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德育模式實施途徑研究

時間:2022-10-13 11:34:38

導語:職業學校德育模式實施途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學校德育模式實施途徑研究

摘要:“思想自省、行為自律、個性自強”的“三自”德育模式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緊扣“德為先,能為主,德技雙修”的育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其思想自省,培養其自律精神,實現其個性自強。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高素質勞動者、可靠接班人為目標,創新“三自”德育的實施途徑:打造內修自省的常態德育、外顯自律的品牌德育、積淀自強的精神德育。

關鍵詞:德育模式;實施途徑;職業學校

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的時代賦予了中職學校德育更為豐富的內容,也對不斷創新德育實施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笆陿淠荆倌陿淙恕?,新時代賦于了中職學校豐富的德育內容、德育方法,也對德育模式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蘇省宿城中等專業學校在長期的德育實踐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緊扣“德為先,能為主,德技雙修”的育人目標,形成了“三自”德育模式。

一、“三自”德育模式的內涵與目標

(一)“三自”德育模式的內涵。“三自”德育是指在德育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其思想自省,培養其自律精神,實現其個性自強的教學活動,即“思想自省、行為自律、個性自強”。思想自省是通過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育,激發學生省察自己言行,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行為自律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學生懂得自愛、善于自控,能規范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個性自強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修身自立,使學生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增強自我成長的動力。“思想自省、行為自律、個性自強”的“三自”德育模式,突出德育對象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醒;突出德育過程的參與性,促進學生自律;突出德育方式的藝術性,促進學生自強。(二)“三自”德育的目標?!吨械嚷殬I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明確提出,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愛黨愛國、擁有夢想、遵紀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敬業愛崗、誠信友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體要求包括:第一,樹立實現中國夢的遠大理想,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領導;第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第三,養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提高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增強公民意識,依法辦事、待人友善;第四,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職業理想,提高綜合職業素質和能力,熱愛勞動,崇尚實踐,奉獻社會;第五,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人格健全,樂觀向上;第六,樹立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節儉意識、廉潔意識,珍愛生命,尊重自然。[1]“三自”德育模式圍繞這一目標,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導向,緊密結合社會需要和時展的要求,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同時對學生加強科學管理,促進學生思想自省,增強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自律與他律、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自我教育,根據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增強活動針對性和吸引力,促進學生行為自律;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重視情感體驗和行為養成,引導學生形成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促進學生自強。“三自”德育模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2]。

