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隊教育與德育功能關系辨析

時間:2022-06-27 02:55:05

導語:少先隊教育與德育功能關系辨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先隊教育與德育功能關系辨析

一、德育與少先隊教育內涵互相映射

一直以來,在德育研究領域存在兩種取向。一種取向是將少先隊教育納入德育的整體研究框架,尤其是在談到班主任工作時,更傾向于將少先隊工作直接納入班級管理范疇;另一種取向是在德育領域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略去了對二者的直接研究。而在少先隊工作領域,許多研究者和實踐者努力強調兒童的道德教育、品行修養,從這一角度將少先隊教育高位于德育,可以說是少先隊包含德育的觀點。在德育實踐層面,德育與少先隊教育的關系實際上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諸多活動在主題上其實是少先隊教育和德育都關涉的,只是從形式上,少先隊多一些儀式性的環節。同時,組織者本身并未能很好地界定兩者的關系。特別是許多班主任在受聘成為少先隊中隊輔導員之后,身份并不清晰,責任擔當不到位,導致少先隊教育的弱化。面對觀念和實踐中的這種交錯、涵蓋、替代等問題,我們需要從兩種教育的內涵進行分析,找到各自的主張和工作職責,才能更好地實現各自的教育價值。(一)德育內涵:幫助兒童構建和諧關系。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兒童全面成長的重要教育組成。在道德教育的對象方面,我們還需要澄清道德的概念?!吨袊蟀倏迫珪穼Φ赖碌慕忉屖牵赖轮敢陨茞涸u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標準、原則和規范的總和,也指那些與此相應的行為、活動。在《新倫理學教程》中,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并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的人格完善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規范體系等??梢?,人們更多的是把道德看作應該遵守的規范和原則。兒童的品德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按照兒童的品德構成,現有的研究一般包括如下劃分方式。一是知、情、行,即“三要素說”;二是知、情、意、行,即“四要素說”;三是知、情、意、信、行,即“五要素說”。幾種分析方法都是在力爭科學地解釋兒童品德形成的主要方面,這幾方面不是割裂的、嚴格地按照時間先后形成和發展的,而是綜合的、互動的、整體的。對應兒童品德的結構,外在的教育影響就可以發生了,道德教育變得有針對性,呈現順序性、系統性的特點。德育的內容概括而言有兩種:一是“大”的品德涵義,即品德本身包括政治品質、思想品質、道德品質等內容;另一是專指道德品質。大的品德觀超過單一的“道德品質”這一個維度,這也成為少先隊教育與德育的內容交叉所在。(二)少先隊教育:在組織中促進兒童政治社會化。少先隊,全稱為中國少年先鋒隊,是中國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預備隊。少先隊教育注重少年兒童的組織和思想意識教育,將兒童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政治成長作為組織建設的根本和教育行動的方向。少先隊教育的另外一種表述是建隊育人,即通過組織培養新人,這是中國共產黨關懷和教育兒童的優良傳統,更是中國兒童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成功經驗。少先隊教育的特點包括組織性、實踐性和自主性。其組織性體現在少先隊的本質屬性上,少先隊是一個群眾組織,它的教育是組織的教育。少先隊組織作為少年兒童的組織,它不能自發產生教育作用,需要通過成人(共青團干部、教師、輔導員)對組織、集體的培養發揮教育和引導作用。實踐性體現在少先隊的活動之中。少先隊活動具有自主自愿性、啟發啟蒙性、娛樂游戲性、實踐應用性、組織合作性、群眾普及性、激勵進取性、建設性、創造性等具體特點。[1]其中,最為重要的特點毫無疑問是其組織性。在少先隊組織中,兒童可以獲得政治知識、培養政治情感、養成政治行為。

