性,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4]。(三)建立體驗式德育管理評價模式。有效合理的評價模式不僅能反映出學校德育的實際效果,還能對德育工作寄到正向的激勵作用。中學應該建立一項較為完善的德育評價模式。例如,學??梢宰尳處熢诿總€班級內組織學生定期進行思想道德水平自我評價。這種自評可以是多方面多維度的,教師可以制作一份自我評價表,該表格設置不同的評價維度,例如審美、日常行為表現、組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等,讓學生根據不同維度對自己在不同方面的具體表現進行一個全方位的評價。教師將每個學生整學期內所有評價表保留整理,每學期結束后根據這些評價表分析每個學生在思想道德素養方面的發展軌跡,并對提升較慢的同學進行合理地引導。學校還可以組織班級間的評比。每個月評選出優秀的班級,辦法流動紅旗進行表彰。每學期評選出文明先進班級,文明學生,并在學期末舉行公開表彰對選出的文明班級以及文明學生進行表彰。如此一來,整個學校就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評價體系,激勵每個學生去自覺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向有素質,有道德的文明榜樣們學習。通過該體系讓整個學校形成一股講文明,樹新風的學風、班風、校風。

總而言之,在農村中學實施體驗式的德育管理總體上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能適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是農村中學在德育工作探索上值得研究實踐的一項工作機制。農村中學在實施德育管理模式時,要從以往傳統的德育工作中獲取經驗,認清傳統德育工作的一些不足之處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拓展新途徑。積極為學校營造良好的德育管理氛圍,組織豐富多樣的體驗式德育實踐活動,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從不同方面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制度和體系,讓中學的德育工作呈現出全新的面貌。從而為提升中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營造良好的條件,讓學生在這種寓教于樂的體驗式教學活動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豐富的情感體驗以及完善的價值觀體系。

參考文獻:

[1]朱俊聰.以“活動體驗”式德育塑造豐滿學生人格——四川宜賓白花中學“活動體驗”式德育紀實[J].中小學校長,2015(02):61-62.

[2]張志利.體驗,讓德育更精彩——一所農村中學體驗式德育的研究與實踐[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5(Z1):22.

[3]張宏旭,龔來芳.中職學校體驗式德育的實踐與探索——以上海商業學?!暗蔓愒贰毙M獾掠龑嵺`基地建設為例[J].江蘇教育,2015(36):63-65.

[4]王義,杜軍.體驗式德育提升中職生職業素養的策略探討——以“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勞動體驗”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8(06):88-90.

作者:王漢平 單位:江蘇省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