二、“三自”德育的實施途徑

在實踐中,宿城中等專業學校打造“內修自省的常態德育、外顯自律的品牌德育、積淀自強的精神德育”三大德育平臺,創新“三自”德育的實施途徑。(一)打造內修自省的常態德育。1.課程育人,堅守教育陣地。開展多種德育活動,結合學科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在班會課上,改變原有的“一言堂、僅說教”的局面,轉變為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內化自省。班會課成為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省、自我展現、自覺參與班級管理的有效平臺[3]。在德育課上,充分發揮思政課程育人的主戰場、主陣地作用。將身邊的典型事例融入到教學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雷鋒精神等貫穿到德育教學中,深化學生對職業、道德、法律、社會、人生的認識,促進其思想自省。在專業課上,凸顯“敬業、精業、創業、樂業”精神的傳承,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專業知識學習、技能實訓之中,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在閱讀課上,圍繞建設“五個校園”(人文校園、書香校園、智慧校園、綠色校園、活力校園),以“享受閱讀生活,營造書香校園”為抓手,開展閱讀活動和國學講座,定期邀請宿遷本土作家到校講學,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培養學生閱讀的好習慣。2.文化育人,實現自我教育。著力打造“高雅校園文化工程”,建設物質文化,努力做到整體規劃、文化彰顯、綠化美化、處處成景。倡導良好的校風、教風與學風,使學生銘記學校的精神內核;通過辦學理念、辦學方針的確立,引導師生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通過特色化的文化標牌、內涵化的石刻名作,給師生以文化的熏陶、道德的啟示和行為上的約束,發揮精神文化的感染功效。通過榜樣示范,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宿城中等專業學校以“十佳學生”“文明教室”“優秀集體”評比為抓手,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內修自省;積極宣傳“天使團隊”“大國工匠”“創業之星”“競賽標兵”“優秀學干”的優秀事跡,促進學生對標反思,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各個實驗實訓場地、企業冠名班級進行企業文化布置,通過企業文化的渲染,激發學生企業員工意識、溝通協作意識、工作主動意識,增強學生崗位適應能力。3.制度育人,創新德育途徑。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宿城中等專業學校緊隨時展潮流,不斷修改完善《宿城中專學生手冊》,從一日作息到三年規劃,從行為規范到道德準則,從學習實訓到生活活動,從待人接物到為人處世,對學生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和要求。學校謹遵制度要求,推行精細化管理,實行分層、分塊管理,做到思想統一、分工合作。在校長室統領下,教務處、學工處、安穩辦、團委等職能處室分工合作,指導和監督各個系部、班級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形成“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的格局。在日常管理中,從制度抓起,注重規范;從計劃抓起,注重目標;從程序抓起,注重過程;從檢查抓起,注重督查;從考核抓起,注重獎罰。[4]同時,深挖德育資源,健全德育網絡。例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資源,聘請法制副校長開設法律講堂,邀請教育專家開設感恩講座,邀請企業名家開講創業故事,邀請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讓學生從更為廣闊的視野中審視自我、規范自我、規劃未來。4.智慧育人,創建德育平臺。宿城中等專業學校充分利用智慧校園的優勢,搭建學生自我管理和德育量化評價平臺,促進學生的自我提升、自我成長。利用網絡媒介(包括教育平臺、QQ、微信、博客、論壇等)開展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通過建立班級群、學生干部群、社團組織群、寢室群等,參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利用班級群、學習通等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通過線上學習、討論、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讓學生對疫情有足夠的認識,掌握應對疫情的科學方法,做好自身防護及宣傳工作。通過量化評價網絡平臺,建立可操作的德育量化評估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德育評價,以豐富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網絡育人功能。通過活動評價、平時表現評價、德育量化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心態,從而達成學生進行自主教育管理的目標。依照《宿城中專學生操行等第量化考核條例》,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行量化考核,一周一總結,一月一上報,并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這種“增豆減豆”的辦法,反思自己的行為。(二)打造外顯自律的品牌德育。1.傳統文化進課堂,開啟學生智慧人生。宿城中等專業學校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課堂活動。通過每學期開展誦讀經典、國學講壇、課本劇等活動,使學生在誦讀中理解傳統文化之義、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在欣賞中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促進學生的內省、自律。2.民間戲劇進校園,鑄就學生健康人生。宿城中等專業學校與區委宣傳部合作,舉辦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北大鼓、蘇北琴書傳承班,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地方柳琴戲走進校園,讓學生真切感受中國戲曲的魅力;舞臺上的精彩表演,學生的互動參與,讓學生欣賞美的同時,感受藝術帶來的愉悅感。3.紅色文化進課程,浸潤學生多彩人生。紅色文化進課程,是中職學校開展學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學??山Y合地方的歷史方志、歷史人物、紀念館、紅色基地、模范人物教育基地,打造紅色文化課程,形成紅色教育品牌。例如,學生參觀朱瑞將軍紀念館,愐懷先烈,學習第一任炮兵司令為國為民的犧牲精神;參觀宿遷博物館,了解宿遷歷史及發展歷程,讓學生真切感受宿遷的變遷,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4.“三創”文化進頭腦,引領學生體驗人生。學校積極營造“三創”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強化“三創”教育。例如,開展平面設計創意活動、烹飪創意拼盤、激光設計等創造性活動,錘煉學生的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組建創新團隊,師生共同開展創新活動,并通過參加省市創新大賽,進一步提升創新水平。建立創業基地,提供創業指導幫助。(三)打造積淀自強的精神德育。德育工作要發揮德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德育對象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管理、參與活動等,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活動中提升。1.組建學生團隊,錘煉自強精神。自主管理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行為養成、道德品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學校積極開展“紅馬甲”“綠馬甲”“藍馬甲”行動,打造學生自主教育管理的平臺,加強學生會、團干會、學管會等學生隊伍建設,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積淀自強的德育精神。通過組建學生自治組織,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自我管理,對重大活動進行組織協調,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展示自己。自主管理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提高了學生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奉獻精神,提高了其思想境界。2.豐富社會活動,增強奉獻意識。布魯姆曾認為,“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情感、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更輕松,更迅速”[5]。中職學校要通過豐富的社團活動來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組建志愿者協會,志愿者成員經常深入社區、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等開展義務奉獻公益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公益道德,也在學校形成了良好的互助風氣,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多次被電視、網絡等媒體關注。成立非遺傳承社團——郝氏泥塑彩繪社,進行非遺傳承。彩繪是宿遷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項目“郝氏泥塑”的特色文化之一,力求從造型審美到視覺效果的和諧統一,做到雅俗共賞,給人以小中見大、形彩奪目的藝術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習彩繪的過程中陶冶情操,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實現自我教育。同時,組建宿城中專藝術團,成立蘇北大鼓、蘇北琴書興趣班,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風采大賽、創業文化節、西楚文化節、洋河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藝的平臺。3.開展主題活動,培養高尚情操。學校根據德育目標和規劃,結合時令,按月確立活動主題,分解德育任務,有序推進德育工作。例如:結合植樹節、雷鋒日,開展義務植樹、志愿者活動;結合清明節,開展祭掃先烈等革命教育活動;結合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活動,開展參觀紀念英雄人物活動。同時,積極開展具有校本特色與專業文化內涵的主題系列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含各種運動會、球類聯賽、技能比武、文藝匯演),社會實踐服務周等。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證明自己,并在活動中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4.打造特色活動,提升學生素養。在實踐過程中,精心打造提升學生積極自我管理能力的特色活動。例如,建設書香校園和書香班級,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格修養和反思修煉能力。通過經典誦讀、定時共讀書、定點比讀書、定期賽讀書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學校形成人人愛讀書,班班比讀書,校園讀書香的氛圍。同時,組建經典誦讀社團,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篇章,從《易經》《三字經》《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到現代經典著作,每周組織兩次社團集體誦讀活動,促進學生良好的個人修養和品德的形成?!叭浴钡掠J皆趯嵺`過程中緊隨時展,依托常態德育,打造品牌德育,構建精神德育,開展自主體驗教育,將社會意識內化為個體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構建自身的道德體系,實現“思想自省、行為自律、個性自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的通知[Z].教職成﹝2014﹞14號,2014-12-22.

[2]胡常海.淺析新時代中職德育優化創新機制建設[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21):60-63,66.

[3]周立法,端木國雨.規范管理不斷提升學校發展內涵[J].華人時刊(校長),2013(Z2):108.

[4]宿遷市宿城中等專業學校.加強“三自”教育,彰顯德育特色[EB/OL].[2020-08-16]..

[5]謝艷歡.幼師英語聽力練習課的新嘗試[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0(12):8-10.

作者:柏紅永 單位:江蘇省宿城中等專業學校