二、少先隊教育從經驗模式走向專業化

(一)少先隊教育的專業化訴求。從20世紀初期,少先隊組織就在中國萌芽勃發,在大革命、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不同歷史時期,存在著不同形式的兒童組織。[2]伴隨新中國的建設與改革歷程,少先隊組織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梢哉f,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斗爭與實踐的歷史,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在組織的引領下成長與壯大,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長期以來,少先隊的組織與活動都是在時代呼喚和現實感召下蓬勃開展,無數輔導員為組織的發展和隊員的成長做出了積極的努力,甚至巨大的犧牲。少先隊組織建設和活動開展呈現出目標明確、系統健全、主題豐富、合作共進等顯著特征。進入新時代以來,在學校教育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下,在兒童教育越來越走向學科化、專業化趨勢的大背景下,少先隊學科化建設、專業化發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傳統依靠傳幫帶的少先隊輔導員成長模式也越來越受到挑戰和質疑。少先隊組織建設如何加強,少先隊教育如何體現更高的水準和質量,成為少先隊組織內部和兒童教育外部共同的聲音。2012年底,少先隊相關學科以“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的名稱,成為教育學下面的二級學科,在全國許多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筍般設立起來,并積極進行碩士層次的招生培養工作。少先隊教育進入依靠學科建設的專業化研究階段。(二)少先隊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在現有實際情況下,培養專業的小學德育教師,如果有效地加入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的素養維度與能力架構,既符合小學德育大發展的理論構想,也更符合小學德育的實踐需要。在2019年全國思想政治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對于思想政治教師的幾點要求,為專業的輔導員素養結構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一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少先隊組織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少先隊輔導員是少先隊員在組織中政治社會化的指導者,其本身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順利開展少先隊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提出“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3]正是對輔導員這一素養的根本要求。第二是對少先隊工作的認可與熱愛?!缎W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2)重點強調了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少先隊輔導員應該對自己從事的少先隊教育事業充滿熱情,充分認識到少先隊工作的重要價值,將少先隊員培養作為自己的使命。第三是扎實的兒童教育專業知識。少先隊工作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特點,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美學等諸多內容。一名專業的輔導員需要有意識地在這些領域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體現堅實廣博的知識體系。第四是卓越的兒童教育實踐能力。少先隊工作的重要體現就是實踐性,豐富多彩的活動、日常的組織建設、陣地建設、少先隊組織與學校、家庭、社區的交往與合作等,都最終落實在行動之中。輔導員需要具備卓越的實踐能力,并在具體工作中加以施展。

三、協調德育與少先隊教育的實踐性功能

(一)在專業化進程中彼此滲透、相互促進。少先隊教育和德育在經歷了相互包含、彼此交錯的發展歷程之后,進入了各自專業化建設階段。在理論建設方面,德育依托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積累,生發了較為系統的原理和分支理論,在實踐中,德育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少先隊工作具有光輝的歷史,并積累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經驗。兩者在實踐領域都有著極為豐富的積淀,這正是建立兩者實踐性統一關系的邏輯起點。2017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在總體目標中指出,“要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4]從這一規定中不難發現,德育工作中有明確的政治教育任務,這也是少先隊教育的核心所在。檀傳寶教授認為,學校德育內容包括了四個主要層次,分別是基本文明習慣和行為規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質的教育;較高層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的教育。[5]少先隊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少先隊員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樸素情感,增強國家意識。由此可見,學校德育與少先隊教育之間互相聯系、彼此滲透、互相促進。(二)在實際工作中共謀共建、合力育人。在實際工作中,德育與少先隊教育實踐功能趨同的情況也比較明顯。德育活動依據教育目標的不同,產生了顯性或隱性的活動形式。少先隊活動往往具有鮮明的符號性、儀式性特點,尤其自2013年以來,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推廣與建設步伐不斷加大。學校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多彩,百花爭鳴。但是,無論是德育還是少先隊教育,我們教育的對象,在全員入隊的情況下,既是學生,也是少先隊員。兩種教育不是在不斷重復、互相打壓,不是在搶占位置,爭奪教育對象;而是要在實踐中依據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導向,在功能上實現有效性和最大化,合理協調,優勢互補。德育是幫助兒童構建良好關系的重要途徑,包括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世界等關系系統;向上向善的德育幫助主體與他者友好相處,共同促進。少先隊教育鮮明的政治屬性,全方面的成長取向則為少年兒童的發展豎起一座光輝的燈塔。這個方向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得以穩步向前的關鍵所在,兒童從小聽黨的話,跟黨走,種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種子,就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建立遠大的政治志向和堅定的政治追求,打下堅實基礎。少先隊教育與德育的共謀共建,有助于在堅定理想信念的方向下,實現個人品德的優秀與道德的淳厚,從而在群體中不失自我,在自我發展中實現集體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段鎮.少先隊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96-297.

[2]李艷.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及代表大會概覽[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7.

[3]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Z].2017-08-22.

[5]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59.

作者:張志坤 夏鵬翔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